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建議修建潼關
身懷絕世神功,攻略三國美人 作者:吳中雪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走到後堂附近,便聽到一陣鼓樂之聲。
“無缺,快過來,哈哈哈。”大堂之內,董卓招唿華盛。
原來董卓正在欣賞歌舞,大堂內數十名少女約莫隻有十八九歲,身上隻有一條薄薄的輕紗絲緞裹著,身體的線條清晰可見,妙曼的曲線誘人之極。
華盛趕緊目視前方,麵向董卓道:“太師在上,末將華盛見過太師。”
“快起來,河東白波軍打完了?”董卓笑道。
“是,托太師的福,白波軍已經被平定,現在末將前來交令。”
“哈哈哈,好,無缺不愧猛將之稱,年紀輕輕就有如此成績,比我當年可厲害多了。”
“那怎麽能比,我今日有太師的提攜,才能取得此功,比太師白手起家差遠了。”華盛拍了一記馬屁。
董卓果然很高興,“哈哈哈哈,說得好,你們都下去吧,我和無缺聊聊天。”
鼓樂停止,眾舞女撤離,大堂內便隻有董卓和華盛。
“關東那幫王八蛋不消停,無缺,你們就替我守好長安,我可安枕無憂。”
“太師請放心,盛一定不負太師的期望。”
董卓點點頭又道:“聽說,你殺了孫堅?”
華盛趕緊道:“是,請太師贖罪,實在是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我聽說孫堅攻打荊州便趕赴荊州,幫助劉表殺了孫堅,當初孫堅逼我西涼軍最甚,殺我西涼男兒最多,我也是想為太師出口氣。”
“嗯,無缺忠孝,我知之矣。”董卓歎道。
華盛道:“我這也是向太師看齊,聽聞太師侍母至孝,我心敬往之。”
董卓雖然殘暴,但是對於他母親確實孝順,華盛這也是送董卓一頂帽子。
“哈哈哈,無缺深得我心。”
華盛道:“太師過獎,太師,我有一個建議不知當講不當講。”
“無缺但說無妨!”
華盛道:“剛才太師說讓我等守好長安,我便想既然要守好長安就要守好長安的東大門,那麽現在長安的東大門在哪裏呢?”
“在哪裏?不就是函穀關、華陰、蒲津關、澠池等地嗎?”董卓道。
華盛嗬嗬一笑道:“太師說的沒錯,不過這長安的大門也太多了些,要防守的地方太多,所需兵力也太多,將來隻要有一處有問題,這大門上就有一個洞,所以這大門不完美呀。”
“哦,無缺有什麽建議?”董卓鄭重起來,這是事關的身家性命的事情。
華盛看看勾起董卓的欲望便道:“太師,在長安和函穀關之間有一處地方乃到長安的咽喉要道,在此處築關便可掐住關東各路進軍長安之路,而且地勢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隻需五千兵便可阻擋十萬雄兵。”
“哦?有這樣的地方?”董卓大喜。
“當然有,當初我迴長安就沿途查看地形,才發現的,函穀關已經老舊,不適合,也不安全了。”華盛最後說這個不安全徹底刺激了董卓。
“無缺指出具體地址,我派人馬上築關。”董卓道。
華盛一滯,他想自己築關,自己守關,這麽好的地方怎麽能給別人?
其實華盛所說的地方就是潼關。
在東漢末年以前,根本就沒有潼關,潼關第一次在曆史上出現就是曹操大戰馬超的時候。
在秦朝之前,是函穀關,這個關口,乃戰略要地,非常出名,連道家老子都是在這裏飛升。
秦朝統一之後,函穀關的作用大大下降,到了東漢末年,關東諸侯勢力向西發展,函穀關已經不能適應局勢變化,那麽更向西麵的潼關便登上曆史舞台。
此後兩千年,潼關都成為守衛長安最重要要塞,可以說是第一雄關也不為過。
董卓馬上要死了,他要拿到潼關,隻要潼關到手,他就能守住長安,到那時長安就是她囊中之物了。
“呃,太師,我當時隻是看了大致的地形,具體的位置還沒有定,我需要再去查看測量,等我測好之後再向太師報告,以免誤導了太師。”華盛道。
董卓看看華盛不像是欺騙自己便道:“這樣吧,我就命你探查最好的地勢並修建關隘,修好以後我要去我去看看是不是向無缺說的那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哈哈哈。”
“是!末將必不負太師所托!”華盛大聲施禮道。
“嗯,無缺,你你三年孝期過了一年了?”
