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眾人得知李逵投效於方臘,並與龐秋霞在順朝完婚,被封常樂將軍,歸屬龐萬春麾下時,唏噓不已,皆是感歎:“我梁山兄弟,就要這麽開始分崩離析了嗎!”
宋海是一名商人,注重名利,深受大宋文化熏陶,成就皇帝之後,重文輕武,梁山兄弟好漢倍受打壓,克扣俸祿!
包拯等人勸之無效,還被辱罵,冠以帝名,無馭人之道,大梁上下被整得烏煙瘴氣,不忠之聲此起彼伏!
大宋狄青再次揮兵北上,重重打擊大梁邊境,陳端、林衝身為武將,智謀不夠,被打得節節敗退!
大宋派出使臣來到梁山勸和,宋海於武德殿堂之上接見,
“傳,大宋使臣覲見!”
一人從門外走進,毫無禮數,見宋海不跪不禮,腰杆挺得筆直,
“宋使遠道而來,有何指教啊?”
“狄元帥聞大梁有和解之意,特讓末將前來告知和解之法!”
“你且說來我聽聽!”
“我們元帥說了,此次征戰,我大宋損兵折將,若要和解,也不是不可以,大梁也要展示一下你們的誠意,若你們願意獻出五城,並奉上黃金萬兩,戰馬百匹,才有和解之談,否則,大兵壓境,不死不休!”
包拯不樂意了,想我大梁要兵有兵,要將有將,打了幾次敗仗,就讓你大宋膨脹起來了?
“嗬嗬,笑話,那你們的誠意又是什麽?”
“我們?我們自然是撤兵啊!”
包拯指著來使罵道:“真是好大的臉啊!不知你們狄元帥是吃了什麽定心丸,竟有如此算盤!”
宋海見包拯的粗魯,立刻製止:“包愛卿勿要惱怒,且讓人看了笑話,讓我與之好好商議一番,我們再做結論!”
包拯也是閉嘴,不能駁了皇上的麵子,
“宋使可以迴去告知你們的狄元帥,黃金和馬匹沒有問題,隻是這城池是否可以再商量商量?”
包拯實在是忍不了,破口而出:“商量個屁,我大梁又不是不能打,為何要如此卑躬屈膝去討好一個大宋?”
宋海聽著包拯連自己都開始罵了,也很是不樂意:“包愛卿注意言辭,用些許金銀馬匹和少數城池換的邊境安定,人民幸福,又何嚐不可?再說,金銀、馬匹方麵我大梁又不缺!朕隻是在與之商議少給城池罷了!”
蘇軾身為丞相也聽不下去了:“皇上,您這是當這江山社稷是在過家家嗎?大梁城池領土想送就送?怎會如此昏庸!”
使臣見大梁皇上和臣子開始互撕,也是來了興趣,杵一邊看著精彩一幕。
“丞相言語有些過了吧!朕豈能不知城池是將士們用熱血換來的,但如今大宋舉兵犯邊,我等擋之不及,用幾個城池,保國家安定難道有錯?”
蘇軾指著宋海罵道:“你這昏君,豈不聞一國之尊嚴,一國之安定是靠強大和打出來的嗎?再者,一旦開了割地之先例,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到時候國將不國啊!”
包拯也附和道:“我大梁領土寸土不讓!上呈金銀馬匹更是笑談!”
宋海也是笑了,豈不聞皇權至上,硬剛蘇軾和包拯:“朕要是執意如此呢?”
包拯也不慣著他,大不了去見先帝,報先帝知遇之恩,“割裂國家,寒了天下將士之心,你若身死,又有何麵目去黃泉之下麵見先帝!”
宋海怒極反笑,“哈哈哈,好好好,很好,非常好!是你們推舉我做皇上,現在又不聽朕之言語,想讓我當傀儡嗎來人,將包拯和蘇軾給我請出去,關進大牢!”
包拯和蘇軾兩人拱手:“不用推,我自是會走!”
“真是反了,反了!”
盧俊義和吳用、公孫勝等梁山舊部為之求情,全部被推了出去,宋海對這些拉幫結派的人一概不理!
使臣帶著宋海文書交給狄青,狄青開懷大笑,“一群烏合之眾爾,此宋海不如其弟宋梁也!”
