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可以編出多少故事#】
【一段兩個人吃螺螄粉的視頻,可以編出多少故事?
當你覺得你拍的視頻沒有吸引力的時候,那就可以給它加點故事感。】
【‘分手飯’版本:
跟他說了三年螺螄粉,我要加煎蛋,因為不愛吃炸蛋。
他總是點頭說知道了,但最後一頓螺螄粉,他還是給我點了炸蛋。
這次我沒有說,也沒有吃,因為我不想做他嘴裏那個因為一個煎蛋就分手的女人。】
【‘抽象’版本:
世界到底有多小?
迴老家相親,相到閨蜜男朋友。
聊完發現我的前女友還是他前女友的閨蜜。】
【‘都來羨慕老娘吧’版本:
日子怎麽會跟誰過都一樣呢?
淩晨兩點說想吃螺螄粉,老公陪我滿大街找還開門的店。
結婚不就圖這樣的瞬間嗎?】
【‘心碎老妹’版本:
出來吃飯,男朋友突然說我像頭豬一樣,吃這麽多。
我知道他是開玩笑,可心還是抽了一下。
明明以前他隻會小心翼翼問我吃沒吃飽?】
【‘第一次相親’版本:
帶相親對象吃螺螄粉,她一言不發,隻是一味地玩手機。
她在聊什麽?
她打字好快啊。
她怎麽不給我說話?
是看不上我嗎?】
【‘成都’版本:
好兄弟終於脫單了,他說著自己的心如何隨那個她而悸動。
卻不知道他的一顰一笑也牽動著我的心,而我不能說,我怕連朋友也做不了。】
【‘永遠猜不到如何編排兄弟’版本:
好兄弟查出了絕症,為了治療忌口半年多了。
今天突然在群裏讓我們陪他吃頓螺螄粉。
當初大哥結婚都沒湊齊的一群人,現在全在這裏陪他吃粉。
他還開玩笑說好像在吃自己的席,可沒有一個人笑的出來。】
【‘父子’版本:
請女神吃螺螄粉隻會得到鄙夷,請兄弟吃他會喊我義父。】
【‘評論區文案’版本:
配圖並發布文案:
今天請喜歡的女生出去吃飯,她一口沒動,不停的用手機發消息,迴去的路上一言不發。
我發消息的時候發現被拉黑了,難道沒錢的男孩子就不配談戀愛了嗎?
請你吃的一頓螺螄粉,是我一天的工資!
在文案下方自己評論:
“你請兄弟吃一頓飯,他能認你當義父。”
“請媽媽吃頓飯吧,愛你老媽明天見。”
“有沒有不用經濟和建模的打法。”】
【‘小說推文’版本:
我穿書了,但書裏沒有我這個角色。
我在書裏當了十七年有錢有顏的富家千金。
就在我幾乎都要忘記我是個穿越進書裏的人的時候,故事管理局終於給我發布了任務。】
. . . . . .
評論區:
〖太對味了,甚至隻聽bgm,不用看文案,就有撲麵而來的味道。〗
〖怎麽辦?每個我都會信,我以後老了會不會也是瘋狂買保健品的那類人?〗
〖一個性價比很高的視頻。〗
〖感覺像刷了兩小時短視頻。〗
〖每一個都是我會相信的程度,原來我這麽好騙嗎?〗
〖真的,叫我編我又不會編,看別人編我又啥都信。〗
〖突然發現這種小視頻有多浪費我的時間了。〗
〖三觀跟著文案走,情感跟著音樂走。〗
〖用我的真時間,看別人的假故事,最後還真情實感掉眼淚。〗
〖糊塗啊!本來能火幾次的,怎麽一次性發了?〗
〖文案庫在哪?我好像也能起號了!〗
〖教別人起號也是一種起號方式。〗
〖世界是一個巨大的套娃。〗
〖從商場走出去有點冷,就讓女朋友幫忙提一下東西,我好拉個拉鏈。
結果她拍圖並配文:
和男朋友聊到了談了三年的前任。
他開始給我懷念前任的好,說著說著就不說話。
他哭了,我哄了又哄說現在還有我呢。
可他說他還是想她,我說那你去找她吧。
然後他擦了擦眼淚,把手上所有的東西都交給我。
自己穿起羽絨服,扭頭就去找她了。〗
〖兄弟,你這比竇娥還冤啊。〗
“要不要這麽離譜!”
“當真開局一張圖,內容全靠編?”