華盛一聽就知道董卓還惦記著讓自己當他幹兒子呢,便擠出幾滴眼淚道:“盛感念太師掛懷,請太師記得,兩年後,盛拜太師為義父的事情。”
“哈哈哈,孤記得!”董卓開懷大笑。
領了命令,從郿塢出來,華盛後背服已經濕透,能取得修建潼關的權利讓他心中的一塊大石頭落地,而且他又推脫了董卓收義子的事情,可以說收獲滿滿。
至於兩年後,什麽潼關,什麽義子,都和董卓無關了。
他仿佛已經看到整個長安已經在他的掌握之中,坐擁長安觀天下成敗。
他迴到華府緊急召集徐晃和戲誌才過來商議對策。
他雖然前世去過潼關旅遊,知道潼關的大體位置,但是其實就像他在董卓麵前說的一樣,現在讓他具體確定地點他還真不知道。
這就需要仔細考察。
徐晃長於軍事,戲誌才謀略過人,他隻要劃定大體的範圍,給手下去確定,這個問題就大大降低了。
實際上隻要有戰略眼光、軍事謀略,即便沒有華盛劃定範圍,也必定能找到那個最佳地點,原來曆史上不就是把這樣嗎?
隻不過現在這個構想是自己第一個提出來而已。
他把這個想法告訴徐晃和戲誌才,沒想到二人簡直驚為天人,對華盛佩服的五體投地。
畢竟第一個有這種想法的人最厲害,說明他有大格局,有超前眼光。
“主公,誌才佩服!”戲誌才一躬到地,沒有多說什麽,他自詡聰明,卻沒有想到這麽遠,想來還有點慚愧,作為謀士要提前為主公謀劃,他倒好,讓主公想在前麵,他跟在屁股後麵執行,那要他何用?
恐怕郭嘉也沒想到,否則他當時就給主公提了,看來我和奉孝都不如主公啊。
此人必能成大事,我戲誌才跟對人了。
ps:謝謝讀者大大的打賞,求催更,點讚,好評,關注,不勝感激,拜謝啦。
“無缺,快過來,哈哈哈。”大堂之內,董卓招唿華盛。
原來董卓正在欣賞歌舞,大堂內數十名少女約莫隻有十八九歲,身上隻有一條薄薄的輕紗絲緞裹著,身體的線條清晰可見,妙曼的曲線誘人之極。
華盛趕緊目視前方,麵向董卓道:“太師在上,末將華盛見過太師。”
“快起來,河東白波軍打完了?”董卓笑道。
“是,托太師的福,白波軍已經被平定,現在末將前來交令。”
“哈哈哈,好,無缺不愧猛將之稱,年紀輕輕就有如此成績,比我當年可厲害多了。”
“那怎麽能比,我今日有太師的提攜,才能取得此功,比太師白手起家差遠了。”華盛拍了一記馬屁。
董卓果然很高興,“哈哈哈哈,說得好,你們都下去吧,我和無缺聊聊天。”
鼓樂停止,眾舞女撤離,大堂內便隻有董卓和華盛。
“關東那幫王八蛋不消停,無缺,你們就替我守好長安,我可安枕無憂。”
“太師請放心,盛一定不負太師的期望。”
董卓點點頭又道:“聽說,你殺了孫堅?”
華盛趕緊道:“是,請太師贖罪,實在是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我聽說孫堅攻打荊州便趕赴荊州,幫助劉表殺了孫堅,當初孫堅逼我西涼軍最甚,殺我西涼男兒最多,我也是想為太師出口氣。”
“嗯,無缺忠孝,我知之矣。”董卓歎道。
華盛道:“我這也是向太師看齊,聽聞太師侍母至孝,我心敬往之。”
董卓雖然殘暴,但是對於他母親確實孝順,華盛這也是送董卓一頂帽子。
“哈哈哈,無缺深得我心。”
華盛道:“太師過獎,太師,我有一個建議不知當講不當講。”
“無缺但說無妨!”
華盛道:“剛才太師說讓我等守好長安,我便想既然要守好長安就要守好長安的東大門,那麽現在長安的東大門在哪裏呢?”
