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漢中的張魯,到了京城以後,他拜見了皇帝。王定便留他在皇宮談話。
兩個人,從道教的起源開始談到老子,莊子,鬼穀子,以及張魯的祖先張道陵。
王定在後世對道教也多少有點研究,他讀過《道教史》,《老子》,《莊子》《山海經》以及《中國神話大全》,也讀過《道藏》,他被道教的博大精深震驚過。
但對於當時道教的現狀,卻感到悲哀。西方的上帝,外來的佛祖以及好戰的真主,幾乎占領了華夏,我們的太上老君卻無動於衷。
當時的社會風氣,一切都向錢看,導致了很多人沒有了信仰,都成了典型的拜金主義者。
他那個時候就覺得道教非常可惜。因為它的曆史比起伊斯蘭教和佛教都不短。比起基督教,更是長得多。但發展確實太緩慢,而且是一盤散沙。
他很想幫助道教,把它變成一個係統化的、有活力的教派,而且對民族和國家都有幫助的一個教派。
而現在他穿越到了漢朝,正好有這樣一個機會。因為其他的教派。在國內還沒有發展起來。
隻有一個佛教傳入的時間稍微長一點,也不過100多年的事。伊斯蘭教也是剛剛興起。基督教現在估計連歐洲都還沒有傳播到。
他甚至想著讓道教傳播到歐洲去,那樣,就必須對道教進行改革,讓道教能夠做到政教合一的樣子,才真正地有了力量。
王定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東西都說了出來。這讓張魯覺得皇上知道得太多了。
在五鬥米道的某些方麵,他還不如皇上精通。使他深深地敬佩王定。他更加虛心地聆聽王定的解說。
五鬥米道注重的是祭祀和祈禱。而後世已經不再流行那樣的形式了,各個教派都不一樣。
有的注重於畫符念咒,有的專注修煉,有的專注行善積德。
而這個時候的道教並不是無為而治,而是有為修身。
王定為張魯虛擬了一個無上道尊,做道教的最高統治者。而老子作為太上老君,隻是道尊座下的弟子之一,位列天尊。
而無量天尊則是道尊的代言人,是主要的傳教者和管理者。是由眾多天尊推舉出來的。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重新選舉。
王定又給他做了一個虛擬的規劃,便是天仙的位次。他大致地說了一下,中國整個神話體係裏麵,神仙的位次和權責。
他提出了道士必須修煉,而且要分級別,提出道士修煉的步驟以及修煉的內容。一般的道士,到高功,到法師,再到煉師。以及真人和天師。
他把道教的修煉分成了四段,一是煉精化氣,二是煉氣化神。第三步便是練神返虛,四為煉虛合道。
第一,二階段是在人間修煉,修煉到煉氣化神圓滿就可能渡劫飛升。第三階煉神返虛,是仙界的功課。
真人人間飛升之後成為天仙,再經過修煉成為羅仙。再上麵就是玄仙、金仙。修煉積德之後,成為星君。
星君之上,便是仙尊仙帝,帝君道君,然後是天尊。天尊之後修煉,是煉虛合道。修成之後便成為道尊。
王定這一通話說下來。把張魯說得雲裏霧裏的,使得他非常向往成仙得道。
他便問王定是如何得知的。王定說是太上老君托夢於他。他又把封神演義的一些故事拿出來講給他聽。
這個時候盤古開天,女媧補天的故事都已經有了。他把女媧和盤古,都列入了天尊一列。他們在道尊的指導下,完成一係列造福生靈的事情。
在說到道教的職能時,王鼎特地給他加了一條,聖戰。所有的教徒和信眾,都應該為了道尊而戰,開拓道教的國度,守護道教的子民。
為了傳播道尊的光輝,教眾應勇於走出去,征服蠻夷和化外之地。
皇帝就是道尊在世俗的代言人。也是現世掌道者。信眾應扞衛皇帝的權力,護衛皇帝的安全。
隨著談話的深入。張魯對皇帝佩服得更是五體投地。
王定把道教定為國教。隨著國家的強大,道教也應該逐漸走向國外。比如西域、南洋。王定又給他普及了一下地理的知識。
