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王看著這城下密密麻麻的大軍,也是頭皮起泡,這可是二十萬大軍呐,幾倍於我。
眼前最重要的問題是,派何人去迎戰,自己手下幾乎全是農民組成,隻有一二將領。
這些農民一無軍紀,二無戰鬥經驗,上了戰場就是炮灰。
狄青在城下等了許久,遲遲不見人出來交戰,也是等得不耐煩了。
就在狄青想攻城的時候,城門被徐徐打開,一將領著萬餘兵馬對峙狄青。
隻見那人手執鐵槊,身披紅色長袍,身著銀色鐵鎧,立於馬上,年紀二十左右,一副少年郎模樣。
狄青一夾馬肚,馬蹄噠噠噠緩緩上前,用兵器指著來將:“你是何人?快快下去,本將不殺老幼,不然定叫你拋屍在這信陽城下!”
少年郎很是看不起狄青這般老邁,出言不遜:“你這老頭又是何人?隻會滿口噴糞嗎?我乃信陽王女婿,朝廷這是沒人了嗎?派個老小子來送死?”
狄青被這晚輩說的麵子上掛不住,大喝道:“你這個黃口小兒,怎敢出城擋我!豈不聞,大廈將傾,非一木可支!我這雄兵二十萬,戰將千員,一人一個唾沫也能把你們這些人給淹死!還不快快投降,免受一死!”
少年郎大怒,迴道:“你這老翁,還不入土,更待何時!”
說完,拿著鐵槊,直奔狄青而去,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
狄青看著怒氣而來的少年郎,鐵槊舞的虎虎生威,但破綻百出,暗笑,就這種貨色,此等武藝,也配為將?簡直不要侮辱了將領這個詞!
狄青也騎馬上前與少年郎迎戰,結果隻一迴合,少年郎翻下馬來。
身旁的士兵,立馬上前按住少年郎,用麻繩背剪綁了!
狄青看都不看他一眼,大手向後一揮,
“攻城!”
隨著一聲令下,攻城車、投石車、弓箭、梯子等攻城武器一擁而上,戰況呈現出一邊倒的趨勢。
信陽王這邊軍士沒有守城和迎戰的經驗,第一次參與這種大規模戰爭,都手忙腳亂,每個人各自為陣,沒有一點配合默契。
狄青這些將士,身為攻城拔寨的老手,麵對這些小卡拉米,一切顯得就那麽從容有餘。
最先接觸的前排士兵,舉著佩刀,一個個如狼似虎,單方麵的屠殺著這些農民。
農民們被打得丟盔卸甲,沒有實戰經驗的他們又怎麽會是這些士兵的對手,呈現出一方追著另一方砍的情景!
速度之快不到一刻鍾的時間,這座城就被攻下來了,除了信陽王逃走外,捕獲農民軍兩萬餘人,己方傷亡數百人!
這傲人的戰績,首戰告捷,狄青馬上傳書京城,向皇帝報喜。
還在上早朝的大宋皇帝,聽到外麵有一士兵大喊:“快快讓開,信陽三百裏加急!信陽三百裏加急!”
不一會兒,信就傳到了大殿之上,收到信的皇帝,深怕是敗報,就讓秦檜幫忙看。
看完信的秦檜,立馬跪倒在地,雙手捧著書信,一臉高興: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狄青元帥在前線傳來捷報,首戰告捷,捕獲軍士兩萬餘人,已收迴信陽。”
皇帝高興得從龍椅上拍案而起,
“當真?這狄青果然不負朕之所望,勇哉狄青,壯哉狄青,當賞!”
“皇上,狄青元帥在信中提到,捕獲的叛軍兩萬多人,該怎樣處置?”
皇帝猶豫了一會說:“既然是叛軍那就殺無赦,不要放跑一個人!”
秦檜說道:“皇上,這樣做怕是不妥,會激起叛軍的強烈抵抗,於我大軍出征不利,徒增傷亡啊!”
