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縣一度很發達,在礦脈采絕後開始沒落,時至今日隻剩滿山遍野的廢礦坑和寸草不生的渣土地無聲的訴說著它往日的輝煌,若非天渡渡口落落於此一直沒有遷移,這片水源稀缺種不出一粒糧食的廢土在一百多年前就會取消建製,變成毫無生機的無人區。
之所以如此惡劣,罪魁禍首便是那些廢棄的礦脈。
銅縣興於礦,廢於礦,事實上此地並不缺水,據史記載這裏曾是一片沃土,大片大片的良田供應著周遭千裏的住戶,山上特產的幾種稀有木料是製作弓箭舟船的上等木材,然這些隻能讓人溫飽無法讓人發家,所以在第一條礦脈被確認後,所有人毫不猶豫的將重心轉移到了開礦上。
豐富的礦藏讓銅縣人發了家,同時也汙染著這片大地,那些靈材不是普通原料,大部分都帶有毒性,有一些普通人甚至離得稍近點都會致命,隻有身懷一定修為的武者才能觸碰。
人們開采著靈材,也不斷的影響、改變著地底深處的地脈,很多有毒靈料隨著透水、塌方等事故混入了地下水脈,致使周遭大片活水井變成了劇毒的死水井,大批百姓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誤飲毒水而病倒病死,就像大丘山的礦場一樣,病症不禁害死了本人,還殃及了後代。
等到發現這個問題時,為時已晚,銅縣的水源已十不存一。
事實上所謂的發現根本不是發現,而是揭露,礦場的汙染問題當地的官員和礦主們早就發現了,心知肚明,因為巨大的利益才暗中勾結一起將此事掩下,直至當地的一位高中二榜的進士麵聖時解袍脫簪將身上的惡瘡與皇帝觀瞧,並呈上多年來冒著生命危險苦心收集的證據,一紙禦狀砸破了這道鐵幕。
皇帝如何聖裁不用多說,那位進士也在此事後不久病死,隻留下一個病體孱弱的獨子,獨子也不長壽,兩次不中,不到三十歲就死了,與他父親一樣也隻留下一個獨子。
就此,這家人如同中了詛咒一樣,一脈單傳且代代短命,最長壽的也沒活過四十,傳承至今總算又出了一位高材,便是數年前那位殿前吐血,帶起一股刮到現在還沒刮完的“病嬌”風,讓封知平極度無語並曾考慮過效仿的狀元郎。
銅縣,正是那位病狀元的故鄉。
或許是為了紀念,或許是為了彌補,又或是為了警醒,總之,銅縣的建製一直保留至今,天渡坐落於此從未遷過,這也是當地百姓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船要在銅縣停兩天更換動力靈料,封知平與荊無心禮節性的“商量”後,決定下船住到鎮上。
鎮上有衙門,有鄉勇團,城外五十裏左右還有駐有一營兩千多人左右的官兵,相比城郊的天渡場,縣城裏無疑更安全,他不信有誰吃飽了撐的敢在城裏刺殺他們。
留下小桃等人收拾,叮囑侍衛“嚴密保護”空玄貴賓的安全,拒絕其他人陪同,封知平隻帶了牛春寒一個上街閑逛。
走在銅縣的街道上,封知平左看右看,前看後看,上上下下看了一圈,就一個感受——髒。
髒不是髒亂,不大的縣城屋舍布局和街道衛生都搞的不錯,兩條街隻看道一坨屎已經算很幹淨了,可這裏的土是在太重了。
小風一刮,臉上都能感受到沙礫的擊打,每一次唿吸都像是在積滿陳年老灰的房間裏喘氣一樣,日頭高照,幹燥而塵重的空氣讓人走不了幾步路就覺著口渴,而最可怕的就在這裏。
這裏的水,是苦的。
要不是提前了解過這裏的情況,封知平真的會以為有人下毒,井裏的水又苦又澀不說,甚至都不用喝,看看那微微發黃黃中透青青中還飄著可疑微粒的顏色就知道很不正常。
客棧掌櫃再三保證,這些水真沒問題,就是味道不好,如果實在忍受不了可以另買“甜水”。
“甜水”是從外地千裏迢迢運過來的,就是最最普通的水,不甜,沒有任何味道,區別於本地的“苦水”才有了這個名,價格嘛自然是不菲的,按泉州城的物價來算恰好齊平一款較低端的淡梅酒,一壇頂一壇,跟水比無疑是難以想象的天價。
封知平不差錢,可拿酒的價格買水喝怎麽想都不是個味兒,說真的他都有心找人來這兒設個點專門賣水,泉州最不缺的就是水,渠道鋪好了絕對暴利。
抱著憶苦思甜的思想,打著考察市場的旗號,他婉拒了客棧掌櫃的熱情推薦,上街來準備找點真正的酒喝。
然而上了街,他才發現自己犯了蠢。
一個拿水當酒賣的地方,酒怎麽可能還是原來的價格?
