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君臣奏對
廢物養子,竟是絕世強龍 作者:杉龍有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臣聞言,頓時一陣竊竊私語。
沈楓收徒的事情,早就傳遍了整個京城。
他們自然明白顏樂康嘴裏所謂的師父,就是沈楓。
本來這些人對沈楓的突然崛起,心裏很是不以為然。
沈楓本身詩才不凡。
而且人家有個兵部尚書的嶽父,還有一個國子監祭酒的師父。
沈楓能進入詹事府做事,也算是一種必然。
此刻眾臣聽聞這個計策是出自沈楓之口,朝堂的眾臣才開始真的重視起來。
沈楓此人。
果真有大才……
葉錦年聽著眾臣的恭維聲,笑容都快咧到耳根子後麵去了。
生子當如沈楓。
隻可惜沈楓不是自己的親兒子。
武帝愣了半晌,臉上不禁浮現出些許複雜的笑容。
當初武帝把沈楓招進詹事府,除了安撫葉錦年和周望舒之外,主要是為了太子簫景初。
最近這段時間以來。
簫景初有些放浪形骸,頻頻受到一些禦史們的彈劾。
雖然武帝心裏也很清楚。
這些禦史裏麵有不少都是二皇子蕭景弘的人。
但這些禦史們的彈劾,都是有理有據,並非無的放矢。
武帝把沈楓安排在簫景初的身邊。
就是想借沈楓的才名,為簫景初挽迴一些名聲。
但武帝真是沒想到。
沈楓竟然還能為他帶來這麽大的驚喜……
武帝笑道:“如此說來,此計是沈楓想出來的?”
趙雲軒趕忙拱手道:“啟稟陛下,此計正是臣的師父想出來的。”
“雖然師父身上有傷,卻依然心憂國事。”
“今日師父聽聞南越作亂,不忍我大武勞民傷財,悲憫我大武將士的性命,才提出了此計。”
“但師父卻不想被名聲所累,非得讓臣的名義來給陛下獻此推恩之策。”
“正所謂師命難違。”
“還請陛下明鑒,我們可沒有一絲欺君之心……”
武帝不以為意地擺擺手。
“宣沈楓覲見!”
顏樂康有些為難地道:“啟稟陛下,臣的師父屁股中箭了,恐怕是不良於行。”
武帝聞言,臉上的怒色一閃而過。
沈楓和柳飛羽滿身是傷地迴到了京城,武帝當然也知道他路遇山匪的事情。
但京郊之地,哪來的山匪?
如今沈楓剛和郭令儀起了衝突,他便在山腳下遇襲。
昌平侯便成了此事最大的嫌疑人。
武帝剛把沈楓升了官,這明顯是要保沈楓的意思。
在這種情況下,昌平侯竟然膽敢如此,這頓時讓武帝心裏憤怒萬分。
此時昌平侯還不知道。
他已經為沈宜修背上了一口大鍋……
武帝歎息道:“去兩個人,把沈楓抬過來……”
沈楓的推恩之策很是絕妙。
若是此計能夠完美實施,足以保大武南部地區百年太平。
此刻武帝心裏已經決定。
南越叛亂之事,就按照沈楓的計策施行。
但趙雲軒把計劃說得還是太籠統了。
所以武帝必須把沈楓叫過來,與眾臣一起研討一下具體的細節……
不久後。
沈楓便被兩個金吾衛抬著進入大殿之中。
“臣叩見陛下。”
“如今出身上有傷,不能全禮,還請陛下恕罪……”
此刻沈楓也感到很無奈。
本來沈楓隻想在家裏好好養傷,結果卻沒萬萬想到。
此事到最後還是沒有躲過去……
武帝向沈楓擺了擺手,緩緩道:“無妨。”
“沈楓,既然這推恩南越之策是你想出來的,至於如何具體施行,你心裏可有腹案?”
本來這推恩之策,也就是沈楓信口一說。
沈楓心裏哪有什麽計劃?
但如今武帝當著這麽多朝廷重臣的麵發問,沈楓當然不能說一點想法也沒有。
“迴稟陛下,臣隻有一些淺見,也不知道對不對……”
武帝笑道:“但說無妨。”
沈楓這才點頭道:“臣聽聞南越王有六個兒子。”
“陛下可派天使前去南越,分別把南越王的六個兒子封王。”
“聖旨上一定要寫明。”
“把南越的國土分成七分,分別賜予南越王和他的六個兒子……”
武帝皺眉問道:“雖然南越與大武在名義上是君臣之國,但南越王向來都是不服王化。”
“特別是這幾年來。”
“南越王對朝廷的詔令更是陽奉陰違。”
“若是朕的聖旨到了南越,南越王抗令不遵。”
“到時候該如何是好?”