古人知道後人有的內容是編的,是為了所謂流量,能有更多的人觀看。
不過對古人中的大多數,即平民百姓來說,這些並不重要,就當看樂子唄。
華夏的古人也好,今人也罷,有一個巨大的共同性:喜歡看熱鬧。
曆史類的視頻,若是與自己息息相關,那就牢牢記下。
知識類的視頻,尤其涉及造些簡單方便之物、能造出來賣錢的、能增加糧食產量的,記不住也要幾人一人記一段,死記硬背下來。
至於其他的,當個樂子看唄。
順便在學學文字,多認識幾個字,多了解一下後世生活就行。
從發現後人有些視頻是誇張,乃至胡編亂造的時候,古人是抱以極大的包容心態的。
畢竟以己度人,就像自己在山上,若是遇到毒蛇將它打死。
那迴到村裏,肯定要把這蛇描繪成數丈長、快成妖精的模樣,自己和他大戰三百迴合,將其拿下。
好享受一下同村人崇拜的目光。
又比如,走夜路聽見鳥叫。
一定要描繪成有孤魂野鬼出沒,而後自己一聲怒吼,嚇的它們魂飛魄散。
享受同村人崇拜的同時,還可以欣賞一下膽小之人顫顫巍巍的模樣。
所以,古人其實很理解後人的想法。
不就是想享受一下被人包圍著聽自己講故事,享受一下萬人崇拜的目光而已嘛。
老祖宗們本來感慨:原來千百年過去,後人的普通人也還是和我們一樣啊。
愛看熱鬧,愛誇大其詞,愛……
“太離譜了。”
“編就編吧,同樣一個視頻居然可以編出數種不一樣的故事。”
“內容核心、人物、想表達的意思全都不一樣。”
“合著隻有圖是真的?”
“圖也不一定是真的,後人不是有那個……啊、哎嘛,可以生成圖片乃至視頻。”
“沒文化,那叫ai。”
“你有文化,昨天看那個『愛你老媽,明天見』,你哭的最慘,你又怎麽知道是不是後人編的?”
“哼,即便是故事是編的,但父母之愛與子女的孝順是真的,我哭的是人間大愛,可不是哭的故事。”
“你這嘴,比茅房裏的青石還硬!”
大明,北京城外。
“承武……”朱棣忽然想起什麽,笑意盈盈的改口問道:“承武可有字?”
金承武連忙跪下:“未曾有,請陛下賜字。”
“你倒是個順杆爬的。”
朱棣食指中指做劍指狀,虛空點了點金承武的額頭:“朕就賜你一個字吧。”
“維明。”
“願你成為我大明朝的擎天柱。”
“臣萬死不足以報陛下厚恩。”
見金承武……額,維明又頭如搗蒜般,包紮額頭的白布又有鮮血流出,朱棣心裏嘀咕道:朝鮮人怎麽都這德行?
“起來吧,磕死了還怎麽為國效力?”
“朕問你:可知朕為何討厭文人?”
見金維明眼光飄忽不定,朱棣沉聲道:“朕自認是個武將!”
聞言,金維明心裏鬆了一口氣,伸手一指天幕,連忙解釋道:“文人,正如天幕裏拍攝這個視頻的人一般。”
“聖賢之語,全在他們口中解釋,說黑的也是他們,說白的也是他們。”
“而百姓……”金維明指著〖每條我都相信〗的評論解釋道:
“正如這人一般。”
“陛下的政策,解釋權全在這群文人口中!”
朱棣考校道:“那該如何破局?”
“臣曾經在史書上見過,宋朝曾有過小報,此事皇家亦可做。”
“將朝廷的政策製度,用最淺顯的大白話對天下廣而告之。”
“如今天幕既然能使人看懂後世文字,想必百姓自然會學,隻需要將小報用字改成後世文字。”
“臣相信,即便是深山老林裏的八旬老翁,隻要他眼睛不瞎,亦能看懂朝廷政策,至少不會被某些別有用心的官員欺騙。”
朱棣輕輕拍了拍金維明的肩膀:“你倒是個聰明人,可這政策是個好政策,隻怕是除了朕,沒有官員會同意。”
“他們會說,朝堂自有朝堂的體麵,怎麽能用大白話呢?”
“應該用聱牙詰屈、晦澀難懂的聖人言語,方能顯示朝堂的體麵。”
“朕當然可以一言而決,但隻怕是事倍功半。”
“有沒有萬全之策?”