當王定要張魯出任教主時,張魯顯得非常謙虛。
他說道:“我功力不夠,我現在連高功都達不到,如何能做這個教主?還是由皇帝您來做好。”
他認為,皇上起碼也達到了法師境。王定笑了笑,對他說道:“皇上隻是道尊的代言人,相當於道尊的使者,真正負責教務的還是世俗的教主。”
而世俗的教主必須由皇帝確認並且頒布任命書,頒發教主權印,就像發給官員的大印和文書一樣。證明你是道尊認可的教主。
張魯最終同意了做道教的教主。王定又給他推薦了兩個人,一個是左慈,一個是於吉。讓他自己去把他們請來。
在道教設立左右護法,設立長老會,要有執法長老和傳功長老。而且要有護教士,保護教觀,教主,必要的時候為道尊而戰。
而修煉的功法也必須分級。達到一定的級別,才能修煉對應的功法,才可以傳道收徒弟。
作為道士,必須行善積德。而道教的宗旨是修身健體,益壽延年,互幫互助,濟世救苦,這要在民間的信眾中傳播。
這樣更有利於道教的團結,增強道教的凝聚力。使得道教更有說服力,更有人信仰。
張魯聽了以後覺得大開眼界,長了很多的知識,對於道教,他有了更深的思路。他便決定迴去,好好地消化一下皇帝說的話。
他要重組五鬥米道,在全國範圍內傳道。張魯迴去以後,根據他和王定的談話內容,寫出了道教的基本經典。
他稱之為《天子傳教錄》。自此,王定也成了真正的道教的教祖之一。
張魯走後,王定又坐下來,仔細地想了想他跟張魯的談話。又理了理自己的思路,寫下了一個道教的基本法。
以此規範教徒修行處世的行為,以及必須完成的功課。但最主要的還是忠誠於道尊,濟世救苦,忠誠於民族,忠誠於所處的國度,為道尊而戰。
在王定的思想裏,道教就是漢族的道教。可以以教義同化其他的民族,讓他們沐浴漢族神靈的光輝,服務於漢族,歸化於漢族。
寫完之後。他又拿去讓王立成給他審閱一下。他要讓道教變成漢族的一個利器,將來不至於在世界上被孤立。
兩個人,從道教的起源開始談到老子,莊子,鬼穀子,以及張魯的祖先張道陵。
王定在後世對道教也多少有點研究,他讀過《道教史》,《老子》,《莊子》《山海經》以及《中國神話大全》,也讀過《道藏》,他被道教的博大精深震驚過。
但對於當時道教的現狀,卻感到悲哀。西方的上帝,外來的佛祖以及好戰的真主,幾乎占領了華夏,我們的太上老君卻無動於衷。
當時的社會風氣,一切都向錢看,導致了很多人沒有了信仰,都成了典型的拜金主義者。
他那個時候就覺得道教非常可惜。因為它的曆史比起伊斯蘭教和佛教都不短。比起基督教,更是長得多。但發展確實太緩慢,而且是一盤散沙。
他很想幫助道教,把它變成一個係統化的、有活力的教派,而且對民族和國家都有幫助的一個教派。
而現在他穿越到了漢朝,正好有這樣一個機會。因為其他的教派。在國內還沒有發展起來。
隻有一個佛教傳入的時間稍微長一點,也不過100多年的事。伊斯蘭教也是剛剛興起。基督教現在估計連歐洲都還沒有傳播到。
他甚至想著讓道教傳播到歐洲去,那樣,就必須對道教進行改革,讓道教能夠做到政教合一的樣子,才真正地有了力量。
王定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東西都說了出來。這讓張魯覺得皇上知道得太多了。
在五鬥米道的某些方麵,他還不如皇上精通。使他深深地敬佩王定。他更加虛心地聆聽王定的解說。
五鬥米道注重的是祭祀和祈禱。而後世已經不再流行那樣的形式了,各個教派都不一樣。
有的注重於畫符念咒,有的專注修煉,有的專注行善積德。
而這個時候的道教並不是無為而治,而是有為修身。
王定為張魯虛擬了一個無上道尊,做道教的最高統治者。而老子作為太上老君,隻是道尊座下的弟子之一,位列天尊。
