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雒城分兵
身懷絕世神功,攻略三國美人 作者:吳中雪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雒城,原來是益州的治所,劉焉到蜀地之後曾經在雒城經營四年,築闕門打算建造宮殿,後來才把治所遷到成都。
從雒城到成都,在劉焉進入益州對各士族展開蠶食和吞並之際,雒城成為了其下轄的指揮中心之一,在鎮守的四年之間也進行了擴建。
雒城位於成都的東北部,也是益州北部通往成都的最後一道屏障,一旦雒城有失,成都將不攻自破。
所以雒城絕不是綿竹、江油、涪城那樣的小城,而是一座大城,城高牆厚,而且它的前方就是沱水。
在雒城之外還有數十道營寨,位於險要之處,和雒城相互依托,互為犄角,很難攻破。
目前在雒城的主事人是趙韙,但實際上的掌權者卻是劉璋的兒子劉循,這是成都最後一道屏障,劉璋不放心把這座城池交給別人。
劉循手下大將還有黃權、張任、扶禁、吳班、張裔等人,軍隊也有七萬之眾,據城死守完全夠用。
年後,華盛帶領大軍來到雒城城下。
在來之前,賈詡、郭嘉、法正等人就已經告訴他雒城的重要之處了,等他來看之後,不住讚歎,這確實是一座雄偉之城。
雒城比涪城大兩倍有餘,城高五丈,在城牆之上,每隔一段距離便有一座巍峨的城樓聳立。
城牆的外側,布滿了尖銳的箭垛,箭垛上整齊地排列著箭孔,可隨時射出致命的箭矢。
在城牆的周圍,是寬闊的護城河 ,河水清澈,河麵上泛著粼粼波光。
護城河與城牆相互映襯,更顯得城牆的高大和雄偉。
華盛看完雒城的防禦沉默不語,這座城池並不好打。
第二天,華盛率眾出戰,雒城四門緊閉,並不應戰,這在華盛的預料之中。
他把拋石機拉出來,弓箭手,各類攻城器械一應準備好,一聲令下開始攻城。
拋石機巨大的石頭拋向城頭,弓箭鋪天蓋地向著城頭射擊卻發現效果不太理想。
一則是城牆太厚,拋石機拋出的巨石對城池破壞力有限,而且敵軍人數很多,能夠及時修整,不怕消耗戰。
二則雒城城牆很高,敵人防禦工事完備,弓箭殺傷力有限。
這樣的話,要打下雒城沒有一年半載難以成功,而且從消耗比來看,自己的傷亡也不可低估。
華盛還發現守衛雒城的蜀軍比以前在涪城和綿竹的軍隊勇猛的多,他們悍不畏死,自己的攻城士兵根本近不了城牆。
華盛招來吳懿問其故。
吳懿想了想道:“主公,守衛雒城的蜀軍必定是東州兵,雒城是劉焉早期的治所,故也是其東州兵的主要駐紮地之一。”
所謂“東州兵”是指漢末避亂入蜀的流民,劉璋從流民中召集的士兵,這些人不是益州人,屬於外來勢力,沒有根基,隻能效忠於劉焉。
沒有劉焉,他們就沒有立足之地,因此對劉焉父子非常忠誠。
雒城城堅兵精,確實難以攻打。
打了半日,毫無效果,華盛宣布收兵迴營。
迴到營中,華盛聚眾升帳,問該如何攻打雒城。
郭嘉道:“主公,雒城難下,我們何不分兵?”
華盛點頭,他也想到了此點,此時自己已經進入成都平原,哪裏都可打,不必一定要打下雒城才行。
“嗬嗬,奉孝請說。”
郭嘉笑道:“如今葭萌關、涪城、綿竹都在我們手上,我們何不走水路,順江而下取巴東,從巴東繞到成都之後,奇襲成都?”
按照郭嘉的的方略,華盛要兵分三路,一路走涪水,一路走巴水(嘉陵江),一路走潛水(渠江),最後會聚於江州(重慶)。
江州在長江的主幹道上,上可到成都,下可去魚腹(白帝城),而魚腹又是益州的另一個門戶,和白水關一樣重要。
拿下江州就可以逆江而上,過瀘州,直接進入成都範圍。
到時候兵臨成都,守雒城還有意義嗎?
隻是現在整個巴郡都在龐羲手中。
龐羲也是益州的大佬,和趙韙一樣,雖然是劉璋的手下,但是獨立性比較強,並不怎麽聽劉璋的調遣。
賈詡嗬嗬笑道:“主公是否擔心巴郡難打?”
