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機敏的甄宓
身懷絕世神功,攻略三國美人 作者:吳中雪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無妨,起來吧。”華盛微笑道。
“甄宓求司空大人給我哥哥治病!”甄宓再次說道。
華盛道:“可以是可以,但是——”
他看向甄宓,頓了一下。
“司空大人有什麽條件盡管提,甄家,甄宓必定答應。”甄宓看向華盛道。
“宓兒!”甄儼要喝止甄宓。
甄宓流下眼淚道:“甄家現在全靠哥哥撐著,哥哥萬萬不能有事!”
“唉,聽天由命吧。”
“不,哥哥,小妹不希望你有事!”
華盛咳嗽一聲道:“實不相瞞,甄先生這是慢性病,一時半會不可能治好,如果想要醫治就要去長安,讓神醫慢慢醫治。”
“啊?去長安?”甄儼和甄宓都是一愣,他們家在冀州中山,現在讓甄儼去長安治病,距離太遠了。
“是啊,我這神醫也隻有一個,在長安同時給好幾個人看病,不能走開。”華盛解釋道。
甄儼兄妹明白了,這神醫是華盛的下屬,隻為華盛一個人服務,因此不可能去冀州這種敵對的勢力內,特別是在這種兵荒馬亂的時期。
“儼明白了,我們迴去商議一下,多謝司空大人,告辭!”
“甄先生好好想想,慢走!”華盛送他們出營。
迴到自己的營帳,甄儼已經渾身濕透。
“哥哥,我認為司空大人說的很對,我們甄家不應該這麽早下賭注,而且就是為了哥哥的病,也不能押在袁紹一方。”甄宓首先開口。
“可是你已經和袁熙定親,如何是好?”
“我還小,哥哥可以推脫等兩年再說。”
“可是我們甄家在冀州,正是袁紹的管轄範圍,如果不從,我們立時就要不好過。”
甄宓正色道:“哥哥,如果袁紹逼迫我們我們可以離開冀州,去並州,長安,兗州都行啊。”
“啊?難道我們真的押寶在司空大人一方?”
“哥哥太實誠,你以為司空大人今天晚上給哥哥費那麽多唇舌是為了什麽?”甄宓道。
她接著道:“哼!我若所料不差,他是不想我們甄家倒向袁家,給袁家增加實力罷了。”
甄儼搖頭道:“我們甄家現在隻是經商,真需要華盛花這麽多精力?”
甄宓心中一動,哥哥說的有幾分道理,就憑一個甄家,真的能讓當朝司空費那麽多唇舌?
他不讓自己嫁給袁熙,還說讓各國去長安看病,莫不是他看上自己了?
呸呸呸!甄宓啊甄宓,你還真是自戀!他之前可是從來就沒有多看自己一眼呢。
“哥哥,總之有一點是沒錯的,我們確實不能這麽快押寶袁家,還有你要盡快去長安治病。”甄宓道。
“那袁家那邊怎麽辦?”
甄宓沉思片刻道:“我就先不迴家了,先在外麵待一段時間,袁家看不到人,他們也沒辦法,你迴中山安排好家中一切也盡快去長安。”
甄儼有點擔心道:“你待外麵?一個女孩子家,你住哪裏?”
