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昆陽之戰十五
重生成為劉秀,收小弟打天下 作者:木裏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上午的時間,羅陽又帶人衝了兩次陣,董羨所率人馬愣是沒有一個過得橋來。
弄得上郡太守何蒙惆悵萬分,而董羨則無比鬱悶。
他信誓旦旦立下軍令狀前來剿滅叛軍,誰知被堵在石橋北岸寸步難行。
眼見著半日時間已過,董羨派人沿河岸尋找水淺處,欲要強渡過河,但都叫漢軍斥候發現,被打退了迴去。
一河之隔,誰想卻成了咫尺天涯。
昆水總體河道較窄,不是那等大江大河,平日來往用不上舟船。
有些個漁船也派不上大用處,董羨隻能耐著性子,叫人砍伐樹木,在南岸大營背處河道上搭建浮橋。
不過此處河麵比他處不同,有十幾米的寬度,不然石橋便不會建在東邊河道上。
浮橋搭建需要時間,對壘的兩軍陣地便消停起來。
而董羨無奈,把情況報往中軍大帳,又惹得王邑勃然大怒。
羅陽見對岸援軍不再渡河,知道可能要在別處搭橋過河,卻也沒什麽阻撓辦法。
他用了餐飯後,叫人尋來幾架弓弩,寫了數十封書信,吩咐一一綁縛到箭矢之上。
書信內容隻有區區幾個字:宛城已破,援軍不日到來,諸君且請努力!
一旁的王霸見狀開口道:“將軍,弓弩雖遠,奈何射不到城內,此舉隻作徒勞也!”
其他渠帥也紛紛點頭稱是。
他們見羅陽寫下宛城已破,知道是瞎胡扯,為的是穩定昆陽城內軍心。
不過隔著一條河,距離城牆最近的河岸也有三裏之地,弓弩肯定射不進去,除非從石橋殺過去,但又太過兇險。
羅陽聞言笑了笑,開口道:“哈哈,此信非為昆陽袍澤所書,正為王邑老賊所備也!”
像那王霸、傅俊、馬成等心思靈光的,聞言便知雅意。
而那些腦筋隻轉一個彎兒的,在眾人三言兩語的解釋下,也明白了其中道理。
“哈哈,劉將軍果有智略,我等佩服。”
羅陽對馬屁十分受用,開口道:“事已停當,可有願者,隨我走一趟!”
眾渠帥聞言自然踴躍報名。
不一時,羅陽便帶著兩千人唿哨一聲又朝著河岸進發。
他們一路殺到石橋邊,那守橋的兵卒也學的乖了。
見賊寇衝殺過來,也不多做抵抗,一窩蜂的往西處大營退宿,頗有敵來我退的章法。
但世事無常,誰知賊兵不按套路出牌,此次竟勒轉馬頭,向西處殺來。
羅陽一眾向西推進了兩裏多地,遠遠望見果然有一座浮橋正在搭建。
確定了敵人動向,他們也不太敢深入,怕引起連鎖反應,惹來大軍廝殺,那時情況便不可控了。
羅陽傳下軍令,撥轉馬頭,來到一處離昆陽城最近的河岸,命人開弓放弩,瞎乎一通亂射,隨後帶人唿哨一聲,揚長而去。
太守何蒙聽聞賊兵竟敢向中軍方向襲擾,氣的睚眥欲裂,但也沒得辦法,隻能扶著腰板暗自頭疼。
而射過河岸的箭矢,自然一個也沒落到昆陽城中,都被攻城士卒撿了去,一路送到中軍大營。
“宛城已破?”王邑看著手中書信,臉色鐵青,訥訥無言。
倒是一旁的嚴尤笑著說道:“以我之見,此乃賊人動搖軍心之計也!”
“哦!”大司徒王尋開口問道:“納言將軍何以見得?”
“哈哈,據士卒所言,箭矢乃賊人隔岸射來,其間距離頗遠。此必賊首之圖謀,使我陽得其書,惑我軍心也!”
“嗯!伯石言之有理。”王尋聞聽後,覺得十分有道理,把目光看向主位上的王邑。
王邑豈能不明白其中道理,但想起賊人宵小竟敢把陰謀詭計,耍到自己頭上,便忍不住一股無名業火湧上心頭。
“哼!”
