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後路被斷,糧道被劫
身懷絕世神功,攻略三國美人 作者:吳中雪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魯知道華盛不會放過他的漢中,於是召集屬下商議對策。
閻圃道:“主公,我們漢中之地,隻有十幾萬戶,地域狹小,遠遠比不了華盛,他已經有數州之地,人口數百萬,帶甲十幾萬,因此我們不如投降,可得萬戶侯。”
張魯沉默不語,他也知道自己就漢中這小地方,雖然地勢險要,但是畢竟比不過關中的華盛啊,打仗就是打人、打錢,這些他都比不了。
但是他不甘心啊,自己在漢中就是土皇帝,想幹嘛幹嘛,自由自在,投降之後就是一個富家翁啊,萬戶侯頂屁用。
他是真舍不得這個權利啊,權利是最好的春藥,是會上癮的,此言不虛。
他的弟弟張衛起身道:“哥哥,我認為閻先生此言差矣。”
“哦?”張魯立刻來了興致。
張衛道:“蜀中天險,天下共知,道路難行,糧草難運這是一點。”
“再者,陽平關天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隻要我們守住,華盛必定攻不下來。”
“而且,劉璋和我們唇齒相依,隻要我們向他求救,我想他會出兵救援的。”
張魯聽後連連點頭。
閻圃道:“主公,劉璋暗弱,肯定不是華盛的對手,這次華盛出兵就是奔著益州來的,我們不如早降還能博得一個好價錢,如果兵臨城下,那可真成階下囚了。”
“閻先生,華盛還沒到,你就一口一個投降,到底是何居心?莫非你是華盛的奸細?!”張衛勃然大怒。
閻圃嚇了一跳,脖子涼颼颼的,趕緊擺手道:“絕無此事,我是為主公考慮啊。”
張魯一擺手道:“好了,閻先生,你的意思我知道了,我們還是先看看,如果華盛兵鋒太盛,我們在投降不遲。”
緊接著張魯讓弟弟張衛親自帶兵三萬,守衛陽平關,勢必要把華盛擋在漢中之外。
閻圃搖頭歎息,看來他們這些人真的要成階下囚了。
陽平關地形圖
華盛大軍到此,發現陽平關兩邊都是山,中間的平地地方狹小,根本施展不開大軍衝鋒。
而且張衛也很刁,沿著山腰修了長長的城牆,真的是易守難攻,比潼關還難。
華盛到了之後,下令攻陽平山上諸屯,整整打了三天,根本攻不上去,傷亡了好幾千人。
這時候,馬超、魏延這些勇將都不好使了,對方的防禦在半山腰,等你這邊軍隊上到半山腰,氣力都耗費沒了,還怎麽打仗。
八萬大軍被堵在陽平關之外無法進軍。
堵了十來天,華盛看著糧食消耗,暗暗擔憂,這糧草太難運輸了,按照這個速度,一個月打不下來他就要撤軍。
和賈詡、郭嘉等人商議,郭嘉的意見是先相持,等待時機,賈詡、法正也沒有其他好辦法。
華盛也知道,打仗急不得,有時候就是看誰會犯錯。
蜀軍沮水劫糧道
正在此時,斥候來報,自己的大後方武興、下辯被偷襲了,糧道被截,華盛大吃一驚。
原來劉璋聽說華盛出兵攻打漢中大驚失色,他知道自己和張魯就是唇亡齒寒,劉璋暗弱,他是他不傻。
於是他立刻召集手下商議對策,大家一致同意救援張魯,雖然他們和張魯也不對付,但是華盛更危險。
他們商議出來的對策,一個是加強白水關、葭萌關等沿途關口的守衛力量,另一個便是派兵偷襲華盛後路。
這時候地頭蛇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劉巴、黃權建議派一支人馬從關城走沮水可直下武興,過武興取河池、下辯徹底斷華盛的糧道,弄不好就把華盛大軍餓死在陽平關。
眾人也紛紛點頭,認為此計甚妙。
於是劉璋立刻下令,派楊懷、高沛帶兵兩萬,守衛白水關,嚴顏、雷銅帶兵兩萬守衛葭萌關,派劉璝、泠苞、吳蘭三人帶兵兩萬,過關城走沮水,截華盛的後路。
同時,劉璋也已經給張魯去信告知,自己已經派兵襲擊了華盛的後路,讓他不必擔心。
張魯看信後大喜,心想幸虧沒有聽閻圃的話,否則自己現在已經是階下囚,哪有做漢中王舒服?
唉,閻圃也是智謀之士,看來也有失算的時候啊。
華盛想著沿途拿下那些關口就沒事了,沒想到蜀軍從水路直接斷了他的後路。
這十分危險,如果十天半個月拿不迴來,他就沒糧食了,軍隊沒糧食,發生暴亂都有可能,到時候他的大軍將不攻自敗。
陽平關沒打下來,糧道又被截斷,難道自己要成為袁紹第二?