不止酒,但凡跟水沾邊的東西都貴!
就拿剛剛路過的小吃攤來說,羊肉沒洗的二十文三串,洗過醃過的三十文一串,羊湯直接飆升到一兩,還是本地的水,甜水熬的燙再加二兩半,碗還比前一種小兩圈。
素來“勤儉節約”的牛春寒當時眼就直了,湊過頭來低聲道:“少爺,屬下日後若來此地辦差,差旅費是不是可以漲漲?三百兩在這鬼地方一個月都活不下去啊!”
封知平大方的表示沒問題,拍著他的肩膀道:“以後若在此設點,我就派你來常駐,放心,月錢給你開得高高的,五十兩一個月,一年六百兩,你比六品從的京官年俸都高!”
牛春寒差點沒嚇出淚來,哭喪著臉道:“算了吧,您饒了我吧,這鬼地方給錢都不來!”
封知平大笑,調侃道:“沒見識了吧?這可是風水寶地,出過狀元的!”
牛春寒撇嘴:“拉倒吧,那位爺打從他祖宗高中那輩開始就沒迴來過,小的都懷疑他祖宗是被嚇死的,不是病死的!”
病狀元的二榜祖宗告完禦狀沒多久就死了,死因眾說紛紜,最廣為人知的說法是病死,也有說是被觸動了利益的大人物暗中害死的,還有一種說法便是牛春寒所說的嚇死,因為那位死前當時的皇帝正有意派他迴銅縣上任。
皇帝覺著有他這位土生土長、滿身正氣、不畏生死不畏強權的父母官在,銅縣定能向好的方向發展,結果旨還沒下人就一命嗚唿了,此後每代子孫都逗留京中苦讀科舉,雖說讀書事大可以理解,但那位爺死的時機太巧了,實在沒法不讓人遐思。
封知平笑了笑,淡聲道:“積點口德吧,這裏是銅縣,那位的故鄉,滿城人都視他為榮耀,你這麽編排小心讓人聽見了打你一頓。走,咱們去前麵的狀元廟逛逛。”
狀元廟是銅縣人自發為病狀元建的祠堂,因狀元姓童,又稱童廟。
童廟是銅縣人氣最旺的地方,尤甚於縣衙,許多趕考的士子途經此地都會過來拜拜,燒香祈福,祈求高中。
給一個大活人上香,真不知道這些人怎麽想的,也不怕病狀元晦氣,一蹬腿再給氣死了。
封知平暗暗好笑,尋思著到京城有機會一定要問問。
隨著人流擠進祠堂,剛進門,侯在門口的幾個知客就眼一涼,其中一個圓頭圓腦長相福態的走了過來,拱手行禮,未語先笑。
“這位公子,敢問您上香還是祈福?”
得,宰羊的來了。
封知平跟牛春寒對視一眼,轉過頭笑道:“上香和祈福不是一迴事嘛,怎麽,你們這還不一樣?”
