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自從進了洛陽以後,作為北軍的一個統領,他有幸同王定又交手了兩次,每一次都是在五六十招就被打敗。他徹底地成了王定的一個小迷弟。對王靜是言從計從,王定的每一個行動他都要去模仿。
這次王定調他去益州參戰,他非常興奮。他心裏在想著怎麽去立下戰功,迴來好得到王定的獎賞。
我們先看一下益州的戰況。諸葛亮放迴了潰兵以後。劍閣守軍知道了梓潼失守,而且張任被俘。
雷銅等人非常驚慌。畢竟一張任是益州第一大將。就連嚴顏也打不過他。既然他都被漢軍所俘虜。他們對劍閣的守衛已經不抱希望了。
但更讓他們絕望的還在後頭。半夜的時候。這些守軍。潰兵。突然打開了劍閣的城門。漢軍蜂擁而入。但雷銅等人依然死戰不退,他們也沒有退路了。
最終冷苞被太史慈活捉。鄧賢和雷銅都被虞翻擒下。諸葛亮又派人打開劍閣的東門,放張遼大軍進入。這下劍閣正式陷落。而劍閣的守軍卻是一個都沒有逃掉。
對當兵的來說,跟誰都是無所謂,所以他們基本上都投降了朝廷。
張遼在劍閣整頓大軍,又整編了投降的守軍。留下了韓當和5000人馬。因為這個劍閣太重要了,處在進出益州的咽喉之地,所以留下韓當鎮守劍閣,在這裏留下5000人馬也是為了保證糧道的暢通和同洛陽的聯係。
他便帶領大軍前往梓潼準備進攻涪縣。當他們到達涪縣城下的時候,卻發現涪縣城牆上麵郝然插著大漢的旗幟。原來是張白騎從陰平小道,到達了涪縣,並占領了涪縣縣城。
張白騎看到張遼他們來了以後,趕緊打開城門把張遼大軍放進了縣城。張遼簡單地詢問了一下他從陰平小道經過的情況。
張白騎告訴他陰平小道相當的難走,他帶領的大軍,戰鬥倒是沒有減員多少,反而在路上掉落山澗,摔死了有幾百個人。
張遼不勝唏噓。他們在涪縣休整了一天以後,剛要準備動身去進攻綿竹。欽差從洛陽趕到了。他帶來了皇帝的聖旨,要虞翻迴洛陽述職。
虞翻莫名其妙,剛剛有點戰功,就要調我迴去京城,這是什麽意思?但他看到聖旨上,還有張白騎、魏延、文聘、徐盛等人的名字,他便釋然了,肯定又有什麽新的任務。
但欽差也不知道原因,虞翻把大軍交給了諸葛亮,他便跟張百奇一起帶了衛兵,迴轉洛陽去了。
這裏,張遼便帶領大軍往綿竹進發。
在張遼前往綿竹的時候,徐晃也已從廣漢往綿竹進發。盡管徐晃前麵攻城掠地比張遼快得多,但是他的進軍路線也長了許多。所以兩人幾乎同時到達了綿州城下。
此前,徐晃從江州同高順分兵,他掉頭迴到墊江,然後從墊江進入了廣漢郡。他第一個奪取的城市便是廣漢。
廣漢守將是蜀中大將孟達,這個人的能力還是有一些的。他防守城池有板有眼。龐統用計把孟達引出了城池,擒住了他,才拿下了廣漢。
他們剛剛占領廣漢城,馬超便到達了。馬超帶來了皇上的聖旨。要李進迴京城。由他接替李進,協助徐晃攻打益州。
這裏馬超告訴李進,此次皇上召集他們師兄弟幾個人到京城一聚,因為有師門的長輩到來。李進有些疑惑不解,但他還遵奉聖旨,同馬超簡單地交接了一下手中的事情,帶著自己的衛隊趕迴了京城。
這裏徐晃便帶領人馬繼續向著綿竹方向攻擊前進。隻是他還在路上的時候,又接到了一道聖旨,要調魏延、徐盛、文聘三人迴京城,另有安排。
徐晃感覺到有點不可思議,但是他也想到肯定又有什麽大事發生,不然的話怎麽會不但換了人,還要調人迴去。
不過想想也是。孫策已經到達成都了,而他和張遼應該也很快就會攻到成都城下。需要的將領已經不是很多了。