沈楓故意想了想,才迴答道:“陛下,臣認為隻要陛下的旨意到了南越,此事基本已成定局。”
“南越王即便是心有不甘,恐怕也無力阻止。”
“因為若是按照規矩來說,隻有南越王的嫡長子,才能繼承南越王的王位。”
“如今南越王的另外五個兒子有了當王的機會,臣相信他們不可能不動心……”
殿中的眾臣聞言,不禁深以為然地點點頭。
正所謂財帛動人心。
更何況這還是王位。
本來南越王的五個兒子認為自己一定沒機會了。
但大武朝廷的聖旨一到,這就等於給了他們希望。
而且最重要的是。
這不是篡位,而是名正言順的當王。
南越王的幾個兒子豈能不動心?
武帝捋須笑道:“若是南越王的其他兒子沒有實力與之抗衡,如之奈何?”
沈楓笑道:“那麽咱們大武就花費一些人力和物力,扶持他們一些好了。”
“陛下聖旨下達之後。”
“即便是南越王抗令不遵,但他的幾個兒子必定會暗中接觸我大武使者。”
“到時候至於是用間滲透,還是煽動叛亂,想必諸位大人比臣專業得多。”
“臣就不過多妄言了……”
武帝聞言,便陷入深思之中。
等過了一會。
武帝才緩緩道:“朕認為對南越推恩之策,足可行之。”
“眾愛卿以為然否?”
趙文升等文臣本來就不想對南越動武。
如今沈楓的計策,簡直說到了他們的心坎裏,他們豈有不同意的道理。
趙文升捋須笑道:“此計甚妙。”
“臣認為可行。”
武帝點了點頭,對著殿內一個精瘦的漢子問道:“如今在南越可有咱們大武的人?”
此人孤零零在站在大殿之中。
既不屬於武將的陣營,也不屬於文官的陣營,身邊沒有一個人影。
而且無論是武將還是文官。
對此人都是滿臉的厭惡……
沈楓收徒的事情,早就傳遍了整個京城。
他們自然明白顏樂康嘴裏所謂的師父,就是沈楓。
本來這些人對沈楓的突然崛起,心裏很是不以為然。
沈楓本身詩才不凡。
而且人家有個兵部尚書的嶽父,還有一個國子監祭酒的師父。
沈楓能進入詹事府做事,也算是一種必然。
此刻眾臣聽聞這個計策是出自沈楓之口,朝堂的眾臣才開始真的重視起來。
沈楓此人。
果真有大才……
葉錦年聽著眾臣的恭維聲,笑容都快咧到耳根子後麵去了。
生子當如沈楓。
隻可惜沈楓不是自己的親兒子。
武帝愣了半晌,臉上不禁浮現出些許複雜的笑容。
當初武帝把沈楓招進詹事府,除了安撫葉錦年和周望舒之外,主要是為了太子簫景初。
最近這段時間以來。
簫景初有些放浪形骸,頻頻受到一些禦史們的彈劾。
雖然武帝心裏也很清楚。
這些禦史裏麵有不少都是二皇子蕭景弘的人。
但這些禦史們的彈劾,都是有理有據,並非無的放矢。
武帝把沈楓安排在簫景初的身邊。
就是想借沈楓的才名,為簫景初挽迴一些名聲。
但武帝真是沒想到。
沈楓竟然還能為他帶來這麽大的驚喜……
武帝笑道:“如此說來,此計是沈楓想出來的?”
趙雲軒趕忙拱手道:“啟稟陛下,此計正是臣的師父想出來的。”
“雖然師父身上有傷,卻依然心憂國事。”
“今日師父聽聞南越作亂,不忍我大武勞民傷財,悲憫我大武將士的性命,才提出了此計。”
“但師父卻不想被名聲所累,非得讓臣的名義來給陛下獻此推恩之策。”
“正所謂師命難違。”
“還請陛下明鑒,我們可沒有一絲欺君之心……”
武帝不以為意地擺擺手。
“宣沈楓覲見!”
