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齊侯呂杵臼
輪迴長生,從請孔聖當家教開始 作者:好像又餓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距離那一日三人集體放鬆已經過去兩天了,夏諭自此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司琴和知書對此身有體會。
二八佳人腰間軟劍專斬愚夫,這二十八的美人更是吸魂奪髓,讓人神思不屬。
壓下旖旎的思緒,夏諭明白自己該幹正事情了。
來臨淄數日,齊侯態度不明,始終拖著不見使者。汶陽方麵應無大礙,以田乞進攻時放的海,國內就算派頭豬去都能守得住城池。
如此,他才有時間從容應對臨淄局勢。
當今齊國國君為薑姓呂氏,是為呂杵臼。先君(呂杵臼他哥)呂構跑到崔家當著崔杼麵牛頭人,被崔杼噬殺,作為齊靈公嫡次子的呂杵臼被崔杼立為傀儡繼位。(牛頭人不得好死)
新君立,即任命崔杼為右相,以崔杼的政治盟友慶封為左相,佐理國政。中國曆史上的宰相官製自此肇始。
之後崔杼、慶封相繼敗亡(崔杼是被慶封背刺的),如今早已是塚中枯骨,齊侯再次任用晏嬰為相。
晏嬰內理國政,外交列國,齊國國力與外部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世人歎服其學問品行,謂之晏子。
這些都是夏諭早就收集好的信息,至於後麵的,他多少也知道一點。前世他看完晏子使楚的故事之後,特地去查了晏子時期齊楚兩國君主的信息與評價。
現在派上用場了:
齊侯呂杵臼雖有王霸之心而無王霸之才,在位前中期還說的過去。後期的他貪圖淫樂,不恤民力,為了滿足享樂需求,對人民盤剝無度,連野民都要上交重稅,以至民不聊生、眾怨沸騰。
另一方麵,曆史上的薑齊有三興:
一興、子牙長於武略,助周克商,始得封國。
二興、齊桓公一匡天下而虧於私德,毀譽參半,黑點多的數不過來。
三興、齊景公貪圖享樂卻能用賢臣再興薑齊,晚年困於“齊國傳統”儲君問題,使田氏做大以至於鳩占鵲巢。
曆史上這位齊侯在位長達58年,朝堂權位鬥爭如此頻繁,最後還得了個景公的美諡,不簡單啊。
這些都是大方麵的背景情報,具體的形勢還需要臨淄的孟氏情報人員相助。
臨淄孟氏酒肆的負責人是孟氏老臣公孫續,他曾經是郕城宰,孟氏祖地的大總管,孟大宗主絕對的心腹。
如今他居臨淄,總管孟氏齊地所有的情報事宜,齊國乃是孟氏最主要的外部壓力來源,公孫續的職責不可謂不重。
夏諭將這位孟氏老臣召至官邸,略作遮掩,昔日取名孟氏酒肆在打出名聲的同時也注定了引人注目。
基本的見禮過後,公孫敘將臨淄各個家族間的矛盾一一道來。
夏諭聽了半天,大致清楚了局勢。
說到底還是朝堂上大家族之間的兼並奪權,黨同伐異那套。
如今齊國政治勢力分為三派,田氏帶著鮑氏和國、高二氏打擂,晏嬰作為國相居中平衡。齊侯高高在上,有稱霸大誌卻貪圖享樂,玩弄權術導致政局混亂。
先說國、高二氏,這兩家先祖是齊文公之後,被周天子所欽定為“二守”,是齊國的百年上卿家族。臨淄附近的土地“二守”名下的和齊君相當。(和魯國三桓一個成分,不過齊君聲望高,掌控了中央軍隊,君臣實力對比相對平衡。)