“在哪裏?不就是函穀關、華陰、蒲津關、澠池等地嗎?”董卓道。
華盛嗬嗬一笑道:“太師說的沒錯,不過這長安的大門也太多了些,要防守的地方太多,所需兵力也太多,將來隻要有一處有問題,這大門上就有一個洞,所以這大門不完美呀。”
“哦,無缺有什麽建議?”董卓鄭重起來,這是事關的身家性命的事情。
華盛看看勾起董卓的欲望便道:“太師,在長安和函穀關之間有一處地方乃到長安的咽喉要道,在此處築關便可掐住關東各路進軍長安之路,而且地勢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隻需五千兵便可阻擋十萬雄兵。”
“哦?有這樣的地方?”董卓大喜。
“當然有,當初我迴長安就沿途查看地形,才發現的,函穀關已經老舊,不適合,也不安全了。”華盛最後說這個不安全徹底刺激了董卓。
“無缺指出具體地址,我派人馬上築關。”董卓道。
華盛一滯,他想自己築關,自己守關,這麽好的地方怎麽能給別人?
其實華盛所說的地方就是潼關。
在東漢末年以前,根本就沒有潼關,潼關第一次在曆史上出現就是曹操大戰馬超的時候。
在秦朝之前,是函穀關,這個關口,乃戰略要地,非常出名,連道家老子都是在這裏飛升。
秦朝統一之後,函穀關的作用大大下降,到了東漢末年,關東諸侯勢力向西發展,函穀關已經不能適應局勢變化,那麽更向西麵的潼關便登上曆史舞台。
此後兩千年,潼關都成為守衛長安最重要要塞,可以說是第一雄關也不為過。
董卓馬上要死了,他要拿到潼關,隻要潼關到手,他就能守住長安,到那時長安就是她囊中之物了。
“呃,太師,我當時隻是看了大致的地形,具體的位置還沒有定,我需要再去查看測量,等我測好之後再向太師報告,以免誤導了太師。”華盛道。
董卓看看華盛不像是欺騙自己便道:“這樣吧,我就命你探查最好的地勢並修建關隘,修好以後我要去我去看看是不是向無缺說的那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哈哈哈。”
“是!末將必不負太師所托!”華盛大聲施禮道。
“嗯,無缺,你你三年孝期過了一年了?”
華盛一聽就知道董卓還惦記著讓自己當他幹兒子呢,便擠出幾滴眼淚道:“盛感念太師掛懷,請太師記得,兩年後,盛拜太師為義父的事情。”
“哈哈哈,孤記得!”董卓開懷大笑。
領了命令,從郿塢出來,華盛後背服已經濕透,能取得修建潼關的權利讓他心中的一塊大石頭落地,而且他又推脫了董卓收義子的事情,可以說收獲滿滿。
至於兩年後,什麽潼關,什麽義子,都和董卓無關了。
他仿佛已經看到整個長安已經在他的掌握之中,坐擁長安觀天下成敗。
他迴到華府緊急召集徐晃和戲誌才過來商議對策。
他雖然前世去過潼關旅遊,知道潼關的大體位置,但是其實就像他在董卓麵前說的一樣,現在讓他具體確定地點他還真不知道。
這就需要仔細考察。
徐晃長於軍事,戲誌才謀略過人,他隻要劃定大體的範圍,給手下去確定,這個問題就大大降低了。
實際上隻要有戰略眼光、軍事謀略,即便沒有華盛劃定範圍,也必定能找到那個最佳地點,原來曆史上不就是把這樣嗎?
隻不過現在這個構想是自己第一個提出來而已。
他把這個想法告訴徐晃和戲誌才,沒想到二人簡直驚為天人,對華盛佩服的五體投地。
畢竟第一個有這種想法的人最厲害,說明他有大格局,有超前眼光。
“主公,誌才佩服!”戲誌才一躬到地,沒有多說什麽,他自詡聰明,卻沒有想到這麽遠,想來還有點慚愧,作為謀士要提前為主公謀劃,他倒好,讓主公想在前麵,他跟在屁股後麵執行,那要他何用?
恐怕郭嘉也沒想到,否則他當時就給主公提了,看來我和奉孝都不如主公啊。
此人必能成大事,我戲誌才跟對人了。
ps:謝謝讀者大大的打賞,求催更,點讚,好評,關注,不勝感激,拜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