顏樂康有些為難地道:“啟稟陛下,臣的師父屁股中箭了,恐怕是不良於行。”
武帝聞言,臉上的怒色一閃而過。
沈楓和柳飛羽滿身是傷地迴到了京城,武帝當然也知道他路遇山匪的事情。
但京郊之地,哪來的山匪?
如今沈楓剛和郭令儀起了衝突,他便在山腳下遇襲。
昌平侯便成了此事最大的嫌疑人。
武帝剛把沈楓升了官,這明顯是要保沈楓的意思。
在這種情況下,昌平侯竟然膽敢如此,這頓時讓武帝心裏憤怒萬分。
此時昌平侯還不知道。
他已經為沈宜修背上了一口大鍋……
武帝歎息道:“去兩個人,把沈楓抬過來……”
沈楓的推恩之策很是絕妙。
若是此計能夠完美實施,足以保大武南部地區百年太平。
此刻武帝心裏已經決定。
南越叛亂之事,就按照沈楓的計策施行。
但趙雲軒把計劃說得還是太籠統了。
所以武帝必須把沈楓叫過來,與眾臣一起研討一下具體的細節……
不久後。
沈楓便被兩個金吾衛抬著進入大殿之中。
“臣叩見陛下。”
“如今出身上有傷,不能全禮,還請陛下恕罪……”
此刻沈楓也感到很無奈。
本來沈楓隻想在家裏好好養傷,結果卻沒萬萬想到。
此事到最後還是沒有躲過去……
武帝向沈楓擺了擺手,緩緩道:“無妨。”
“沈楓,既然這推恩南越之策是你想出來的,至於如何具體施行,你心裏可有腹案?”
本來這推恩之策,也就是沈楓信口一說。
沈楓心裏哪有什麽計劃?
但如今武帝當著這麽多朝廷重臣的麵發問,沈楓當然不能說一點想法也沒有。
“迴稟陛下,臣隻有一些淺見,也不知道對不對……”
武帝笑道:“但說無妨。”
沈楓這才點頭道:“臣聽聞南越王有六個兒子。”
“陛下可派天使前去南越,分別把南越王的六個兒子封王。”
“聖旨上一定要寫明。”
“把南越的國土分成七分,分別賜予南越王和他的六個兒子……”
武帝皺眉問道:“雖然南越與大武在名義上是君臣之國,但南越王向來都是不服王化。”
“特別是這幾年來。”
“南越王對朝廷的詔令更是陽奉陰違。”
“若是朕的聖旨到了南越,南越王抗令不遵。”
“到時候該如何是好?”
沈楓故意想了想,才迴答道:“陛下,臣認為隻要陛下的旨意到了南越,此事基本已成定局。”
“南越王即便是心有不甘,恐怕也無力阻止。”
“因為若是按照規矩來說,隻有南越王的嫡長子,才能繼承南越王的王位。”
“如今南越王的另外五個兒子有了當王的機會,臣相信他們不可能不動心……”
殿中的眾臣聞言,不禁深以為然地點點頭。
正所謂財帛動人心。
更何況這還是王位。
本來南越王的五個兒子認為自己一定沒機會了。
但大武朝廷的聖旨一到,這就等於給了他們希望。
而且最重要的是。
這不是篡位,而是名正言順的當王。
南越王的幾個兒子豈能不動心?
武帝捋須笑道:“若是南越王的其他兒子沒有實力與之抗衡,如之奈何?”
沈楓笑道:“那麽咱們大武就花費一些人力和物力,扶持他們一些好了。”
“陛下聖旨下達之後。”
“即便是南越王抗令不遵,但他的幾個兒子必定會暗中接觸我大武使者。”
“到時候至於是用間滲透,還是煽動叛亂,想必諸位大人比臣專業得多。”
“臣就不過多妄言了……”
武帝聞言,便陷入深思之中。
等過了一會。
武帝才緩緩道:“朕認為對南越推恩之策,足可行之。”
“眾愛卿以為然否?”
趙文升等文臣本來就不想對南越動武。
如今沈楓的計策,簡直說到了他們的心坎裏,他們豈有不同意的道理。
趙文升捋須笑道:“此計甚妙。”
“臣認為可行。”
武帝點了點頭,對著殿內一個精瘦的漢子問道:“如今在南越可有咱們大武的人?”
此人孤零零在站在大殿之中。
既不屬於武將的陣營,也不屬於文官的陣營,身邊沒有一個人影。
而且無論是武將還是文官。
對此人都是滿臉的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