兩宋的國策很簡單,就一句話。


    那就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從此以後,文官集團徹底掌控了兩宋的政權。


    文官集團也從兩宋一直延續到清末。


    持續的時間也長達一千年之久。


    不過文官集團並不是某一個家族或者幾個家族的聯盟,而且沒有設置準入堡壘。


    隻要有能力通過科舉考試就可以實現階級躍升。


    因為有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注入,所以士大夫階級遠比舊貴族勢力更健康,也更有活力。


    雖然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對文官集團並沒有什麽好感,但是明朝的國策和兩宋相差不大,都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因為文官集團的勢力實在是太大了。


    遠比隋煬帝楊廣和唐太宗李世民要對付的五姓七望的勢力龐大得多。


    可以說,天下的讀書人都是士大夫階級。


    而統治者始終都隻能依靠讀書人來幫忙治理天下,教化百姓。


    所以勇猛如朱元璋,也隻能拿個別或者一群官員開刀,但是始終不敢對付士大夫整個階級。


    甚至還對士大夫階級采取拉攏的政策。


    比如說士紳不納糧,不繳納賦稅等等。


    大明的賦稅製度十分奇葩。


    比如說商稅收的很低。


    又比如說士大夫階級不用納糧等等。


    隻要有本事考取了功名,成功躋身士大夫階級,那麽恭喜你,你這輩子基本上就可以衣食無憂了。


    哪怕隻是考取最低等的秀才功名,不但可以免除徭役之苦,而且還可以見官不拜,家中如果有良田的話,還能免稅呢。如果成績好,每年還能在朝廷領取一定數量的廩米俸祿。


    這還隻是最低等的秀才功名。


    如果是舉人或者進士,更不得了。


    不但有官做,而且還會有人主動將良田雙手奉上。


    這可不是貪汙行賄。


    而是擁有功名的讀書人名下土地都可以免繳賦稅。


    所以很多有土地的百姓為了不交賦稅,就會主動將家中良田轉贈給有功名的讀書人,用這種法子合法避稅。


    這種合法避稅的法子從明初一直延續到清朝雍正年間。


    世人皆知。


    所以明清兩朝投獻’之風盛行,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大家一起薅朝廷的羊毛。


    所以明末的時候明朝中央政府財政崩潰,中央政府的國庫裏連老鼠都能餓死,但是民間有錢人比比皆是。


    反賊李自成打進燕京城,崇禎皇帝自掛東南枝之後,闖逆在燕京城大肆搜刮,竟然搜刮出足足7000萬兩白銀。


    但是在燕京城還沒有攻破的時候,崇禎皇帝竟然連一萬兩的勞軍銀子都拿不出來。


    那麽大明帝國的錢在哪兒?!


    就在這些為富不仁的士大夫手裏。


    清朝建立之後,康熙帝為了“仁君”名聲,對士大夫階級也十分優厚。


    所以導致康熙後期國家財政崩潰。


    一直到雍正這個狠人登基稱帝之後,一方麵製定各種政策,另一方麵則是啟用酷吏。


    雙管齊下打壓士大夫階級。


    清朝的財政崩潰局麵才得以緩解,也才又延續了一百多年。


    可以說,清朝如果沒有雍正帝的話,估計最多延續到乾隆這個敗家子就會被推翻了。


    不過雍正帝在曆史上也沒有什麽好名聲。


    原因很簡單。


    那就是因為他對讀書人太狠了。


    曆史上隻要對讀書人狠的皇帝,不管是明君還是昏君\/暴君,反正在曆史上都沒有什麽好名聲。


    讀書人就是這點狠。


    我在現實中對付不了你,那就用筆寫死你。


    這叫做精神勝利法。


    那麽,雍正皇帝到底用了什麽政策打壓和限製士大夫階級呢?!


    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攤丁入畝。


    火耗歸功。


    前者的意思是官員地主也必須繳納賦稅,即廢除官員、地主免稅的特權。


    導致投獻''之風戛然而止。


    第二條的意思是廢除延續數千年之久的人頭稅,將人頭稅攤入田賦之中。


    最後一條則是將火耗全部歸功,從源頭上製止了官員和胥吏合法貪汙。


    三管齊下。


    不但延續了清朝的壽命,而且還增加的中央朝廷的收入。


    所以雍正在朝的時間雖然隻有十幾年,但是卻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把康熙造成的亂局麵給收拾了,還給自己的兒子留下一份豐富的家底,供乾隆揮霍。