“正是。”胖子笑道,“看您應該是頭一次來,故有所不知,咱們狀元廟分內外兩部分,隻是燒香的花在外麵就成,喏,就是前麵那個香爐,普通香十文一炷,上香二十文,開光的一兩,您若上滿三支可以打折,二兩半就成。”
封知平差點笑出聲,咳了咳問道:“怎麽還有開光的,這又不是和尚廟。”
胖子擺手,一臉認真的道:“開光不一定非要和尚,咱們這的香的封簽可是金科狀元童健童大人親筆提的字,咱們童大人如今任禮部左侍郎,官拜三品正,有消息說再過不久他就要調禦史台榮升副都禦史,他提的字可比和尚靈驗多了!”愛書屋
封知平再也忍不住,爆笑起來,這傻胖子一頓海吹,殊不知銜職都搞錯了。
首先,天元文科武科,都隻有三元及第的才可稱金科,天元開朝至今可稱金科狀元的加起來不到二十人,那位病狀元是狀元不假,但並非三元及第,是以不可稱金科狀元。
其次,禮部左侍郎官銜三品正沒錯,可他說調禦史台“榮升”副都禦史,這可就大錯特錯了。
禦史台與諫院並稱台諫,前身就是開朝時設立的督察院,由工、吏、刑三部共管,監百官察民情,針砭時弊輔佐皇帝治理天下,權力極大,可惜後來爛了,到元明武帝時險些禍國,明武帝即位後便開始削督察院的職權,一點點拆分打散重新整合,最後變成了如今的台諫兩院,而督察院雖未撤編,卻在一次次打壓中淪落為禦史台下屬的一個部門,成了體製中的一個笑話。
這還不算,遊安多疑,整合出|台諫兩院後還是不放心,臨死前留下遺詔命後人繼續改革,勢必將監察體係獨立出來,牢牢的掌握在帝王手中,於是乎就有了如今的天聽監。
因為天聽監的存在,職轄重合的台諫兩院自然失去了大部分職權,諫院還好點,可諫議國體民生,沒了調查權、處置權的禦史台就慘了,禦史們頂著監察的名隻有兩隻耳朵一張嘴,聽風就是雨的就剩告狀了,而且告得下告不下最後都得移交天聽監處置,換句話說,禦史們就是百官中的“真小人”,除了告狀不會別的。
其實禦史們心裏也苦啊,告吧,得罪人,不告吧,得罪皇帝,與其落個屍位素餐的罪名,那還不如得罪人,於是乎封莫修這款的就成了禦史們眼中的“香饃饃”——參封莫修升官發財,損盛樰家破人亡,此乃為官金律。
因為職權被削,禦史台的官員品銜也大不如前,如今台長即禦史中丞三品從,左右都使四品正,副都使四品從,其他禦史五至九品都有,而有資格上朝的至少也得六品正,也就是說禦史台有一大半人上不了朝,沒有調查權處置權的他們又出不了京城,隻能跟個閑人一樣在衙門裏領著微薄的俸祿,給上官寫寫折子出出點子,慢慢熬資曆。
所以童健若真調任禦史台任副都禦史,那絕對不是升,而是實打實的貶,哪怕他保留官銜也一樣。
左侍郎離尚書隻差一步,上去了就是六部頭號大員之一,如今調到隔壁部門的下級的下級做副手,這叫“榮”?
蠢貨才以為這是榮耀!
不過話說迴來,真調到禦史台也不是沒有好處,禦史們幹著空口白牙到處得罪人的活,降職貶黜的極多,可相對的,他們的官聲比其他人積累得快。
打倒了站不起來是傻逼蠢蛋,倒了還能站起來那就是英雄漢人中傑,往日的黑曆史搖身一變成了他們的光輝屢立,一個“秉持正義”“不畏強權”“艱苦奮鬥”“執著向前”的官員在百姓們眼中自然是好官,“翻身仗”更是最喜聞樂道的話本題材,左右都於官聲大益,將來調任其他部門任職也會比較容易融合進去,為人所接納——一張曾經含血噴人罵得自己狗血淋頭嘴都還不上一句的家夥成了自己的嘴幫自己反罵,換誰誰不樂?
何況這些人還“官聲極佳”。
皇帝怎麽想,病狀元往哪去封知平都不關心,他就瞧著這胖子樂嗬。
有心給他指摘出來,想想還是算了。
來這裏燒香的士子那麽多,哪個都能聽出他的錯,就讓他繼續錯下去吧,就當幫那些窮考生省錢,拿錢幹該幹的事,別浪費在這些虛頭八腦的東西上。
胖子不知道自己露了怯,還在那兒信誓旦旦的海侃,末了期待的問道:“您燒香還是祈福?”