“文和深知我心。”
賈詡道:“主公不必憂慮,我大軍入益州勢如破竹,如今我兵臨雒城,巴郡龐羲作為劉璋屬下卻毫無聲響,何也?”
“龐羲也是識時務之人,他無非是坐觀形勢而已,主公隻要兵臨閬中,讓龐羲感到天威難勝,再許諾龐羲高官厚祿,龐羲必降!”
華盛思量,如今雒城難下,屯兵在此也毫無意義,不如分兵,雖然攻打巴郡要繞一大圈,但是總比停滯不前要強,那邊總算是突破口。
於是華盛點頭同意。
賈詡帶兵三萬,率領領馬超、楊懷、高沛走涪水直奔閬中,高順帶領龐德、費詩帶兵一萬出巴水,太史慈帶兵一萬,率領費觀、吳蘭,走潛水。
三路大軍共五萬人先匯於閬中,等打下閬中再分兵三路,攻取巴郡,最後匯於江州。
三路大軍,賈詡這一路是主力,其他兩路是輔助。
華盛率領剩下的五萬兵馬牽製住雒城的蜀軍主力。
華盛下令搜集所有大小船隻,所有民船、商船一律贖買,給五萬大軍運送士兵。
對於贖買的錢財問題,華盛現在並沒有那麽多錢,他想了個辦法。
他以朝廷的名義發行最早的國債,拿著這些白條就可以在巴郡,益州兌換土地。
其實這相當於提前把益州的土地給分了。
華盛已經想過了,打下益州,肯定有一部分利益集團要被打掉,他們的土地必定被沒收,那麽這些土地就可以拿出來作為紅利分給贖買的商人和地主。
同時不光有土地還有各種經商的權利,比如賣鹽。
這樣一來,華盛瞬間有錢了,運兵船很快征集完畢。
臨分別,華盛把佩劍接下來給賈詡,授予他臨時決斷之權,賈詡感恩涕零。
接下來,華盛在雒城就穩紮穩打,建設好穩固的營盤,多設壕溝、鹿寨,打算長期打下去。
他已經計算過,即便賈詡順利,走涪水下江州,繞道去成都,也要大半年時間,所以他這裏並不急。
從雒城到成都,在劉焉進入益州對各士族展開蠶食和吞並之際,雒城成為了其下轄的指揮中心之一,在鎮守的四年之間也進行了擴建。
雒城位於成都的東北部,也是益州北部通往成都的最後一道屏障,一旦雒城有失,成都將不攻自破。
所以雒城絕不是綿竹、江油、涪城那樣的小城,而是一座大城,城高牆厚,而且它的前方就是沱水。
在雒城之外還有數十道營寨,位於險要之處,和雒城相互依托,互為犄角,很難攻破。
目前在雒城的主事人是趙韙,但實際上的掌權者卻是劉璋的兒子劉循,這是成都最後一道屏障,劉璋不放心把這座城池交給別人。
劉循手下大將還有黃權、張任、扶禁、吳班、張裔等人,軍隊也有七萬之眾,據城死守完全夠用。
年後,華盛帶領大軍來到雒城城下。
在來之前,賈詡、郭嘉、法正等人就已經告訴他雒城的重要之處了,等他來看之後,不住讚歎,這確實是一座雄偉之城。
雒城比涪城大兩倍有餘,城高五丈,在城牆之上,每隔一段距離便有一座巍峨的城樓聳立。
城牆的外側,布滿了尖銳的箭垛,箭垛上整齊地排列著箭孔,可隨時射出致命的箭矢。
在城牆的周圍,是寬闊的護城河 ,河水清澈,河麵上泛著粼粼波光。
護城河與城牆相互映襯,更顯得城牆的高大和雄偉。
華盛看完雒城的防禦沉默不語,這座城池並不好打。
第二天,華盛率眾出戰,雒城四門緊閉,並不應戰,這在華盛的預料之中。
他把拋石機拉出來,弓箭手,各類攻城器械一應準備好,一聲令下開始攻城。
拋石機巨大的石頭拋向城頭,弓箭鋪天蓋地向著城頭射擊卻發現效果不太理想。
一則是城牆太厚,拋石機拋出的巨石對城池破壞力有限,而且敵軍人數很多,能夠及時修整,不怕消耗戰。
二則雒城城牆很高,敵人防禦工事完備,弓箭殺傷力有限。
這樣的話,要打下雒城沒有一年半載難以成功,而且從消耗比來看,自己的傷亡也不可低估。
華盛還發現守衛雒城的蜀軍比以前在涪城和綿竹的軍隊勇猛的多,他們悍不畏死,自己的攻城士兵根本近不了城牆。
華盛招來吳懿問其故。
吳懿想了想道:“主公,守衛雒城的蜀軍必定是東州兵,雒城是劉焉早期的治所,故也是其東州兵的主要駐紮地之一。”
所謂“東州兵”是指漢末避亂入蜀的流民,劉璋從流民中召集的士兵,這些人不是益州人,屬於外來勢力,沒有根基,隻能效忠於劉焉。
沒有劉焉,他們就沒有立足之地,因此對劉焉父子非常忠誠。
雒城城堅兵精,確實難以攻打。
打了半日,毫無效果,華盛宣布收兵迴營。
迴到營中,華盛聚眾升帳,問該如何攻打雒城。
郭嘉道:“主公,雒城難下,我們何不分兵?”
