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宛城諸事
重生成為劉秀,收小弟打天下 作者:木裏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玄自育水登位以來,一直將棘陽縣衙作為皇帝行所,如今入都宛城,自然比往日風光不同。
老丈人趙萌尋來能工巧匠,將郡守府修葺一番,當做皇帝居所,府衙大堂成了朝議所在。
繡衣禦史申屠建不知從哪裏覓得一位姓韓的良家婦,生得花容月貌。劉玄將其封做夫人,每日意氣風發,與趙夫人一起,盡享齊人之樂。
如今漢軍有了南陽一郡之地,又入都宛城,第一件事就是齊聚一堂,論功行賞。
南陽宗室盡皆封侯。劉演被封為漢信侯;劉祉,舂陵侯;劉賜,廣漢侯;劉信,廣武侯;劉嘉,興德侯;劉終,明禮侯,還有就是羅陽混了個昆陽侯。
綠林、平林各部渠帥,王常被封為知命侯;李通,輔漢侯;王匡,佐武侯;王鳳,威德侯。
張卬、陳牧、朱鮪等各有爵位,宗佻作為大司徒一係的排麵人物,被封了宣武侯。
不過這些爵位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來,都是虛封,沒有食邑。
不要錢的買賣,讓封侯者一時不下百餘人。
劉玄也抓住機會,努力培植自己的勢力。
宛城趙憙就被封作功勇侯。
這趙憙,字伯陽,年紀不過二十歲。
當初他的堂兄趙端被人所殺,沒有留下子嗣,斷絕了香火傳承。
趙憙為報大仇,攜兵結客,殺向仇家。
不巧的是,仇家一眾人可能吃了不幹淨的東西,集體食物中毒,一個個躺在床上不能動彈。
擱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肯定是天助我也。
誰知趙憙卻不願乘人之危,痛下殺手,非要等仇人養好了病,再做廝殺。於是趙伯陽的大名便在南陽傳開。
後來天下騷動,漢軍圍困宛城,柱天將軍李通帶人攻打舞陰。
城中大族李氏擁城不下,不給李通麵子。放言宛城趙憙信義著名,隻有他來了才開城投降。
舞陰李氏這般作為,多半是給自己找台階下,卻也給了趙憙機會,被劉玄封為郎中,行偏將事。
而這舞陰縣城坐落在南陽郡與汝南郡交界處,位於堵陽縣東南方,離昆陽也不遠。
趙憙少年心性,急於立功表現,意氣風發的率領千把兒人進入汝南掠地。
昆陽之戰時,他聞得風聲,二話不說帶人前來相助,好歹趕上昆水南岸的廝殺,混上了軍功。
劉玄得知趙憙有功昆陽,不禁喜出望外,大筆一揮將其拜為中郎將,封勇功侯。
一個不到二十歲的侯爵就這樣誕生了,同時將舞陰李寶封為柱功侯。
劉玄為了籠絡人才,臉皮也不要了,樂嗬嗬的將趙憙之名掛在嘴上,常言此乃朕之霍剽姚也!
這場封侯拜爵的盛宴,各方人員該撈的都撈到了好處,宛城一時間喜氣洋洋,充滿陽光和希望。
而王邑敗退洛陽,也讓漢軍的軍事行動暫時退居第二位。
如今宛城百廢待興,漢朝廷這個草台班子需要籠絡有識大儒,豪右宿老來撐場麵。
卓茂,卓子康就是其中之一。
卓家乃南陽大戶,父祖兩代都做到了郡守高位。
卓茂在漢元帝時學於長安,研習《詩》、《禮》及算術,被世人稱為通儒。
得丞相孔光看重,任職丞相府吏。後來被舉為侍郎,給事黃門。王莽秉政後擢其為大司農京部丞。
等到王莽居攝,卓茂稱病迴到宛城老家。
卓茂官兒做的其實並不大,但博學多識,性情寬忍恭愛,被天下儒者所稱道。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任職丞相府吏時,有次乘馬車到街上溜達,讓一個丟了馬匹的憨貨拉住韁繩,非說是自家丟失的大馬。
卓茂一個官二代,富二代,很清楚這馬是從南陽老家帶來的。
不過他也懶得辯駁,搖頭將馬兒解下,自己推著車就走了。
臨走時還迴頭對那人說,如果此馬不是你丟的,可以到丞相府送還給我。
後來馬主人果然找到自家大馬,便羞臊的來到丞相府叩頭道歉。
這件事讓卓茂聲名大顯,一時傳為美談。
“哈哈,長者弘博雅量,高致非常。如今王莽敗亡在即,不才鬥膽來請,望長者不棄,輔興漢室,為天下黎民計也!”