想到此,他不禁有些氣急,看來益州確實不容易打啊,當年劉備在占據葭萌關的情況下還打了整整三年才拿下益州,後來和曹操爭奪漢中又打了一年。
是不是自己真的太急躁了?
實在不行,現在趕緊迴軍,趁著還有糧食,撤迴去還來得及。
郭嘉看華盛臉上陰晴不定,知道華盛內心掙紮,有退兵之意。
他趕緊站出來道:“截後路之人乃無名小卒,主公不必擔心,隻需派一員大將就可解決,但是陽平關一定要拿下,時不我待,此時不取益州必將錯失良機!”
法正也道:“主公,奉孝之言有禮,主公一定要沉住氣,主公派人迴去重奪關口便可,不必太過憂慮。”
這兩人都是急於取得功名之人,肯定不想華盛撤兵,但是華盛也知道他們絕對是智謀之士,不是瞎說。
“可是萬一我們長時間打不下來該怎麽辦?”華盛擔憂道。
郭嘉道:“張衛,庸人爾,豈能比得了主公?隻要我們相持時間長,對方必定露出破綻,到時,陽平關可一戰而下,拿下陽平關漢中就是囊中之物了。”
“是啊,主公。”法正也道。
“文和怎麽看?”華盛看賈詡一直不說話,不禁奇怪。
賈詡笑道:“這就要看主公意誌是否堅定了,如果主公相信陽平關必破,那我們就堅守,如果主公沒有信心,那我們不如早早撤軍。”
這是什麽話?故弄玄虛嗎?
眾人聽了都不禁搖頭。
華盛咂摸半天,賈詡說的就一個意思,看自己是否有信心,三軍士氣主要看主帥,主帥都認為不行,那屬下們肯定更是早早打退堂鼓。
這不就是曹操“雞肋”的故事嗎?
“哈哈哈,感謝文和、奉孝、孝直的點播,盛受教了。”華盛下定決心。
他派徐晃、高順、太史慈三人帶兵三萬以法正為參軍,迴軍下辯救援,同時疏通糧道,保證糧草供應。
他自己則帶領剩餘五萬兵馬繼續攻打陽平關。
說是攻打,其實就是相持,陽平關易守難攻,現在就看能不能找到對方的破綻了,華盛相信自己手下有賈詡、郭嘉總能想到辦法的。
又是三天過去,毫無進展,小喬天天待在軍營之中悶的發慌,便嚷嚷著讓華盛帶她在陽平關周圍逛逛,華盛正百無聊賴,便一口答應。
閻圃道:“主公,我們漢中之地,隻有十幾萬戶,地域狹小,遠遠比不了華盛,他已經有數州之地,人口數百萬,帶甲十幾萬,因此我們不如投降,可得萬戶侯。”
張魯沉默不語,他也知道自己就漢中這小地方,雖然地勢險要,但是畢竟比不過關中的華盛啊,打仗就是打人、打錢,這些他都比不了。
但是他不甘心啊,自己在漢中就是土皇帝,想幹嘛幹嘛,自由自在,投降之後就是一個富家翁啊,萬戶侯頂屁用。
他是真舍不得這個權利啊,權利是最好的春藥,是會上癮的,此言不虛。
他的弟弟張衛起身道:“哥哥,我認為閻先生此言差矣。”
“哦?”張魯立刻來了興致。
張衛道:“蜀中天險,天下共知,道路難行,糧草難運這是一點。”
“再者,陽平關天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隻要我們守住,華盛必定攻不下來。”
“而且,劉璋和我們唇齒相依,隻要我們向他求救,我想他會出兵救援的。”
張魯聽後連連點頭。
閻圃道:“主公,劉璋暗弱,肯定不是華盛的對手,這次華盛出兵就是奔著益州來的,我們不如早降還能博得一個好價錢,如果兵臨城下,那可真成階下囚了。”
“閻先生,華盛還沒到,你就一口一個投降,到底是何居心?莫非你是華盛的奸細?!”張衛勃然大怒。
閻圃嚇了一跳,脖子涼颼颼的,趕緊擺手道:“絕無此事,我是為主公考慮啊。”
張魯一擺手道:“好了,閻先生,你的意思我知道了,我們還是先看看,如果華盛兵鋒太盛,我們在投降不遲。”
緊接著張魯讓弟弟張衛親自帶兵三萬,守衛陽平關,勢必要把華盛擋在漢中之外。
閻圃搖頭歎息,看來他們這些人真的要成階下囚了。
陽平關地形圖
華盛大軍到此,發現陽平關兩邊都是山,中間的平地地方狹小,根本施展不開大軍衝鋒。
而且張衛也很刁,沿著山腰修了長長的城牆,真的是易守難攻,比潼關還難。
華盛到了之後,下令攻陽平山上諸屯,整整打了三天,根本攻不上去,傷亡了好幾千人。
