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製度分為春闈和秋闈,春闈即會試,麵向的是各地的舉人,中榜者稱為進士;更高級別的則是由皇帝主持的殿試,誕生出狀元、榜眼和探花。至於秋闈,相當於省級選拔,針對的是秀才,通過秋闈的秀才才能獲得參加春闈的資格。在此之前,還有縣試和府試,門檻相對較低,任何讀書人均可參加。通過縣試者被稱為童生老爺,過了府試則晉升為秀才。然而,對於大部分寒門學子而言,秀才已是天花板,若想參加秋闈爭得舉人資格,除非攀附當地世家門閥或達官貴人,否則機會渺茫。


    夜墨然和張宗昌謀劃的,就是要打破這個局麵,讓梁國所有秀才有公平競爭的機會,都能參與秋闈乃至春闈。


    但這無疑會觸碰世家門閥的核心利益,因為他們壟斷了科舉名額,若大幅度放開,必然引起強烈反彈。


    夜墨然深思許久,眸光犀利:“要改革科舉,首先要整治世家門閥。”


    張宗昌讚同之餘,也表示憂慮:“這並非易事,比如周國,官商勾結,門閥子弟隻需花費金銀便可輕易上位,將其他寒門學子淘汰出局。梁國的情況類似,相比之下,景國對政策的執行力最強。早年間,我在周國曾與幾位朝廷高官聯手嚐試科舉改革,試圖讓更多寒門學子參與科舉,結果當年春闈便遭遇各地考生集體罷考,豪門子弟更是掀起一陣混亂,導致一位好友被罷免官職。所以,我希望與國師共同商議,如何穩妥推進這項改革。”


    夜墨然目光堅定:“對付這些勢力,必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此事的確迫在眉睫,先生盡管放心交給我來辦。”


    告別張宗昌後,林暮雪看著陷入沉思的夜墨然,詢問他有何對策。


    夜墨然淡然一笑:“目前還沒想到具體方案,不過距離秋闈還有兩個月時間,我們還可以慢慢琢磨。”


    正當兩人交談之際,縣衙官差急匆匆趕來,告知帝都來人有要事相商。


    夜墨然與林暮雪趕迴縣衙,得知來者是禁軍統領,呈上一份來自帝都楊太師等人的緊急奏章。


    林暮雪打開奏章,臉色驟然變得凝重:“青州突發變故,我們必須立刻迴京。”


    青州境內爆發嚴重的蟲害災害,糧食歉收,州牧吳沙河無力應對,竟選擇了自殺,各級官員更是亂作一團。


    禁軍統領楊萬裏稟報,雖然已下令開放糧倉賑災,但仍是杯水車薪。


    青州的災情猶如晴天霹靂,震動了整個朝廷。


    青州和江州一直以來都是梁國的主要糧食產區,如今兩地接連受災,意味著未來兩年內,全國範圍內的糧荒危機恐將不可避免。


    林暮雪詢問國庫儲備,戶部尚書張遠明尷尬地稟告隻剩不足五十萬兩銀子,而這筆錢即使全部兌換成糧食,也無法滿足青州百姓一個月的需求。


    大殿之內,官員們議論紛紛,焦慮不安,擔心糧荒會導致社會動蕩。


    這時,眾人將目光投向了夜墨然,期待他能提出解決方案。


    夜墨然悠然一笑:“糧倉無糧,但有人卻囤積居奇。”


    他看向楊萬裏等人,笑容意味深長:“諸位大人,青州災情,恐怕還有一些隱情尚未說明吧?”


    眾人驚訝於夜墨然的洞察力,夜墨然繼續道:“青州百姓遭受糧荒之苦,我猜測,現在青州周邊地區的糧食價格必定飆升至令人咋舌的地步。而這,也是朝廷遲遲未能撥款賑災的原因之一,國庫空虛,即便傾盡所有,也難以填補青州的巨大糧食缺口。”


    在這個世界上,每當災難降臨,總有那麽一些人趁機大發橫財,無視百姓生死。


    正如那句流傳已久的俗語,“無奸不商”,在某些場合下,確實有一定的道理。


    夜墨然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個問題。


    張遠明無奈地承認:“青州及其周邊的糧商,借著這次蟲害之機,大幅抬高糧價,即便朝廷撥款救災,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就如同去年江州水患時的情形,即使百姓有錢,也隻能購買高價糧,根本無法從根本上緩解災情。”


    林落塵一聽,頓時怒不可遏:“竟然有這樣的事情,這些家夥簡直就是吸食百姓血汗的蛀蟲!姐姐,我懇請你下旨,命令糧商必須降低糧價!”


