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意外
穿越安陵容奮鬥成太後 作者:滄海楠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個女人能夠得到丈夫的敬重,並以此度過一生,已然算是最美好的歸宿了。畢竟身處這個時代的女子們,又有誰敢奢望能夠與自己的夫君相伴終生、白頭偕老呢?哪個男子不都是三妻四妾、左擁右抱?”
話音剛落,我頓感懊悔不已,心知自己一時衝動說錯了話。
然而幸運的是,此刻站在我麵前的並非旁人,而是那個向來特立獨行、不拘一格的果郡王。
果郡王先是放聲大笑,緊接著高聲說道:
“真是令人意想不到啊,時至今日,這世間堪稱知我懂我之人,竟然會是熹妃娘娘您?依本王所見,所謂真摯的情感,理應是一心一意,不離不棄,攜手共度此生!而現如今,我同孟靜嫻可算作美滿如意了。”
閑聊片刻之後,我隻覺身體略有疲憊,於是打算轉身離去。
正當我邁步欲行之際,果郡王忽然取出一封信件,那是皇帝寫給我的。
我示意身旁的紅玉將信接過來,而後微笑著對果郡王道:
“多謝王爺大老遠跑來送信,其實皇上再過幾日便要來了,為何還特意寫封信過來?”
果郡王搖頭道:
“小王不知,還請娘娘自己看吧!”
迴到寢宮後,我輕輕拆開信封,凝視著那熟悉的字跡,心中滿是喜悅之情。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我與皇帝的第二個孩子也要降生了。
皇帝寫信用的是文言文,讀起來很拗口。但大概得意思我看明白了,讓我好生養胎,等生完孩子不必再迴皇覺寺,直接住在別苑即可,好生保養身體之類的。
我看著信,心裏也暖暖的。
景仁宮內一片靜謐祥和,剪秋輕柔地為皇後按摩著頭部,動作輕緩而細膩。
“娘娘,近日後宮之事頗為棘手!”
剪秋輕聲說道,語氣中透露出一絲憂慮。
“那些低階嬪妃們一個接一個地懷上龍裔,但慶幸的是她們地位低微,暫時不足以構成威脅。然而……”
話鋒一轉,剪秋提到了宮外傳來的消息:
“熹妃即將臨盆,據說她已被遷至別苑,四周有十幾個侍衛保護著。”
皇後聽後不禁眉頭緊蹙,歎息一聲道:
“本宮不能讓她順利產下子嗣,若此胎真是位皇子,那熹妃就有兩個皇子傍身了。後宮之中,隻容得下一位太後,本宮絕不允許聖母皇太後的出現!”
說到激動處,皇後手中的護甲不自覺地刮過桌麵,發出一陣刺耳的滋滋聲,仿佛也在宣泄著她內心的不安與憤恨。
養心殿內,皇帝早已將一切打點妥當,隻待夜色深沉便可啟程前往唐山的皇家別苑。
然而,就在此刻,祺嬪身著華美的服飾嫋嫋而來,嬌聲軟語地纏住皇帝道:
“皇上啊,臣妾的胸口好痛,您萬萬不可拋下臣妾離去呀!求求您再多陪陪臣妾一晚吧……”
皇帝聞此一言,不知為何心中竟泛起陣陣漣漪,難以自抑。
他二話不說,一把抱起祺嬪走進了養心殿的暖閣之中。
一旁的蘇培盛見狀,不禁瞪大了雙眼,滿臉驚愕之色,這究竟是怎麽迴事?
