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瑞隆長老 十二使徒定額組


    我邀請各位要一再地、反覆地、用心地奉行基督的教義,並幫助他人也走上這條道路。


    多年前,我和妻子路得、女兒艾詩莉在美國夏威夷州,與其他觀光客一起報名了皮劃艇體驗團。


    皮劃艇是一種離水麵很近、類似獨木舟的船,劃船者采坐姿,麵向前方,利用雙葉槳,


    從一側由前往後撥水,然後再換另一側。那天計劃是要劃到歐胡島附近的兩座小島,然後再劃迴來。


    我很有信心,因為我年輕時就劃過皮劃艇,穿梭在高山湖泊之間。自大往往不是什麽好兆頭,對吧?


    帶團的領隊先生指導著我們,並向我們展示將使用的海上皮劃艇;這和我之前劃過的不太一樣。我本該劃平台式的,而不是座艙式的皮劃艇。結果我一上艇,重心比我習慣的還要高,讓我在水中不太穩。


    剛出航時,我劃得比路得和艾詩莉都要快,沒多久,我就把她們遠遠甩在後麵了。這樣的一路領先,讓我頗為得意,但我還是停了下來,等她們趕上。


    後來一個大浪?—?—約13公分高?—?—打到我皮劃艇的一側,讓我翻船落入水中。等我把皮劃艇翻迴正麵,努力坐迴船上時,路得和艾詩莉早已越過我,而我則因太喘而劃不動槳。


    在我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前,又一波浪來襲,這次真的很大?—?—至少20公分高?—?—打中我的皮劃艇,讓我再次翻船。


    等我好不容易把皮劃艇扶正,我早已氣喘籲籲,深怕自己上不了船了。


    領隊先生看到我的情況,便劃過來穩住我的皮劃艇,讓我更容易爬上去。他看著我氣喘籲籲的樣子,無法獨自劃船,就把一條拖繩綁在我的皮劃艇上,開始劃槳,拉著我跟著他。


    很快地,我氣息平穩後,就能開始自己好好劃船了。


    於是他鬆開繩子,我則在不需要進一步的協助下,抵達了第一座島。


    我一上岸,就撲倒在沙灘上,全身虛脫無力。


    領隊先生等整個小組都休息好後,便過來悄悄對我說:「瑞隆先生,如果你一直劃,持續保持你的動量,我想你會沒問題的。」我聽從了他的建議,劃到第二座島,然後再返迴出發點。


    途中有兩次,領隊先生劃過來告訴我,我做得很棒,即使有更大的浪從側麵打中我的皮劃艇,我都沒翻船。


    我一直不停地劃著皮劃艇,持續保持動量,向前推進,把海浪從側麵打過來的作用力緩解下來。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我們的靈性生活,當我們慢了下來,尤其是停滯不前的時候,就會變得脆弱。


    如果我們一直不停地往救主的方向「劃」,持續保持靈性動量,我們就會更安全、更穩定,因為我們的永生端賴我們對祂的信心。


    靈性動量要「靠我們在一生中一再接受基督的教義」來建立。


    羅素·納爾遜會長教導,這麽做就會帶來「強大的良性循環」。


    事實上,基督的教義所蘊含的各個要素?—?—如對主耶穌基督的信心、悔改、透過洗禮與主訂立聖約關係、接受聖靈的恩賜,以及持守到底?—?—都不是體驗一次就算交差了事的活動事項。