劉演此刻正帶著李通、岑彭來到卓府,盛情邀請卓茂出山,入漢朝廷為官。
卓茂,卓子康此時已經六十多歲了,滿頭白發如銀,但眼神依舊明亮,透露出一股睿智。
他臉上掛著笑容,開口說道:“承蒙大司徒厚愛,下走敢不聽命。奈何花甲之年,腐朽之軀,隻恐力有未逮,不能用事也!”
“哈哈,叔父此言差矣!”一旁的李通笑著開口道。
他李氏與卓氏同為宛城大族,平日裏來往交厚,便以晚輩自居,接著說道:“叔父乃當世宿儒,名望播於海內,著於四方。若入朝為官,天下士人必慕名而至,接踵踏來。況叔父才過花甲,耳聰目明,老壯之年,何故作信平之歎也!”
這信平之歎說的正是戰國廉頗。
卓茂聞聽李通所言,捋了捋花白胡須,雖然麵無波瀾,心裏卻是受用非常。
隻見他淡淡說道:“賢侄言重了,我乃一介老朽,怎敢當此讚譽。”
一旁的岑彭打了半天醬油,也開口道:“卓公乃南陽儒宗,天下楷模,我等誌心朝禮,還望長者不棄,多行教誨!”
卓茂被三個後輩誇的一點飄飄然,不過人老成精,也知道王莽氣數將盡,最後謙虛客套幾句,便把事情應了下來。
賓主盡歡,敘過幾句閑話後,劉演起身告辭。
要說現在宛城中誰最意氣風發,那自然就是大司徒劉伯升了。
自家三弟昆陽顯威,一戰成名,讓他這個做大哥的也跟著水漲船高。
一門倆大能,誰見了不得退避三舍。
覷麵相逢,誰不真心實意的告一聲大司徒,大將軍。
如今又請得卓茂出山,劉演隻覺得心中快然,笑道:“次元,三弟不日便要歸來,且去尋次伯商議婚期之事。哈哈,陰家小娘我也曾見過,與文叔正可匹配良緣。”
長兄如父,劉演到現在還記得,當時新野鄧府中二姊說起要與陰家議親,三弟那落寞惆悵的神情。
如今大業初展,老三又取得如此功績,正可完了終生大事,好叫二姊瞑目九泉。
“哈哈,走走走,次伯為小妹尋得良配,幾日間眉開眼笑,不知有多歡喜。”
李通與羅陽、陰識是老相識,說了一句玩笑話,便和劉演、岑彭一起笑著往陰家別院走去。
岑彭則是目光閃爍,對劉老三這位神仙般的人物,早有一睹風采之意。
老丈人趙萌尋來能工巧匠,將郡守府修葺一番,當做皇帝居所,府衙大堂成了朝議所在。
繡衣禦史申屠建不知從哪裏覓得一位姓韓的良家婦,生得花容月貌。劉玄將其封做夫人,每日意氣風發,與趙夫人一起,盡享齊人之樂。
如今漢軍有了南陽一郡之地,又入都宛城,第一件事就是齊聚一堂,論功行賞。
南陽宗室盡皆封侯。劉演被封為漢信侯;劉祉,舂陵侯;劉賜,廣漢侯;劉信,廣武侯;劉嘉,興德侯;劉終,明禮侯,還有就是羅陽混了個昆陽侯。
綠林、平林各部渠帥,王常被封為知命侯;李通,輔漢侯;王匡,佐武侯;王鳳,威德侯。
張卬、陳牧、朱鮪等各有爵位,宗佻作為大司徒一係的排麵人物,被封了宣武侯。
不過這些爵位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來,都是虛封,沒有食邑。
不要錢的買賣,讓封侯者一時不下百餘人。
劉玄也抓住機會,努力培植自己的勢力。
宛城趙憙就被封作功勇侯。
這趙憙,字伯陽,年紀不過二十歲。
當初他的堂兄趙端被人所殺,沒有留下子嗣,斷絕了香火傳承。
趙憙為報大仇,攜兵結客,殺向仇家。
不巧的是,仇家一眾人可能吃了不幹淨的東西,集體食物中毒,一個個躺在床上不能動彈。
擱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肯定是天助我也。
誰知趙憙卻不願乘人之危,痛下殺手,非要等仇人養好了病,再做廝殺。於是趙伯陽的大名便在南陽傳開。
後來天下騷動,漢軍圍困宛城,柱天將軍李通帶人攻打舞陰。
城中大族李氏擁城不下,不給李通麵子。放言宛城趙憙信義著名,隻有他來了才開城投降。
舞陰李氏這般作為,多半是給自己找台階下,卻也給了趙憙機會,被劉玄封為郎中,行偏將事。
而這舞陰縣城坐落在南陽郡與汝南郡交界處,位於堵陽縣東南方,離昆陽也不遠。
趙憙少年心性,急於立功表現,意氣風發的率領千把兒人進入汝南掠地。
昆陽之戰時,他聞得風聲,二話不說帶人前來相助,好歹趕上昆水南岸的廝殺,混上了軍功。
劉玄得知趙憙有功昆陽,不禁喜出望外,大筆一揮將其拜為中郎將,封勇功侯。
一個不到二十歲的侯爵就這樣誕生了,同時將舞陰李寶封為柱功侯。
劉玄為了籠絡人才,臉皮也不要了,樂嗬嗬的將趙憙之名掛在嘴上,常言此乃朕之霍剽姚也!
