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大雨時至
重生成為劉秀,收小弟打天下 作者:木裏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冷兵器時代,一群有組織,手底下還有點東西的亡命徒,成建製後確實可以橫行戰場,其戰鬥力令羅陽為之側目。
他們如狂風一般肆虐無忌,所到之處無不披靡。
羅陽知道戰爭所考量的東西很多,光靠匹夫之勇並不能長久。
但現在不是胡思亂想的時候,他瞧見敵寇主將被砍翻在地,也不清楚是王家的哪位大人物。
稍微做了思量,扭頭對王霸說道:“元伯,去將大旗取來,隨我衝陣。”
他目光如炬,朝著中軍方向看過去,隨手砍翻了一個不開眼的兵卒。
等王霸扛著大旗過來後,對傅俊,鄧晨和附近正在廝殺的渠帥喊道:“兄弟們給我衝!”
說罷,揮起戰刀,朝中軍大營方向衝去。
王霸見狀,不敢有絲毫怠慢,扯著旗緊緊跟隨。
正在廝殺的三千敢死隊,像是找到了發泄渠道,如同一股洪流跟著大旗向王邑中軍殺去。
而王邑此刻正一臉傲氣的等著陣前捷報,扭頭朝嚴尤說道:“伯石,司徒公乃我朝賢良,所率虎賁亦是精銳之師,以你看來司徒幾時可得勝而迴呐?”
嚴尤聞言臉色有些難看。
他豈能聽不出王邑話裏的嘲諷之意!嘲諷他和陳茂的育陽之敗。
嚴尤曾北擊匈奴,降服高句麗,被譽為朝中宿將。
但其為人剛直,不為眾人所喜,與這位大司空的關係也一般。
而王邑當年鎮壓翟義之亂,自認為帶兵能力出眾,對搶了風頭,聲名鵲起的嚴尤十分看不上眼。
如今借著機會一番奚落,心中不知有多爽快。
嚴尤雖心中慍怒,但敗軍之將也無話可說。
隻得拱拱手,敷衍道:“司徒公乃朝廷股肱,治兵有方,所率皆虎狼之士,勝負之分隻在頃刻也!”
王邑聞言捋著胡須,斜眼看了看嚴尤,哈哈一笑道:“納言將軍灼見也!”
且不提嚴尤如何鬱悶,隻說三千漢軍直插而入,讓朝廷大軍一時間反應不過來。
這種酸爽猶如初嚐人事的少女,竟木木的不知該怎樣才好。
四十萬大軍,除了中軍是王尋直屬,其他郡兵多由自家郡守統帥,各部互不統屬,機動性差了許多意思。
再者,這些郡守多是主政一方的大員,並沒如此宏達的戰場經驗。
從洛陽一路走來,除了攻城戰也沒經曆過真刀真槍的戰陣,對於瞬息萬變的戰場敏感性不高。
套用有一句現代話語來說,就是把握不住!
所以三千敢死隊如刀切豆腐一般去勢不減,將敵陣衝擊的七零八落。
而正在暗暗得意的王邑聽到喊殺之聲竟離自己越來越近,也察覺到了不對。
“君侯,大事不好!大司徒被賊人斬殺了!”
王尋身死的消息,終傳到中軍帳下!
“休得胡言!”
王邑聽了士卒來報,猶自不敢相信!
而就在這時,又有一位校尉快馬來報:“君侯,君侯!大司徒殞命陣前,賊人將要衝至帳下。”
一旁正在鬱悶的嚴尤也有些驚詫,匆匆跑到高處向遠望去,果然看到一彪人馬正向這邊殺來。
他看的真切,又匆匆跑下來,開口道:“大司空,賊人兇悍太甚,正向此處殺來,我等速速撤離,暫避其鋒芒!”
王邑還在為王尋身死不能自拔,愣愣的沒有作聲。
“哎!怎得如此!”嚴尤歎了口氣,朝那位軍校遞了個眼色,吩咐左右駕起王邑往東麵撤退。
此刻昆陽城上的王常也得了士卒傳報,言說城西大軍發生異動。
王常一溜小跑來到西牆觀望,不禁喜出望外。
“哈哈,宛城援軍已至,我等有救矣!”
城牆上的守軍聽聞所言,也都欣喜不已,這數日堅守總算沒有白費。
不過王常這次卻是出現了誤判,因困守孤城,消息不通的緣故,他把羅陽率領的三千敢死隊認做了南陽援軍。
以此為根據,王常順理成章的認為宛城已經被自家攻破,而南岸定陵、郾縣兩部發起的衝鋒,也是因為援軍大至,才會協同作戰,共同進攻。
等昆陽所有守軍得知這個消息後,士氣大振。
王常找來王鳳說道:“宛城已破,我等坐守昆陽已無大用,趁此機會正可打開城門突圍而走,與城外援軍匯合!”