原本皇帝已決定當夜動身趕赴唐山,但眼下卻突然改變主意留了下來。
暖閣之內燭光搖曳,氣氛曖昧迷離。
炕上,皇帝眼神迷蒙,意亂情迷;而祺嬪則如同一枚迷人的小妖精,緊緊纏繞著皇帝的腰身。
二人縱情纏綿,一夜之間雲雨翻騰不休。
次日清晨,陽光透過窗欞灑在皇帝疲憊不堪的臉上,他隻覺頭目暈眩,想要起身卻發覺雙腿發軟無力,根本難以站立。
畢竟已經人到中年,身體狀況大不如前,這個四十多歲的男人實在難以承受如此徹夜不休地折騰。
祺嬪意識到自己所下之藥藥效過猛,不禁心生恐慌。
匆匆趕迴儲秀宮後,她急忙命令景泰將那剩下的藥物盡數傾倒丟棄。
皇後聽聞皇帝突然暈厥過去,又得知此事與祺嬪有關,心中頓時怒火中燒。
然而,在憤怒之餘,她心底卻也暗自竊喜。
皇帝此番出事太過突然,端妃、敬妃、惠嬪等嬪妃聞訊紛紛趕來禦前侍奉,但都被皇後攔住不許進入寢宮。
眾人心急如焚,屢次試圖衝入屋內詢問皇帝病情,而皇後則命剪秋守在門外,堅決不讓任何人踏進半步。
皇後凝視著床榻上昏迷不醒的皇帝,臉上滿是憂慮和心疼之色。
太醫院的所有太醫魚貫而入,溫太醫上前仔細地為皇帝把了脈,然後皺起眉頭,沉默不語,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過了一會兒,他終於開口說道:
“皇後娘娘,依臣之見,皇上此次病倒乃是縱欲過度所引起。隻要靜心調養半個月左右,應該就能康複。不過日後切不可再如此操勞,以免傷身。”
其他太醫們其實早已心知肚明,但誰也不敢輕易說破,畢竟涉及到皇帝的顏麵問題。
然而,溫太醫年紀尚輕,性格耿直,對於皇後更是直言不諱。
皇後本身就精通醫理,自然明白其中緣由。
她眼神犀利地掃了一眼眾人,冷冷地道:
“你們都聽好了,皇上隻是偶然感染了風寒,需要靜養數日即可。任何人不得前來驚擾!本宮會親自侍奉左右。”
皇後心中清楚,這次可是難得能與皇帝獨處的機會。
想當年,太後在世的時候,哪怕是皇帝生病,也都是由各宮嬪妃輪流照看,哪有她這個正宮皇後插手的份兒。
太醫出來,端妃、敬妃、惠嬪忙上前詢問情況。
“溫太醫,皇上到底如何了?為什麽不讓我們進去瞧瞧?”惠嬪與溫太醫關係匪淺,她開口問道。
“皇上並無大礙,請各位娘娘小主放心!皇上需要靜養,還請迴去等消息!”溫太醫不敢說出實情,隻能按照皇後的吩咐說道。
眾嬪妃隻好散了,而惠嬪心裏知道此事不簡單。
碎玉軒內,惠嬪看著溫太醫道:“皇上到底如何了?”
“不瞞娘娘,皇上恐怕是服用了催情之藥。勞累過度所致!”
溫太醫說著,臉已經紅了。
話音剛落,我頓感懊悔不已,心知自己一時衝動說錯了話。
然而幸運的是,此刻站在我麵前的並非旁人,而是那個向來特立獨行、不拘一格的果郡王。
果郡王先是放聲大笑,緊接著高聲說道:
“真是令人意想不到啊,時至今日,這世間堪稱知我懂我之人,竟然會是熹妃娘娘您?依本王所見,所謂真摯的情感,理應是一心一意,不離不棄,攜手共度此生!而現如今,我同孟靜嫻可算作美滿如意了。”
閑聊片刻之後,我隻覺身體略有疲憊,於是打算轉身離去。
正當我邁步欲行之際,果郡王忽然取出一封信件,那是皇帝寫給我的。
我示意身旁的紅玉將信接過來,而後微笑著對果郡王道:
“多謝王爺大老遠跑來送信,其實皇上再過幾日便要來了,為何還特意寫封信過來?”
果郡王搖頭道:
“小王不知,還請娘娘自己看吧!”
迴到寢宮後,我輕輕拆開信封,凝視著那熟悉的字跡,心中滿是喜悅之情。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我與皇帝的第二個孩子也要降生了。
皇帝寫信用的是文言文,讀起來很拗口。但大概得意思我看明白了,讓我好生養胎,等生完孩子不必再迴皇覺寺,直接住在別苑即可,好生保養身體之類的。
我看著信,心裏也暖暖的。
景仁宮內一片靜謐祥和,剪秋輕柔地為皇後按摩著頭部,動作輕緩而細膩。
“娘娘,近日後宮之事頗為棘手!”
剪秋輕聲說道,語氣中透露出一絲憂慮。
“那些低階嬪妃們一個接一個地懷上龍裔,但慶幸的是她們地位低微,暫時不足以構成威脅。然而……”
話鋒一轉,剪秋提到了宮外傳來的消息:
“熹妃即將臨盆,據說她已被遷至別苑,四周有十幾個侍衛保護著。”
皇後聽後不禁眉頭緊蹙,歎息一聲道:
“本宮不能讓她順利產下子嗣,若此胎真是位皇子,那熹妃就有兩個皇子傍身了。後宮之中,隻容得下一位太後,本宮絕不允許聖母皇太後的出現!”