燒香就是在外麵的大香爐裏插炷香,祈福是進到內院像拜佛一樣磕頭跪拜。
封知平沒拜別人祖宗的習慣,何況人還活著,不過他想進去看看。
據說狀元郎發跡後不少文人墨客在裏麵留過字,自己雖不通文墨,但瞧瞧別人的大作也是好的,權當養眼。
讓牛春寒付錢,花了二十兩買了三根“開光”香和一塊同樣開過光的木牌,木牌是拿來許願用的,祥雲如意的形狀,雕得還算精致。
牛春寒那叫一個心疼啊,哪怕花的不是他的錢,付錢時惡狠狠的盯著胖子,表情跟有殺父之仇似的,直把胖子盯锝肉臉煞白直到兩人走遠才敢抬頭,暗暗嘀咕這位公子真怪,一個文質彬彬的讀書人竟帶了個閻王似的書童,真不知是不是有什麽特殊癖好。
牛春寒小聲嘟囔了一路,一會兒說二十兩可以五碗半甜水羊湯,一會兒說二十兩是他兩個月的餉錢。
封知平煩不勝煩,駐足瞪了他一眼:“花的是我的錢又不是你的,嘟嘟囔囔嘟嘟囔囔跟個婆娘一樣,你能不能大氣點,知不知道什麽叫‘千金難買爺高興’?”
牛春寒縮了縮脖子,弱弱的反瞪了一小下:“是您的錢,但屬下也是您的,這錢花的等同於割屬下身上的肉,您不心疼,屬下替您疼一下還不成嗎?”
封知平瘮得毛都炸了,猛搓手臂道:“下迴說全了,把‘部下’倆字兒加上,嗎的你一個大男人說是你是我的,惡不惡心?寒磣死我了!”
牛春寒訕笑,看了看手中的木牌又幽怨起來:“這破玩意兒要二十兩,什麽玩意兒!您要掛您早說啊,我給您刻幾個,想要啥樣要啥樣!瞧瞧,瞧瞧這手藝,還留著毛邊呢,也不怕紮著人手!”
封知平徹底無語,懶得跟他搭腔,轉身走進內院祠堂。
祠堂布置規整,對門放著供台,上置佛像一尊,周圍擺著童家先租的靈位,因人丁不旺,靈位稀稀拉拉的有些可憐。
兩側的牆壁和石柱上寫滿字跡,能在這裏留字,想來也是名家。
封知平進門時,祠堂裏隻有一人在禮拜,書生打扮,背影清瘦,聽到有人進門也沒迴頭,動作一絲不苟,莊重認真。
封知平沒理他,自顧自的上前插上香,磕頭是不可能的,插完香退後兩步與書生齊平,背著手開始觀瞧供台上的靈位,瞧了一圈沒瞧見狀元郎,雖說人沒死,但你建個狀元廟沒狀元算怎麽迴事?
皺眉又端詳了一遍,待看到供台正中的那尊佛像時,他忽然明白了。
這壓根兒就不是佛像,而是人像,雖說胖頭大耳一臉福相看著很像和尚廟裏供奉的樂佛,可衣裳不對,人像著的赫然是一身官服。
最好玩的是這身官府不倫不類,頭上頂著三品的帽子,身上穿著四品的顏色,紋飾又成了七品的花樣,估計是照縣太爺學的,銅縣的縣令就是七品。
最可笑的是它手裏竟還拿著笏板!
這玩意兒都取消一百多年了,做這尊像的匠人肯定戲看多了,還以為現在上朝得拿塊板子擋著臉。
“你說狀元郎要是知道自己被打造成這幅模樣,會不會氣死?”封知平迴頭笑問。
牛春寒上前半步,低聲笑道:“未必死,但肯定會吐血。”
封知平啞然失笑,搖搖頭準備去看看那些字,一旁的書生結束了禮拜,站起身略整衣裝,上前搭話。
“吐血也不會,此乃家鄉百姓的一番心意,縱有錯處也可以理解,畢竟不是人人都知道官服的細節、朝堂的禮製,我想童健知道也不會生氣,隻會心懷感激。”
牛春寒眼神微冷,不動聲色的垂下左手,短刃悄無聲息的滑落指尖藏住。
封知平打量著青年,見其容貌清朗,兩頰微陷,聲音陰柔似中氣不足,身上也全無氣感,知道這是個純粹的文弱書生,對自己毫無威脅。
收迴目光,封知平笑著點點頭:“此言有理,隻不知他若知道這裏的人假他的名頭大肆斂財,是否會生氣呢?”
