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突厥使團的消息
李世民:逆子,你敢搶朕的女人 作者:土豆白風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極殿。
尚書令房玄齡站出來說道。
“陛下,臣收到消息,突厥使團今天就會到長安,突厥使團這次來長安,目的是當年渭水之盟。”
坐在上麵的李世民,聽到房玄齡說出來渭水之盟的時候,眼睛皺了一下,顯然這個名字讓他有些不舒服。
他李二一輩子不輸於人,尤其是在打仗這個方麵,他這輩子可以說是戰神了。
沒有想到,貞觀初年,因為政局不穩定,竟然被突厥人攻擊到了長安,同時他因為種種原因,還沒有辦法反擊,隻能向突厥人妥協了。
這個事情對於李世民來說,可以說是奇恥大辱。
是他這輩子都不能忘記的事情。
這些年以來,李世民一直整軍備戰,就是為了等著有一天,能夠滅掉突厥,報當年渭水之盟的恥辱。
隻是這兩年,有些天公不作美,關中連續兩年的大旱,朝堂現在的實力,不足以支撐進行一次滅國大戰。
這個就意味著,朝堂還要繼續忍耐突厥人了。
兵部尚書李靖站出來說道。
“陛下,渭水之盟以後,突厥對於我大唐,雖然沒有大的襲擾,可是小的襲擾,這些年一直沒有停過。”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大唐實力有了提升,同時軍隊方麵也有了進步,臣建議暫停和突厥的盟約,對突厥進行反擊,讓他們知道一下我大唐的厲害。”
李靖是一個標準的軍人,他說話的角度,也是從軍事方麵出發。
在他看來,繼續渭水之盟,顯然是對於軍人的羞辱,也是對於大唐的羞辱,昭昭大唐,怎麽能夠向著突厥這些蠻族做出來退讓。
正好趁著突厥這次過來,向突厥表明態度,我們大唐不準備忍讓了,準備和你們幹了。
“李大人此言差矣。”
魏征站出來說道。
“李大人,此時和突厥撕破盟約,固然能夠一時爽快,可是對於長久來說,還是不利。”
“現在我們大唐不足以支撐一次滅國之戰,哪怕是強行發動一次滅國之戰,也會傷筋動骨,這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招式。”
“隻要再給大唐幾年的時間,到時候府庫充盈,甲兵鋒利,滅掉突厥,不過是頃刻之間的事情。”
“陛下,現在打突厥,大唐傷筋動骨,甚至有滅國之危,等幾年打突厥,對於大唐來說,不過是一個很輕鬆的事情。”
李世民聽著魏征的話,陷入思考。
現在打突厥,固然能夠得到一時的爽快,對於大唐長遠來說,是不利,可是等幾年打突厥,那就是十拿九穩的事情。
李世民看著下麵大臣說道。
“我作為一個將軍,自然希望現在就出兵攻打突厥,殺一個痛痛快快。作為一個君王,我知道不能拿江山社稷作為賭約。”
“我們再忍突厥幾年,早晚我要讓頡利跪在我麵前投降。”
李愔站在一邊,看著李世民和朝臣的對話,從他們對話中,李愔知道突厥使者來了。
看來最近長安要不平靜了。
長安不平靜對於他來說,甚至可以說是一件好事情,他現在八百陷陣營,正好沒有一個合適地方安置。
如果他能夠尋找到一個機會,立一些功勞,說不定能夠獲得組建王府護衛軍的權利。
就在李愔心中思考這些的事情。
李世民的目光再次朝著李愔看過來。
他看到他們在討論正經的事情,李愔看起來竟然神遊天外,不知道在想什麽的時候,心中忍不住想到。
這個逆子,朝堂大事都不好好聽,以後怎麽做好一個李唐子孫該做的事情。
他朝著李愔說道。
“梁王,你出來說說,你的意見。”
李愔正在想著,如何立功的時候,沒有想到突然被李世民給點名了。
他從一邊走出來,說道。
“父皇說得對。”