但他又想不出其他的什麽地方,又開始了戰爭。但他還是遵守聖旨。他便派人帶著傳旨太監,讓他們去了高順那邊。因為這三個人都在高順的麾下。
他又考慮到高深那邊一下子調走三員大將,便把王雙派給了高順,讓他隨著傳旨的太監一起過去。
徐晃突然感到了莫名的緊急,他便馬不停蹄地向綿竹趕去。盡管他加快了行軍速度,他還是與張遼同時到達了綿竹。
徐晃同張遼一樣,都是早期跟隨王定的部下,盡管張遼是王定的結義兄弟,但徐晃並沒有把張遼高看多少,兩人在武功上也差不多,跟隨王定的時間也差不多。
所以,他心裏存了與張遼爭鋒的念頭。好在他這邊還有一個高順。使他的戰功要比張遼那邊好一點。
高順是最早跟隨王定的,而且也深受王定的器重。在徐晃看來,王定派他們幾個人來攻打益州,本身就是為了讓他們來撈取戰功的。畢竟前期的戰鬥。他和高順參加得並不多。
特別是高順,一直沒有參加過多少的戰爭。隻是在家裏訓練軍隊。這次帶兵出戰,倒是看出來高順的能力還是很不錯的。
徐晃、張遼見了麵以後,兩人相互問候了。龐統也跟諸葛亮聊了起來。這綿竹的守將還是原來朝廷任命的綿竹都尉。諸葛亮和龐統都提議先招降於他。
如果他拒絕歸順,再行攻城。張遼便寫了信,讓士兵射進了城裏。當然是從大義招降於他,畢竟現在大漢還是正統。隻要這綿竹都尉是忠於大漢的,他肯定會投降。諸葛亮和龐統都不擔心。
而兵臨成都城下的孫策已經同劉璋的軍隊交手了幾次,成都已經沒有很多的兵馬了,總共隻剩下五萬多人。這守衛成都的大將是吳懿和劉璝。劉備也在城牆上指揮作戰。
當然劉璋還有一些將領,比如吳班、高沛、吳蘭、卓鷹等人,這些人可以說都是劉璋的忠臣。就連黃權也提劍上了城牆。
戰爭一開始便是白熱化的狀態。孫策驅使著由中南半島土著所組成的軍隊,不要命地往城上進攻。周瑜給他提出的主意是第一個攻上城牆的士兵獎勵金錢百貫。在戰鬥中不幸陣亡的獎勵全家十畝土地,一千貫錢。
在這個年代,一千貫錢已相當多了,而10畝土地更是巨大的誘惑,所以這些土著士兵都拚命進攻,悍不畏死。一天裏便無數次地攻上城牆。
但是蜀軍也是在拚命防守,如果這裏被攻陷了,那就等於整個益州滅亡了。這是劉備和黃權等人萬萬不想看到的。劉備在城牆上親自參戰,黃權也仗劍殺人。
孫策並沒有親自攻城。他和周瑜在後方坐鎮指揮。他知道還有兩路大軍在往成都趕來。他這邊隻是為了消耗蜀軍的有生力量。
主要是他也不想同張遼搶功。他知道張遼同皇上的關係。所以他本著我未盡全力攻打,如果先占領了成都,那也沒辦法。但是主要的將領,都沒有親自上陣。
盡管這樣,幾天下來,還是讓蜀軍減員很多。孫策卻不在乎,他一邊作戰,一邊征兵。所以他的軍隊。不但數量減少,反而還增多了2萬多人。隻不過傷亡已經有4萬多人了。
王景聽說孫策在攻打益州以後。他突然覺得他還是離大漢那麽的近。他也來到了成都城下。他讓黃蓋等人也指揮軍隊參與了戰鬥。
王定當初派出黃蓋等人南下保護王景的時候,每人給了他們1萬兵馬。董襲和賀齊兩人並沒有參戰,他們一直保護在王景的身邊。
孫策看到王景到了戰場以後,大吃一驚。他趕忙同周瑜一起來拜見了王景,勸他迴他的王城去。
王景說道:“我弟弟已經做了皇帝,我這個哥哥卻沒有一點用處,我覺得很過意不去。我不像大哥那樣嫉妒我兄弟。同是王氏子孫。我也應該為大漢出力。”
孫策大為驚訝,他想不到王景竟然有這樣的心思。同時,他對王景的印象也好了許多。就是因為王景的到來。使孫策改變了主意。