現齊侯繼位之初,列國聯軍伐齊,形勢危急,齊國殆傾,在國相晏嬰舉薦下,田氏庶子田穰苴領兵作戰橫掃晉燕,收複失土戰功赫赫,官拜大司馬(司馬穰苴)。
這就引起了二氏的強烈嫉妒,於是向齊侯誹謗司馬穰苴,不久田穰苴在被罷黜後憤恨而死,田氏由此深恨二守。
兩方矛盾激化,田、鮑一方的田氏老宗主田無宇開始合縱連橫秀操作。
在夏諭看來,這個田無宇算是個司馬懿加俾斯麥外交氏的人物,田氏肇基之主,長於權略。
他先聯合高氏、欒氏逼走了專擅朝政的相國慶封;而後聯合鮑氏攻打高氏、欒氏,將欒氏踢出局,重傷高氏,沉重打擊了齊國固有的薑姓旁宗勢力,為以後代齊打好了基礎。
俾斯麥:這過程有些眼熟。
奧弟利:嗬嗬,俾斯賣nmsl
丹麥:奧弟利你個2b
最離譜的是這老爺子活了八十多,兒子孫子繼續挖牆角,到了孫輩基本掌控了齊國軍政,勢大不可製。
司馬懿:代魏模板這不就來了嗎。
鮑氏宗主,少年阿鮑他爺爺鮑國更逆天,春秋男性平均壽命三十,這老爺子活了九十多歲。
鮑老爺子估摸著是想再熬走一任齊侯,混個四朝老臣當當。結果鮑老登沒熬走齊侯,先給兒子熬到老死,無奈傳宗主位於嫡孫鮑牧。
介紹完雙方勢力,最後也最重要的一環,第三方平衡勢力。
兩位運動員同台競技,在實力相當的情況下,裁判最重要。臨淄城內的天平,齊君、晏子各占一半。
齊侯是見不到了,想完成這次出使任務,齊相晏子是關鍵。
齊國內亂不止,民生卻沒有受太大的影響,政府機構也能平穩運行,相國晏子功不可沒。齊國不能失去晏子,就像大慫不能失去燕雲十六州。
齊侯要是沒有了晏子,他可怎麽活啊。
找準關鍵人物,夏諭立即命人去送拜帖,同時還有一件事需要查清楚,要不然他心難安。
一念迴,夏諭的視線投向下方的老者,嘴角微勾:“續老可有空閑?”
公孫續麵色一肅:“君子何事?”
“幫我查一個人……”
“唯。”
~~~~~~
齊宮之內。
“魯使已至臨淄數日,二卿可有見教。”
上位的呂杵臼視線下移,語氣淡淡開口道。這位齊侯年輕的時候就是齊國有名的美男子,如今已經四十多歲了,依舊風采照人,濃眉大眼,身姿俊美,相貌堂堂,一身紫服,盡顯華貴。
齊景公呂杵臼年輕的時候好看到什麽程度呢?上朝的時候有個小官色咪咪的盯著他看,景公命人詢問小官為什麽如此不敬。小官迴答道:“言亦死,而不言亦死,竊姣公矣。”景公大怒:“合色寡人也?殺之!”
最後還是晏子給勸了迴去,保住了小官的性命。
呂杵臼:被南通給嚇孕。
“孟閱,字夏愚,孟氏嫡子,生而不凡,幼時便賢名遠播,年不過十二便能出使於外,誠孟氏麒麟也。君上,其人神異,臣倒是想見上一見。”國氏話事人國夏跪坐於側,在齊侯的目光注視下,輕聲感慨著人物事跡。
一旁高張對此不置可否,口中雖不發言,心中卻思慮不止。當年兩家被老國君打壓一度衰敗,後田氏做大,君上為了平衡田氏,才重新啟用了兩家。
去歲兩征莒國,第一征大敗,君上怒而興大軍數萬,嚇得莒君求和,親至齊國止戈,兩國盟於稷門之外。
第一征的主力就是二守嫡係,兩家損失不小。為平衡雙方實力,齊侯編理由,二守打主攻,晏子中立,逼迫田氏起兵伐魯攻取汶陽。
