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花蛇#】
【王錦蛇,又名棱錦蛇、菜花蛇,是遊蛇科錦蛇屬的一種無毒蛇類。
因其成體頭部前額有一“王”字黑紋,所以有的地方也叫它“大王蛇”。
俗話說:一裏有菜花,十裏無毒蛇。
菜花蛇無毒,但它以毒蛇為食。
五步蛇有“爛肉王”之稱,但是它的毒,菜花蛇能扛住,還沒反過來把五步蛇當辣條吃了。】
評論區:
〖菜花蛇一般吃青蛙之類的,吃毒蛇隻有沒得吃的時候才吃,就像人一樣,有好吃的誰去吃那難吃的。〗
〖我小時候一直以為菜花蛇是吃蔬菜的。〗
〖菜花蛇有天敵,那就是人類,因為它沒有毒,所以人類去捕它來吃。〗
〖是因為它能清熱解毒啊,還能殺蟲,所以才被人捕來吃。〗
〖七、八歲時候遇到過一條兩米左右的菜花蛇,直接被我提了兩磚頭拍死了,拖著它迴家給家裏貓吃,吃出來七八顆軟殼蛇蛋,老媽怕蛇,我又讓她給我炸蛇蛋吃,她就微笑看著我,結果蛇蛋沒吃到,還挨了一頓打。〗
〖菜花蛇:隻有懦夫才用毒,真蛇王隻用力量。〗
〖好消息:這裏沒有其他蛇。
壞消息:菜花蛇不走了。〗
〖我們這裏叫它守家仙,有它家裏沒老鼠和毒蛇,有時候搬家了它還會跟著,夏天睡土炕,爬人的腳上睡覺。〗
〖就所有帶王字的蛇,別管有毒沒毒,它都吃同類,嘎嘎猛。〗
〖我不是專業養蛇的,但是我知道,遇到蛇的時候,你慢慢靠近,讓蛇感覺你沒有惡意,然後輕輕撫摸蛇頭,正常蛇是不會咬你的,如果蛇咬你了,就當我沒說,畢竟開頭我也說了,我不是專業的。〗
大明。
“後人典型的廢話文學。”
李時珍惴惴不安的心稍微放下,不再去思索宮廷之事,想起了自己的老本行。
“蛇主陰,清熱明目。”
“後人口中的菜花蛇是不是我在川蜀大地見過的花蛇?”
“喜食蟲蛙、又喜食鳥蛋。”
“後人也真是的,不知道放個圖片之類的!”
“我將蛇分為有毒、無毒兩大類是不是錯的?”
李時珍晃晃腦袋,大類沒分錯,小類還需要細分。
想著想著,李時珍不由自主的想到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說》,並念叨出來: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禦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
“……”
“餘悲之,且曰:‘若毒之乎?餘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複若賦,則何如?’”
“……”
“餘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吾嚐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
“嗚唿!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念叨完,李時珍站在小坡上,眺望著老者的破舊木屋。
“你還要在這裏躲多久?”
“我還要去京城嗎?”
大秦。
“無且……”
始皇頓了頓,按照以前的規律,自己話還沒說完,他就會站出來接受任務,而後自己勉勵一番,君臣相得。
但始皇頓了半天,沒聽到答複,隻見夏無且臉帶三分為難、三分苦悶、三分憂懼,還有一分……不提也罷。
“陛下,換個人吧。”
始皇見多了各家搶別家的話,第一次見把自家的活,推給別人。
“???”
“臣怕蛇。”
“……”
“陛下,臣來吧。”
這次,沒人和李斯搶。
墨家沒興趣,農家正忙,兵家的各位將軍們正在思考太子妃之事。
唯一一個不管什麽事都要和李斯爭一下的叔孫通埋著頭,深怕始皇點自己名。
無它,他也怕蛇。
始皇無奈:“你會醫學?”
“略懂。”
“唉,算了吧,還是找個不怕的蛇的醫家來研究吧。”
“你要改新法,還要訓軍犬,黃狗若是把蛇吃了……”
李斯:“也行。”
“????”
始皇隻是客氣客氣,沒想到李斯居然就退了。
該不會你也怕蛇吧?