他冷哼一聲,將書信甩到地上,開口道:“王大夫,你率領潁川別部趕去南岸,隨董羨一同將逆賊誅滅。”
左隊大夫王吳聞言一愣,看了一眼嚴尤,無奈的拱拱手,領命而去。
羅陽不知道自己的舉動已經惹怒了王邑,又派出潁川郡兵前來剿滅他們。
此刻迴歸陣營的眾渠帥,卸了甲胄,各自躲到陰涼處乘涼。
六月的天氣實在炎熱,一陣衝殺,讓人熱的受不了。
如果能下一場大雨就好了,既可以送來一場涼爽,也可以延緩朝廷大軍的攻城步伐。
羅陽出離營帳,抬頭望了望天,萬裏無雲。
又看了看昆陽方向,攻城戰依然打的慘烈。
“哎!苦了王廷尉也!”羅陽心中歎了一口氣。
其實在他帶人返迴昆陽後,瞧見大軍將城池團團圍住,便已放棄了城內守軍。
如今擺開陣勢在此,所有的戰略目標都是牽製拖延朝廷大軍的腳步。
而也就在他下了這個決定後,便突然明白了什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羅陽搖搖頭,迴到大帳中喝了口涼水,思考接下來的應敵策略。
過了片刻,傅俊神色匆匆的走進帳中開口道:“將軍,天生異象,不知是何預兆!”
“哦?異象!”
羅陽魂穿幾年,確定以及肯定這是一個十分正常的世界。
他十分疑惑的起身走到帳外,抬頭看天,果然天生異象。
不過這種異象他前世小時候曾見過一次,當時看著天上的一朵朵,覺得十分奇異。
後來被老師告知,那時積雨雲,是暴雨來臨的前兆。
不過此時的天空上的積雨雲,看著更加猙獰。
雲體垂直而上,濃厚而龐大,有的如暴起聳立的高山,有的如巨大的蘑菇,掛在天空中,壓迫感十足。
“哈哈,天將異象,利我漢軍也!”真是想啥來啥,羅陽心中高興的樂開花了。
此刻馬成、王霸等渠帥也來到跟前,聽聞劉將軍言說此異象大利漢軍,便不疑有他,樂樂嗬嗬的跟著一起看雲。
這種天象雖有,但不常見,古人對此並沒做出有效總結。解釋不了的自然現象,都喜歡往神秘主義方向掛鉤。
王邑大營自然也看到了天上的雲彩。
有那眼色活絡的馬屁精,立馬開口道:“天將異象,此乃大吉之兆!大司空昨日祭拜天地,今日便有福澤將下,大司空真乃朝廷股肱,世之棟梁也!”
王邑聞言,笑意躍然臉上。
這兩方人馬都把積雨雲認作吉兆,但到底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弄得上郡太守何蒙惆悵萬分,而董羨則無比鬱悶。
他信誓旦旦立下軍令狀前來剿滅叛軍,誰知被堵在石橋北岸寸步難行。
眼見著半日時間已過,董羨派人沿河岸尋找水淺處,欲要強渡過河,但都叫漢軍斥候發現,被打退了迴去。
一河之隔,誰想卻成了咫尺天涯。
昆水總體河道較窄,不是那等大江大河,平日來往用不上舟船。
有些個漁船也派不上大用處,董羨隻能耐著性子,叫人砍伐樹木,在南岸大營背處河道上搭建浮橋。
不過此處河麵比他處不同,有十幾米的寬度,不然石橋便不會建在東邊河道上。
浮橋搭建需要時間,對壘的兩軍陣地便消停起來。
而董羨無奈,把情況報往中軍大帳,又惹得王邑勃然大怒。
羅陽見對岸援軍不再渡河,知道可能要在別處搭橋過河,卻也沒什麽阻撓辦法。
他用了餐飯後,叫人尋來幾架弓弩,寫了數十封書信,吩咐一一綁縛到箭矢之上。
書信內容隻有區區幾個字:宛城已破,援軍不日到來,諸君且請努力!
一旁的王霸見狀開口道:“將軍,弓弩雖遠,奈何射不到城內,此舉隻作徒勞也!”
其他渠帥也紛紛點頭稱是。
他們見羅陽寫下宛城已破,知道是瞎胡扯,為的是穩定昆陽城內軍心。
不過隔著一條河,距離城牆最近的河岸也有三裏之地,弓弩肯定射不進去,除非從石橋殺過去,但又太過兇險。
羅陽聞言笑了笑,開口道:“哈哈,此信非為昆陽袍澤所書,正為王邑老賊所備也!”
像那王霸、傅俊、馬成等心思靈光的,聞言便知雅意。
而那些腦筋隻轉一個彎兒的,在眾人三言兩語的解釋下,也明白了其中道理。
“哈哈,劉將軍果有智略,我等佩服。”
羅陽對馬屁十分受用,開口道:“事已停當,可有願者,隨我走一趟!”