之所以如此惡劣,罪魁禍首便是那些廢棄的礦脈。
銅縣興於礦,廢於礦,事實上此地並不缺水,據史記載這裏曾是一片沃土,大片大片的良田供應著周遭千裏的住戶,山上特產的幾種稀有木料是製作弓箭舟船的上等木材,然這些隻能讓人溫飽無法讓人發家,所以在第一條礦脈被確認後,所有人毫不猶豫的將重心轉移到了開礦上。
豐富的礦藏讓銅縣人發了家,同時也汙染著這片大地,那些靈材不是普通原料,大部分都帶有毒性,有一些普通人甚至離得稍近點都會致命,隻有身懷一定修為的武者才能觸碰。
人們開采著靈材,也不斷的影響、改變著地底深處的地脈,很多有毒靈料隨著透水、塌方等事故混入了地下水脈,致使周遭大片活水井變成了劇毒的死水井,大批百姓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誤飲毒水而病倒病死,就像大丘山的礦場一樣,病症不禁害死了本人,還殃及了後代。
等到發現這個問題時,為時已晚,銅縣的水源已十不存一。
事實上所謂的發現根本不是發現,而是揭露,礦場的汙染問題當地的官員和礦主們早就發現了,心知肚明,因為巨大的利益才暗中勾結一起將此事掩下,直至當地的一位高中二榜的進士麵聖時解袍脫簪將身上的惡瘡與皇帝觀瞧,並呈上多年來冒著生命危險苦心收集的證據,一紙禦狀砸破了這道鐵幕。
皇帝如何聖裁不用多說,那位進士也在此事後不久病死,隻留下一個病體孱弱的獨子,獨子也不長壽,兩次不中,不到三十歲就死了,與他父親一樣也隻留下一個獨子。
就此,這家人如同中了詛咒一樣,一脈單傳且代代短命,最長壽的也沒活過四十,傳承至今總算又出了一位高材,便是數年前那位殿前吐血,帶起一股刮到現在還沒刮完的“病嬌”風,讓封知平極度無語並曾考慮過效仿的狀元郎。
銅縣,正是那位病狀元的故鄉。
或許是為了紀念,或許是為了彌補,又或是為了警醒,總之,銅縣的建製一直保留至今,天渡坐落於此從未遷過,這也是當地百姓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船要在銅縣停兩天更換動力靈料,封知平與荊無心禮節性的“商量”後,決定下船住到鎮上。
鎮上有衙門,有鄉勇團,城外五十裏左右還有駐有一營兩千多人左右的官兵,相比城郊的天渡場,縣城裏無疑更安全,他不信有誰吃飽了撐的敢在城裏刺殺他們。
留下小桃等人收拾,叮囑侍衛“嚴密保護”空玄貴賓的安全,拒絕其他人陪同,封知平隻帶了牛春寒一個上街閑逛。
走在銅縣的街道上,封知平左看右看,前看後看,上上下下看了一圈,就一個感受——髒。
髒不是髒亂,不大的縣城屋舍布局和街道衛生都搞的不錯,兩條街隻看道一坨屎已經算很幹淨了,可這裏的土是在太重了。
小風一刮,臉上都能感受到沙礫的擊打,每一次唿吸都像是在積滿陳年老灰的房間裏喘氣一樣,日頭高照,幹燥而塵重的空氣讓人走不了幾步路就覺著口渴,而最可怕的就在這裏。
這裏的水,是苦的。
要不是提前了解過這裏的情況,封知平真的會以為有人下毒,井裏的水又苦又澀不說,甚至都不用喝,看看那微微發黃黃中透青青中還飄著可疑微粒的顏色就知道很不正常。
客棧掌櫃再三保證,這些水真沒問題,就是味道不好,如果實在忍受不了可以另買“甜水”。
“甜水”是從外地千裏迢迢運過來的,就是最最普通的水,不甜,沒有任何味道,區別於本地的“苦水”才有了這個名,價格嘛自然是不菲的,按泉州城的物價來算恰好齊平一款較低端的淡梅酒,一壇頂一壇,跟水比無疑是難以想象的天價。
封知平不差錢,可拿酒的價格買水喝怎麽想都不是個味兒,說真的他都有心找人來這兒設個點專門賣水,泉州最不缺的就是水,渠道鋪好了絕對暴利。
抱著憶苦思甜的思想,打著考察市場的旗號,他婉拒了客棧掌櫃的熱情推薦,上街來準備找點真正的酒喝。
然而上了街,他才發現自己犯了蠢。
一個拿水當酒賣的地方,酒怎麽可能還是原來的價格?