    除了雍正,葉瑾對清朝的其他11個皇帝都沒有什麽好感。


    但是雍正帝確實可以稱之為千古一帝。


    雖然在位僅僅十多年的時間,但是他做到了曆代皇帝都沒有做到的壯舉。


    ‘官紳一體納糧\"葉瑾早就想找機會向老朱提出來了。


    因為大明的皇帝除了老朱和朱老四,其他都比較懦弱。


    而朱老四因為得位不正,所以改革的時候很多政策畏首畏尾。


    所以如果葉瑾想讓“官紳一體納糧”推行天下的話,非朱元璋莫屬。


    連朱標都不行。


    朱標太仁慈了。


    但是老朱卻是一個比雍正更狠的狠人。


    所以隻要葉瑾做的通老朱的工作的話,這項良政將會提前幾百年推行天下。


    華夏百姓也(王李趙)會提前幾百年過上比較好的日子。


    華夏的人口也會因為這幾項政策迎來大爆發。


    有了充足的人口,葉瑾就有機會推行自己的大航海計劃了。


    再過幾十年就是大航海時期了。


    如果大明能夠搶占先機,提前開啟大航海時代,那麽未來的藍星哪裏會是歐洲人說了算?!


    我泱泱天朝,才是這顆星球的王。


    葉瑾的心很大。


    大得可以裝下整個藍星體。


    葉瑾的心很小,


    小的隻留有炎黃子孫的位置。


    藍星的資源就隻有這麽多。


    如果炎黃子孫繼續故步自封,繼續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的話,將來的話語權依然不會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裏。所以為了避免未來百餘年的屈辱史繼續上演,為了讓華夏子孫能夠一直位列於世界民族之林。


    不管遭遇多大的困難和險阻,葉瑾都會親自提前開啟大航海時代。


    畢竟世界的未來可是在蔚藍的大海上呐!!!


    寂靜。


    死一般的寂靜。。


    縣衙後院此時的氛圍,就像是被零下一百攝氏度的低溫給凍住了一樣。


    所有人都陷入了寂靜之中。


    葉瑾剛才說的這句話字數不多,但是信息量實在是太大了。


    所以一時間,老朱和徐達都沒有反應過來。


    足足好幾秒鍾之後,二人的臉色才有了些許變化,看向葉瑾的目光又有所不同。


    老朱兩眼放光,像是聽到了世上最好的錦囊妙計一樣。


    但是徐達的表情卻十分複雜,看向葉瑾的神情有欣賞,但是更多的則是擔憂。


    “官員和讀書人像百姓一樣一體納糧?!是啊,老夫之前怎麽沒有想到這條妙計呐,那些文官一個個吃的肥頭大耳,老夫還要在老百姓的身上剮肉,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啊。”老朱嘴裏喃喃道。


    一邊自言自語,臉上的神情儼然已經開始放光。


    過了好一會兒之後,老朱才反應過來。


    雙目如煽看向葉瑾,沉聲道,“小子,說仔細一些。”


    葉瑾等的就是這個機會。


    輕咳一聲,就要把自己的腹稿脫口而出。


    這時候,一直沒有說話的徐達突然大喝道,“小子,此事事關重大,你可不能信口胡謅,若是你的這番言論被傳出去的話,你知道你會承擔多837大的因果嗎?!”


    看著已經勃然變色的徐達,葉瑾先是有些懵逼。


    不過一轉眼他就已經反應了過來。


    徐達這是擔心他啊。


    自從隋唐開創了科舉取士製度,兩宋統治者喊出‘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口號開始,讀書人就已經自成一個階級,一個高出普通百姓的貴族階級。


    既然是貴族階級,自然會享受一些特權。


    葉瑾作為士大夫階級的一員,不但不維護自身階級的利益,反而舉起屠刀砍向自己的戰友。


    對。


    沒錯。


    官紳一體納糧就是一把砍向士大夫身上的屠刀。


    就是從他們身上剮下肉來。


    所以如果這個國策被朝廷和朱元璋以律法的形式確定下來,那麽從今往後,士大夫的特權就被剝奪了一大半,利益也損失了一大半。


    毀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


    葉瑾已經毀掉了一大半應天府勳貴的財路了,現在又想毀掉全體士大夫的財路?!


    成為全天下讀書人的公敵?!


    這些讀書人單打獨鬥的話根本沒有多大的戰鬥力,但是如果是團結起來的話,就連屠夫朱元璋都頭疼。


    更別說區區七品芝麻官的葉瑾了。


    所以徐達擔心的是葉瑾的個人安危,擔心這番言論被傳出去的話,他會成為全天下讀書人的公敵。


    雖然可能性命暫時無虞,但(cfbb)是他將自絕於全天下的讀書人。


    剛剛起步的前程,也會戛然而止。


    所以葉瑾想通了這個環節之後,臉上露出了一絲感激的神色。


    朝徐達鄭重其事的抱拳行禮道,“徐伯伯,侄兒知道自己在做什麽,所以還請徐伯伯放心吧,侄兒不會大放厥詞的。”


    老朱這時候也露出了一絲尷尬的神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鉤魚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鉤魚王並收藏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