李世民有些捂著頭看著李愔,他想要看的是李愔對於大唐對於突厥國策的意見,不是想要聽李愔說這個。
他有些陰沉著臉看著李愔問道。
“梁王殿下,難道你自己就沒有自己的見解。”
李愔這個時候也是看出來,李世民是想要讓自己發表一番自己見解,可是對於這種軍國大事,他哪有李世民曆史,他再次說道。
“父皇在戰爭方麵是戰神,在治理朝政方麵是明君。”
“我聽到父皇的話,猶如久旱逢甘霖,一時間已經忘了什麽自己意見了,隻是感覺父皇意見非常好。”
李世民聽到李愔的話,雖然李愔是在誇獎他,可是他一點都不領情,他感覺李愔對他誇獎,就是為了偷懶。
他心中忍不住想到,這個逆子。
讓他說意見的時候,隻會耍滑頭。
還是算了吧。
想到今天李愔最少出現在朝堂上麵,沒有偷懶,他沒有再問李愔。
長安。
傍晚。
突厥驛站。
一個突厥人走進阿史那·默輟的房間,對著阿史那·默輟說道。
“王子殿下,剛才我去長安城打聽了一番,打探了一下李唐皇族的年輕一代的皇子和王子的實力。”
“發現這些人最厲害的就是吳王李格,太子李承乾,這兩個人能文能武。”
“當然李唐宗室也有一些人才,可是實力不及這兩個人。”
“同時我詳細打探一下這兩個人實力,發現他們隻是花拳繡腿,沒有真正經曆過戰爭,如果打起來肯定不是王子殿下的對手。”
阿史那·默輟看著手下說道。
“沒有想到李世民何等英雄,生下來的兒子,竟然不過如此。”
突厥官員說道。
“王子殿下,大唐的皇子和我們突厥的王子不一樣,我們突厥王子,都是草原上麵的狼,生下來以後,要經曆草原的風吹雨打,長大以後,甚至要出去拚殺。”
“大唐的皇子,每日都是紙醉金迷,練武的手段,最多就是和大唐武士練一下,然後出去打打獵物。”
“不像我們突厥,可是要真正親臨戰爭,麵臨生死。”
阿史那·默輟也是點點頭。
他想到自己,五歲的時候就是射箭拉弓,六歲時候就開始騎馬,等到了十歲就開始砍人,是十五歲就帶著萬人滅了西域一個小國。
這些哪是那些大唐皇子能夠比擬的。
尚書令房玄齡站出來說道。
“陛下,臣收到消息,突厥使團今天就會到長安,突厥使團這次來長安,目的是當年渭水之盟。”
坐在上麵的李世民,聽到房玄齡說出來渭水之盟的時候,眼睛皺了一下,顯然這個名字讓他有些不舒服。
他李二一輩子不輸於人,尤其是在打仗這個方麵,他這輩子可以說是戰神了。
沒有想到,貞觀初年,因為政局不穩定,竟然被突厥人攻擊到了長安,同時他因為種種原因,還沒有辦法反擊,隻能向突厥人妥協了。
這個事情對於李世民來說,可以說是奇恥大辱。
是他這輩子都不能忘記的事情。
這些年以來,李世民一直整軍備戰,就是為了等著有一天,能夠滅掉突厥,報當年渭水之盟的恥辱。
隻是這兩年,有些天公不作美,關中連續兩年的大旱,朝堂現在的實力,不足以支撐進行一次滅國大戰。
這個就意味著,朝堂還要繼續忍耐突厥人了。
兵部尚書李靖站出來說道。
“陛下,渭水之盟以後,突厥對於我大唐,雖然沒有大的襲擾,可是小的襲擾,這些年一直沒有停過。”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大唐實力有了提升,同時軍隊方麵也有了進步,臣建議暫停和突厥的盟約,對突厥進行反擊,讓他們知道一下我大唐的厲害。”
李靖是一個標準的軍人,他說話的角度,也是從軍事方麵出發。
在他看來,繼續渭水之盟,顯然是對於軍人的羞辱,也是對於大唐的羞辱,昭昭大唐,怎麽能夠向著突厥這些蠻族做出來退讓。
正好趁著突厥這次過來,向突厥表明態度,我們大唐不準備忍讓了,準備和你們幹了。
“李大人此言差矣。”
魏征站出來說道。
“李大人,此時和突厥撕破盟約,固然能夠一時爽快,可是對於長久來說,還是不利。”
