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老朱居然對一個文臣這麽好,難道葉瑾是他的親兒子?
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 作者:鉤魚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縱觀洪武一朝,文官的存在感都特別的低。
朱元璋對文官有一種天然的不信任。
就比如說洪武3年大封功臣的時候,受封公爵的一共有六個人,其中武將五名,文臣一名。
受封侯爵二十八人,全都是武將,一個文臣都沒有。
開國功臣中文臣封爵的隻有三個人,分別是韓國公李善長、誠意伯劉伯溫、忠勤伯汪廣洋。
而且這三個人當中,也隻有李善長的爵位較高。
這放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難以想象的。。
就拿唐朝來說吧,隻要是有一些曆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淩煙閣二十四功臣。
其中排名第一的長孫無忌文武雙全,上馬能領兵,下馬能撫民。
但是像杜如晦、房玄齡、魏征、虞世南等可是標準的文臣呐。
而且杜如晦和房玄齡還是名垂千古的賢相。
至於魏征那就更不用多說了。
古代十大諫臣之首。
千古名句‘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就是他向李世民納諫的時候提出來的。
那麽除了唐朝,別的朝代在開國之初都有哪些出名的文臣呢?!
秦朝的李斯、韓非子、呂不韋…
西漢的張良、蕭何、陳平…
東漢的卓茂、伏湛、吳漢…
至於兩宋那就更多了。
比如說‘半本論語治天下的趙普等等。
兩宋完全就是士大夫與老趙家共天下,所以從開國之初就確立了文官政治。
至於蒙元…
漢人屬於下等人,統治階級都是蒙古人和色目人,所以自然就沒有叫得出名字的賢臣了。
但是明朝洪武年間就不一樣了。
明朝雖然也重文輕武,但是在洪武、永樂年間的情況又完全顛倒過來。
倒不是說武將的地位要比文臣高多少,但是最起碼是平起平坐的。
特別是在洪武一朝。
能夠青史留名的武將特別多,比如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等。
但是文臣也就那麽幾個了。
名氣最大的當屬劉基劉伯溫,但是他不但爵位低,僅僅受封伯爵,而且早在洪武4年就辭官歸隱了。
民間一直傳說在洪武八年的時候被胡惟庸下藥毒害。
不過劉基到底死沒死,到現在都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至於李善長。
確實有賢臣的潛質。
不過因為私心太重,功成名就之後結黨營私,貪汙腐化,所以早早就被朱元璋猜忌,早就已經處於半隱退狀態了。
其他諸如胡惟庸、汪廣洋、宋濂之流。
除了胡惟庸因為洪武四大案在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且還不是好名聲),其他兩個人的名氣就小得多。
就比如此時的奉天殿內,雖然文武百官幾乎將這座大殿都給塞滿了,但是讓葉瑾來到現場,武將他估計能認識不少,但是文臣的話估計一個都沒有聽說過。
這就是洪武一朝文官的境遇。
別以為老朱殺勳貴狠。
但是老朱殺起文臣來,更是狠上加狠。
光是胡惟庸謀逆案,被牽連誅殺的文臣就多達上千人。
而且如果貪汙受賄查證屬實的話,連去菜市場砍頭都是奢望。
老朱發明了一種專門對付貪官的刑法—剝皮室草。
就是將貪官的人皮活生生的剝下來,然後往人皮裏塞進幹草,再放在衙門口示眾。
下一任官員來赴任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去參觀前任的人皮。
那場麵。
嘖嘖…
光是想一想都讓人瘳得慌。
所以老朱治下的文臣,一個個都跟鵪鶉似的,每天上朝就跟上刑場一樣,深怕自己一去不複返了。
就比如說今天。
雖然奉天殿內亂哄哄的吵成一團,差不多有上百人站出來彈劾上元縣縣令葉瑾,但是絕大多數都是武將,或者曾經是武將,現在的官職的文臣。
真正的文官幾乎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跟風彈劾。
一方麵是自古以來,文武對立。
文臣和武將從來都尿不到一個壺裏去。
昨天上元縣縣令率領差役查抄秦淮河北岸,打的是勳貴的臉,查抄的勳貴和皇親國戚的產業,和文官有半毛錢關係?!
