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思路好辦事,升級飛艇機器人隻右不過是多點成本的事兒,但是得到的效益卻是大幅提升。


    首先單個攝像頭要升級成攝像頭集,這樣能提高單攝像頭的容錯率。


    以前的飛艇機器人,帶的都是一主一副兩個攝像頭,副攝像頭沒啥用主要就是測距和溫度感應,主要監測信息都是主攝像頭提供的。


    主攝一旦受到嚴重損壞,飛艇機器人就變成瞎子了。


    現在,新的攝像頭集群不但把原先的單個主攝像頭變成了現在的9個主攝像頭,每個主攝像頭之間還穿插著各種專業輔助攝像頭,它們有的負責測距,有的負責遠距離追蹤觀察,有的負責近距離鎖敵,有的還負責判斷光環境的變化。


    以前的攝像頭都是露天放置,頂多是做了點防水、防霧措施,而現在的攝像頭集群整個是被密封裝在一個絕緣體玻璃鋼盒子裏麵,它們通過一個感應電容器陣列,隔著透明密封殼將攝像頭得到的數據傳遞給上一層的飛行控製中心主係統。


    主係統現在也成功的進行了智能升級和算力升級,不但可以做更多更複雜的事,也比以前聰明了許多。


    相比以前,它們能過濾掉99%的無用監控信息。


    比如說輕微晃動的樹,一動不動的草木和土地這些常態化信息,隻留下1%高度動態化的信息,比如說快速移動的人、動物,發生大幅變化的地形地貌。


    這樣一來,每個飛艇機器人上麵需要存儲的信息就能大幅簡化,存儲空間占用也將大幅下降。


    這攝像頭多了自然功能就更加強大和全麵,但所需的電能也就大了,所以飛艇機器人的氣囊表麵,現在也增加了類似於魔鬼魚號上麵的太陽能集電塗層,並且氣囊的形態也趨向於扁平化,大幅增加其受光麵積從而增加了電能產量。


    上一代的引雷裝置繼續沿用,相應的也做了升級,對惡劣天氣尤其是雷雨天氣的抵抗性能更強。


    隨著避雷裝置的加強,通信係統也做了大幅度改良,原先的軟質飛艇外殼變成了現在的輕型硬質外殼,體積增大10倍的同時,表麵積也增大了數10倍。


    氣囊上大片金屬麵正好可以用來當作衛星天線,極大地增加了電磁信號接收能力也極大地增加了常規通訊距離。


    不但如此,這次飛艇機器人改造將會在每個三個飛艇機器人之間構建量子通信通道。


    雖然隻是一個6量子通信通道,但是這能讓飛艇機器人之間正好可以按照三角形或者六邊形組成通信網絡,而這個通信網絡也可以作為一個簡單的算力網絡。


    這樣就可以讓那些離群單獨執行任務的機器人們可以在超遠的距離內傳輸數據迴到天網上,以供下一步分析操作,直到呈現分析結果給雷權。


    主要結構都升級了,輔助結構當然也不能落下。


    飛艇機器人現在有了更強的動力係統,更大的儲存氣瓶,更大的儲水倉,更大的電池,甚至還帶了兩個小型的激光近防係統,用於驅散惡意飛禽,非常好使。


    通過幾個複眼結構的攝像頭,現在的飛艇機器人可以更快速的判斷靠近的物體,並對其進行主動防禦。


    至此,飛艇機器人的改造升級設計已經全部完成了。


    至於最後的外形和結構的整體布局優化,會由女媧來進行時間線推演,使其達到最優結果。


    也就是說,同樣的材料下,同樣的功能下,飛艇機器人內部的空間結構會得到最大化利用,結構將會非常緊湊,不浪費一點兒空間。


    在量子速度的加持下,出結果當然很快,不到10秒鍾,一個造型合理、結構緊湊、功能全麵、續航強大的新版飛艇機器人誕生了!