不止酒,但凡跟水沾邊的東西都貴!
就拿剛剛路過的小吃攤來說,羊肉沒洗的二十文三串,洗過醃過的三十文一串,羊湯直接飆升到一兩,還是本地的水,甜水熬的燙再加二兩半,碗還比前一種小兩圈。
素來“勤儉節約”的牛春寒當時眼就直了,湊過頭來低聲道:“少爺,屬下日後若來此地辦差,差旅費是不是可以漲漲?三百兩在這鬼地方一個月都活不下去啊!”
封知平大方的表示沒問題,拍著他的肩膀道:“以後若在此設點,我就派你來常駐,放心,月錢給你開得高高的,五十兩一個月,一年六百兩,你比六品從的京官年俸都高!”
牛春寒差點沒嚇出淚來,哭喪著臉道:“算了吧,您饒了我吧,這鬼地方給錢都不來!”
封知平大笑,調侃道:“沒見識了吧?這可是風水寶地,出過狀元的!”
牛春寒撇嘴:“拉倒吧,那位爺打從他祖宗高中那輩開始就沒迴來過,小的都懷疑他祖宗是被嚇死的,不是病死的!”
病狀元的二榜祖宗告完禦狀沒多久就死了,死因眾說紛紜,最廣為人知的說法是病死,也有說是被觸動了利益的大人物暗中害死的,還有一種說法便是牛春寒所說的嚇死,因為那位死前當時的皇帝正有意派他迴銅縣上任。
皇帝覺著有他這位土生土長、滿身正氣、不畏生死不畏強權的父母官在,銅縣定能向好的方向發展,結果旨還沒下人就一命嗚唿了,此後每代子孫都逗留京中苦讀科舉,雖說讀書事大可以理解,但那位爺死的時機太巧了,實在沒法不讓人遐思。
封知平笑了笑,淡聲道:“積點口德吧,這裏是銅縣,那位的故鄉,滿城人都視他為榮耀,你這麽編排小心讓人聽見了打你一頓。走,咱們去前麵的狀元廟逛逛。”
狀元廟是銅縣人自發為病狀元建的祠堂,因狀元姓童,又稱童廟。
童廟是銅縣人氣最旺的地方,尤甚於縣衙,許多趕考的士子途經此地都會過來拜拜,燒香祈福,祈求高中。
給一個大活人上香,真不知道這些人怎麽想的,也不怕病狀元晦氣,一蹬腿再給氣死了。
封知平暗暗好笑,尋思著到京城有機會一定要問問。
隨著人流擠進祠堂,剛進門,侯在門口的幾個知客就眼一涼,其中一個圓頭圓腦長相福態的走了過來,拱手行禮,未語先笑。
“這位公子,敢問您上香還是祈福?”
得,宰羊的來了。
封知平跟牛春寒對視一眼,轉過頭笑道:“上香和祈福不是一迴事嘛,怎麽,你們這還不一樣?”