更何況,葉瑾乃是洪武十四年的新科進士,乃是文臣。
自己人呐!
所以這幫子文臣憑什麽幫著武將彈劾自己人?!
另一方麵則是文臣的情商可比這幫子粗鄙武夫高多了。
昨天葉瑾在秦淮河北岸高調行事,甚至還當眾念了一句反詩。
如果是老朱真的有心懲戒葉瑾,昨天晚上錦衣衛都去請葉瑾來昭獄喝茶了。
但是今天早上上早朝都沒有動靜。
說明什麽?!
說明葉瑾昨天的舉動明顯符合朱元璋的心意。
既然如此,幹嘛還要跟風彈劾葉瑾?!
目前老朱殺勳貴還有幾分顧忌,但是殺起文臣來可是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所以幾乎所有文臣都在心裏下定了決心,堅決不趟這灘渾水。
什麽?!
葉瑾不是文官集團裏麵的成員嗎?!為什麽這些文官見他被彈劾也不管他?!
廢話。
死道友不死貧道。
萬一老朱頂不住勳貴和皇親國戚的壓力,要拿葉瑾開刀呢。
自己和他又不熟,幹嘛要替他承擔風險?!
所以奉天殿內的絕大多數文臣幾乎都是眼觀鼻,鼻觀心,豎起耳朵聽這幫子勳貴和武將在大聲斥責葉瑾。
一個說他私收商稅,搜刮民脂民膏。
另一個則說他煽動百姓鬧事,又謀逆之舉。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近一百多大臣站在奉天殿內,一個接一個的將自己彈劾的內容大聲念了出來。
能讓這麽多勳貴如此痛恨的七品縣令,葉瑾也算古往今來第一人了。
整整一炷香的時間之後,大殿內鬧哄哄的聲音終於漸漸平息了下去。
一身龍袍的朱元璋從龍椅上站了起來。
一雙虎眼在大殿內來迴巡視,就像是巡視自己領地的猛虎一樣。
足足數息的時間,他的聲音才在大殿內迴蕩起來,“還有何人要彈劾這個意圖謀反,膽大妄為,貪汙腐化的上元縣縣令?!”
聽到老朱的這句話之後,殿內的文官武將個個麵麵相覷,完全不知道老朱到底是什麽意思。
根據彈劾的內容來看。
上元縣縣令葉瑾私收商稅、煽動百姓、意圖謀反等罪名應該是證據確鑿的啊。
按理說皇帝老兒這會兒應該是勃然大怒,然後下旨讓錦衣衛去拿人啊。
為什麽還要問還有沒有人要彈劾葉瑾。
有的話站出來。
給人的感覺怎麽像是老朱統計哪些人彈劾葉瑾,然後打算秋後算賬啊。
怎麽迴事?!
難道這個上元縣縣令來頭很大?!
是老朱的私生子?!
又或是昨天的行為是老朱私下授意的?!
還在諸位大臣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老朱終於又開口道,“看來是沒有人彈劾了,不過區區一個七品縣令,居然能鬧得上百大臣當眾彈劾的地步,看來一定是做了什麽天怒人怨之事,這樣吧,著有司速將此撩帶至禦史台問話,若真的查證屬實,按律處置…”
聽到老朱的這句話之後,大殿內彈劾葉瑾的武將、勳貴都鬆了一口氣,個個麵露一絲輕鬆快意的神色。
媽的。
剛才被嚇了一跳。
還以為那個狗官昨天的行為是陛下私下授意的呢。
現在看來應該不是。
哼哼!
狗官,真以為我等勳貴是你一個小小七品縣令隨意拿捏的?!
進了禦史台,就算你不死,也得脫一層皮。
但是很多人卻從老朱的這句話裏聽到了別樣的東西。
那就是老朱說的是將葉瑾帶來禦史台問話,而不是治罪。
關鍵是,葉瑾涉及到的可是謀逆大罪呐。
居然沒有派出錦衣衛抓捕,而是讓他來禦史台說明白就行了。
這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老朱真的沒想要弄死那個七品縣令呐。
不但沒想要弄死這個七品縣官,反而似乎對他昨天的行為頗為讚賞。
真乃咄咄怪事。
隻是…
老朱什麽時候對一個文臣這麽好了?!