    當然,它目前隻是虛擬數據狀態。


    光有設計也不行,要想大批量製造,那自然是需要生產線了。


    在地下一個空間內,有三條單獨的生產線上,有一個特殊的女媧複製體,它是主要負責產線升級工作的。


    這也是雷權的一個騷操作,他嫌棄每樣新產品的工業化製造都需要重新設計一條生產線,於是他幹脆設計了一個反向推演程序。


    這程序主打一個暴力驗證、倒反天罡。


    別人都是先做生產線,再做產品,他是先做產品,然後調製生產線。


    新版飛艇機器人的設計結果,也就是飛艇二代的設計詳細參數,被以一個數據包的形式從女媧一號發送到這個特殊的女媧複製體上,然後這個特殊的生產線升級係統開始運行。


    生產線反向升級係統,顧名思義,它通過產品的具體參數,然後對生產線進行改造,相當於“以件改線”。


    比如之前的飛艇機器人生產線,由6條子生產線組成,每條子生產線又有若幹部件生產工序組成。


    那麽此時,想要用原先的生產線升級成為新一代飛艇機器人生產線,那麽就需要挨個重新調整每條子線乃至每個工序的機械動作結構、運行流程以及相關的電控係統和軟件。


    必要時,還需要增加額外的子生產線,來滿足新一代飛艇機器人的整體生產必需流程。


    如果是在以前,整個產線升級,就需要雷權和女媧合作,來一條條產線、一個個流程、一條條工序的調整。


    現在則是完全不需要,雷權隻需要提供產品參數,然後產線自然就會按照一些經典的流程來重組生產線。


    重組完生產線隻是第一步,後麵還要進行試生產操作。


    如果試生產操作中產生任何流程故障,或者產品不合格現象,均視為升級失敗。


    然後產線升級係統就會開始智能糾錯,在故障日誌中找到出錯的位置和流程節點,然後進一步優化。


    如果反複智能糾錯失敗三次以上,那麽係統就會“打報告”給雷權,然後由雷權搞定一切。


    當然,有著天網超級算力的支持,所有流程都是先行超現實虛擬化運行,然後才會上實機測試,這樣不但大幅減少改造成本,也能規避比必要的過程浪費。


    成本相當低,效果相當好!


    這不!還不到一天,新的產線不但升級好了,還開始生產了!


    一些運輸機器人開始不停的把各種材料送到這條死亡流水線上,然後再把生產線上出來的新一代飛艇機器人送到一個升降平台上。


    而每當平台上放滿9個飛艇機器人的時候,升降平台就會上升,然後將這些新型的飛艇機器人送往地麵。


    再然後就是重複以上流程!


    按照計劃,現在的二代飛艇機器人將全麵取代一代飛艇機器人。


    在二者交接過程中,攜帶了女媧複製體核心的舊版機器人會將核心交接給新一代飛艇機器人。


    而舊版的飛艇機器人,則會在卸下女媧核心和一些可複用的關鍵部件之後,被一個納米蟲群迴收分揀中心分解成一堆材料,以用作下一個二代飛艇機器人的誕生的原料。


    就這樣,一個個造價為舊版六倍、監控能力為舊版百倍,其他綜合性能為原版九倍的新型飛艇機器人網絡,逐漸替換了原先的舊版飛艇機器人網絡,從而組成了一個新的天網。


    同樣的女媧核心數量,現在卻能組成一個監控麵積為以前90多倍的新監控網絡。


    它們將為雷權提供更簡潔而優勢更集中的信息,以及更大範圍的網絡和算力支持。


    等到又一年的夏天過去,除了永遠保持最新更新的1號飛艇機器人,其餘的所有飛行機器人網絡已經完成了一代到二代的更迭。


    天網監視控製範圍已經達到了史無前例的600km半徑的超大圓形控製區域。


    而那個外部勢力的活動範圍和更多更詳細的具體情報,早已經在雷權的大地圖中顯現多時了。


    隨時可以攻略,捏哈哈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星係霸主之仙雲星係戰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幕後黑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幕後黑手並收藏星係霸主之仙雲星係戰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