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權做了個很長的夢。


    夢裏他遊曆星海,一覽諸天,遭遇過可怕的風暴、紛亂的力場、強烈的精神震蕩、令人靈魂戰栗的電場......。


    那些碩大無朋的天體,哪怕是遠遠避開,也會受到其場域影響,感受到一種來自靈魂的無上威壓。


    夢裏他飄過無盡虛空,承受無盡黑暗和孤寂,遭受萬般劫難,直至遭遇一顆美麗的淡藍紫色星球。


    引力、墜落,接著是黑暗......。


    睜開眼睛,入目點點微光,大腦一片混沌。


    唔......我是誰?我在哪?


    像是過了一個世紀,又像是一瞬間,雷權開機了!


    一個個記憶單元被紛紛激活,大腦脈衝式湧入了巨量信息,時間很短,量很大......。


    隨著對記憶的消化,雷權迅速恢複了大部分來自地星的記憶。


    大腦完全清醒的一瞬間,恍如隔世。


    有人說,所謂人的“靈魂”,隻不過是大量的意識片段構成的記憶組合體。


    人的存在隻是因為有記憶,一個沒有記憶的人,就失去了他存在的意義。


    這就是“原宇宙”概念存在的理論依據。


    有些人甚至認為人類的意識可以電子化,然後存儲在特定設備上,這樣就可以實現意識的永生,設備不壞,意識不朽。


    概念提出已經過去很久了,但是一直沒有實現。


    而在這條路上走的最遠的雷權,卻已經離開了地星。


    以前的雷權,也是“電子永生”概念的擁護者,畢竟——長生是每個人的野望,就算隻是一道電子意識,但存在就是活著!


    但最近的一係列事情的發生讓他徹底改變觀念。


    “電子意識”是不可能實現的,至少沒有合適承載結構的時候不能。


    大腦作為人類最神秘的器官,發展了幾千年才到了今天這麽發達的地步。


    其內係統不斷升級完善,所承載的知識量也越來越多。


    區區三十幾年的科技就妄想征服人類“上帝禁區”,可笑!


    人腦與電腦的最大區別就是可以學習和思維。


    再厲害的ai也無法超越人類智能,頂多做到像個人。


    其中關鍵在於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


    其實,從地星到異星,雷權從來沒有做夢,所謂夢中所遭遇的太陽風、能量潮汐、重力波、光爆等宇宙大恐怖都是真實存在的,隻不過他的意識一直處於半休眠狀態而已。


    這種狀態下,他經過改裝保護的大腦也變得極為不敏感,所以以為自己在做夢。


    雷權慶幸,還好他的大腦以為自己在做夢。


    人類那道弱小的意誌之種,如果不是靠著自我麻痹,又如何扛得住太空中的一路摧殘,又如何才能到達這異星彼岸。


    這經曆千難萬險保留下來的一點精神火種,顯得珍貴無比。


    事實證明——如果不是身體經過多次強化,如果不是救生艙材料足夠先進,如果不是地星那些科研界同僚們周密的計劃方案,如果不是一次次月球著陸的反複試驗積累,如果不是ai智能核心足夠的體小量大,如果不是最新的力場引擎提供近乎無限續航的機動力,如果不是根據超級望遠鏡規劃了最安全的路線......。


    這十幾個“如果”一旦有一樣出問題,雷權在地星到異星的半路,就會成為永恆的太空垃圾了。


    主角,不是那麽好當的。


    首先得命夠硬!


    離開地星時,技術組提供了整整21套方案,雷權很慶幸沒有用到最後三個,至少他保留了自己“屍體”的完整性。


    ......


    老舊的電腦,時隔多年,零件吃灰,電池耗盡,看似沒法搶救了。


    但是通電之後開機了、主機箱開始冒灰了,屏幕亮了,係統開始正常運行了,就說明問題不大,也還能用!


    人也一樣,恢複記憶、恢複肉身、心髒開始跳動、血液開始流通、覺醒自我意識了,雖然身體已經變質,但也還可以定義為人類!


    如果這樣說的話,人類跟電腦沒有區別,原宇宙概念也不是行不通。


    但事實告訴雷權,二者有著本質的不同。


    最淺顯的道理——ai沒有網絡就廢了,但人不會!