“哥哥,我們甄家商鋪遍天下,哪裏不能去,去並州吧,離家近,袁家還管不著。”
“可是你一個人,我不放心啊,去長安吧,至少安全點。”
“那不正隨了華盛的意?”甄宓嘟囔一聲。
“啊?你說什麽?”甄儼問道。
“沒什麽。”甄宓小臉微紅。
甄儼道:“那你在晉陽等我,我安排好一切接你一同去長安。”
“嗯!”甄宓低下了頭。
“好吧,那我明天就送你去晉陽。”
甄宓道:“哥哥,急什麽,聽說華盛要招降張燕,我們也跟著去看看他軍隊到底怎麽樣,這個人到底怎麽樣,以後是否選擇他,心裏也會有底。”
“啊?華盛會願意嗎?”甄儼吃驚道。
“我想他會願意的。”甄宓道。
“唉,你這個機靈鬼,好吧,明天我和華盛說一說。”甄儼歎氣道。
第二天,甄儼告訴華盛,他經過昨天的思考,確實認為聯姻袁家的事情應該先緩一緩,他也想去長安治病,請求華盛答應,而且他想和司空大人一道去太行山,觀摩天兵收服張燕的盛況。
華盛微微一笑,這都在他預料範圍之內,當即點頭答應。
黑山軍在鼎盛之時有百萬之眾,控製著整個太行山脈,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諸山穀皆被黑山軍占據。
但是這三年來,袁紹猛烈打擊黑山軍勢力,黑山軍眾頭目死傷慘重,特別是後來呂布加入到了袁紹陣營,幫著袁紹一塊打黑山軍。
呂布是統領騎兵的天才,黑山軍根本頂不住,黑山軍的活動範圍迅速縮小,現在隻剩下常山郡的山區。
嗬嗬,說起來,呂布能再次快速崛起,還要感謝自己送給他的一萬匹戰馬。
當然,如果黑山軍不是這麽慘也不會想起要投靠自己,這就叫因果循環。
還有一點,黑山軍控製的是山區,不是城市,因此華盛要找到他們必須進太行山。
華盛並沒有立刻進去,一則是剛打完勝仗,整編隊伍,另一個是等待所有部隊集合,用軍威來震懾張燕等部。
【叮,恭喜宿主打敗高幹,獲得聲望50萬。】
【叮,恭喜宿主斬殺匈奴單於唿廚泉,獲得聲望100萬。】
【叮,恭喜宿主斬殺烏桓大人魯昔,獲得聲望100萬。】
【叮,恭喜宿主取得並州,獲得聲望100萬。】
華盛很滿意,這次攻打並州,他花費300聲望購買弓箭的床弩,現在收獲350萬聲望,這生意劃算,到目前為止,他已經又積攢了940萬的聲望。
收複並州,打高幹、唿廚泉、魯昔收降的士兵都有五萬之眾,其中四萬都是騎兵,戰馬十萬匹,這一下,華盛的軍力增長到十三萬。
但是華盛知道這些降軍未必有戰鬥力,他們大部分是匈奴人、烏桓人,聚在一起太危險了,萬一來個兵變,全是外族人,反殺主將都有可能。
因此,華盛下令保留三萬核心士兵由全部漢人組成之外,其他部隊全部打散,把匈奴人、烏桓人、漢人混編到一起,,讓外族人學漢語,加強華夏一體的認同感。
“甄宓求司空大人給我哥哥治病!”甄宓再次說道。
華盛道:“可以是可以,但是——”
他看向甄宓,頓了一下。
“司空大人有什麽條件盡管提,甄家,甄宓必定答應。”甄宓看向華盛道。
“宓兒!”甄儼要喝止甄宓。
甄宓流下眼淚道:“甄家現在全靠哥哥撐著,哥哥萬萬不能有事!”
“唉,聽天由命吧。”
“不,哥哥,小妹不希望你有事!”
華盛咳嗽一聲道:“實不相瞞,甄先生這是慢性病,一時半會不可能治好,如果想要醫治就要去長安,讓神醫慢慢醫治。”
“啊?去長安?”甄儼和甄宓都是一愣,他們家在冀州中山,現在讓甄儼去長安治病,距離太遠了。
“是啊,我這神醫也隻有一個,在長安同時給好幾個人看病,不能走開。”華盛解釋道。
甄儼兄妹明白了,這神醫是華盛的下屬,隻為華盛一個人服務,因此不可能去冀州這種敵對的勢力內,特別是在這種兵荒馬亂的時期。
“儼明白了,我們迴去商議一下,多謝司空大人,告辭!”
“甄先生好好想想,慢走!”華盛送他們出營。
迴到自己的營帳,甄儼已經渾身濕透。
“哥哥,我認為司空大人說的很對,我們甄家不應該這麽早下賭注,而且就是為了哥哥的病,也不能押在袁紹一方。”甄宓首先開口。
“可是你已經和袁熙定親,如何是好?”
“我還小,哥哥可以推脫等兩年再說。”
“可是我們甄家在冀州,正是袁紹的管轄範圍,如果不從,我們立時就要不好過。”
甄宓正色道:“哥哥,如果袁紹逼迫我們我們可以離開冀州,去並州,長安,兗州都行啊。”
“啊?難道我們真的押寶在司空大人一方?”