“現在我們大唐不足以支撐一次滅國之戰,哪怕是強行發動一次滅國之戰,也會傷筋動骨,這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招式。”
“隻要再給大唐幾年的時間,到時候府庫充盈,甲兵鋒利,滅掉突厥,不過是頃刻之間的事情。”
“陛下,現在打突厥,大唐傷筋動骨,甚至有滅國之危,等幾年打突厥,對於大唐來說,不過是一個很輕鬆的事情。”
李世民聽著魏征的話,陷入思考。
現在打突厥,固然能夠得到一時的爽快,對於大唐長遠來說,是不利,可是等幾年打突厥,那就是十拿九穩的事情。
李世民看著下麵大臣說道。
“我作為一個將軍,自然希望現在就出兵攻打突厥,殺一個痛痛快快。作為一個君王,我知道不能拿江山社稷作為賭約。”
“我們再忍突厥幾年,早晚我要讓頡利跪在我麵前投降。”
李愔站在一邊,看著李世民和朝臣的對話,從他們對話中,李愔知道突厥使者來了。
看來最近長安要不平靜了。
長安不平靜對於他來說,甚至可以說是一件好事情,他現在八百陷陣營,正好沒有一個合適地方安置。
如果他能夠尋找到一個機會,立一些功勞,說不定能夠獲得組建王府護衛軍的權利。
就在李愔心中思考這些的事情。
李世民的目光再次朝著李愔看過來。
他看到他們在討論正經的事情,李愔看起來竟然神遊天外,不知道在想什麽的時候,心中忍不住想到。
這個逆子,朝堂大事都不好好聽,以後怎麽做好一個李唐子孫該做的事情。
他朝著李愔說道。
“梁王,你出來說說,你的意見。”
李愔正在想著,如何立功的時候,沒有想到突然被李世民給點名了。
他從一邊走出來,說道。
“父皇說得對。”
李世民有些捂著頭看著李愔,他想要看的是李愔對於大唐對於突厥國策的意見,不是想要聽李愔說這個。
他有些陰沉著臉看著李愔問道。
“梁王殿下,難道你自己就沒有自己的見解。”
李愔這個時候也是看出來,李世民是想要讓自己發表一番自己見解,可是對於這種軍國大事,他哪有李世民曆史,他再次說道。
“父皇在戰爭方麵是戰神,在治理朝政方麵是明君。”
“我聽到父皇的話,猶如久旱逢甘霖,一時間已經忘了什麽自己意見了,隻是感覺父皇意見非常好。”
李世民聽到李愔的話,雖然李愔是在誇獎他,可是他一點都不領情,他感覺李愔對他誇獎,就是為了偷懶。
他心中忍不住想到,這個逆子。
讓他說意見的時候,隻會耍滑頭。
還是算了吧。
想到今天李愔最少出現在朝堂上麵,沒有偷懶,他沒有再問李愔。
長安。
傍晚。
突厥驛站。
一個突厥人走進阿史那·默輟的房間,對著阿史那·默輟說道。
“王子殿下,剛才我去長安城打聽了一番,打探了一下李唐皇族的年輕一代的皇子和王子的實力。”
“發現這些人最厲害的就是吳王李格,太子李承乾,這兩個人能文能武。”
“當然李唐宗室也有一些人才,可是實力不及這兩個人。”
“同時我詳細打探一下這兩個人實力,發現他們隻是花拳繡腿,沒有真正經曆過戰爭,如果打起來肯定不是王子殿下的對手。”
阿史那·默輟看著手下說道。
“沒有想到李世民何等英雄,生下來的兒子,竟然不過如此。”
突厥官員說道。
“王子殿下,大唐的皇子和我們突厥的王子不一樣,我們突厥王子,都是草原上麵的狼,生下來以後,要經曆草原的風吹雨打,長大以後,甚至要出去拚殺。”
“大唐的皇子,每日都是紙醉金迷,練武的手段,最多就是和大唐武士練一下,然後出去打打獵物。”
“不像我們突厥,可是要真正親臨戰爭,麵臨生死。”
阿史那·默輟也是點點頭。
他想到自己,五歲的時候就是射箭拉弓,六歲時候就開始騎馬,等到了十歲就開始砍人,是十五歲就帶著萬人滅了西域一個小國。
這些哪是那些大唐皇子能夠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