說到激動處,皇後手中的護甲不自覺地刮過桌麵,發出一陣刺耳的滋滋聲,仿佛也在宣泄著她內心的不安與憤恨。
養心殿內,皇帝早已將一切打點妥當,隻待夜色深沉便可啟程前往唐山的皇家別苑。
然而,就在此刻,祺嬪身著華美的服飾嫋嫋而來,嬌聲軟語地纏住皇帝道:
“皇上啊,臣妾的胸口好痛,您萬萬不可拋下臣妾離去呀!求求您再多陪陪臣妾一晚吧……”
皇帝聞此一言,不知為何心中竟泛起陣陣漣漪,難以自抑。
他二話不說,一把抱起祺嬪走進了養心殿的暖閣之中。
一旁的蘇培盛見狀,不禁瞪大了雙眼,滿臉驚愕之色,這究竟是怎麽迴事?
原本皇帝已決定當夜動身趕赴唐山,但眼下卻突然改變主意留了下來。
暖閣之內燭光搖曳,氣氛曖昧迷離。
炕上,皇帝眼神迷蒙,意亂情迷;而祺嬪則如同一枚迷人的小妖精,緊緊纏繞著皇帝的腰身。
二人縱情纏綿,一夜之間雲雨翻騰不休。
次日清晨,陽光透過窗欞灑在皇帝疲憊不堪的臉上,他隻覺頭目暈眩,想要起身卻發覺雙腿發軟無力,根本難以站立。
畢竟已經人到中年,身體狀況大不如前,這個四十多歲的男人實在難以承受如此徹夜不休地折騰。
祺嬪意識到自己所下之藥藥效過猛,不禁心生恐慌。
匆匆趕迴儲秀宮後,她急忙命令景泰將那剩下的藥物盡數傾倒丟棄。
皇後聽聞皇帝突然暈厥過去,又得知此事與祺嬪有關,心中頓時怒火中燒。
然而,在憤怒之餘,她心底卻也暗自竊喜。
皇帝此番出事太過突然,端妃、敬妃、惠嬪等嬪妃聞訊紛紛趕來禦前侍奉,但都被皇後攔住不許進入寢宮。
眾人心急如焚,屢次試圖衝入屋內詢問皇帝病情,而皇後則命剪秋守在門外,堅決不讓任何人踏進半步。
皇後凝視著床榻上昏迷不醒的皇帝,臉上滿是憂慮和心疼之色。
太醫院的所有太醫魚貫而入,溫太醫上前仔細地為皇帝把了脈,然後皺起眉頭,沉默不語,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過了一會兒,他終於開口說道:
“皇後娘娘,依臣之見,皇上此次病倒乃是縱欲過度所引起。隻要靜心調養半個月左右,應該就能康複。不過日後切不可再如此操勞,以免傷身。”
其他太醫們其實早已心知肚明,但誰也不敢輕易說破,畢竟涉及到皇帝的顏麵問題。
然而,溫太醫年紀尚輕,性格耿直,對於皇後更是直言不諱。
皇後本身就精通醫理,自然明白其中緣由。
她眼神犀利地掃了一眼眾人,冷冷地道:
“你們都聽好了,皇上隻是偶然感染了風寒,需要靜養數日即可。任何人不得前來驚擾!本宮會親自侍奉左右。”
皇後心中清楚,這次可是難得能與皇帝獨處的機會。
想當年,太後在世的時候,哪怕是皇帝生病,也都是由各宮嬪妃輪流照看,哪有她這個正宮皇後插手的份兒。
太醫出來,端妃、敬妃、惠嬪忙上前詢問情況。
“溫太醫,皇上到底如何了?為什麽不讓我們進去瞧瞧?”惠嬪與溫太醫關係匪淺,她開口問道。
“皇上並無大礙,請各位娘娘小主放心!皇上需要靜養,還請迴去等消息!”溫太醫不敢說出實情,隻能按照皇後的吩咐說道。
眾嬪妃隻好散了,而惠嬪心裏知道此事不簡單。
碎玉軒內,惠嬪看著溫太醫道:“皇上到底如何了?”
“不瞞娘娘,皇上恐怕是服用了催情之藥。勞累過度所致!”
溫太醫說著,臉已經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