    雷權不是沒有嚐試過實現“電子意識體”,但足足9個複製於本體的電子實驗體——人造電子大腦——從培養成功,到載入雷權同款記憶之後,行為模式再也沒有發生過改變。


    一個個仿佛一個思維固化的終極老頑固,行為顯得極其呆板僵硬。


    雷權用他們幫自己做實驗,發現還不如ai好用,至少ai令行禁止,而人造大腦優柔寡斷、多有偏頗。


    哪怕後來進行了“社會環境模擬”試驗也無濟於事,電子大腦的智力永遠定格在了18歲。


    簡單來說,他們是被轉變成了一段特定程序模板,看起來像一個人類,但是隻有記憶,沒有創新,更多的時候像是個高智力的機器人。


    再簡單點來說——他們隻會處理事情,但不會創造事物。


    實驗宣告失敗,結果存檔,實驗體隻留一份,其餘銷毀。


    但是有心人已經盯上了這個實驗,因為它可以複製人類的“智力”。


    這對於有些將死之人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家有一老猶如一寶,對於某些團體,他們最珍貴的不是財力,而是智慧和經驗。


    那些富一代、權一代,如果沒有過人的智慧,又怎麽可能成功!


    ......


    再後來,條件充足,“原宇宙”試驗終於算是成功了,但是“雷權”從一個變成了十個,每個都不相同!


    同樣的意識,會因為周邊環境不同而發生不同的轉變,從接觸環境開始他們就有了不同的方向。


    雷權意外獲得了不完全體的“分身之術”。


    十個“雷權”的能力堪稱恐怖,他們默契十足、十位一體。


    那時的雷權是最強的!


    不過麻煩也來了,有人說這樣“不人道”!


    實驗被迫停止,所有實驗資料和實驗體公開銷毀,從此禁止再行。


    但黑暗的力量無處不在,人類總是容易在歪門邪道上走的更快!


    普通人享受不到雷權團隊關於“原宇宙”項目所帶來的福利。


    名義上是因為它不能公之於眾,會引起社會的混亂。


    實際上是因為它隻能掌握在少數人手裏!


    ......


    十人同心的力量太強了,令人迷醉。


    開掛的感覺!


    別說其他人了,就連雷權都想將實驗成果獨吞。


    但他做不到,餓狼盯上了肥肉,就不會輕易罷休!


    所謂“被銷毀”的實驗成果被私下分成了很多份,甚至有些私人實驗室也加入了進來。


    不過沒有任何一個人的進度,能趕得上雷權。


    別人還在吃灰,雷權已經升入外太空!


    雷權此前掌握的納米蟲科技,已經可以將人腦跟電子神經元融為一體了,但是人類的主動行為意識始終找不到出處。


    別看每個人的大腦結構都差不多,但是腦袋裏裝什麽就不一定了。


    有的人是海量的書、有的人是海量的賺錢法子,而有的人可能是海量學習資料。


    雷權至今沒有發現大腦結構與思維之間的必定性聯係,就像同一張磁盤卻可以存儲完全不同的數據一樣。


    但這不妨礙他“腦科學第一人”的美譽。


    至少他是迄今為止地星最好的腦科學家,是第一個實現成熟版本的“腦機接口”的人。


    他的腦機接口技術不止能夠“人連機”,還能“人連人”。


    ......


    古人雲:身是渡世寶栰,神為指路明燈。


    雷權現在的狀態可以說是個活死人,他的大腦可以活躍,思維、意識等都正常,但是大腦無法操控身體,而且還得不停供能才能維持活躍,否則就會再度陷入沉睡。


    這一睡,可就不知道下次醒來的時間了。


    所以雷權目前首要任務,就是將自己僵屍一樣已經“半腐化”的身體拯救一下,使其能夠容納一個生者的靈魂,順便還要強化改造一下,使其符合異界生存的條件。


    在地星最尖端科技的輔助下,雷權開始了為期六月的複活儀式!


    ......


    黑色湖泊一樣的納米蟲群構建了法陣,機器人嵌入了唯一的能量晶石,引導程序舉行了精密的儀式,智能核心監控和修整這一過程......賽博朋克式重生!


    儀式過程很完美!