難道這個上元縣縣令葉瑾,是他的親兒子?!
果然。
老朱剛剛說完那句話之後,有漫不經心的說道,“既然沒有別的人彈劾上元縣縣令了,那咱們再說說別的事吧。”
“比如說,朕聽說秦淮河北岸五十餘家酒樓、青樓、勾欄瓦舍、賭坊等產業背後的東家都是朝中大員?!其中有一家名叫‘四海賭坊’的賭坊甚至還涉及到了好幾起人命案件,其中一件甚至還是滅門慘案…諸位愛卿,可有此事否…”朱元璋陰惻惻的聲音在大殿內迴蕩著。
噗通。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站在武將隊伍裏的滎陽侯鄭遇春雙腿一軟,直接跪倒在地。
所有人都知道,滎陽侯鄭遇春完了。
不管四海賭坊犯下的那些罪行和他有沒有關係,但是他是四海賭坊幕後大東家這是沒得洗的。
就算是在法製健全的21世紀。
單位犯罪之後,單位的法人就算是不知情也要承擔法律責任。
更何況現在可是封建專製統治的14世紀呢。
而且鄭四海等人犯下各種罪行的時候,打著的可是他滎陽侯鄭遇春的旗號啊。
他既然享受了四海賭坊輸送的經濟利益,那就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這世上哪有那麽便宜的事情?!
有好處的時候就是四海賭坊的大東家。
四海賭坊出事就撇清關係。
嗬嗬。
或許在別的皇帝手下可以糊弄過去。
但是老朱可是一個眼睛裏揉不得沙子的主。
所以當鄭遇春麵如死灰的跪倒在大殿內的時候,朱元璋看都沒有看他一眼。
而是繼續站在寶座台上,聲音略帶嘲諷的說道,“上元縣縣令確實罪大惡極,不
然不會激起文武百官群起攻之。嘖嘖,一個小小的七品縣令居然能讓這麽多達官貴人這般憎惡,他葉瑾果然是古往今來第一人呐。”
朱元璋對文官有一種天然的不信任。
就比如說洪武3年大封功臣的時候,受封公爵的一共有六個人,其中武將五名,文臣一名。
受封侯爵二十八人,全都是武將,一個文臣都沒有。
開國功臣中文臣封爵的隻有三個人,分別是韓國公李善長、誠意伯劉伯溫、忠勤伯汪廣洋。
而且這三個人當中,也隻有李善長的爵位較高。
這放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難以想象的。。
就拿唐朝來說吧,隻要是有一些曆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淩煙閣二十四功臣。
其中排名第一的長孫無忌文武雙全,上馬能領兵,下馬能撫民。
但是像杜如晦、房玄齡、魏征、虞世南等可是標準的文臣呐。
而且杜如晦和房玄齡還是名垂千古的賢相。
至於魏征那就更不用多說了。
古代十大諫臣之首。
千古名句‘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就是他向李世民納諫的時候提出來的。
那麽除了唐朝,別的朝代在開國之初都有哪些出名的文臣呢?!