王鳳此刻也是滿臉喜色,多日以來緊皺的眉頭終於有了舒展,開口道:“廷尉所言正合吾意,且去收整人馬,我等從南門衝殺出去,與驃騎大將軍匯合。”
王常聞言則是搖頭說道:“城南有大兵駐守,況有昆水所阻,一時間難以突圍。”
他說著又遙遙的向西北處看過一眼,接著說道:“國公且看,我部援軍所向,正乃王邑老賊中軍大營,細細觀之似有潰亂之態。我等不如從北門而出,殺往中軍方向,與伯升人馬共合一處。兩勢相合即便不能取勝,突圍之機自比南門多也!”
王常的眼光不知比這位王國公高出了幾層樓。
王鳳隻想挑近路逃跑,卻不知近路難如登天。
若從南門突圍,氣勢必然被昆水所阻,到時被大軍圍困,以疲敝之姿對敵,隻怕難以善了。
而從北門殺出,一鼓作氣之下大有希望衝出包圍,為自己謀得一線生機。
這王鳳雖然眼光不行,但從諫如流,點點頭道:“廷尉言之有理,我等便從北門殺出,與伯升匯合!”
他們二人都把敢死隊認作了劉演部屬,商量已定後,派人火速傳下命令,叫城上各處守軍快速向北門集結,準備棄城突圍。
城上守軍撤離後,攻城士卒自然順利登上了城牆。
王常不敢耽擱,率領各部渠帥和剩下的五千多人,打開了昆陽北門,氣勢洶洶的向西北方向殺去。
正在攻堅的朝廷人馬有些懵逼,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一時竟組織不起有力反擊,讓五千漢軍輕鬆突破了陣線。
這些守城漢軍坐困愁城十來日,身體精神方麵早已到了崩困邊緣,但在希望來臨的生死關頭,卻都如打雞血一般,個個奮勇爭先。
一路砍殺之下,向西北方向慢慢推進。
而此刻,羅陽所率敢死隊正攆著王邑緊追不放,左右衝殺下,朝廷的中軍布陳已亂成一團。
也就是此時,沒人注意到的天空上,昨日那原本已經消散的積雨雲,不知什麽時候竟又悄無聲息地重新聳立在了那裏。
它們就像是一群沉默的巨人,默默地俯瞰著下方的大地。
“嗯?”正在砍人的羅陽忽有所覺,抬頭望天,一滴豆大的雨點兒正好滴在了他的臉上。
頃刻間,狂風大起,暴雨突至,天地間陷入一片迷蒙中!
他們如狂風一般肆虐無忌,所到之處無不披靡。
羅陽知道戰爭所考量的東西很多,光靠匹夫之勇並不能長久。
但現在不是胡思亂想的時候,他瞧見敵寇主將被砍翻在地,也不清楚是王家的哪位大人物。
稍微做了思量,扭頭對王霸說道:“元伯,去將大旗取來,隨我衝陣。”
他目光如炬,朝著中軍方向看過去,隨手砍翻了一個不開眼的兵卒。
等王霸扛著大旗過來後,對傅俊,鄧晨和附近正在廝殺的渠帥喊道:“兄弟們給我衝!”
說罷,揮起戰刀,朝中軍大營方向衝去。
王霸見狀,不敢有絲毫怠慢,扯著旗緊緊跟隨。
正在廝殺的三千敢死隊,像是找到了發泄渠道,如同一股洪流跟著大旗向王邑中軍殺去。
而王邑此刻正一臉傲氣的等著陣前捷報,扭頭朝嚴尤說道:“伯石,司徒公乃我朝賢良,所率虎賁亦是精銳之師,以你看來司徒幾時可得勝而迴呐?”
嚴尤聞言臉色有些難看。
他豈能聽不出王邑話裏的嘲諷之意!嘲諷他和陳茂的育陽之敗。
嚴尤曾北擊匈奴,降服高句麗,被譽為朝中宿將。
但其為人剛直,不為眾人所喜,與這位大司空的關係也一般。
而王邑當年鎮壓翟義之亂,自認為帶兵能力出眾,對搶了風頭,聲名鵲起的嚴尤十分看不上眼。
如今借著機會一番奚落,心中不知有多爽快。
嚴尤雖心中慍怒,但敗軍之將也無話可說。
隻得拱拱手,敷衍道:“司徒公乃朝廷股肱,治兵有方,所率皆虎狼之士,勝負之分隻在頃刻也!”
王邑聞言捋著胡須,斜眼看了看嚴尤,哈哈一笑道:“納言將軍灼見也!”