而無量天尊則是道尊的代言人,是主要的傳教者和管理者。是由眾多天尊推舉出來的。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重新選舉。
王定又給他做了一個虛擬的規劃,便是天仙的位次。他大致地說了一下,中國整個神話體係裏麵,神仙的位次和權責。
他提出了道士必須修煉,而且要分級別,提出道士修煉的步驟以及修煉的內容。一般的道士,到高功,到法師,再到煉師。以及真人和天師。
他把道教的修煉分成了四段,一是煉精化氣,二是煉氣化神。第三步便是練神返虛,四為煉虛合道。
第一,二階段是在人間修煉,修煉到煉氣化神圓滿就可能渡劫飛升。第三階煉神返虛,是仙界的功課。
真人人間飛升之後成為天仙,再經過修煉成為羅仙。再上麵就是玄仙、金仙。修煉積德之後,成為星君。
星君之上,便是仙尊仙帝,帝君道君,然後是天尊。天尊之後修煉,是煉虛合道。修成之後便成為道尊。
王定這一通話說下來。把張魯說得雲裏霧裏的,使得他非常向往成仙得道。
他便問王定是如何得知的。王定說是太上老君托夢於他。他又把封神演義的一些故事拿出來講給他聽。
這個時候盤古開天,女媧補天的故事都已經有了。他把女媧和盤古,都列入了天尊一列。他們在道尊的指導下,完成一係列造福生靈的事情。
在說到道教的職能時,王鼎特地給他加了一條,聖戰。所有的教徒和信眾,都應該為了道尊而戰,開拓道教的國度,守護道教的子民。
為了傳播道尊的光輝,教眾應勇於走出去,征服蠻夷和化外之地。
皇帝就是道尊在世俗的代言人。也是現世掌道者。信眾應扞衛皇帝的權力,護衛皇帝的安全。
隨著談話的深入。張魯對皇帝佩服得更是五體投地。
王定把道教定為國教。隨著國家的強大,道教也應該逐漸走向國外。比如西域、南洋。王定又給他普及了一下地理的知識。
當王定要張魯出任教主時,張魯顯得非常謙虛。
他說道:“我功力不夠,我現在連高功都達不到,如何能做這個教主?還是由皇帝您來做好。”
他認為,皇上起碼也達到了法師境。王定笑了笑,對他說道:“皇上隻是道尊的代言人,相當於道尊的使者,真正負責教務的還是世俗的教主。”
而世俗的教主必須由皇帝確認並且頒布任命書,頒發教主權印,就像發給官員的大印和文書一樣。證明你是道尊認可的教主。
張魯最終同意了做道教的教主。王定又給他推薦了兩個人,一個是左慈,一個是於吉。讓他自己去把他們請來。
在道教設立左右護法,設立長老會,要有執法長老和傳功長老。而且要有護教士,保護教觀,教主,必要的時候為道尊而戰。
而修煉的功法也必須分級。達到一定的級別,才能修煉對應的功法,才可以傳道收徒弟。
作為道士,必須行善積德。而道教的宗旨是修身健體,益壽延年,互幫互助,濟世救苦,這要在民間的信眾中傳播。
這樣更有利於道教的團結,增強道教的凝聚力。使得道教更有說服力,更有人信仰。
張魯聽了以後覺得大開眼界,長了很多的知識,對於道教,他有了更深的思路。他便決定迴去,好好地消化一下皇帝說的話。
他要重組五鬥米道,在全國範圍內傳道。張魯迴去以後,根據他和王定的談話內容,寫出了道教的基本經典。
他稱之為《天子傳教錄》。自此,王定也成了真正的道教的教祖之一。
張魯走後,王定又坐下來,仔細地想了想他跟張魯的談話。又理了理自己的思路,寫下了一個道教的基本法。
以此規範教徒修行處世的行為,以及必須完成的功課。但最主要的還是忠誠於道尊,濟世救苦,忠誠於民族,忠誠於所處的國度,為道尊而戰。
在王定的思想裏,道教就是漢族的道教。可以以教義同化其他的民族,讓他們沐浴漢族神靈的光輝,服務於漢族,歸化於漢族。
寫完之後。他又拿去讓王立成給他審閱一下。他要讓道教變成漢族的一個利器,將來不至於在世界上被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