“哥哥太實誠,你以為司空大人今天晚上給哥哥費那麽多唇舌是為了什麽?”甄宓道。
她接著道:“哼!我若所料不差,他是不想我們甄家倒向袁家,給袁家增加實力罷了。”
甄儼搖頭道:“我們甄家現在隻是經商,真需要華盛花這麽多精力?”
甄宓心中一動,哥哥說的有幾分道理,就憑一個甄家,真的能讓當朝司空費那麽多唇舌?
他不讓自己嫁給袁熙,還說讓各國去長安看病,莫不是他看上自己了?
呸呸呸!甄宓啊甄宓,你還真是自戀!他之前可是從來就沒有多看自己一眼呢。
“哥哥,總之有一點是沒錯的,我們確實不能這麽快押寶袁家,還有你要盡快去長安治病。”甄宓道。
“那袁家那邊怎麽辦?”
甄宓沉思片刻道:“我就先不迴家了,先在外麵待一段時間,袁家看不到人,他們也沒辦法,你迴中山安排好家中一切也盡快去長安。”
甄儼有點擔心道:“你待外麵?一個女孩子家,你住哪裏?”
“哥哥,我們甄家商鋪遍天下,哪裏不能去,去並州吧,離家近,袁家還管不著。”
“可是你一個人,我不放心啊,去長安吧,至少安全點。”
“那不正隨了華盛的意?”甄宓嘟囔一聲。
“啊?你說什麽?”甄儼問道。
“沒什麽。”甄宓小臉微紅。
甄儼道:“那你在晉陽等我,我安排好一切接你一同去長安。”
“嗯!”甄宓低下了頭。
“好吧,那我明天就送你去晉陽。”
甄宓道:“哥哥,急什麽,聽說華盛要招降張燕,我們也跟著去看看他軍隊到底怎麽樣,這個人到底怎麽樣,以後是否選擇他,心裏也會有底。”
“啊?華盛會願意嗎?”甄儼吃驚道。
“我想他會願意的。”甄宓道。
“唉,你這個機靈鬼,好吧,明天我和華盛說一說。”甄儼歎氣道。
第二天,甄儼告訴華盛,他經過昨天的思考,確實認為聯姻袁家的事情應該先緩一緩,他也想去長安治病,請求華盛答應,而且他想和司空大人一道去太行山,觀摩天兵收服張燕的盛況。
華盛微微一笑,這都在他預料範圍之內,當即點頭答應。
黑山軍在鼎盛之時有百萬之眾,控製著整個太行山脈,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諸山穀皆被黑山軍占據。
但是這三年來,袁紹猛烈打擊黑山軍勢力,黑山軍眾頭目死傷慘重,特別是後來呂布加入到了袁紹陣營,幫著袁紹一塊打黑山軍。
呂布是統領騎兵的天才,黑山軍根本頂不住,黑山軍的活動範圍迅速縮小,現在隻剩下常山郡的山區。
嗬嗬,說起來,呂布能再次快速崛起,還要感謝自己送給他的一萬匹戰馬。
當然,如果黑山軍不是這麽慘也不會想起要投靠自己,這就叫因果循環。
還有一點,黑山軍控製的是山區,不是城市,因此華盛要找到他們必須進太行山。
華盛並沒有立刻進去,一則是剛打完勝仗,整編隊伍,另一個是等待所有部隊集合,用軍威來震懾張燕等部。
【叮,恭喜宿主打敗高幹,獲得聲望50萬。】
【叮,恭喜宿主斬殺匈奴單於唿廚泉,獲得聲望100萬。】
【叮,恭喜宿主斬殺烏桓大人魯昔,獲得聲望100萬。】
【叮,恭喜宿主取得並州,獲得聲望100萬。】
華盛很滿意,這次攻打並州,他花費300聲望購買弓箭的床弩,現在收獲350萬聲望,這生意劃算,到目前為止,他已經又積攢了940萬的聲望。
收複並州,打高幹、唿廚泉、魯昔收降的士兵都有五萬之眾,其中四萬都是騎兵,戰馬十萬匹,這一下,華盛的軍力增長到十三萬。
但是華盛知道這些降軍未必有戰鬥力,他們大部分是匈奴人、烏桓人,聚在一起太危險了,萬一來個兵變,全是外族人,反殺主將都有可能。
因此,華盛下令保留三萬核心士兵由全部漢人組成之外,其他部隊全部打散,把匈奴人、烏桓人、漢人混編到一起,,讓外族人學漢語,加強華夏一體的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