秦朝的李斯、韓非子、呂不韋…
西漢的張良、蕭何、陳平…
東漢的卓茂、伏湛、吳漢…
至於兩宋那就更多了。
比如說‘半本論語治天下的趙普等等。
兩宋完全就是士大夫與老趙家共天下,所以從開國之初就確立了文官政治。
至於蒙元…
漢人屬於下等人,統治階級都是蒙古人和色目人,所以自然就沒有叫得出名字的賢臣了。
但是明朝洪武年間就不一樣了。
明朝雖然也重文輕武,但是在洪武、永樂年間的情況又完全顛倒過來。
倒不是說武將的地位要比文臣高多少,但是最起碼是平起平坐的。
特別是在洪武一朝。
能夠青史留名的武將特別多,比如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等。
但是文臣也就那麽幾個了。
名氣最大的當屬劉基劉伯溫,但是他不但爵位低,僅僅受封伯爵,而且早在洪武4年就辭官歸隱了。
民間一直傳說在洪武八年的時候被胡惟庸下藥毒害。
不過劉基到底死沒死,到現在都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至於李善長。
確實有賢臣的潛質。
不過因為私心太重,功成名就之後結黨營私,貪汙腐化,所以早早就被朱元璋猜忌,早就已經處於半隱退狀態了。
其他諸如胡惟庸、汪廣洋、宋濂之流。
除了胡惟庸因為洪武四大案在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且還不是好名聲),其他兩個人的名氣就小得多。
就比如此時的奉天殿內,雖然文武百官幾乎將這座大殿都給塞滿了,但是讓葉瑾來到現場,武將他估計能認識不少,但是文臣的話估計一個都沒有聽說過。
這就是洪武一朝文官的境遇。
別以為老朱殺勳貴狠。
但是老朱殺起文臣來,更是狠上加狠。
光是胡惟庸謀逆案,被牽連誅殺的文臣就多達上千人。
而且如果貪汙受賄查證屬實的話,連去菜市場砍頭都是奢望。
老朱發明了一種專門對付貪官的刑法—剝皮室草。
就是將貪官的人皮活生生的剝下來,然後往人皮裏塞進幹草,再放在衙門口示眾。
下一任官員來赴任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去參觀前任的人皮。
那場麵。
嘖嘖…
光是想一想都讓人瘳得慌。
所以老朱治下的文臣,一個個都跟鵪鶉似的,每天上朝就跟上刑場一樣,深怕自己一去不複返了。
就比如說今天。
雖然奉天殿內亂哄哄的吵成一團,差不多有上百人站出來彈劾上元縣縣令葉瑾,但是絕大多數都是武將,或者曾經是武將,現在的官職的文臣。
真正的文官幾乎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跟風彈劾。
一方麵是自古以來,文武對立。
文臣和武將從來都尿不到一個壺裏去。
昨天上元縣縣令率領差役查抄秦淮河北岸,打的是勳貴的臉,查抄的勳貴和皇親國戚的產業,和文官有半毛錢關係?!
更何況,葉瑾乃是洪武十四年的新科進士,乃是文臣。
自己人呐!
所以這幫子文臣憑什麽幫著武將彈劾自己人?!
另一方麵則是文臣的情商可比這幫子粗鄙武夫高多了。
昨天葉瑾在秦淮河北岸高調行事,甚至還當眾念了一句反詩。
如果是老朱真的有心懲戒葉瑾,昨天晚上錦衣衛都去請葉瑾來昭獄喝茶了。
但是今天早上上早朝都沒有動靜。
說明什麽?!
說明葉瑾昨天的舉動明顯符合朱元璋的心意。
既然如此,幹嘛還要跟風彈劾葉瑾?!
目前老朱殺勳貴還有幾分顧忌,但是殺起文臣來可是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所以幾乎所有文臣都在心裏下定了決心,堅決不趟這灘渾水。
什麽?!
葉瑾不是文官集團裏麵的成員嗎?!為什麽這些文官見他被彈劾也不管他?!
廢話。
死道友不死貧道。
萬一老朱頂不住勳貴和皇親國戚的壓力,要拿葉瑾開刀呢。
自己和他又不熟,幹嘛要替他承擔風險?!
所以奉天殿內的絕大多數文臣幾乎都是眼觀鼻,鼻觀心,豎起耳朵聽這幫子勳貴和武將在大聲斥責葉瑾。
一個說他私收商稅,搜刮民脂民膏。
另一個則說他煽動百姓鬧事,又謀逆之舉。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近一百多大臣站在奉天殿內,一個接一個的將自己彈劾的內容大聲念了出來。
能讓這麽多勳貴如此痛恨的七品縣令,葉瑾也算古往今來第一人了。
整整一炷香的時間之後,大殿內鬧哄哄的聲音終於漸漸平息了下去。
一身龍袍的朱元璋從龍椅上站了起來。
一雙虎眼在大殿內來迴巡視,就像是巡視自己領地的猛虎一樣。
足足數息的時間,他的聲音才在大殿內迴蕩起來,“還有何人要彈劾這個意圖謀反,膽大妄為,貪汙腐化的上元縣縣令?!”
