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認祖宗,玩的有多花?#】


    【真君四年,公元443年。


    一位名叫李敞的北魏官員接到了一個特殊任務:他奉太武帝拓跋燾的旨意,要到大興安嶺深處的一個山洞裏祭拜天地,同時奉祀北魏皇室的列祖列宗。


    在鮮卑拓跋部口口相傳的史詩裏,鮮卑人的起源是大鮮卑山裏的一個石室。


    但是鮮卑人遷徙幾百年之後,石室的具體位置已經不得而知。


    真君四年,時有馬洛候國遣使朝獻,進言:其地有石廟,民常祈請,而有神顯靈。


    隨後,北魏朝廷遂遣李敞赴石室,告祭天地,謨拜祖先,並撰祝文二十五行,一百零一字。


    這個故事聽起來順理成章,可是稍微細想一步就很不對勁。


    拓跋燾難道沒有想過要是搞錯了怎麽辦?


    又該如何證明烏洛侯國報告的山洞就是傳說中幾百年前被遺棄的鮮卑石室?


    答案是:對於太武帝來說,山洞的真假根本不重要。


    也許傳說中的石室早就消失了,甚至壓根就不存在。


    但是隻要北魏王朝在這個山洞裏舉辦了國家祭典,它就是真的石室,假的也是真的。


    石室是真的,拓跋家族的八十一代族譜就是真的,北魏統治者的祖先源自黃帝的孫子始均就是真的。


    認祖宗是一門大學問,它事關族群認同以及統治政權合法性。


    拓跋部把祖宗攀附到黃帝身上,就能證明它比慕容部、段部、宇文部都偉大,是鮮卑各部的天然共主,也是華夏貴族集團的一部分,是中原的合法統治者。


    在人類的曆史上攀附祖先,簡直像吃飯喝水一樣普遍,是政治與文化生活中的一種日常行為,隻要有人類活動地方就有攀附,就有不斷被發明出來的祖宗。


    明朝時期,華夏民間大修譜時代到來。


    嘉靖之後,隨著大禮儀事件波及民間,家譜不再是少數貴族的專利,包含整個宗族的廣譜開始流行。


    明清兩朝許多底層文人當上了修譜先生,幫客戶編纂家譜,特別是解決明朝之前家譜缺失的問題。


    經驗豐富的修譜先生可以為客戶迅速找到年代、地域合適的同姓名人作為祖宗。


    還可以按照固定套路一直編排到黃帝身上。


    在這場大爆炸當中誕生的家譜,往往都免不了亂認祖宗的問題。


    即使是邊疆土司也不能免俗。


    例如:雲南鶴慶土司、姚安土司都是大理國權臣高升泰的後代。


    他們各自編了一本族譜,但是家族早期祖先是何許人也,兩家都很困惑。


    原因在於大理高氏的不同土司在過去幾百年間編出了好幾個不同版本的祖宗。


    有的攀附漢朝將軍,有的攀附諸葛亮部下,有的攀附孟獲部下,還有攀附中古門閥渤海高氏的。


    明朝天順、崇禎年間,鶴慶和姚安土司編修的家譜先後問世。


    兩個版本的高氏家譜都是盡力縫合的產物,但他們對於始祖是誰並未達成共識,對於漢人祖宗定居雲南的曆程也有不一樣的敘述。


    有明一代攀附漢人祖宗是西南各族群的一大潮流,雖然族譜的細節往往經不起考究,但是華夏身份認同正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完善。


    而認祖宗的王者,非遊牧民族莫屬。


    突厥傳說當中的烏古斯連存在於哪個時代都沒有定論,上下誤差多達3000年。


    而在所有傳說中,有一條甚至直接可以歸於神話:突厥英雄烏古斯,征服了女真部落和身毒、唐古特、沙木、巴爾漢,生育了6個兒子,分別是:太陽、月亮、星星、天空、海洋、大地。


    而在所有版本中,安卡拉大學的麥萊克教授的版本最為有意思,他說烏古斯汗姓劉。】


    大漢,長安。


    “彼其娘之,又和乃公有關係?”


    劉邦驚呆了,匈奴認乃公當祖宗就算了,這突厥又是哪兒冒出來的?


    “陛下,但凡姓劉,肯定和您有關係,跑不掉的,認命吧。”


    韓?隻說真話?信,如是說道。


    大秦,鹹陽。


    “怎麽全去姓劉了,姓贏不行嗎?”


    “跟著朕姓很丟人嗎?”


    始皇又一次被傷到了,王朝沒人家長也就算了,連個認自己當祖宗的都沒有。


    始皇腦海裏有個小白人說道:要不要等劉季來鹹陽,賜他姓贏,試一試?


    腦海裏,小白人被小黑人一腳踢倒:你是不是傻,你這是把正統性都給了他,就不怕自己死後,他造反嗎?


    小白人站起身來:造什麽反,他都姓贏了,萬一能讓大秦和大漢一樣長壽,不是賺了嗎?


    小黑人:都不是自己血脈,再長壽有用嗎?


    小白人:都改姓了,禮法上他就是大秦後裔,實在不行,可以讓他取宗室之女為妻,他的後代也算有了大秦血脈。


    小黑人:你被後人影響腦子了?