有些大臣也表示讚同,叛軍千千萬,總不能全部殺戮了吧,那這樣與牲口如何!
皇帝對這些造反之人深惡痛絕,宋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白眼狼是永遠喂不熟的,生氣地板著臉,斬釘截鐵的說:
“他們既然選擇反叛朝廷,就必須要承擔朝廷的怒火,做好死的覺悟,如果放了他們,無異於放虎歸山,等他們聯合起來,再來反抗朕嗎?再說強烈抵抗又如何,朕天兵一到,定殺的他們片甲不留。朕主意已定,你休要再說,快去傳旨吧!”
收到聖旨的狄青也是一愣,還以為是看錯聖旨了,他認為皇上一定會從輕處理,給他們一次機會,畢竟是農民,為了生活才造的反。
睜大了幾分眼睛,來迴看了好幾遍,看到聖旨上黃紙黑字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沒辦法,他即使有疑惑,也隻能照辦,因為他是軍人,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命令!
兩萬餘俘虜,單排站起來,也有四公裏長啊!俘虜們得知要全被處死,也不會乖乖就範,就算沒有兵器也要反抗,結果迎來的是鎮壓,鎮壓,鎮壓!
兩萬人全部如數被殺,街道上流淌著紅色的血水,到處是殘肢斷臂,牆上粘著許多肉塊,看一眼永生不會忘記這血腥的場麵。
事後埋葬這些屍體的大坑也是深達百尺,信陽城外就這樣多了一處大土包,碑名“萬人塚”。
很快大宋殺盡俘虜的消息被傳的沸沸揚揚,叛軍將士個個人心惶惶,力往一處使,投降是不可能的,除非身首異處。
原本有幾個實力弱反王的想要投降,打算向朝廷要點好處就收手,但聽到消息後,也是放棄了想法,要繼續堅決反抗到底,朝廷已經徹底拋棄他們,不給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
宋梁得知後,也是震驚不已,這般做法,無異於自毀長城。
大風吹得火勢燎原,原先宋梁還想添油加醋的,現在看來不用也行了,這把火大宋是澆不滅了。
眼前最重要的問題是,派何人去迎戰,自己手下幾乎全是農民組成,隻有一二將領。
這些農民一無軍紀,二無戰鬥經驗,上了戰場就是炮灰。
狄青在城下等了許久,遲遲不見人出來交戰,也是等得不耐煩了。
就在狄青想攻城的時候,城門被徐徐打開,一將領著萬餘兵馬對峙狄青。
隻見那人手執鐵槊,身披紅色長袍,身著銀色鐵鎧,立於馬上,年紀二十左右,一副少年郎模樣。
狄青一夾馬肚,馬蹄噠噠噠緩緩上前,用兵器指著來將:“你是何人?快快下去,本將不殺老幼,不然定叫你拋屍在這信陽城下!”
少年郎很是看不起狄青這般老邁,出言不遜:“你這老頭又是何人?隻會滿口噴糞嗎?我乃信陽王女婿,朝廷這是沒人了嗎?派個老小子來送死?”
狄青被這晚輩說的麵子上掛不住,大喝道:“你這個黃口小兒,怎敢出城擋我!豈不聞,大廈將傾,非一木可支!我這雄兵二十萬,戰將千員,一人一個唾沫也能把你們這些人給淹死!還不快快投降,免受一死!”
少年郎大怒,迴道:“你這老翁,還不入土,更待何時!”
說完,拿著鐵槊,直奔狄青而去,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
狄青看著怒氣而來的少年郎,鐵槊舞的虎虎生威,但破綻百出,暗笑,就這種貨色,此等武藝,也配為將?簡直不要侮辱了將領這個詞!
狄青也騎馬上前與少年郎迎戰,結果隻一迴合,少年郎翻下馬來。
身旁的士兵,立馬上前按住少年郎,用麻繩背剪綁了!
狄青看都不看他一眼,大手向後一揮,
“攻城!”