這場封侯拜爵的盛宴,各方人員該撈的都撈到了好處,宛城一時間喜氣洋洋,充滿陽光和希望。
而王邑敗退洛陽,也讓漢軍的軍事行動暫時退居第二位。
如今宛城百廢待興,漢朝廷這個草台班子需要籠絡有識大儒,豪右宿老來撐場麵。
卓茂,卓子康就是其中之一。
卓家乃南陽大戶,父祖兩代都做到了郡守高位。
卓茂在漢元帝時學於長安,研習《詩》、《禮》及算術,被世人稱為通儒。
得丞相孔光看重,任職丞相府吏。後來被舉為侍郎,給事黃門。王莽秉政後擢其為大司農京部丞。
等到王莽居攝,卓茂稱病迴到宛城老家。
卓茂官兒做的其實並不大,但博學多識,性情寬忍恭愛,被天下儒者所稱道。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任職丞相府吏時,有次乘馬車到街上溜達,讓一個丟了馬匹的憨貨拉住韁繩,非說是自家丟失的大馬。
卓茂一個官二代,富二代,很清楚這馬是從南陽老家帶來的。
不過他也懶得辯駁,搖頭將馬兒解下,自己推著車就走了。
臨走時還迴頭對那人說,如果此馬不是你丟的,可以到丞相府送還給我。
後來馬主人果然找到自家大馬,便羞臊的來到丞相府叩頭道歉。
這件事讓卓茂聲名大顯,一時傳為美談。
“哈哈,長者弘博雅量,高致非常。如今王莽敗亡在即,不才鬥膽來請,望長者不棄,輔興漢室,為天下黎民計也!”
劉演此刻正帶著李通、岑彭來到卓府,盛情邀請卓茂出山,入漢朝廷為官。
卓茂,卓子康此時已經六十多歲了,滿頭白發如銀,但眼神依舊明亮,透露出一股睿智。
他臉上掛著笑容,開口說道:“承蒙大司徒厚愛,下走敢不聽命。奈何花甲之年,腐朽之軀,隻恐力有未逮,不能用事也!”
“哈哈,叔父此言差矣!”一旁的李通笑著開口道。
他李氏與卓氏同為宛城大族,平日裏來往交厚,便以晚輩自居,接著說道:“叔父乃當世宿儒,名望播於海內,著於四方。若入朝為官,天下士人必慕名而至,接踵踏來。況叔父才過花甲,耳聰目明,老壯之年,何故作信平之歎也!”
這信平之歎說的正是戰國廉頗。
卓茂聞聽李通所言,捋了捋花白胡須,雖然麵無波瀾,心裏卻是受用非常。
隻見他淡淡說道:“賢侄言重了,我乃一介老朽,怎敢當此讚譽。”
一旁的岑彭打了半天醬油,也開口道:“卓公乃南陽儒宗,天下楷模,我等誌心朝禮,還望長者不棄,多行教誨!”
卓茂被三個後輩誇的一點飄飄然,不過人老成精,也知道王莽氣數將盡,最後謙虛客套幾句,便把事情應了下來。
賓主盡歡,敘過幾句閑話後,劉演起身告辭。
要說現在宛城中誰最意氣風發,那自然就是大司徒劉伯升了。
自家三弟昆陽顯威,一戰成名,讓他這個做大哥的也跟著水漲船高。
一門倆大能,誰見了不得退避三舍。
覷麵相逢,誰不真心實意的告一聲大司徒,大將軍。
如今又請得卓茂出山,劉演隻覺得心中快然,笑道:“次元,三弟不日便要歸來,且去尋次伯商議婚期之事。哈哈,陰家小娘我也曾見過,與文叔正可匹配良緣。”
長兄如父,劉演到現在還記得,當時新野鄧府中二姊說起要與陰家議親,三弟那落寞惆悵的神情。
如今大業初展,老三又取得如此功績,正可完了終生大事,好叫二姊瞑目九泉。
“哈哈,走走走,次伯為小妹尋得良配,幾日間眉開眼笑,不知有多歡喜。”
李通與羅陽、陰識是老相識,說了一句玩笑話,便和劉演、岑彭一起笑著往陰家別院走去。
岑彭則是目光閃爍,對劉老三這位神仙般的人物,早有一睹風采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