    始皇的腦海裏正在天人交戰。


    唐朝的貞觀帝也沒好到哪兒去,哀怨一聲道:“漢高帝當真好命。”


    【麥萊克教授本意是為了和匈奴扯上關係,但或許是因為其中有一個人有很明確的漢姓也劉,所以匈奴也跟著姓劉了。


    在這個版本中,把劉邦圍困在白登山的冒頓單於叫:劉·魯什圖·巴塞耶特。


    也不知道劉邦知道會不會被氣活過來。


    有一丟丟劉邦血統的劉淵叫:劉·古斯塔夫·蘇萊曼。


    而被稱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大帝叫:劉·阿提拉·奧爾坎。


    包括西遼的耶律大石,也叫:劉大石。】


    大漢,長安。


    “乃公不氣,乃公開心的很。”


    劉邦甚至想寫封書信給冒頓:哈哈,兒子,乃公好想你。


    西遼,康國五年。


    耶律大石本以為一輩子都迴不到中原了。


    打不過隻是其中的一個小小因素,最大的因素是因為老人凋零。


    新生代包括新占領的土地上的子民對中原沒什麽感情。


    在他們心中,那隻是一個皇帝天天在說,但大家從來沒見過的地方。


    說的天花亂墜有什麽用?


    即便剩下來的老人也不想打迴去了。


    太遠了,就一路向西征服不好嗎?


    就待在這邊土地建立新的國度,不好嗎?


    可天幕出現了,經過調查,自己治下的子民都能看見。


    而其他國度,即便是國境線上緊緊挨著的村落,隻要不是自己的子民也看不見。


    “天助我也,此生還有重返故土的機會。”


    “天幕既然認可我為華夏子民,那我此生必要葬於故土!”


    而更讓人驚喜的是:耶律大石一直想構建的民族共同體,居然在天幕的影響下有了雛形。


    要知道,此前從遼國被滅,被迫西征,這件事耶律大石一直在做。


    但是其治下,有胡人、漢人、雜胡,到了中亞這邊地上,隨著征服的腳步,成分更複雜了。


    耶律大石的手段,不說是一點效果都沒有,也是徒勞無功。


    但從天幕剛出現軍民的驚訝,到後來居然會說一句:“這是我們的兒孫。”


    今天甚至能聽到百姓在討論,自己屬於後世五十六個民族哪一個民族。


    更讓人耶律大石歡喜的是另一件事:書同文、語同音。


    一個公文具體用什麽文字寫,都要分成幾派。


    以前隻有契丹文和漢文在爭,到了中亞,隨意征服的腳步,亂七八糟的文字都出來。


    在集市的街道上,經常能看見兩人用著不同的語言在對罵,雖然互相都聽不懂,但不妨礙他們發泄自己的情緒。


    耶律大石早就受夠了,可一點辦法都沒有,隻能入鄉隨俗。


    想舉起屠刀殺滅不服的人都沒辦法,跟隨自己的老人本就不多,不和本地融合,猶如無根之萍。


    “謝謝天幕啊。”


    耶律大石誠心的跪在地上,向天幕叩謝。


    雖然還有人在嘰嘰喳喳,但百姓是明理的。


    知識是珍貴的,這在所有地方都是一個道理。


    現在天幕讓你能看懂漢字,能聽懂漢語,還能跟著天幕學習知識,那還挑什麽挑,就用天幕文字、就說天幕語言。


    耶律大石現在在等,等今日天幕結束,等搶到一個評論機會,和宋國、金國宣告自己將要王者歸來。


    兩國割據南北,可沒三國並立有意思?


    也別扯什麽皇帝,金國一統天下了嗎?


    並沒有,好意思稱帝嗎?


    宋國更不必多說,丟臉丟到後世去了。


    咱們幹脆三帝並立。


    尤其是看了《紹宋》的解讀,耶律大石很確信,宋國民間現在肯定憋了一口氣,想要報複迴去,想要收複燕雲十六州。


    當初宋國聯金滅遼,但我大度,我不計較。


    咱們兩家聯合起來,先把金國滅了。


    南宋,臨安。


    吃了魚肉的趙構突有興致,準備在江邊垂釣一番,剛坐下,一陣冷風吹來。


    “阿嚏。”


    “阿嚏。”


    “阿嚏。”


    楊舍人取來大衣為趙官家披上,輕唿一聲:“官家,注意身體。”


    “無妨,隻是冥冥之中感覺要多個弟弟。”


    楊舍人不知趙官家是不是在譏諷那已經死了五年的先帝……額,理論上是先先帝。


    隻得道一句:“官家說笑了。”


    湖麵上不知哪兒竄出來一隻鴨子,也附和的嘎嘎叫了兩聲,惹的趙官家連連發笑。


    楊舍人見這鴨子,冥冥之中卻有種故人相見之感。


    向趙官家討了個旨意,命人撈上來,抱在懷中。


    差人去問是誰家,想買來養在家中,與自己做個伴。


    問了一圈,眾人皆不知,隻當是野鴨。


    鴨子似有靈性,毆打不叫,撫摸不叫。


    偏偏它每叫一聲,趙官家的魚竿就要動一下。


    “祥瑞之類的東西,朕曆來是不信的。”


    “但這鴨子似有靈性,你當好生喂養。”


    趙官家言畢,鴨子嘎嘎叫了兩聲,似在同意其所言。


    “哈哈,果然有靈。”


    “嘎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刷視頻:震驚古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光山色與人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光山色與人親並收藏刷視頻:震驚古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