“正是。”胖子笑道,“看您應該是頭一次來,故有所不知,咱們狀元廟分內外兩部分,隻是燒香的花在外麵就成,喏,就是前麵那個香爐,普通香十文一炷,上香二十文,開光的一兩,您若上滿三支可以打折,二兩半就成。”
封知平差點笑出聲,咳了咳問道:“怎麽還有開光的,這又不是和尚廟。”
胖子擺手,一臉認真的道:“開光不一定非要和尚,咱們這的香的封簽可是金科狀元童健童大人親筆提的字,咱們童大人如今任禮部左侍郎,官拜三品正,有消息說再過不久他就要調禦史台榮升副都禦史,他提的字可比和尚靈驗多了!”愛書屋
封知平再也忍不住,爆笑起來,這傻胖子一頓海吹,殊不知銜職都搞錯了。
首先,天元文科武科,都隻有三元及第的才可稱金科,天元開朝至今可稱金科狀元的加起來不到二十人,那位病狀元是狀元不假,但並非三元及第,是以不可稱金科狀元。
其次,禮部左侍郎官銜三品正沒錯,可他說調禦史台“榮升”副都禦史,這可就大錯特錯了。
禦史台與諫院並稱台諫,前身就是開朝時設立的督察院,由工、吏、刑三部共管,監百官察民情,針砭時弊輔佐皇帝治理天下,權力極大,可惜後來爛了,到元明武帝時險些禍國,明武帝即位後便開始削督察院的職權,一點點拆分打散重新整合,最後變成了如今的台諫兩院,而督察院雖未撤編,卻在一次次打壓中淪落為禦史台下屬的一個部門,成了體製中的一個笑話。
這還不算,遊安多疑,整合出|台諫兩院後還是不放心,臨死前留下遺詔命後人繼續改革,勢必將監察體係獨立出來,牢牢的掌握在帝王手中,於是乎就有了如今的天聽監。
因為天聽監的存在,職轄重合的台諫兩院自然失去了大部分職權,諫院還好點,可諫議國體民生,沒了調查權、處置權的禦史台就慘了,禦史們頂著監察的名隻有兩隻耳朵一張嘴,聽風就是雨的就剩告狀了,而且告得下告不下最後都得移交天聽監處置,換句話說,禦史們就是百官中的“真小人”,除了告狀不會別的。
其實禦史們心裏也苦啊,告吧,得罪人,不告吧,得罪皇帝,與其落個屍位素餐的罪名,那還不如得罪人,於是乎封莫修這款的就成了禦史們眼中的“香饃饃”——參封莫修升官發財,損盛樰家破人亡,此乃為官金律。
因為職權被削,禦史台的官員品銜也大不如前,如今台長即禦史中丞三品從,左右都使四品正,副都使四品從,其他禦史五至九品都有,而有資格上朝的至少也得六品正,也就是說禦史台有一大半人上不了朝,沒有調查權處置權的他們又出不了京城,隻能跟個閑人一樣在衙門裏領著微薄的俸祿,給上官寫寫折子出出點子,慢慢熬資曆。
所以童健若真調任禦史台任副都禦史,那絕對不是升,而是實打實的貶,哪怕他保留官銜也一樣。
左侍郎離尚書隻差一步,上去了就是六部頭號大員之一,如今調到隔壁部門的下級的下級做副手,這叫“榮”?
蠢貨才以為這是榮耀!
不過話說迴來,真調到禦史台也不是沒有好處,禦史們幹著空口白牙到處得罪人的活,降職貶黜的極多,可相對的,他們的官聲比其他人積累得快。
打倒了站不起來是傻逼蠢蛋,倒了還能站起來那就是英雄漢人中傑,往日的黑曆史搖身一變成了他們的光輝屢立,一個“秉持正義”“不畏強權”“艱苦奮鬥”“執著向前”的官員在百姓們眼中自然是好官,“翻身仗”更是最喜聞樂道的話本題材,左右都於官聲大益,將來調任其他部門任職也會比較容易融合進去,為人所接納——一張曾經含血噴人罵得自己狗血淋頭嘴都還不上一句的家夥成了自己的嘴幫自己反罵,換誰誰不樂?
何況這些人還“官聲極佳”。
皇帝怎麽想,病狀元往哪去封知平都不關心,他就瞧著這胖子樂嗬。
有心給他指摘出來,想想還是算了。
來這裏燒香的士子那麽多,哪個都能聽出他的錯,就讓他繼續錯下去吧,就當幫那些窮考生省錢,拿錢幹該幹的事,別浪費在這些虛頭八腦的東西上。
胖子不知道自己露了怯,還在那兒信誓旦旦的海侃,末了期待的問道:“您燒香還是祈福?”