金維明成竹在胸:“萬全之策,臣沒有。”
“臣倒是有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你還和朕打起啞謎了,有辦法就直接說出來吧。”
朱棣的語氣略帶調侃,金維明心中大定:“剛才辦的小報是麵對全天下解釋政策,還可以辦一份閑報,隻接受讀書人投稿,允許他們在報上辯論。”
“陛下,這天下讀書人,人人都想成聖,可偏偏個個隻有成聖之心,卻沒成聖之德。”
“以前若是要開宗立派,宣揚主張,還需要行走天下。”
“有了閑報,足不出戶,隻需要埋頭寫文章,就可天下揚名。”
“以前隻能靠文人的口口相傳,而現在隻需要一份閑報,就可讓邊陲之人知道自己。”
“這是孔孟老莊都未曾做到的事,臣相信,沒有文人能拒絕這份誘惑。”
“哦~”朱棣拖著長長的尾音問道:“那他們為何需要投到朕的閑報上,自己辦一份報紙不就得了?”
“江南那群人可比朕的國庫有錢多了。”
金承武沉聲道:“私自辦報,視同謀反。”
“畢竟誰知道他們是宣揚自己的主張還是串聯謀反呢?”
朱棣提醒道:“吃獨食,可是會讓人說閑話的。”
“所以陛下應當允許一部分辦報,不過這畢竟是國朝首次,應該三思而後行。”
“應選有德有錢之人。”
“無錢,這報紙辦不起來。”
“無德,這報紙便會成了禍事。”
朱棣會心一笑,沒有繼續考校金維明。
他說的,和朕想的差不多。
大明除了江南那群人,還有誰有錢呢?
當然是藩王和勳貴們。
藩王們,暫時還不足以信任。
但勳貴們,一群是洪武勳貴,一群是靖難勳貴。
洪武勳貴或許有人對父皇,或許是對我頗有言辭。
但他們絕對是大明朝的忠實護擁者。
大明朝沒了,他們其中大多數的富貴也就沒了。
至於會不會有文官抨擊他們無德?
開玩笑!
一群是跟著我爹洪武皇帝驅逐蒙元、光複漢家天下的。
一群是跟著俺奉天靖難的!
你是說他們無德,還是說父皇和朕眼瞎,用了一群無德之人?
朱棣心裏暗想:還是讓洪武勳貴先去探探路。
罵朕,為了免得朝堂無人敢直言犯諫,朕有時候還需要稍微忍一下。
但你敢罵洪武勳貴,那就在罵朕的父皇。
剝皮抽筋,菜市口砍頭,選一樣吧!
迴過神來,朱棣對金維明吩咐道:“將你剛才說的詳細寫下來,朕帶迴宮研究一下。”
隨後,朱棣取下腰間玉佩,放在金承武手中。
“這事若是做好了,朕可以給你一個承諾。”
“朕死的時候,會下一道聖旨:不論你死在太子一朝,還是太孫一朝,乃至太孫的兒子、孫子一朝,隻要你沒有犯謀逆大罪,都允許你陪葬朕的皇陵。”
見金維明淚眼帶花,又要跪下磕頭謝恩,朱棣將他攔住。
“趁著日頭正好,人精氣神正足,先去寫。”
“將這計劃好好完善。”
待金維明走了兩丈遠,朱棣問道:“這人怎麽樣?”
姚廣孝:“有臣一半聰慧。”
“你倒是個不知羞的,你知道朕問的不是這個。”
“人心是最難看透的東西,臣不知道他未來會是奸臣還是賢臣。”
“臣隻知道他即便造反也不可能成功,他這身份就注定了謀反不可能成功,除非陛下將女兒嫁給他,才有那麽一絲絲的可能性。”
朱棣:“朕剛才對他推心置腹,想必不會謀反。”
姚廣孝輕笑一聲:“您那不就是哄傻小子嘛。”
“當初你也是這麽哄朕的……”察覺到話裏有歧義,朱棣改口道:“你也是如此哄朕上的賊船。”
姚廣孝吐槽道:“陛下,能要點臉嗎?”
“這話寫在史書上,騙騙後人也就行了,反正老僧也不在乎什麽名聲。”
“可您怎麽連自己都騙了?”
“還有,您現在可是大明皇帝,怎麽能稱唿當初之事為賊船呢?”
姚廣孝打趣道:“您這可是自認為賊啊。”
朱棣沒有動怒,反而大笑道:“老和尚,你變了,變得有趣多了。”
“這些話,你以前哪怕是做夢也不會說。”
朱棣了解老和尚,所以說的是不會,而不是不敢。
老和尚沒有解釋,對朱棣微微一笑。
【一段兩個人吃螺螄粉的視頻,可以編出多少故事?