這時候,馬超、魏延這些勇將都不好使了,對方的防禦在半山腰,等你這邊軍隊上到半山腰,氣力都耗費沒了,還怎麽打仗。
八萬大軍被堵在陽平關之外無法進軍。
堵了十來天,華盛看著糧食消耗,暗暗擔憂,這糧草太難運輸了,按照這個速度,一個月打不下來他就要撤軍。
和賈詡、郭嘉等人商議,郭嘉的意見是先相持,等待時機,賈詡、法正也沒有其他好辦法。
華盛也知道,打仗急不得,有時候就是看誰會犯錯。
蜀軍沮水劫糧道
正在此時,斥候來報,自己的大後方武興、下辯被偷襲了,糧道被截,華盛大吃一驚。
原來劉璋聽說華盛出兵攻打漢中大驚失色,他知道自己和張魯就是唇亡齒寒,劉璋暗弱,他是他不傻。
於是他立刻召集手下商議對策,大家一致同意救援張魯,雖然他們和張魯也不對付,但是華盛更危險。
他們商議出來的對策,一個是加強白水關、葭萌關等沿途關口的守衛力量,另一個便是派兵偷襲華盛後路。
這時候地頭蛇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劉巴、黃權建議派一支人馬從關城走沮水可直下武興,過武興取河池、下辯徹底斷華盛的糧道,弄不好就把華盛大軍餓死在陽平關。
眾人也紛紛點頭,認為此計甚妙。
於是劉璋立刻下令,派楊懷、高沛帶兵兩萬,守衛白水關,嚴顏、雷銅帶兵兩萬守衛葭萌關,派劉璝、泠苞、吳蘭三人帶兵兩萬,過關城走沮水,截華盛的後路。
同時,劉璋也已經給張魯去信告知,自己已經派兵襲擊了華盛的後路,讓他不必擔心。
張魯看信後大喜,心想幸虧沒有聽閻圃的話,否則自己現在已經是階下囚,哪有做漢中王舒服?
唉,閻圃也是智謀之士,看來也有失算的時候啊。
華盛想著沿途拿下那些關口就沒事了,沒想到蜀軍從水路直接斷了他的後路。
這十分危險,如果十天半個月拿不迴來,他就沒糧食了,軍隊沒糧食,發生暴亂都有可能,到時候他的大軍將不攻自敗。
陽平關沒打下來,糧道又被截斷,難道自己要成為袁紹第二?
想到此,他不禁有些氣急,看來益州確實不容易打啊,當年劉備在占據葭萌關的情況下還打了整整三年才拿下益州,後來和曹操爭奪漢中又打了一年。
是不是自己真的太急躁了?
實在不行,現在趕緊迴軍,趁著還有糧食,撤迴去還來得及。
郭嘉看華盛臉上陰晴不定,知道華盛內心掙紮,有退兵之意。
他趕緊站出來道:“截後路之人乃無名小卒,主公不必擔心,隻需派一員大將就可解決,但是陽平關一定要拿下,時不我待,此時不取益州必將錯失良機!”
法正也道:“主公,奉孝之言有禮,主公一定要沉住氣,主公派人迴去重奪關口便可,不必太過憂慮。”
這兩人都是急於取得功名之人,肯定不想華盛撤兵,但是華盛也知道他們絕對是智謀之士,不是瞎說。
“可是萬一我們長時間打不下來該怎麽辦?”華盛擔憂道。
郭嘉道:“張衛,庸人爾,豈能比得了主公?隻要我們相持時間長,對方必定露出破綻,到時,陽平關可一戰而下,拿下陽平關漢中就是囊中之物了。”
“是啊,主公。”法正也道。
“文和怎麽看?”華盛看賈詡一直不說話,不禁奇怪。
賈詡笑道:“這就要看主公意誌是否堅定了,如果主公相信陽平關必破,那我們就堅守,如果主公沒有信心,那我們不如早早撤軍。”
這是什麽話?故弄玄虛嗎?
眾人聽了都不禁搖頭。
華盛咂摸半天,賈詡說的就一個意思,看自己是否有信心,三軍士氣主要看主帥,主帥都認為不行,那屬下們肯定更是早早打退堂鼓。
這不就是曹操“雞肋”的故事嗎?
“哈哈哈,感謝文和、奉孝、孝直的點播,盛受教了。”華盛下定決心。
他派徐晃、高順、太史慈三人帶兵三萬以法正為參軍,迴軍下辯救援,同時疏通糧道,保證糧草供應。
他自己則帶領剩餘五萬兵馬繼續攻打陽平關。
說是攻打,其實就是相持,陽平關易守難攻,現在就看能不能找到對方的破綻了,華盛相信自己手下有賈詡、郭嘉總能想到辦法的。
又是三天過去,毫無進展,小喬天天待在軍營之中悶的發慌,便嚷嚷著讓華盛帶她在陽平關周圍逛逛,華盛正百無聊賴,便一口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