    雷權腦海響起一道無比熟悉的聲音。


    \/\/係統存活條件具備----啟動機體激活主程序。


    \/\/進度0%...16%...36%...........100%。


    \/\/機體激活主程序啟動完畢。


    \/\/資料庫解壓中......解壓完成。


    \/\/警報--開放所有一級功能權限!!!


    \/\/啟用生物雷達係統 掃描機體形態,開始構建輔助神經網絡


    \/\/神經網絡鏈接成功 內腦智能輔助交互係統完全啟動成功


    \/\/人機連接已成功


    ......


    此時的雷權,早已恢複完整的意識,大腦開始活動,從腦外控製中樞鏈接的那些超細線開始從大腦皮層的活動電流收集雷權的意識模型,並形成了一個類似於輔助ai的結構。


    這是雷權在地星的最高傑作——人機交互智能輔助係統。


    這個係統成功實現了人腦直接跟電腦的外界交互,成功實現了“所想即所得”的人機交互。


    係統從剛開始的手術植入,經過了3個大版本,十幾個小版本,終於進化成了自動植入。


    在超算的輔助下,這套係統能幾乎無損的植入人腦,還能將人腦的電信號精確到每個細胞一個i\/o接口的程度,非常厲害。


    隻不過這個係統跟ai一樣,前期需要收集人類大腦的結構模型和信號模型樣本,用來建立一個個性化的數據庫。


    等到後期,隻需準備好信號傳輸接口,人腦所想的絕大部分具象物體都可以直接、準確的轉變為電子模型數據。


    舉個例子,此時如果有一台電腦,還有專用接口,那麽雷權想象一個大美女,電腦上就會立即獲得這個虛擬美女的三維數據來建立一個一毛一樣的美女3d模型。


    “數據”包括但不限於三圍、身高、體重、外貌甚至身體內部結構。


    甚至於這個模型還可以靠“想象”來進行實時修改。


    第一版模型不滿意?


    沒關係,還可以“捏臉”把模型一直改到完美。


    咋看都好看?多存幾個版本嘛。


    “建模”可以說隻是這個係統的基礎功能!


    在此係統下,數據化的3d模型還可交由ai進行一定的自動美化。


    小到祛痣、左右對稱、修黑頭等,大到美體、塑形、換裝、獸娘化、風格化等。


    除了以上靜態操作功能以外,係統還可以加載一些模塊化程序來給一個靜態模型加動作、加特效。


    還附帶720度無死角多鏡頭功能,用來拍電影簡直不要太好用。


    由於半開放式的開發環境,這個腦機交互程序有很多個版本。


    雷權是發明者,他始終擁有這個程序的最高權限和最優版本。


    這個程序最後被雷權賦予“娜娜”的昵稱,不然叫起來太麻煩。


    而“娜娜”是一個虛擬形象,其原型來自於《拳皇97》中的雷歐娜+《光環》中的寇塔娜+《生化危機》紅皇後,當然也可以是其他形象。


    其本質是一個內腦輔助ai,民用版本更是有多種自定義虛擬形象,沒啥卵用,隻是為了讓人與電腦的溝通可視化、趣味化。


    這個程序的界麵類似於3dmax和zbrush的結合體,功能不多,但是快捷實用,大大促進了大國的精細工業和文娛產業發展。


    奈何,這麽厲害的一個係統,現在隻能玩單機了!


    雷權的身體還沒恢複行動力,頂多算個植物人。


    娜娜是他唯一的對外窗口,能用來連接智能運算控製中樞——女媧!


    而女媧連接著數以百京的納米蟲群。


    雷權隻能通過層層分包才能過上“有手有腳”的日子。


    這跟蹲小黑屋有啥區別?


    隻能動腦的雷權瘋狂操練“娜娜”的核心程序,以確保它成為一個合格的工具程序,早點助力自己“複活”。


    一切都是程序,唯有按部就班,他隻能等!


    時間緩緩流逝,娜娜的信號轉化能力越來越精準,越來越智能。


    仿佛一個工作多年的秘書、管家或者女仆,熟悉了主人的各種習慣和行為,隻要主人一個眼色,它就知道主人想要什麽,還會把事情都幫主人辦妥。


    前期是需要那麽一段時間調教的,但到了後期嘛,就主打一個懂事、乖巧、貼心、好用!


    關鍵是好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星係霸主之仙雲星係戰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幕後黑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幕後黑手並收藏星係霸主之仙雲星係戰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