當你覺得你拍的視頻沒有吸引力的時候,那就可以給它加點故事感。】
【‘分手飯’版本:
跟他說了三年螺螄粉,我要加煎蛋,因為不愛吃炸蛋。
他總是點頭說知道了,但最後一頓螺螄粉,他還是給我點了炸蛋。
這次我沒有說,也沒有吃,因為我不想做他嘴裏那個因為一個煎蛋就分手的女人。】
【‘抽象’版本:
世界到底有多小?
迴老家相親,相到閨蜜男朋友。
聊完發現我的前女友還是他前女友的閨蜜。】
【‘都來羨慕老娘吧’版本:
日子怎麽會跟誰過都一樣呢?
淩晨兩點說想吃螺螄粉,老公陪我滿大街找還開門的店。
結婚不就圖這樣的瞬間嗎?】
【‘心碎老妹’版本:
出來吃飯,男朋友突然說我像頭豬一樣,吃這麽多。
我知道他是開玩笑,可心還是抽了一下。
明明以前他隻會小心翼翼問我吃沒吃飽?】
【‘第一次相親’版本:
帶相親對象吃螺螄粉,她一言不發,隻是一味地玩手機。
她在聊什麽?
她打字好快啊。
她怎麽不給我說話?
是看不上我嗎?】
【‘成都’版本:
好兄弟終於脫單了,他說著自己的心如何隨那個她而悸動。
卻不知道他的一顰一笑也牽動著我的心,而我不能說,我怕連朋友也做不了。】
【‘永遠猜不到如何編排兄弟’版本:
好兄弟查出了絕症,為了治療忌口半年多了。
今天突然在群裏讓我們陪他吃頓螺螄粉。
當初大哥結婚都沒湊齊的一群人,現在全在這裏陪他吃粉。
他還開玩笑說好像在吃自己的席,可沒有一個人笑的出來。】
【‘父子’版本:
請女神吃螺螄粉隻會得到鄙夷,請兄弟吃他會喊我義父。】
【‘評論區文案’版本:
配圖並發布文案:
今天請喜歡的女生出去吃飯,她一口沒動,不停的用手機發消息,迴去的路上一言不發。
我發消息的時候發現被拉黑了,難道沒錢的男孩子就不配談戀愛了嗎?
請你吃的一頓螺螄粉,是我一天的工資!
在文案下方自己評論:
“你請兄弟吃一頓飯,他能認你當義父。”
“請媽媽吃頓飯吧,愛你老媽明天見。”
“有沒有不用經濟和建模的打法。”】
【‘小說推文’版本:
我穿書了,但書裏沒有我這個角色。
我在書裏當了十七年有錢有顏的富家千金。
就在我幾乎都要忘記我是個穿越進書裏的人的時候,故事管理局終於給我發布了任務。】
. . . . . .
評論區:
〖太對味了,甚至隻聽bgm,不用看文案,就有撲麵而來的味道。〗
〖怎麽辦?每個我都會信,我以後老了會不會也是瘋狂買保健品的那類人?〗
〖一個性價比很高的視頻。〗
〖感覺像刷了兩小時短視頻。〗
〖每一個都是我會相信的程度,原來我這麽好騙嗎?〗
〖真的,叫我編我又不會編,看別人編我又啥都信。〗
〖突然發現這種小視頻有多浪費我的時間了。〗
〖三觀跟著文案走,情感跟著音樂走。〗
〖用我的真時間,看別人的假故事,最後還真情實感掉眼淚。〗
〖糊塗啊!本來能火幾次的,怎麽一次性發了?〗
〖文案庫在哪?我好像也能起號了!〗
〖教別人起號也是一種起號方式。〗
〖世界是一個巨大的套娃。〗
〖從商場走出去有點冷,就讓女朋友幫忙提一下東西,我好拉個拉鏈。
結果她拍圖並配文:
和男朋友聊到了談了三年的前任。
他開始給我懷念前任的好,說著說著就不說話。
他哭了,我哄了又哄說現在還有我呢。
可他說他還是想她,我說那你去找她吧。
然後他擦了擦眼淚,把手上所有的東西都交給我。
自己穿起羽絨服,扭頭就去找她了。〗
〖兄弟,你這比竇娥還冤啊。〗
“要不要這麽離譜!”
“當真開局一張圖,內容全靠編?”