    特別是「持守到底」,還真不是基督的教義中獨立分開的一個步驟,不是我們在完成前四個要素之後,就留守在原處、咬緊牙關,等待死亡。


    不是這樣的,持守到底是一再地、反覆地應用基督的教義所蘊含的其他要素,才能創造出納爾遜會長所描述的那種「強大的良性循環」。


    一再的意思是指,我們會在一生中,一次又一次地體會基督的教義所蘊含的要素。


    反覆的意思則是指,我們在每次來迴重覆的基礎上不斷改進。雖然我們來迴重覆這些要素,但並非隻是在原地繞圈打轉,沒有前進的路徑。


    相反地,我們在每次的循環中更接近耶穌基督。


    動量包括速率和方向。


    劃皮劃艇時,若使勁劃,方向卻不對的話,是可創造出很大的動量,但卻無法抵達預定的目的地。


    同樣地,在生活中,我們需要往救主的方向「劃」,才能歸向祂。 我們需要每天滋養我們對耶穌基督的信心。


    要使其得到滋養,我們就要每天祈禱、每天研讀經文、每天沉思神的恩慈、每天悔改,每天聽從聖靈的提示。


    正如把所有的食物都留到星期日,然後再狂吃一頓攝取一周的營養,是不健康的一樣,將滋養見證的行為局限在一周中的某一天,在靈性上也是不健康的。


    當我們為自己的見證負責時,就會獲得靈性動量,逐漸培養出對耶穌基督的堅定信心,基督的教義就會成為人生目的之核心所在。


    當我們努力服從神的律法和悔改,動量也會隨之增強。


    悔改是可喜樂的,讓我們能從錯誤中學習,這也是我們永恆進步的方式。


    毫無疑問地,我們有時也會翻船,發現自己落入困境中。透過悔改,不論我們失足多少次,都可以重新再站起來,繼續前進。


    重要的是,我們不放棄!必須的,堅持到老。到。。。。。。


    基督的教義所蘊含的下一個要素是洗禮,其中包括水的洗禮,以及透過證實而來的聖靈的洗禮。


    洗禮雖是單一事件,但我們領受聖餐時,卻是一再更新我們的洗禮聖約。聖餐沒有取代洗禮,反將基督的教義所蘊含的首要要素?—?—信心和悔改?—?—與接受聖靈連結在一起。


    當我們認真地領受聖餐,就是在邀請聖靈進入我們的生活中,正如我們接受洗禮和證實時一樣。


    隻要我們遵守聖餐祈禱文中所述的聖約,聖靈就會與我們為伴。


    隨著聖靈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我們就會日益反覆地培養基督般的品格。


    我們的心會改變,作惡的念頭越來越少,行善的意願越來越強,直到隻想「不斷行善」。我們就是這樣獲得持守到底所需的天上力量。我們的信心增強後,就準備好再度重覆這強大的良性循環。


    這股前進的靈性動量也會驅策我們,去主的屋宇中與神訂立其他聖約;多項聖約讓我們更接近基督,使我們與祂更強力地緊密連結在一起。


    透過這些聖約,我們更能獲得祂的能力。


    在此說明一下,洗禮聖約和聖殿聖約本身並不是能力的來源,主耶穌基督和我們的天父才是能力的來源。


    訂立和遵守聖約會建立起一個管道,將祂們的能力連接到我們的生活中。當我們按照這些聖約生活,就會在最後繼承天父擁有的一切。


    奉行基督的教義所產生的動量,不僅有能力將我們的神聖本質轉化成我們的永恆目標,還能激勵我們用適當的方式去幫助他人。


    想一想那位帶團的領隊先生,在我翻船之後是如何幫助我的。


    他沒有大老遠就嚷著些無益的問題,像是「瑞隆先生,你在水裏做什麽?」他沒有劃過來責備我說:「瑞隆先生,要是你身體硬朗些,就不會遇到這情況了。」他沒有在我試著爬上船時,就開始去拖我的皮劃艇,並且也沒有在眾人麵前糾正我。


    相反地,他在我需要的時候,給了我當下所需的幫助。我樂意受教時,他給我建議,而且還特地劃過來鼓勵我。 我們施助他人時,不需提出無益的問題,也不需說出顯而易見的事。在掙紮中的人,大部分都知道自己正陷入掙紮。我們不應該予以論斷;我們的評判不僅無濟於事,也不會被欣然接受,而且往往了解得不夠深入。 拿自己和別人比較,會讓我們犯下大錯,尤其是如果我們斷定自己比那些陷入掙紮的人更正義的時候。


    這樣的比較,就像是你在三米深的地方溺水了,絕望之餘看到別人在四米深的地方也溺水時,便判斷他的罪更重,而對自己卻感覺良好。


    畢竟,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苦衷。我們當中沒有人能贏得救恩,永遠都不能。


    在摩爾門經中,雅各教導:「記住,〔我們〕與神和諧後,唯有靠著並且經由神的恩典,〔我們〕才能得救。」我們都需要救主的無限贖罪,不是隻需一部分而已。 我們在與周遭的人互動時,確實需要付出一切的同情心、同理心和愛心。


    陷入掙紮的人「需要的是,體會到〔我們的〕言行所反映的耶穌基督純正的愛」。


    我們施助的時候,要經常鼓勵他人,並提供幫助。


    即使有人不樂意接受,我們也會在他們允許的情況下繼續施助。


    救主教導說:「應當繼續施助這樣的人;因為你們不知道,他們還是會迴頭悔改,全心全意歸向我,我也會醫治他們;你們要作為那帶給他們救恩的工具。」救主的工作是醫治,我們的工作則是去愛?—?—用能牽引他人歸向耶穌基督的方式去愛和施助。


    這樣的結果,正是基督的教義所帶來強大的良性循環之一。 我邀請各位要一再地、反覆地、用心地奉行基督的教義,並幫助他人也走上這條道路。


    我見證,基督的教義是天父計劃的核心;這終究是祂的教義。當我們對耶穌基督和祂的贖罪運用信心時,就會在這條聖約道路上得到一股驅動力,並受激勵去幫助他人成為耶穌基督忠信的門徒。


    我們可以成為天父國度的繼承者,這是忠信奉行基督的教義所收獲的最終結果。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耶穌基督後期教之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子龍之雅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子龍之雅龍並收藏耶穌基督後期教之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