隻是伐魯理由略顯牽強“不行天道”,僅次於與楚武王的宣戰借口“我蠻夷也”。
不過無故伐魯有先例可循,靈公(呂杵臼他爹)時不服晉國霸權,四年間五伐魯國皆無出師之名。
魯使不過一小兒,搪塞他應是不難。高張如是想到。
“高卿似有心事?”齊侯麵有不愉,出言提醒沉默的高張。
迴過神,高張訕笑道:“君上恕罪,臣在想孟紙之事,一時失神。”
“哦?你說的是孟閱所創的物事。”
“正是,臣這些年來一直苦尋造紙之術,欲獻之於君上,隻是始終不得其法。此次孟閱至臨淄,臣想請教一二。”
“請教?怕不是硬搶吧?十二孺子的東西你也拉得下臉,高上卿不要麵皮,寡人這個國君還要呢。”呂杵臼麵色稍緩,沒好氣道。
高張一拍腦門,滿臉“懊悔”:“君上提醒的是,是臣行事欠考慮,這孟紙之事就此作罷。至於魯使,全憑君上定奪。”
“君上英明,孟閱乃國使,按禮應由大司行親迎,此前鮑上卿令中大夫鮑牧相迎,已是不妥,再遷延時日不見使者,於禮不合。”國夏笑著補充道。
齊國官製:國相之下設五官,大司行,大司田,大司馬,大司理,大諫之官。分管外交、經濟、軍事、刑法、檢查等,製度較為先進,極大增強了君主集權。
齊侯略作思量,沉吟道:“魯使遠道而來,我齊國乃是中夏首霸,禮儀之邦,自當禮遇之。寡人會差人賞賜些財貨用度,三日後朝會召見。”
一言畢,齊侯又問道:“田乞於魯國進展如何?”
國夏迴答道:“君上,田乞頓兵汶陽近兩月,魯國援兵已至,兩軍相持,我軍已難有作為了。”
齊侯扶額,有些意興闌珊道:“罷了。田氏不願拓地於魯,闊取汶陽,那就讓田乞繼續耗著吧。”
…………………………………………
為什麽老是寫齊侯不寫齊公呢?齊國初始爵位是侯爵,桓公薑小白時晉爵為公,曆史記載稱唿上大多沿用齊侯。
就跟燭之武退秦師裏晉文公,秦穆公在《左傳》裏被稱為晉侯、秦伯一樣。
二八佳人腰間軟劍專斬愚夫,這二十八的美人更是吸魂奪髓,讓人神思不屬。
壓下旖旎的思緒,夏諭明白自己該幹正事情了。
來臨淄數日,齊侯態度不明,始終拖著不見使者。汶陽方麵應無大礙,以田乞進攻時放的海,國內就算派頭豬去都能守得住城池。
如此,他才有時間從容應對臨淄局勢。
當今齊國國君為薑姓呂氏,是為呂杵臼。先君(呂杵臼他哥)呂構跑到崔家當著崔杼麵牛頭人,被崔杼噬殺,作為齊靈公嫡次子的呂杵臼被崔杼立為傀儡繼位。(牛頭人不得好死)
新君立,即任命崔杼為右相,以崔杼的政治盟友慶封為左相,佐理國政。中國曆史上的宰相官製自此肇始。
之後崔杼、慶封相繼敗亡(崔杼是被慶封背刺的),如今早已是塚中枯骨,齊侯再次任用晏嬰為相。
晏嬰內理國政,外交列國,齊國國力與外部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世人歎服其學問品行,謂之晏子。
這些都是夏諭早就收集好的信息,至於後麵的,他多少也知道一點。前世他看完晏子使楚的故事之後,特地去查了晏子時期齊楚兩國君主的信息與評價。
現在派上用場了:
齊侯呂杵臼雖有王霸之心而無王霸之才,在位前中期還說的過去。後期的他貪圖淫樂,不恤民力,為了滿足享樂需求,對人民盤剝無度,連野民都要上交重稅,以至民不聊生、眾怨沸騰。
另一方麵,曆史上的薑齊有三興:
一興、子牙長於武略,助周克商,始得封國。
二興、齊桓公一匡天下而虧於私德,毀譽參半,黑點多的數不過來。
三興、齊景公貪圖享樂卻能用賢臣再興薑齊,晚年困於“齊國傳統”儲君問題,使田氏做大以至於鳩占鵲巢。
曆史上這位齊侯在位長達58年,朝堂權位鬥爭如此頻繁,最後還得了個景公的美諡,不簡單啊。
這些都是大方麵的背景情報,具體的形勢還需要臨淄的孟氏情報人員相助。
臨淄孟氏酒肆的負責人是孟氏老臣公孫續,他曾經是郕城宰,孟氏祖地的大總管,孟大宗主絕對的心腹。
如今他居臨淄,總管孟氏齊地所有的情報事宜,齊國乃是孟氏最主要的外部壓力來源,公孫續的職責不可謂不重。
夏諭將這位孟氏老臣召至官邸,略作遮掩,昔日取名孟氏酒肆在打出名聲的同時也注定了引人注目。
基本的見禮過後,公孫敘將臨淄各個家族間的矛盾一一道來。
夏諭聽了半天,大致清楚了局勢。
說到底還是朝堂上大家族之間的兼並奪權,黨同伐異那套。
如今齊國政治勢力分為三派,田氏帶著鮑氏和國、高二氏打擂,晏嬰作為國相居中平衡。齊侯高高在上,有稱霸大誌卻貪圖享樂,玩弄權術導致政局混亂。
先說國、高二氏,這兩家先祖是齊文公之後,被周天子所欽定為“二守”,是齊國的百年上卿家族。臨淄附近的土地“二守”名下的和齊君相當。(和魯國三桓一個成分,不過齊君聲望高,掌控了中央軍隊,君臣實力對比相對平衡。)
現齊侯繼位之初,列國聯軍伐齊,形勢危急,齊國殆傾,在國相晏嬰舉薦下,田氏庶子田穰苴領兵作戰橫掃晉燕,收複失土戰功赫赫,官拜大司馬(司馬穰苴)。
這就引起了二氏的強烈嫉妒,於是向齊侯誹謗司馬穰苴,不久田穰苴在被罷黜後憤恨而死,田氏由此深恨二守。
兩方矛盾激化,田、鮑一方的田氏老宗主田無宇開始合縱連橫秀操作。
在夏諭看來,這個田無宇算是個司馬懿加俾斯麥外交氏的人物,田氏肇基之主,長於權略。
他先聯合高氏、欒氏逼走了專擅朝政的相國慶封;而後聯合鮑氏攻打高氏、欒氏,將欒氏踢出局,重傷高氏,沉重打擊了齊國固有的薑姓旁宗勢力,為以後代齊打好了基礎。
俾斯麥:這過程有些眼熟。
奧弟利:嗬嗬,俾斯賣nmsl
丹麥:奧弟利你個2b
最離譜的是這老爺子活了八十多,兒子孫子繼續挖牆角,到了孫輩基本掌控了齊國軍政,勢大不可製。
司馬懿:代魏模板這不就來了嗎。
鮑氏宗主,少年阿鮑他爺爺鮑國更逆天,春秋男性平均壽命三十,這老爺子活了九十多歲。
鮑老爺子估摸著是想再熬走一任齊侯,混個四朝老臣當當。結果鮑老登沒熬走齊侯,先給兒子熬到老死,無奈傳宗主位於嫡孫鮑牧。
介紹完雙方勢力,最後也最重要的一環,第三方平衡勢力。
兩位運動員同台競技,在實力相當的情況下,裁判最重要。臨淄城內的天平,齊君、晏子各占一半。
齊侯是見不到了,想完成這次出使任務,齊相晏子是關鍵。
齊國內亂不止,民生卻沒有受太大的影響,政府機構也能平穩運行,相國晏子功不可沒。齊國不能失去晏子,就像大慫不能失去燕雲十六州。
齊侯要是沒有了晏子,他可怎麽活啊。
找準關鍵人物,夏諭立即命人去送拜帖,同時還有一件事需要查清楚,要不然他心難安。
一念迴,夏諭的視線投向下方的老者,嘴角微勾:“續老可有空閑?”
公孫續麵色一肅:“君子何事?”