古人知道後人有的內容是編的,是為了所謂流量,能有更多的人觀看。
不過對古人中的大多數,即平民百姓來說,這些並不重要,就當看樂子唄。
華夏的古人也好,今人也罷,有一個巨大的共同性:喜歡看熱鬧。
曆史類的視頻,若是與自己息息相關,那就牢牢記下。
知識類的視頻,尤其涉及造些簡單方便之物、能造出來賣錢的、能增加糧食產量的,記不住也要幾人一人記一段,死記硬背下來。
至於其他的,當個樂子看唄。
順便在學學文字,多認識幾個字,多了解一下後世生活就行。
從發現後人有些視頻是誇張,乃至胡編亂造的時候,古人是抱以極大的包容心態的。
畢竟以己度人,就像自己在山上,若是遇到毒蛇將它打死。
那迴到村裏,肯定要把這蛇描繪成數丈長、快成妖精的模樣,自己和他大戰三百迴合,將其拿下。
好享受一下同村人崇拜的目光。
又比如,走夜路聽見鳥叫。
一定要描繪成有孤魂野鬼出沒,而後自己一聲怒吼,嚇的它們魂飛魄散。
享受同村人崇拜的同時,還可以欣賞一下膽小之人顫顫巍巍的模樣。
所以,古人其實很理解後人的想法。
不就是想享受一下被人包圍著聽自己講故事,享受一下萬人崇拜的目光而已嘛。
老祖宗們本來感慨:原來千百年過去,後人的普通人也還是和我們一樣啊。
愛看熱鬧,愛誇大其詞,愛……
“太離譜了。”
“編就編吧,同樣一個視頻居然可以編出數種不一樣的故事。”
“內容核心、人物、想表達的意思全都不一樣。”
“合著隻有圖是真的?”
“圖也不一定是真的,後人不是有那個……啊、哎嘛,可以生成圖片乃至視頻。”
“沒文化,那叫ai。”
“你有文化,昨天看那個『愛你老媽,明天見』,你哭的最慘,你又怎麽知道是不是後人編的?”
“哼,即便是故事是編的,但父母之愛與子女的孝順是真的,我哭的是人間大愛,可不是哭的故事。”
“你這嘴,比茅房裏的青石還硬!”
大明,北京城外。
“承武……”朱棣忽然想起什麽,笑意盈盈的改口問道:“承武可有字?”
金承武連忙跪下:“未曾有,請陛下賜字。”
“你倒是個順杆爬的。”
朱棣食指中指做劍指狀,虛空點了點金承武的額頭:“朕就賜你一個字吧。”
“維明。”
“願你成為我大明朝的擎天柱。”
“臣萬死不足以報陛下厚恩。”
見金承武……額,維明又頭如搗蒜般,包紮額頭的白布又有鮮血流出,朱棣心裏嘀咕道:朝鮮人怎麽都這德行?
“起來吧,磕死了還怎麽為國效力?”
“朕問你:可知朕為何討厭文人?”
見金維明眼光飄忽不定,朱棣沉聲道:“朕自認是個武將!”
聞言,金維明心裏鬆了一口氣,伸手一指天幕,連忙解釋道:“文人,正如天幕裏拍攝這個視頻的人一般。”
“聖賢之語,全在他們口中解釋,說黑的也是他們,說白的也是他們。”
“而百姓……”金維明指著〖每條我都相信〗的評論解釋道:
“正如這人一般。”
“陛下的政策,解釋權全在這群文人口中!”
朱棣考校道:“那該如何破局?”
“臣曾經在史書上見過,宋朝曾有過小報,此事皇家亦可做。”
“將朝廷的政策製度,用最淺顯的大白話對天下廣而告之。”
“如今天幕既然能使人看懂後世文字,想必百姓自然會學,隻需要將小報用字改成後世文字。”
“臣相信,即便是深山老林裏的八旬老翁,隻要他眼睛不瞎,亦能看懂朝廷政策,至少不會被某些別有用心的官員欺騙。”
朱棣輕輕拍了拍金維明的肩膀:“你倒是個聰明人,可這政策是個好政策,隻怕是除了朕,沒有官員會同意。”
“他們會說,朝堂自有朝堂的體麵,怎麽能用大白話呢?”
“應該用聱牙詰屈、晦澀難懂的聖人言語,方能顯示朝堂的體麵。”
“朕當然可以一言而決,但隻怕是事倍功半。”
“有沒有萬全之策?”