他想到以王景的名義攻下成都來,把這個功勞讓給王景。於是他向手下的將領發出了全力攻打成都的命令。
這次王定調他去益州參戰,他非常興奮。他心裏在想著怎麽去立下戰功,迴來好得到王定的獎賞。
我們先看一下益州的戰況。諸葛亮放迴了潰兵以後。劍閣守軍知道了梓潼失守,而且張任被俘。
雷銅等人非常驚慌。畢竟一張任是益州第一大將。就連嚴顏也打不過他。既然他都被漢軍所俘虜。他們對劍閣的守衛已經不抱希望了。
但更讓他們絕望的還在後頭。半夜的時候。這些守軍。潰兵。突然打開了劍閣的城門。漢軍蜂擁而入。但雷銅等人依然死戰不退,他們也沒有退路了。
最終冷苞被太史慈活捉。鄧賢和雷銅都被虞翻擒下。諸葛亮又派人打開劍閣的東門,放張遼大軍進入。這下劍閣正式陷落。而劍閣的守軍卻是一個都沒有逃掉。
對當兵的來說,跟誰都是無所謂,所以他們基本上都投降了朝廷。
張遼在劍閣整頓大軍,又整編了投降的守軍。留下了韓當和5000人馬。因為這個劍閣太重要了,處在進出益州的咽喉之地,所以留下韓當鎮守劍閣,在這裏留下5000人馬也是為了保證糧道的暢通和同洛陽的聯係。
他便帶領大軍前往梓潼準備進攻涪縣。當他們到達涪縣城下的時候,卻發現涪縣城牆上麵郝然插著大漢的旗幟。原來是張白騎從陰平小道,到達了涪縣,並占領了涪縣縣城。
張白騎看到張遼他們來了以後,趕緊打開城門把張遼大軍放進了縣城。張遼簡單地詢問了一下他從陰平小道經過的情況。
張白騎告訴他陰平小道相當的難走,他帶領的大軍,戰鬥倒是沒有減員多少,反而在路上掉落山澗,摔死了有幾百個人。
張遼不勝唏噓。他們在涪縣休整了一天以後,剛要準備動身去進攻綿竹。欽差從洛陽趕到了。他帶來了皇帝的聖旨,要虞翻迴洛陽述職。
虞翻莫名其妙,剛剛有點戰功,就要調我迴去京城,這是什麽意思?但他看到聖旨上,還有張白騎、魏延、文聘、徐盛等人的名字,他便釋然了,肯定又有什麽新的任務。
但欽差也不知道原因,虞翻把大軍交給了諸葛亮,他便跟張百奇一起帶了衛兵,迴轉洛陽去了。
這裏,張遼便帶領大軍往綿竹進發。
在張遼前往綿竹的時候,徐晃也已從廣漢往綿竹進發。盡管徐晃前麵攻城掠地比張遼快得多,但是他的進軍路線也長了許多。所以兩人幾乎同時到達了綿州城下。
此前,徐晃從江州同高順分兵,他掉頭迴到墊江,然後從墊江進入了廣漢郡。他第一個奪取的城市便是廣漢。
廣漢守將是蜀中大將孟達,這個人的能力還是有一些的。他防守城池有板有眼。龐統用計把孟達引出了城池,擒住了他,才拿下了廣漢。
他們剛剛占領廣漢城,馬超便到達了。馬超帶來了皇上的聖旨。要李進迴京城。由他接替李進,協助徐晃攻打益州。
這裏馬超告訴李進,此次皇上召集他們師兄弟幾個人到京城一聚,因為有師門的長輩到來。李進有些疑惑不解,但他還遵奉聖旨,同馬超簡單地交接了一下手中的事情,帶著自己的衛隊趕迴了京城。
這裏徐晃便帶領人馬繼續向著綿竹方向攻擊前進。隻是他還在路上的時候,又接到了一道聖旨,要調魏延、徐盛、文聘三人迴京城,另有安排。
徐晃感覺到有點不可思議,但是他也想到肯定又有什麽大事發生,不然的話怎麽會不但換了人,還要調人迴去。
不過想想也是。孫策已經到達成都了,而他和張遼應該也很快就會攻到成都城下。需要的將領已經不是很多了。
但他又想不出其他的什麽地方,又開始了戰爭。但他還是遵守聖旨。他便派人帶著傳旨太監,讓他們去了高順那邊。因為這三個人都在高順的麾下。
他又考慮到高深那邊一下子調走三員大將,便把王雙派給了高順,讓他隨著傳旨的太監一起過去。