華盛點頭,他也想到了此點,此時自己已經進入成都平原,哪裏都可打,不必一定要打下雒城才行。
“嗬嗬,奉孝請說。”
郭嘉笑道:“如今葭萌關、涪城、綿竹都在我們手上,我們何不走水路,順江而下取巴東,從巴東繞到成都之後,奇襲成都?”
按照郭嘉的的方略,華盛要兵分三路,一路走涪水,一路走巴水(嘉陵江),一路走潛水(渠江),最後會聚於江州(重慶)。
江州在長江的主幹道上,上可到成都,下可去魚腹(白帝城),而魚腹又是益州的另一個門戶,和白水關一樣重要。
拿下江州就可以逆江而上,過瀘州,直接進入成都範圍。
到時候兵臨成都,守雒城還有意義嗎?
隻是現在整個巴郡都在龐羲手中。
龐羲也是益州的大佬,和趙韙一樣,雖然是劉璋的手下,但是獨立性比較強,並不怎麽聽劉璋的調遣。
賈詡嗬嗬笑道:“主公是否擔心巴郡難打?”
“文和深知我心。”
賈詡道:“主公不必憂慮,我大軍入益州勢如破竹,如今我兵臨雒城,巴郡龐羲作為劉璋屬下卻毫無聲響,何也?”
“龐羲也是識時務之人,他無非是坐觀形勢而已,主公隻要兵臨閬中,讓龐羲感到天威難勝,再許諾龐羲高官厚祿,龐羲必降!”
華盛思量,如今雒城難下,屯兵在此也毫無意義,不如分兵,雖然攻打巴郡要繞一大圈,但是總比停滯不前要強,那邊總算是突破口。
於是華盛點頭同意。
賈詡帶兵三萬,率領領馬超、楊懷、高沛走涪水直奔閬中,高順帶領龐德、費詩帶兵一萬出巴水,太史慈帶兵一萬,率領費觀、吳蘭,走潛水。
三路大軍共五萬人先匯於閬中,等打下閬中再分兵三路,攻取巴郡,最後匯於江州。
三路大軍,賈詡這一路是主力,其他兩路是輔助。
華盛率領剩下的五萬兵馬牽製住雒城的蜀軍主力。
華盛下令搜集所有大小船隻,所有民船、商船一律贖買,給五萬大軍運送士兵。
對於贖買的錢財問題,華盛現在並沒有那麽多錢,他想了個辦法。
他以朝廷的名義發行最早的國債,拿著這些白條就可以在巴郡,益州兌換土地。
其實這相當於提前把益州的土地給分了。
華盛已經想過了,打下益州,肯定有一部分利益集團要被打掉,他們的土地必定被沒收,那麽這些土地就可以拿出來作為紅利分給贖買的商人和地主。
同時不光有土地還有各種經商的權利,比如賣鹽。
這樣一來,華盛瞬間有錢了,運兵船很快征集完畢。
臨分別,華盛把佩劍接下來給賈詡,授予他臨時決斷之權,賈詡感恩涕零。
接下來,華盛在雒城就穩紮穩打,建設好穩固的營盤,多設壕溝、鹿寨,打算長期打下去。
他已經計算過,即便賈詡順利,走涪水下江州,繞道去成都,也要大半年時間,所以他這裏並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