林衝、陳端接到宋海退兵的聖旨後,也是抗旨不遵,繼續抵擋狄青,還上書揭曉其中厲害,給宋海氣的不行!
宋海的荒唐作為被各鎮守邊疆的虎將知道後,皆是上書,懇請赦免包拯和蘇軾,均是被宋海迴絕!
嶽飛在抗金前線,聽聞包拯和蘇軾入獄,這二人可是大梁文之股肱,感歎大梁將亡,為宋梁感到不值,更是寫下滿江紅表達自己的不滿!
滿江紅,字鵬舉,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帝孤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汴京杭州。壯誌饑餐宋虜肉,笑談渴飲狄青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大金見對嶽飛久攻不下,派人潛入大梁,行賄皇後劉氏,並大肆造謠說嶽飛私改軍旌嶽家軍而不是大梁軍,意欲準備造反。
劉氏接受了大量錢財珠寶後,在宋海床前吹起了枕頭風。
嶽飛之前跟著宋梁多次征戰大金,都把大金打退到了鬆花江一帶,而今,過了這麽多時日,卻沒有一點進展,不由得引起了宋海的重視。
宋海也怕嶽飛聯合大金共謀大梁,畢竟不是自己提攜的將領,傳旨讓嶽飛領兵撤退,並要將他召迴梁山,想要繳了他的兵權!
嶽飛深知撤兵就會大敗,使大金南下搶掠大梁,到時大梁百姓就會被屠殺,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拒之。
嶽飛的做法,讓宋海更加堅信他要叛亂的想法,以抗旨和莫須有的罪名將嶽飛關進大牢,秋後處斬!
朝中大臣人人自危,生怕這皇帝一個不開心也將自己關進天牢,對他說的話也是百依百順,早朝也是報好的,糟心事一個不報!
梁山舊部以盧俊義為首,對宋海強烈排斥,對宋海所推行之政令也是不敢苟同,兵部天天收到檢舉信,說是某些部將已經開始蠢蠢欲動,隨時都有兵變的可能!
這些對宋海不滿的人,就如同一顆定時炸彈,就差導火索將它引爆!
皇帝庸而不昏這不可怕,隻要有良臣輔佐,也可坐天下;皇帝要是昏庸無能,則是累民傷國,無可救藥!
宋海是一名商人,注重名利,深受大宋文化熏陶,成就皇帝之後,重文輕武,梁山兄弟好漢倍受打壓,克扣俸祿!
包拯等人勸之無效,還被辱罵,冠以帝名,無馭人之道,大梁上下被整得烏煙瘴氣,不忠之聲此起彼伏!
大宋狄青再次揮兵北上,重重打擊大梁邊境,陳端、林衝身為武將,智謀不夠,被打得節節敗退!
大宋派出使臣來到梁山勸和,宋海於武德殿堂之上接見,
“傳,大宋使臣覲見!”
一人從門外走進,毫無禮數,見宋海不跪不禮,腰杆挺得筆直,
“宋使遠道而來,有何指教啊?”
“狄元帥聞大梁有和解之意,特讓末將前來告知和解之法!”
“你且說來我聽聽!”
“我們元帥說了,此次征戰,我大宋損兵折將,若要和解,也不是不可以,大梁也要展示一下你們的誠意,若你們願意獻出五城,並奉上黃金萬兩,戰馬百匹,才有和解之談,否則,大兵壓境,不死不休!”
包拯不樂意了,想我大梁要兵有兵,要將有將,打了幾次敗仗,就讓你大宋膨脹起來了?
“嗬嗬,笑話,那你們的誠意又是什麽?”
“我們?我們自然是撤兵啊!”
包拯指著來使罵道:“真是好大的臉啊!不知你們狄元帥是吃了什麽定心丸,竟有如此算盤!”
宋海見包拯的粗魯,立刻製止:“包愛卿勿要惱怒,且讓人看了笑話,讓我與之好好商議一番,我們再做結論!”
包拯也是閉嘴,不能駁了皇上的麵子,
“宋使可以迴去告知你們的狄元帥,黃金和馬匹沒有問題,隻是這城池是否可以再商量商量?”
包拯實在是忍不了,破口而出:“商量個屁,我大梁又不是不能打,為何要如此卑躬屈膝去討好一個大宋?”