燒香就是在外麵的大香爐裏插炷香,祈福是進到內院像拜佛一樣磕頭跪拜。
封知平沒拜別人祖宗的習慣,何況人還活著,不過他想進去看看。
據說狀元郎發跡後不少文人墨客在裏麵留過字,自己雖不通文墨,但瞧瞧別人的大作也是好的,權當養眼。
讓牛春寒付錢,花了二十兩買了三根“開光”香和一塊同樣開過光的木牌,木牌是拿來許願用的,祥雲如意的形狀,雕得還算精致。
牛春寒那叫一個心疼啊,哪怕花的不是他的錢,付錢時惡狠狠的盯著胖子,表情跟有殺父之仇似的,直把胖子盯锝肉臉煞白直到兩人走遠才敢抬頭,暗暗嘀咕這位公子真怪,一個文質彬彬的讀書人竟帶了個閻王似的書童,真不知是不是有什麽特殊癖好。
牛春寒小聲嘟囔了一路,一會兒說二十兩可以五碗半甜水羊湯,一會兒說二十兩是他兩個月的餉錢。
封知平煩不勝煩,駐足瞪了他一眼:“花的是我的錢又不是你的,嘟嘟囔囔嘟嘟囔囔跟個婆娘一樣,你能不能大氣點,知不知道什麽叫‘千金難買爺高興’?”
牛春寒縮了縮脖子,弱弱的反瞪了一小下:“是您的錢,但屬下也是您的,這錢花的等同於割屬下身上的肉,您不心疼,屬下替您疼一下還不成嗎?”
封知平瘮得毛都炸了,猛搓手臂道:“下迴說全了,把‘部下’倆字兒加上,嗎的你一個大男人說是你是我的,惡不惡心?寒磣死我了!”
牛春寒訕笑,看了看手中的木牌又幽怨起來:“這破玩意兒要二十兩,什麽玩意兒!您要掛您早說啊,我給您刻幾個,想要啥樣要啥樣!瞧瞧,瞧瞧這手藝,還留著毛邊呢,也不怕紮著人手!”
封知平徹底無語,懶得跟他搭腔,轉身走進內院祠堂。
祠堂布置規整,對門放著供台,上置佛像一尊,周圍擺著童家先租的靈位,因人丁不旺,靈位稀稀拉拉的有些可憐。
兩側的牆壁和石柱上寫滿字跡,能在這裏留字,想來也是名家。
封知平進門時,祠堂裏隻有一人在禮拜,書生打扮,背影清瘦,聽到有人進門也沒迴頭,動作一絲不苟,莊重認真。
封知平沒理他,自顧自的上前插上香,磕頭是不可能的,插完香退後兩步與書生齊平,背著手開始觀瞧供台上的靈位,瞧了一圈沒瞧見狀元郎,雖說人沒死,但你建個狀元廟沒狀元算怎麽迴事?
皺眉又端詳了一遍,待看到供台正中的那尊佛像時,他忽然明白了。
這壓根兒就不是佛像,而是人像,雖說胖頭大耳一臉福相看著很像和尚廟裏供奉的樂佛,可衣裳不對,人像著的赫然是一身官服。
最好玩的是這身官府不倫不類,頭上頂著三品的帽子,身上穿著四品的顏色,紋飾又成了七品的花樣,估計是照縣太爺學的,銅縣的縣令就是七品。
最可笑的是它手裏竟還拿著笏板!
這玩意兒都取消一百多年了,做這尊像的匠人肯定戲看多了,還以為現在上朝得拿塊板子擋著臉。
“你說狀元郎要是知道自己被打造成這幅模樣,會不會氣死?”封知平迴頭笑問。
牛春寒上前半步,低聲笑道:“未必死,但肯定會吐血。”
封知平啞然失笑,搖搖頭準備去看看那些字,一旁的書生結束了禮拜,站起身略整衣裝,上前搭話。
“吐血也不會,此乃家鄉百姓的一番心意,縱有錯處也可以理解,畢竟不是人人都知道官服的細節、朝堂的禮製,我想童健知道也不會生氣,隻會心懷感激。”
牛春寒眼神微冷,不動聲色的垂下左手,短刃悄無聲息的滑落指尖藏住。
封知平打量著青年,見其容貌清朗,兩頰微陷,聲音陰柔似中氣不足,身上也全無氣感,知道這是個純粹的文弱書生,對自己毫無威脅。
收迴目光,封知平笑著點點頭:“此言有理,隻不知他若知道這裏的人假他的名頭大肆斂財,是否會生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