徐晃突然感到了莫名的緊急,他便馬不停蹄地向綿竹趕去。盡管他加快了行軍速度,他還是與張遼同時到達了綿竹。
徐晃同張遼一樣,都是早期跟隨王定的部下,盡管張遼是王定的結義兄弟,但徐晃並沒有把張遼高看多少,兩人在武功上也差不多,跟隨王定的時間也差不多。
所以,他心裏存了與張遼爭鋒的念頭。好在他這邊還有一個高順。使他的戰功要比張遼那邊好一點。
高順是最早跟隨王定的,而且也深受王定的器重。在徐晃看來,王定派他們幾個人來攻打益州,本身就是為了讓他們來撈取戰功的。畢竟前期的戰鬥。他和高順參加得並不多。
特別是高順,一直沒有參加過多少的戰爭。隻是在家裏訓練軍隊。這次帶兵出戰,倒是看出來高順的能力還是很不錯的。
徐晃、張遼見了麵以後,兩人相互問候了。龐統也跟諸葛亮聊了起來。這綿竹的守將還是原來朝廷任命的綿竹都尉。諸葛亮和龐統都提議先招降於他。
如果他拒絕歸順,再行攻城。張遼便寫了信,讓士兵射進了城裏。當然是從大義招降於他,畢竟現在大漢還是正統。隻要這綿竹都尉是忠於大漢的,他肯定會投降。諸葛亮和龐統都不擔心。
而兵臨成都城下的孫策已經同劉璋的軍隊交手了幾次,成都已經沒有很多的兵馬了,總共隻剩下五萬多人。這守衛成都的大將是吳懿和劉璝。劉備也在城牆上指揮作戰。
當然劉璋還有一些將領,比如吳班、高沛、吳蘭、卓鷹等人,這些人可以說都是劉璋的忠臣。就連黃權也提劍上了城牆。
戰爭一開始便是白熱化的狀態。孫策驅使著由中南半島土著所組成的軍隊,不要命地往城上進攻。周瑜給他提出的主意是第一個攻上城牆的士兵獎勵金錢百貫。在戰鬥中不幸陣亡的獎勵全家十畝土地,一千貫錢。
在這個年代,一千貫錢已相當多了,而10畝土地更是巨大的誘惑,所以這些土著士兵都拚命進攻,悍不畏死。一天裏便無數次地攻上城牆。
但是蜀軍也是在拚命防守,如果這裏被攻陷了,那就等於整個益州滅亡了。這是劉備和黃權等人萬萬不想看到的。劉備在城牆上親自參戰,黃權也仗劍殺人。
孫策並沒有親自攻城。他和周瑜在後方坐鎮指揮。他知道還有兩路大軍在往成都趕來。他這邊隻是為了消耗蜀軍的有生力量。
主要是他也不想同張遼搶功。他知道張遼同皇上的關係。所以他本著我未盡全力攻打,如果先占領了成都,那也沒辦法。但是主要的將領,都沒有親自上陣。
盡管這樣,幾天下來,還是讓蜀軍減員很多。孫策卻不在乎,他一邊作戰,一邊征兵。所以他的軍隊。不但數量減少,反而還增多了2萬多人。隻不過傷亡已經有4萬多人了。
王景聽說孫策在攻打益州以後。他突然覺得他還是離大漢那麽的近。他也來到了成都城下。他讓黃蓋等人也指揮軍隊參與了戰鬥。
王定當初派出黃蓋等人南下保護王景的時候,每人給了他們1萬兵馬。董襲和賀齊兩人並沒有參戰,他們一直保護在王景的身邊。
孫策看到王景到了戰場以後,大吃一驚。他趕忙同周瑜一起來拜見了王景,勸他迴他的王城去。
王景說道:“我弟弟已經做了皇帝,我這個哥哥卻沒有一點用處,我覺得很過意不去。我不像大哥那樣嫉妒我兄弟。同是王氏子孫。我也應該為大漢出力。”
孫策大為驚訝,他想不到王景竟然有這樣的心思。同時,他對王景的印象也好了許多。就是因為王景的到來。使孫策改變了主意。
他想到以王景的名義攻下成都來,把這個功勞讓給王景。於是他向手下的將領發出了全力攻打成都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