且不提嚴尤如何鬱悶,隻說三千漢軍直插而入,讓朝廷大軍一時間反應不過來。
這種酸爽猶如初嚐人事的少女,竟木木的不知該怎樣才好。
四十萬大軍,除了中軍是王尋直屬,其他郡兵多由自家郡守統帥,各部互不統屬,機動性差了許多意思。
再者,這些郡守多是主政一方的大員,並沒如此宏達的戰場經驗。
從洛陽一路走來,除了攻城戰也沒經曆過真刀真槍的戰陣,對於瞬息萬變的戰場敏感性不高。
套用有一句現代話語來說,就是把握不住!
所以三千敢死隊如刀切豆腐一般去勢不減,將敵陣衝擊的七零八落。
而正在暗暗得意的王邑聽到喊殺之聲竟離自己越來越近,也察覺到了不對。
“君侯,大事不好!大司徒被賊人斬殺了!”
王尋身死的消息,終傳到中軍帳下!
“休得胡言!”
王邑聽了士卒來報,猶自不敢相信!
而就在這時,又有一位校尉快馬來報:“君侯,君侯!大司徒殞命陣前,賊人將要衝至帳下。”
一旁正在鬱悶的嚴尤也有些驚詫,匆匆跑到高處向遠望去,果然看到一彪人馬正向這邊殺來。
他看的真切,又匆匆跑下來,開口道:“大司空,賊人兇悍太甚,正向此處殺來,我等速速撤離,暫避其鋒芒!”
王邑還在為王尋身死不能自拔,愣愣的沒有作聲。
“哎!怎得如此!”嚴尤歎了口氣,朝那位軍校遞了個眼色,吩咐左右駕起王邑往東麵撤退。
此刻昆陽城上的王常也得了士卒傳報,言說城西大軍發生異動。
王常一溜小跑來到西牆觀望,不禁喜出望外。
“哈哈,宛城援軍已至,我等有救矣!”
城牆上的守軍聽聞所言,也都欣喜不已,這數日堅守總算沒有白費。
不過王常這次卻是出現了誤判,因困守孤城,消息不通的緣故,他把羅陽率領的三千敢死隊認做了南陽援軍。
以此為根據,王常順理成章的認為宛城已經被自家攻破,而南岸定陵、郾縣兩部發起的衝鋒,也是因為援軍大至,才會協同作戰,共同進攻。
等昆陽所有守軍得知這個消息後,士氣大振。
王常找來王鳳說道:“宛城已破,我等坐守昆陽已無大用,趁此機會正可打開城門突圍而走,與城外援軍匯合!”
王鳳此刻也是滿臉喜色,多日以來緊皺的眉頭終於有了舒展,開口道:“廷尉所言正合吾意,且去收整人馬,我等從南門衝殺出去,與驃騎大將軍匯合。”
王常聞言則是搖頭說道:“城南有大兵駐守,況有昆水所阻,一時間難以突圍。”
他說著又遙遙的向西北處看過一眼,接著說道:“國公且看,我部援軍所向,正乃王邑老賊中軍大營,細細觀之似有潰亂之態。我等不如從北門而出,殺往中軍方向,與伯升人馬共合一處。兩勢相合即便不能取勝,突圍之機自比南門多也!”
王常的眼光不知比這位王國公高出了幾層樓。
王鳳隻想挑近路逃跑,卻不知近路難如登天。
若從南門突圍,氣勢必然被昆水所阻,到時被大軍圍困,以疲敝之姿對敵,隻怕難以善了。
而從北門殺出,一鼓作氣之下大有希望衝出包圍,為自己謀得一線生機。
這王鳳雖然眼光不行,但從諫如流,點點頭道:“廷尉言之有理,我等便從北門殺出,與伯升匯合!”
他們二人都把敢死隊認作了劉演部屬,商量已定後,派人火速傳下命令,叫城上各處守軍快速向北門集結,準備棄城突圍。
城上守軍撤離後,攻城士卒自然順利登上了城牆。
王常不敢耽擱,率領各部渠帥和剩下的五千多人,打開了昆陽北門,氣勢洶洶的向西北方向殺去。
正在攻堅的朝廷人馬有些懵逼,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一時竟組織不起有力反擊,讓五千漢軍輕鬆突破了陣線。
這些守城漢軍坐困愁城十來日,身體精神方麵早已到了崩困邊緣,但在希望來臨的生死關頭,卻都如打雞血一般,個個奮勇爭先。
一路砍殺之下,向西北方向慢慢推進。
而此刻,羅陽所率敢死隊正攆著王邑緊追不放,左右衝殺下,朝廷的中軍布陳已亂成一團。
也就是此時,沒人注意到的天空上,昨日那原本已經消散的積雨雲,不知什麽時候竟又悄無聲息地重新聳立在了那裏。
它們就像是一群沉默的巨人,默默地俯瞰著下方的大地。
“嗯?”正在砍人的羅陽忽有所覺,抬頭望天,一滴豆大的雨點兒正好滴在了他的臉上。
頃刻間,狂風大起,暴雨突至,天地間陷入一片迷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