聽到老朱的這句話之後,殿內的文官武將個個麵麵相覷,完全不知道老朱到底是什麽意思。
根據彈劾的內容來看。
上元縣縣令葉瑾私收商稅、煽動百姓、意圖謀反等罪名應該是證據確鑿的啊。
按理說皇帝老兒這會兒應該是勃然大怒,然後下旨讓錦衣衛去拿人啊。
為什麽還要問還有沒有人要彈劾葉瑾。
有的話站出來。
給人的感覺怎麽像是老朱統計哪些人彈劾葉瑾,然後打算秋後算賬啊。
怎麽迴事?!
難道這個上元縣縣令來頭很大?!
是老朱的私生子?!
又或是昨天的行為是老朱私下授意的?!
還在諸位大臣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老朱終於又開口道,“看來是沒有人彈劾了,不過區區一個七品縣令,居然能鬧得上百大臣當眾彈劾的地步,看來一定是做了什麽天怒人怨之事,這樣吧,著有司速將此撩帶至禦史台問話,若真的查證屬實,按律處置…”
聽到老朱的這句話之後,大殿內彈劾葉瑾的武將、勳貴都鬆了一口氣,個個麵露一絲輕鬆快意的神色。
媽的。
剛才被嚇了一跳。
還以為那個狗官昨天的行為是陛下私下授意的呢。
現在看來應該不是。
哼哼!
狗官,真以為我等勳貴是你一個小小七品縣令隨意拿捏的?!
進了禦史台,就算你不死,也得脫一層皮。
但是很多人卻從老朱的這句話裏聽到了別樣的東西。
那就是老朱說的是將葉瑾帶來禦史台問話,而不是治罪。
關鍵是,葉瑾涉及到的可是謀逆大罪呐。
居然沒有派出錦衣衛抓捕,而是讓他來禦史台說明白就行了。
這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老朱真的沒想要弄死那個七品縣令呐。
不但沒想要弄死這個七品縣官,反而似乎對他昨天的行為頗為讚賞。
真乃咄咄怪事。
隻是…
老朱什麽時候對一個文臣這麽好了?!
難道這個上元縣縣令葉瑾,是他的親兒子?!
果然。
老朱剛剛說完那句話之後,有漫不經心的說道,“既然沒有別的人彈劾上元縣縣令了,那咱們再說說別的事吧。”
“比如說,朕聽說秦淮河北岸五十餘家酒樓、青樓、勾欄瓦舍、賭坊等產業背後的東家都是朝中大員?!其中有一家名叫‘四海賭坊’的賭坊甚至還涉及到了好幾起人命案件,其中一件甚至還是滅門慘案…諸位愛卿,可有此事否…”朱元璋陰惻惻的聲音在大殿內迴蕩著。
噗通。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站在武將隊伍裏的滎陽侯鄭遇春雙腿一軟,直接跪倒在地。
所有人都知道,滎陽侯鄭遇春完了。
不管四海賭坊犯下的那些罪行和他有沒有關係,但是他是四海賭坊幕後大東家這是沒得洗的。
就算是在法製健全的21世紀。
單位犯罪之後,單位的法人就算是不知情也要承擔法律責任。
更何況現在可是封建專製統治的14世紀呢。
而且鄭四海等人犯下各種罪行的時候,打著的可是他滎陽侯鄭遇春的旗號啊。
他既然享受了四海賭坊輸送的經濟利益,那就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這世上哪有那麽便宜的事情?!
有好處的時候就是四海賭坊的大東家。
四海賭坊出事就撇清關係。
嗬嗬。
或許在別的皇帝手下可以糊弄過去。
但是老朱可是一個眼睛裏揉不得沙子的主。
所以當鄭遇春麵如死灰的跪倒在大殿內的時候,朱元璋看都沒有看他一眼。
而是繼續站在寶座台上,聲音略帶嘲諷的說道,“上元縣縣令確實罪大惡極,不
然不會激起文武百官群起攻之。嘖嘖,一個小小的七品縣令居然能讓這麽多達官貴人這般憎惡,他葉瑾果然是古往今來第一人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