對著始皇狐疑地眼神,李斯尷尬的笑了笑。
確定了,李斯也怕蛇。
【#如何分辨狼與狗#】
【取自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劇中和珅與紀曉嵐是一對相愛相殺的冤家。
有一幕是和珅邀眾人赴宴,在紀曉嵐到達之前,和珅囑咐眾人:今天好好殺一下紀曉嵐的銳氣。
紀曉嵐剛到坐下,還未開宴,門口突有一物在叫,和珅問道:“這是何物,是狗是狼啊?”
旁有一人答:“侍郎,是狗。”
眾人大笑,紀曉嵐跟著眾人大笑,取下頭上帽子放下,眼珠一轉,思索一番笑道:“是狼是狗,和大人,和尚書,您堂堂一品大學士,是狼是狗都分不清楚?”
和珅:“還真分不清。”
“那我倒要教教您了。”
“倒要請教請教。”
紀曉嵐指著狗說道:“看尾巴,下托的是狼,上豎的是狗。”
“下拖是狼,尚書是狗。”
和珅反應過來,略顯尷尬,示意身旁之人反駁。
旁人一指那物:“當真是巧言善辯,狼吃肉、狗吃糞,它吃肉,侍郎是狗,毫無疑問!”
紀曉嵐反問道:“這位大人,眼生的很,敢問尊姓大名?”
“在下姓劉,新任的江南道禦史。”
“禦史大人,久仰久仰,不過你剛才所言有所不當啊。”
“狼性固然吃肉,狗也不是不吃。”
“它是遇肉吃肉,遇屎吃屎。”
“禦史吃屎啊!”】
清朝,乾隆年間。
“紀曉嵐?”
“就那個無肉不歡,日日夜夜要女子作陪之人,敢對我說這種話?”
“這又是哪來的野史?”
和珅吐槽著,突兀想起一種可能性:“彼其娘之,我是大反派,所以後人找一個對等的正派?”
“你們找誰不好,找紀曉嵐?”
“他要是正派人物,我就是聖人!”
和珅盯著天幕,等著看評論,但要研究一下後人到底是怎麽想的,沒想到這個視頻還沒結束,天幕裏接著講道:
【由這一幕,後人開始了改編。
對《宰相劉羅鍋》中,乾隆年間的科舉對答進行再創作。
原劇情為:乾隆對科舉士子進行殿試,正常問答。
而改編後為:乾隆問“如何分辨狼與狗?”
士子答:“看情感,陰暗是狼,慈喜是狗。”
“看神態,怒而咬牙是狼,怒而哈斥是狗。”
“看尾巴,快平穩是狼,晃太急是狗。”
“彎曲是狼,順直是狗。”
“看剩飯,糠密是狼,糠稀是狗。”
“看遊泳,泳歪是狼,泳正是狗。”
“看額頭,後凹是狼,前隆是狗。”
“看顏色,黑的是狼,黃的是狗。”
“看重量,小重是狼,大輕是狗。”】
天幕把同音字用括號標注出來,還很貼心的是提醒古人,講的是清朝曆代皇帝。
評論區:
〖愛新覺羅族譜都被罵遍了。〗
〖他這九族都不夠砍啊。〗
〖光看這個視頻,我都感覺要是穿越迴去,得被砍。〗
〖70後電視播放什麽就看什麽,80,90後想看什麽自己搜,00後想看什麽自己剪。〗
〖乾隆要是看見了,得跨越時間長河來殺了博主。〗
清朝,乾隆年間。
“朕看見了!”
“但你先告訴朕怎麽去到未來!”
和珅腳步越發加快,生怕後麵突然跑來一個太監說:“萬歲爺有旨,請您迴去一趟。”
但乾隆並未如乾隆所問,倒是問了未來的嘉慶帝一個問題:“西洋人的玩意兒,能強大清嗎?”
愛新覺羅?顒琰答道:“能,後世不是已經證明了嗎?”
“若是不用科學,就會被西洋人打進來。”
“既然如此,不如放開民禁,向外打!”
乾隆笑道:“你想學漢武,開疆拓土?”
不待答複,乾隆又問道:“大清如今有多少人口?”
“約有三萬萬吧。”
“錯,隻有一千萬,在朕大規模除旗之後,連幾百萬都沒有!”
“百萬之數的人統禦著萬萬人口。”
“你想引進西洋火器,開疆拓土,當一當漢武帝,可別忘了漢武可有個‘漢’字!”