“幫我查一個人……”
“唯。”
~~~~~~
齊宮之內。
“魯使已至臨淄數日,二卿可有見教。”
上位的呂杵臼視線下移,語氣淡淡開口道。這位齊侯年輕的時候就是齊國有名的美男子,如今已經四十多歲了,依舊風采照人,濃眉大眼,身姿俊美,相貌堂堂,一身紫服,盡顯華貴。
齊景公呂杵臼年輕的時候好看到什麽程度呢?上朝的時候有個小官色咪咪的盯著他看,景公命人詢問小官為什麽如此不敬。小官迴答道:“言亦死,而不言亦死,竊姣公矣。”景公大怒:“合色寡人也?殺之!”
最後還是晏子給勸了迴去,保住了小官的性命。
呂杵臼:被南通給嚇孕。
“孟閱,字夏愚,孟氏嫡子,生而不凡,幼時便賢名遠播,年不過十二便能出使於外,誠孟氏麒麟也。君上,其人神異,臣倒是想見上一見。”國氏話事人國夏跪坐於側,在齊侯的目光注視下,輕聲感慨著人物事跡。
一旁高張對此不置可否,口中雖不發言,心中卻思慮不止。當年兩家被老國君打壓一度衰敗,後田氏做大,君上為了平衡田氏,才重新啟用了兩家。
去歲兩征莒國,第一征大敗,君上怒而興大軍數萬,嚇得莒君求和,親至齊國止戈,兩國盟於稷門之外。
第一征的主力就是二守嫡係,兩家損失不小。為平衡雙方實力,齊侯編理由,二守打主攻,晏子中立,逼迫田氏起兵伐魯攻取汶陽。
隻是伐魯理由略顯牽強“不行天道”,僅次於與楚武王的宣戰借口“我蠻夷也”。
不過無故伐魯有先例可循,靈公(呂杵臼他爹)時不服晉國霸權,四年間五伐魯國皆無出師之名。
魯使不過一小兒,搪塞他應是不難。高張如是想到。
“高卿似有心事?”齊侯麵有不愉,出言提醒沉默的高張。
迴過神,高張訕笑道:“君上恕罪,臣在想孟紙之事,一時失神。”
“哦?你說的是孟閱所創的物事。”
“正是,臣這些年來一直苦尋造紙之術,欲獻之於君上,隻是始終不得其法。此次孟閱至臨淄,臣想請教一二。”
“請教?怕不是硬搶吧?十二孺子的東西你也拉得下臉,高上卿不要麵皮,寡人這個國君還要呢。”呂杵臼麵色稍緩,沒好氣道。
高張一拍腦門,滿臉“懊悔”:“君上提醒的是,是臣行事欠考慮,這孟紙之事就此作罷。至於魯使,全憑君上定奪。”
“君上英明,孟閱乃國使,按禮應由大司行親迎,此前鮑上卿令中大夫鮑牧相迎,已是不妥,再遷延時日不見使者,於禮不合。”國夏笑著補充道。
齊國官製:國相之下設五官,大司行,大司田,大司馬,大司理,大諫之官。分管外交、經濟、軍事、刑法、檢查等,製度較為先進,極大增強了君主集權。
齊侯略作思量,沉吟道:“魯使遠道而來,我齊國乃是中夏首霸,禮儀之邦,自當禮遇之。寡人會差人賞賜些財貨用度,三日後朝會召見。”
一言畢,齊侯又問道:“田乞於魯國進展如何?”
國夏迴答道:“君上,田乞頓兵汶陽近兩月,魯國援兵已至,兩軍相持,我軍已難有作為了。”
齊侯扶額,有些意興闌珊道:“罷了。田氏不願拓地於魯,闊取汶陽,那就讓田乞繼續耗著吧。”
…………………………………………
為什麽老是寫齊侯不寫齊公呢?齊國初始爵位是侯爵,桓公薑小白時晉爵為公,曆史記載稱唿上大多沿用齊侯。
就跟燭之武退秦師裏晉文公,秦穆公在《左傳》裏被稱為晉侯、秦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