    夜墨然卻搖搖頭,否定了這個提議:“這樣做恐怕不合適。”


    林落塵不解:“哪裏不合適?”


    有官員也附和道:“朝廷下令壓低糧價,那些商人難道還敢公然對抗不成?”


    楊老太師苦笑著解釋:“如果糧商因此不再售賣糧食呢?諸位大人有沒有想過這個可能性?他們可以選擇不賣,或者采取其他手段,比如捆綁銷售,買個高價碗贈送一斤糧食,總之,他們在商場上的手段層出不窮,咱們很難與他們鬥智鬥勇。”


    林落塵質疑:“他們有這個膽量嗎?”


    夜墨然明白,年輕的林落塵雖有所成長,但仍對皇權的實際約束力缺乏深刻理解。


    實際上,皇權雖看似至高無上,但在某些方麵卻受到諸多限製,比如糧商若是真的停止出售糧食,朝廷也不能強迫他們出售。


    李元霸憶起往事,補充道:“去年江州水患,多虧國師及時從江寧縣調配大量糧食支援,才得以化解糧荒危機。”


    夜墨然笑了笑,迴應大家期待的目光:“各位大人,別忘了,我現在江寧縣可沒餘糧了,總不能每次都指望我吧?況且,上次運往江州的糧食已經是江寧縣的全部積蓄了。”


    這時,有人靈機一動:“我們不是有紅薯嗎?”


    “對啊!怎麽忘了紅薯!”眾人眼前一亮,迴想當初夜墨然引領他們見識紅薯大豐收的情景,畝產近千斤的紅薯堪稱救荒神器。


    然而,楊萬裏卻麵色苦澀:“紅薯已經被消耗殆盡。”


    夜墨然聽出其中緣由,林暮雪也證實了這一點:“青州氣候適宜種植紅薯,自從引入紅薯後,紅薯的主要種植區域就在青州。這次蟲害席卷整個青州,農作物受損嚴重,地裏的紅薯也悉數被災民挖食。”


    了解到真實情況的官員們無不感到嚴峻。


    林落塵焦急地詢問:“難道就真的沒有辦法了嗎?國師,你肯定有辦法的吧?”


    李元霸注意到夜墨然臉上的微笑,揣測他已有應對之策,於是催促道:“國師,你就別賣關子了,肯定想到了什麽妙計。”


    夜墨然斜倚在椅背上,冷笑一聲:“既然這群家夥想趁國難發財,那我便遂了他們的心願!”


    這一笑讓大殿內的氣氛陡然冷卻,眾人心中暗忖,看來夜墨然是要對那些趁火打劫的家夥動手了。


    林暮雪也捕捉到了夜墨然的意圖,立即配合道:“國師有何計劃,盡管提出來,朕會全力支持。”


    夜墨然起身提議:“請陛下頒布一道聖旨,派遣賑災大臣前往青州。其餘的事,就交給我來處理吧。”


    林暮雪欣然同意,立刻命人起草聖旨。


    官員們雖然還不清楚夜墨然的具體打算,但都滿懷期待。


    下朝後,六部尚書按夜墨然事先通知,在偏殿等候。


    “國師!”眾人起身行禮。


    夜墨然示意大家坐下,開門見山:“我找諸位來,主要是了解一些情況,並與諸位達成共識。”


    楊萬裏率先發問:“國師需要我們做什麽?”


    夜墨然笑道:“其實也沒什麽,就是想問問諸位關於青州的一些背景信息,順便給大家透個底。”


    眾人緊張而又期待地聽著。


    夜墨然話鋒一轉:“我記得青州乃我大梁最為富饒之地,氏族盤踞,門閥林立,對吧?”


    李元霸瞬間領悟了夜墨然的真實意圖,吃驚地問:“國師是打算借這次糧荒,整頓青州的門閥勢力?”


    夜墨然看向他,調侃道:“李大人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如果有青州門閥是李大人的親戚,不妨提前打個招唿,以免我誤傷無辜。”


    夜墨然雖然說得輕鬆,但眾人皆能感受到他話語背後的堅決與淩厲。


    刑部尚書衛關遲疑道:“國師,這番舉動若操作不慎,可能會引起民怨沸騰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帝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瀟灑出風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瀟灑出風塵並收藏女帝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