“放開火器,大清如何我不知道,但滿洲一定會被滅族。”
乾隆很肯定的說道,但愛新覺羅?顒琰很明顯不同意,還有自己的想法:
“為什麽?”
“總歸是要有個皇帝的,為何不能是我們愛新覺羅?”
“我們可以允許他們複漢人衣冠,我們也可以學北魏徹底漢化。”
“我們還可以行分封之策,天下那麽大,他們都可以外封為王,可以當土皇帝。”
“為何一定要殺的滿洲滅族?”
“若真要殺,那投降大清的明朝臣子的後代殺不殺,漢八旗殺不殺?”
“若是要殺,他能坐穩這皇位嗎?”
乾隆望著未來的嘉慶帝,一臉希望的說道:“你既不了解漢人,也不了解滿洲。”
“九世之仇猶可報乎?百世之仇猶可報!”
“準噶爾寸草不生,東北也可以。”
聞言,愛新覺羅·顒琰還想反駁,乾隆擺擺手:
“讓禮部準備一下禪讓儀式吧。”
“朕準備退位當太上皇,這大清就交給你了。”
未來的嘉慶帝還以為是乾隆的試探,連忙跪地行大禮:“皇阿瑪春秋鼎盛……”
乾隆嗤笑一聲:“後麵的話不必說。”
“朕也不是試探你。”
“朕今天和你說幾句掏心窩子的話:原本即便朕退位,你也是個傀儡皇帝。”
“無非是因為聖祖他老人家在位六十一年,朕為了虛名,也為了身後名,不願超過聖祖,才退位當個太上皇,本想幕後理政。”
“但朕老了,天幕出現,是福是禍,朕分不清楚。”
“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即將來臨,朕一個老頭子也做不得什麽。”
“索性,全交給你,你想怎麽做就怎麽做吧,不必事事請示。”
“朕隻有一點想對你說:莫要讓我們父子二人做了徽欽二帝。”
“宋有趙構,還能有半壁江山。”
“大清可連趙構也沒有,若是敗了,你我父子二人連行牽羊禮的機會都沒有。”
言罷,也不管愛新覺羅?顒琰聽沒聽懂,乾隆輕踹一腳:“滾吧,去找禮部商量商量,再定下一個良辰吉日,你就可以登基稱帝了。”
明永曆十八年,清康熙元年。
“後人可真是把同音字玩到極致。”
吳三桂若有所思,吩咐人按照這個模板,編排一下清朝從皇太極開始到康熙的各位皇帝。
順帶還可以編排一下皇室的花邊故事,百姓最愛聽這個。
“皇太極、多爾袞,還有咱們這位太皇太後。”
吳三桂笑道:“這可不是瞎編,本來就是真事嘛。”
“順帶還可以研究研究這康熙到底是誰的兒子。”
有人問道:“大將軍,這就有些離譜了吧。”
“別怕,越離譜越有人信,你們還是不懂百姓啊。”
“你和百姓說經過研究發現明天要下雨,讓他們別出門,沒人聽。”
“但你要是和他們說明天龍王爺出巡,出門的人會被詛咒,他們反而會老老實實待在家裏,緊閉門窗。”
清朝,光緒十三年。
“親爸爸……”
慈禧迴頭問道:“怎麽?”
“以為我會生氣,會動怒?”
“既然說過全權交給你,那我肯定不插手。”
慈禧指著還未跳動的天幕接著說道:“民間會有人根據這個編排大清。”
“是殺是放、是囚是禁,都由你做主。”
光緒思考半天答道:“不可殺,亦不可禁,否則會像……”
光緒不敢說,慈禧笑道:“大義迷覺錄?”
光緒點點頭:“當務之急是火器,是水師。”
“若是水師不厲,莫說打出去,連守都守不住。”
慈禧歎了口氣:“拿國庫的錢先頂著吧,若是不夠用,從我身上裁減吧。”
“親爸爸,兒臣……”
慈禧壞,但不蠢。
曆史上的奸臣也好,臭名昭著的皇帝也罷,又蠢又壞的隻是少數,大多是壞但不蠢,不僅不蠢,相反還很聰明。
蠢人是沒辦法在政治裏混下去,還能掌握大權的。
“人啊,活著要享受,死了也要享受。”
“可享受得有個前提:家族還在。”
“家族若是沒了,連自盡都是一種奢望。”
“如今天下,漢軍大勢已成……”
慈禧突然停下言語,望著光緒:“有些事,急不得。”
“漢滿之爭大於外敵入侵,曆朝曆代皆是亡於內!”