宋海聽著包拯連自己都開始罵了,也很是不樂意:“包愛卿注意言辭,用些許金銀馬匹和少數城池換的邊境安定,人民幸福,又何嚐不可?再說,金銀、馬匹方麵我大梁又不缺!朕隻是在與之商議少給城池罷了!”
蘇軾身為丞相也聽不下去了:“皇上,您這是當這江山社稷是在過家家嗎?大梁城池領土想送就送?怎會如此昏庸!”
使臣見大梁皇上和臣子開始互撕,也是來了興趣,杵一邊看著精彩一幕。
“丞相言語有些過了吧!朕豈能不知城池是將士們用熱血換來的,但如今大宋舉兵犯邊,我等擋之不及,用幾個城池,保國家安定難道有錯?”
蘇軾指著宋海罵道:“你這昏君,豈不聞一國之尊嚴,一國之安定是靠強大和打出來的嗎?再者,一旦開了割地之先例,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到時候國將不國啊!”
包拯也附和道:“我大梁領土寸土不讓!上呈金銀馬匹更是笑談!”
宋海也是笑了,豈不聞皇權至上,硬剛蘇軾和包拯:“朕要是執意如此呢?”
包拯也不慣著他,大不了去見先帝,報先帝知遇之恩,“割裂國家,寒了天下將士之心,你若身死,又有何麵目去黃泉之下麵見先帝!”
宋海怒極反笑,“哈哈哈,好好好,很好,非常好!是你們推舉我做皇上,現在又不聽朕之言語,想讓我當傀儡嗎來人,將包拯和蘇軾給我請出去,關進大牢!”
包拯和蘇軾兩人拱手:“不用推,我自是會走!”
“真是反了,反了!”
盧俊義和吳用、公孫勝等梁山舊部為之求情,全部被推了出去,宋海對這些拉幫結派的人一概不理!
使臣帶著宋海文書交給狄青,狄青開懷大笑,“一群烏合之眾爾,此宋海不如其弟宋梁也!”
林衝、陳端接到宋海退兵的聖旨後,也是抗旨不遵,繼續抵擋狄青,還上書揭曉其中厲害,給宋海氣的不行!
宋海的荒唐作為被各鎮守邊疆的虎將知道後,皆是上書,懇請赦免包拯和蘇軾,均是被宋海迴絕!
嶽飛在抗金前線,聽聞包拯和蘇軾入獄,這二人可是大梁文之股肱,感歎大梁將亡,為宋梁感到不值,更是寫下滿江紅表達自己的不滿!
滿江紅,字鵬舉,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帝孤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汴京杭州。壯誌饑餐宋虜肉,笑談渴飲狄青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大金見對嶽飛久攻不下,派人潛入大梁,行賄皇後劉氏,並大肆造謠說嶽飛私改軍旌嶽家軍而不是大梁軍,意欲準備造反。
劉氏接受了大量錢財珠寶後,在宋海床前吹起了枕頭風。
嶽飛之前跟著宋梁多次征戰大金,都把大金打退到了鬆花江一帶,而今,過了這麽多時日,卻沒有一點進展,不由得引起了宋海的重視。
宋海也怕嶽飛聯合大金共謀大梁,畢竟不是自己提攜的將領,傳旨讓嶽飛領兵撤退,並要將他召迴梁山,想要繳了他的兵權!
嶽飛深知撤兵就會大敗,使大金南下搶掠大梁,到時大梁百姓就會被屠殺,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拒之。
嶽飛的做法,讓宋海更加堅信他要叛亂的想法,以抗旨和莫須有的罪名將嶽飛關進大牢,秋後處斬!
朝中大臣人人自危,生怕這皇帝一個不開心也將自己關進天牢,對他說的話也是百依百順,早朝也是報好的,糟心事一個不報!
梁山舊部以盧俊義為首,對宋海強烈排斥,對宋海所推行之政令也是不敢苟同,兵部天天收到檢舉信,說是某些部將已經開始蠢蠢欲動,隨時都有兵變的可能!
這些對宋海不滿的人,就如同一顆定時炸彈,就差導火索將它引爆!
皇帝庸而不昏這不可怕,隻要有良臣輔佐,也可坐天下;皇帝要是昏庸無能,則是累民傷國,無可救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