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建安十四年,長沙郡。


    “有救了,百姓有救了。”


    長沙太守張仲景連忙研墨寫信。


    一封給曹操,一封給劉備,一封給孫權。


    請求他們派點人手,帶些工匠與大蒜前來。


    當然,給曹操的信還提了一句:給些錢糧。


    我是漢室臣子,現在天子在你手裏,朝政皆由你出,給不給,你看著辦吧。


    這位張仲景就是曆史上被稱為建安三神醫之首、也被後人尊為醫聖的:張仲景。


    建寧四年三月,大疫。


    熹平二年春正月,大疫。


    光和二年春,大疫。


    光和五年二月,大疫。


    中平二年春正月,大疫。


    張仲景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大疫中成長的。


    正是因為見了太多百姓,因為疾病死去,張仲景才從醫。


    即便自己用盡全力,也沒辦法對付這該死的瘟疫。


    可現在不一樣,有大蒜素,不能當神藥用,至少也能多活幾人吧?


    想到此處,張仲景覺得信寫的還不夠。


    附近的郡國、偏遠的割據諸侯,都寫信求援。


    自赤壁之戰後,附近突發瘟疫。


    念及此處,張仲景將剛才的三封書信扔在一旁,重新修改言辭。


    “曹公,給錢給糧給人手,誰讓你一敗千裏,連屍體都來不及掩埋,導致橫生瘟疫,你不給,我就寫討賊檄文罵你!”


    “玄德公,仁善之名,名揚後世,還請派些人手。”


    “車騎將軍,後世重民,將軍若救民必定名流後世。”


    數日後。


    收到書信的曹操捂著頭,怒罵一番,終究是給了一點,總不能把張仲景的頭砍了吧?


    收到書信的孫權,同樣怒罵道:“什麽意思,難道我不給,就真是江東鼠輩不成?”


    但經過周瑜的勸說,孫權精打細算、摳摳搜搜的給了一點。


    而公安縣廳,劉備收到信之後,與諸葛亮商量一番,派關羽帶著收集而來的大蒜與人手前往長沙。


    “軍師,你的錦囊妙計真能讓仲景先生前來?”


    孔明微微一笑,肯定的迴答道:“然!”


    大明,洪武年間。


    “大蒜咱大明有,琉璃咱大明也有,乙醇的提純方法、大蒜素的提純方法,天幕也說出來了。”


    朱元璋低聲自語,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扶手,發出沉悶的聲響。他的目光漸漸變得深邃,心中卻隱隱作痛。


    太醫院這群廢物,居然查不出病!


    鹹陽天幕連治療方法都給了,若是還造不出來!


    想到這裏,朱元璋的眉頭緊緊皺起,轉頭看向站在一旁的朱標與朱棣,聲音低沉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老四,你去太醫院問問:他們能不能造出來。”


    朱棣聞言,連忙上前一步,恭敬地拱手道:“爹,兒子這就去辦。”


    朱標的目光中帶著一絲擔憂,似乎想說什麽,卻又欲言又止。


    朱元璋見狀,伸手輕輕拍了拍朱標的肩膀,


    隨後老朱盯著朱棣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說道:“客氣一點,就說咱老朱求求他們了,咱好不容易有個家,孫子沒了、妹子沒了、兒子也沒了,他們忍心嗎?”


    朱標臉色一變,他知道父皇的性子,這番話雖說是“求”,實則暗含威壓。


    朱標連忙勸解道:“爹,沒必要這麽狠。”


    朱元璋聞言,眉頭一挑,眼中閃過一絲不悅,但很快又恢複了平靜。


    老朱鬆開手,背過身去,聲音低沉卻帶著不容反駁的堅定:“咱這是求人,怎麽就狠了?”


    “老四,一個字也不準給咱改,就照咱的原話說。”


    朱標低下頭,心中五味雜陳,請求道:“爹,我和四弟一起去吧。”


    老朱輕輕的點了點頭。


    這時,站在一旁的起居郎小心翼翼地抬起頭,試探性地問道:“陛下,這個也要記嗎?”


    剛才的事,朱元璋讓他不準記,他就不記在紙上,隻記在自己腦海裏。


    朱元璋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記,肯定要記!皇帝求臣子,這可是聖君之舉,你不記下來,後人怎麽知道咱老朱仁善呢?”


    起居郎聞言,嘴角忍不住抽了抽,連忙低下頭,奮筆疾書,如實記錄。


    然而,他心裏卻清楚得很:皇帝這哪裏是“求”?


    分明是明示太醫院,造出來皆大歡喜;造不出來,太孫走,他們就陪著一起走。


    殿內一時寂靜無聲,隻有筆尖在紙上劃過的沙沙聲。


    朱元璋的目光緩緩追隨著朱標與朱棣的背影,直到他們消失在殿外的光影中,眼神中才流露出一絲難得的柔和。


    這一刻,他不再是那個威嚴冷酷的帝王,隻是一個普通的夫君、一個普通的父親。


    老朱轉過頭,看向正坐在一旁悠閑吃著楊梅的馬皇後,心中湧起一股暖意。


    “大家都在,這才是家啊。”


    朱元璋低聲喃喃,語氣中帶著一絲滿足與感慨。


    伸手接過馬皇後遞來的楊梅,指尖觸碰到她溫熱的掌心,老朱心中微微一顫,緩緩坐下,目光落在馬皇後那張依舊溫婉的麵容上,眼中閃過一絲疑惑。


    “妹子,你這次怎麽不勸咱了?”


    朱元璋咬了一口楊梅,酸甜的滋味在口中蔓延。


    馬皇後輕輕放下手中的楊梅,目光平靜地看向朱元璋,她微微歎了口氣,聲音輕柔卻堅定的說道:


    “若隻是我一人之事,我肯定會勸你。”


    朱元璋聞言,眉頭微微皺起,手中的楊梅也停在了半空。


    馬皇後繼續說道:“可現在有天幕警示,若雄英又如曆史上一般早夭,你怕是要殺個血流成河吧?”


    朱元璋沉默不語,隻是緩緩將楊梅放入口中,細細咀嚼著。


    馬皇後見他不語,目光轉向殿外,落在朱棣的背影上。


    她的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輕聲說道:“甚至還會對兒孫動手,我說的對嗎?”


    朱元璋依舊沒有說話,隻是手中的楊梅被他捏得微微變形。


    殿內一時陷入了沉默,隻有微風拂過,帶來一絲涼意。


    朱元璋的拳頭微微握緊,又緩緩鬆開。


    “妹子,咱……”


    老朱的聲音低沉,帶著一絲沙啞,卻終究沒說下去。


    馬皇後看著他,眼中滿是心疼與無奈。


    馬皇後輕輕握住朱元璋的手,低聲道:“大家都在,這才是家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刷視頻:震驚古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光山色與人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光山色與人親並收藏刷視頻:震驚古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