金維明成竹在胸:“萬全之策,臣沒有。”
“臣倒是有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你還和朕打起啞謎了,有辦法就直接說出來吧。”
朱棣的語氣略帶調侃,金維明心中大定:“剛才辦的小報是麵對全天下解釋政策,還可以辦一份閑報,隻接受讀書人投稿,允許他們在報上辯論。”
“陛下,這天下讀書人,人人都想成聖,可偏偏個個隻有成聖之心,卻沒成聖之德。”
“以前若是要開宗立派,宣揚主張,還需要行走天下。”
“有了閑報,足不出戶,隻需要埋頭寫文章,就可天下揚名。”
“以前隻能靠文人的口口相傳,而現在隻需要一份閑報,就可讓邊陲之人知道自己。”
“這是孔孟老莊都未曾做到的事,臣相信,沒有文人能拒絕這份誘惑。”
“哦~”朱棣拖著長長的尾音問道:“那他們為何需要投到朕的閑報上,自己辦一份報紙不就得了?”
“江南那群人可比朕的國庫有錢多了。”
金承武沉聲道:“私自辦報,視同謀反。”
“畢竟誰知道他們是宣揚自己的主張還是串聯謀反呢?”
朱棣提醒道:“吃獨食,可是會讓人說閑話的。”
“所以陛下應當允許一部分辦報,不過這畢竟是國朝首次,應該三思而後行。”
“應選有德有錢之人。”
“無錢,這報紙辦不起來。”
“無德,這報紙便會成了禍事。”
朱棣會心一笑,沒有繼續考校金維明。
他說的,和朕想的差不多。
大明除了江南那群人,還有誰有錢呢?
當然是藩王和勳貴們。
藩王們,暫時還不足以信任。
但勳貴們,一群是洪武勳貴,一群是靖難勳貴。
洪武勳貴或許有人對父皇,或許是對我頗有言辭。
但他們絕對是大明朝的忠實護擁者。
大明朝沒了,他們其中大多數的富貴也就沒了。
至於會不會有文官抨擊他們無德?
開玩笑!
一群是跟著我爹洪武皇帝驅逐蒙元、光複漢家天下的。
一群是跟著俺奉天靖難的!
你是說他們無德,還是說父皇和朕眼瞎,用了一群無德之人?
朱棣心裏暗想:還是讓洪武勳貴先去探探路。
罵朕,為了免得朝堂無人敢直言犯諫,朕有時候還需要稍微忍一下。
但你敢罵洪武勳貴,那就在罵朕的父皇。
剝皮抽筋,菜市口砍頭,選一樣吧!
迴過神來,朱棣對金維明吩咐道:“將你剛才說的詳細寫下來,朕帶迴宮研究一下。”
隨後,朱棣取下腰間玉佩,放在金承武手中。
“這事若是做好了,朕可以給你一個承諾。”
“朕死的時候,會下一道聖旨:不論你死在太子一朝,還是太孫一朝,乃至太孫的兒子、孫子一朝,隻要你沒有犯謀逆大罪,都允許你陪葬朕的皇陵。”
見金維明淚眼帶花,又要跪下磕頭謝恩,朱棣將他攔住。
“趁著日頭正好,人精氣神正足,先去寫。”
“將這計劃好好完善。”
待金維明走了兩丈遠,朱棣問道:“這人怎麽樣?”
姚廣孝:“有臣一半聰慧。”
“你倒是個不知羞的,你知道朕問的不是這個。”
“人心是最難看透的東西,臣不知道他未來會是奸臣還是賢臣。”
“臣隻知道他即便造反也不可能成功,他這身份就注定了謀反不可能成功,除非陛下將女兒嫁給他,才有那麽一絲絲的可能性。”
朱棣:“朕剛才對他推心置腹,想必不會謀反。”
姚廣孝輕笑一聲:“您那不就是哄傻小子嘛。”
“當初你也是這麽哄朕的……”察覺到話裏有歧義,朱棣改口道:“你也是如此哄朕上的賊船。”
姚廣孝吐槽道:“陛下,能要點臉嗎?”
“這話寫在史書上,騙騙後人也就行了,反正老僧也不在乎什麽名聲。”
“可您怎麽連自己都騙了?”
“還有,您現在可是大明皇帝,怎麽能稱唿當初之事為賊船呢?”
姚廣孝打趣道:“您這可是自認為賊啊。”
朱棣沒有動怒,反而大笑道:“老和尚,你變了,變得有趣多了。”
“這些話,你以前哪怕是做夢也不會說。”
朱棣了解老和尚,所以說的是不會,而不是不敢。
老和尚沒有解釋,對朱棣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