眾渠帥聞言自然踴躍報名。
不一時,羅陽便帶著兩千人唿哨一聲又朝著河岸進發。
他們一路殺到石橋邊,那守橋的兵卒也學的乖了。
見賊寇衝殺過來,也不多做抵抗,一窩蜂的往西處大營退宿,頗有敵來我退的章法。
但世事無常,誰知賊兵不按套路出牌,此次竟勒轉馬頭,向西處殺來。
羅陽一眾向西推進了兩裏多地,遠遠望見果然有一座浮橋正在搭建。
確定了敵人動向,他們也不太敢深入,怕引起連鎖反應,惹來大軍廝殺,那時情況便不可控了。
羅陽傳下軍令,撥轉馬頭,來到一處離昆陽城最近的河岸,命人開弓放弩,瞎乎一通亂射,隨後帶人唿哨一聲,揚長而去。
太守何蒙聽聞賊兵竟敢向中軍方向襲擾,氣的睚眥欲裂,但也沒得辦法,隻能扶著腰板暗自頭疼。
而射過河岸的箭矢,自然一個也沒落到昆陽城中,都被攻城士卒撿了去,一路送到中軍大營。
“宛城已破?”王邑看著手中書信,臉色鐵青,訥訥無言。
倒是一旁的嚴尤笑著說道:“以我之見,此乃賊人動搖軍心之計也!”
“哦!”大司徒王尋開口問道:“納言將軍何以見得?”
“哈哈,據士卒所言,箭矢乃賊人隔岸射來,其間距離頗遠。此必賊首之圖謀,使我陽得其書,惑我軍心也!”
“嗯!伯石言之有理。”王尋聞聽後,覺得十分有道理,把目光看向主位上的王邑。
王邑豈能不明白其中道理,但想起賊人宵小竟敢把陰謀詭計,耍到自己頭上,便忍不住一股無名業火湧上心頭。
“哼!”
他冷哼一聲,將書信甩到地上,開口道:“王大夫,你率領潁川別部趕去南岸,隨董羨一同將逆賊誅滅。”
左隊大夫王吳聞言一愣,看了一眼嚴尤,無奈的拱拱手,領命而去。
羅陽不知道自己的舉動已經惹怒了王邑,又派出潁川郡兵前來剿滅他們。
此刻迴歸陣營的眾渠帥,卸了甲胄,各自躲到陰涼處乘涼。
六月的天氣實在炎熱,一陣衝殺,讓人熱的受不了。
如果能下一場大雨就好了,既可以送來一場涼爽,也可以延緩朝廷大軍的攻城步伐。
羅陽出離營帳,抬頭望了望天,萬裏無雲。
又看了看昆陽方向,攻城戰依然打的慘烈。
“哎!苦了王廷尉也!”羅陽心中歎了一口氣。
其實在他帶人返迴昆陽後,瞧見大軍將城池團團圍住,便已放棄了城內守軍。
如今擺開陣勢在此,所有的戰略目標都是牽製拖延朝廷大軍的腳步。
而也就在他下了這個決定後,便突然明白了什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羅陽搖搖頭,迴到大帳中喝了口涼水,思考接下來的應敵策略。
過了片刻,傅俊神色匆匆的走進帳中開口道:“將軍,天生異象,不知是何預兆!”
“哦?異象!”
羅陽魂穿幾年,確定以及肯定這是一個十分正常的世界。
他十分疑惑的起身走到帳外,抬頭看天,果然天生異象。
不過這種異象他前世小時候曾見過一次,當時看著天上的一朵朵,覺得十分奇異。
後來被老師告知,那時積雨雲,是暴雨來臨的前兆。
不過此時的天空上的積雨雲,看著更加猙獰。
雲體垂直而上,濃厚而龐大,有的如暴起聳立的高山,有的如巨大的蘑菇,掛在天空中,壓迫感十足。
“哈哈,天將異象,利我漢軍也!”真是想啥來啥,羅陽心中高興的樂開花了。
此刻馬成、王霸等渠帥也來到跟前,聽聞劉將軍言說此異象大利漢軍,便不疑有他,樂樂嗬嗬的跟著一起看雲。
這種天象雖有,但不常見,古人對此並沒做出有效總結。解釋不了的自然現象,都喜歡往神秘主義方向掛鉤。
王邑大營自然也看到了天上的雲彩。
有那眼色活絡的馬屁精,立馬開口道:“天將異象,此乃大吉之兆!大司空昨日祭拜天地,今日便有福澤將下,大司空真乃朝廷股肱,世之棟梁也!”
王邑聞言,笑意躍然臉上。
這兩方人馬都把積雨雲認作吉兆,但到底如何,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