隨著一聲令下,攻城車、投石車、弓箭、梯子等攻城武器一擁而上,戰況呈現出一邊倒的趨勢。
信陽王這邊軍士沒有守城和迎戰的經驗,第一次參與這種大規模戰爭,都手忙腳亂,每個人各自為陣,沒有一點配合默契。
狄青這些將士,身為攻城拔寨的老手,麵對這些小卡拉米,一切顯得就那麽從容有餘。
最先接觸的前排士兵,舉著佩刀,一個個如狼似虎,單方麵的屠殺著這些農民。
農民們被打得丟盔卸甲,沒有實戰經驗的他們又怎麽會是這些士兵的對手,呈現出一方追著另一方砍的情景!
速度之快不到一刻鍾的時間,這座城就被攻下來了,除了信陽王逃走外,捕獲農民軍兩萬餘人,己方傷亡數百人!
這傲人的戰績,首戰告捷,狄青馬上傳書京城,向皇帝報喜。
還在上早朝的大宋皇帝,聽到外麵有一士兵大喊:“快快讓開,信陽三百裏加急!信陽三百裏加急!”
不一會兒,信就傳到了大殿之上,收到信的皇帝,深怕是敗報,就讓秦檜幫忙看。
看完信的秦檜,立馬跪倒在地,雙手捧著書信,一臉高興: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狄青元帥在前線傳來捷報,首戰告捷,捕獲軍士兩萬餘人,已收迴信陽。”
皇帝高興得從龍椅上拍案而起,
“當真?這狄青果然不負朕之所望,勇哉狄青,壯哉狄青,當賞!”
“皇上,狄青元帥在信中提到,捕獲的叛軍兩萬多人,該怎樣處置?”
皇帝猶豫了一會說:“既然是叛軍那就殺無赦,不要放跑一個人!”
秦檜說道:“皇上,這樣做怕是不妥,會激起叛軍的強烈抵抗,於我大軍出征不利,徒增傷亡啊!”
有些大臣也表示讚同,叛軍千千萬,總不能全部殺戮了吧,那這樣與牲口如何!
皇帝對這些造反之人深惡痛絕,宋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白眼狼是永遠喂不熟的,生氣地板著臉,斬釘截鐵的說:
“他們既然選擇反叛朝廷,就必須要承擔朝廷的怒火,做好死的覺悟,如果放了他們,無異於放虎歸山,等他們聯合起來,再來反抗朕嗎?再說強烈抵抗又如何,朕天兵一到,定殺的他們片甲不留。朕主意已定,你休要再說,快去傳旨吧!”
收到聖旨的狄青也是一愣,還以為是看錯聖旨了,他認為皇上一定會從輕處理,給他們一次機會,畢竟是農民,為了生活才造的反。
睜大了幾分眼睛,來迴看了好幾遍,看到聖旨上黃紙黑字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沒辦法,他即使有疑惑,也隻能照辦,因為他是軍人,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命令!
兩萬餘俘虜,單排站起來,也有四公裏長啊!俘虜們得知要全被處死,也不會乖乖就範,就算沒有兵器也要反抗,結果迎來的是鎮壓,鎮壓,鎮壓!
兩萬人全部如數被殺,街道上流淌著紅色的血水,到處是殘肢斷臂,牆上粘著許多肉塊,看一眼永生不會忘記這血腥的場麵。
事後埋葬這些屍體的大坑也是深達百尺,信陽城外就這樣多了一處大土包,碑名“萬人塚”。
很快大宋殺盡俘虜的消息被傳的沸沸揚揚,叛軍將士個個人心惶惶,力往一處使,投降是不可能的,除非身首異處。
原本有幾個實力弱反王的想要投降,打算向朝廷要點好處就收手,但聽到消息後,也是放棄了想法,要繼續堅決反抗到底,朝廷已經徹底拋棄他們,不給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
宋梁得知後,也是震驚不已,這般做法,無異於自毀長城。
大風吹得火勢燎原,原先宋梁還想添油加醋的,現在看來不用也行了,這把火大宋是澆不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