光緒點頭稱是,心裏卻不以為然,這時候還抱著滿漢之別,豈不是又要走上原本的曆史。
“有的人連漢獻帝都不一定當。”
慈禧最後囑咐一句,也不管光緒能不能聽懂,就在宮人攙扶下前去用膳。
【王錦蛇,又名棱錦蛇、菜花蛇,是遊蛇科錦蛇屬的一種無毒蛇類。
因其成體頭部前額有一“王”字黑紋,所以有的地方也叫它“大王蛇”。
俗話說:一裏有菜花,十裏無毒蛇。
菜花蛇無毒,但它以毒蛇為食。
五步蛇有“爛肉王”之稱,但是它的毒,菜花蛇能扛住,還沒反過來把五步蛇當辣條吃了。】
評論區:
〖菜花蛇一般吃青蛙之類的,吃毒蛇隻有沒得吃的時候才吃,就像人一樣,有好吃的誰去吃那難吃的。〗
〖我小時候一直以為菜花蛇是吃蔬菜的。〗
〖菜花蛇有天敵,那就是人類,因為它沒有毒,所以人類去捕它來吃。〗
〖是因為它能清熱解毒啊,還能殺蟲,所以才被人捕來吃。〗
〖七、八歲時候遇到過一條兩米左右的菜花蛇,直接被我提了兩磚頭拍死了,拖著它迴家給家裏貓吃,吃出來七八顆軟殼蛇蛋,老媽怕蛇,我又讓她給我炸蛇蛋吃,她就微笑看著我,結果蛇蛋沒吃到,還挨了一頓打。〗
〖菜花蛇:隻有懦夫才用毒,真蛇王隻用力量。〗
〖好消息:這裏沒有其他蛇。
壞消息:菜花蛇不走了。〗
〖我們這裏叫它守家仙,有它家裏沒老鼠和毒蛇,有時候搬家了它還會跟著,夏天睡土炕,爬人的腳上睡覺。〗
〖就所有帶王字的蛇,別管有毒沒毒,它都吃同類,嘎嘎猛。〗
〖我不是專業養蛇的,但是我知道,遇到蛇的時候,你慢慢靠近,讓蛇感覺你沒有惡意,然後輕輕撫摸蛇頭,正常蛇是不會咬你的,如果蛇咬你了,就當我沒說,畢竟開頭我也說了,我不是專業的。〗
大明。
“後人典型的廢話文學。”
李時珍惴惴不安的心稍微放下,不再去思索宮廷之事,想起了自己的老本行。
“蛇主陰,清熱明目。”
“後人口中的菜花蛇是不是我在川蜀大地見過的花蛇?”
“喜食蟲蛙、又喜食鳥蛋。”
“後人也真是的,不知道放個圖片之類的!”
“我將蛇分為有毒、無毒兩大類是不是錯的?”
李時珍晃晃腦袋,大類沒分錯,小類還需要細分。
想著想著,李時珍不由自主的想到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說》,並念叨出來: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禦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
“……”
“餘悲之,且曰:‘若毒之乎?餘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複若賦,則何如?’”
“……”
“餘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吾嚐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
“嗚唿!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念叨完,李時珍站在小坡上,眺望著老者的破舊木屋。
“你還要在這裏躲多久?”
“我還要去京城嗎?”
大秦。
“無且……”
始皇頓了頓,按照以前的規律,自己話還沒說完,他就會站出來接受任務,而後自己勉勵一番,君臣相得。
但始皇頓了半天,沒聽到答複,隻見夏無且臉帶三分為難、三分苦悶、三分憂懼,還有一分……不提也罷。
“陛下,換個人吧。”
始皇見多了各家搶別家的話,第一次見把自家的活,推給別人。
“???”
“臣怕蛇。”
“……”
“陛下,臣來吧。”
這次,沒人和李斯搶。
墨家沒興趣,農家正忙,兵家的各位將軍們正在思考太子妃之事。
唯一一個不管什麽事都要和李斯爭一下的叔孫通埋著頭,深怕始皇點自己名。
無它,他也怕蛇。
始皇無奈:“你會醫學?”
“略懂。”
“唉,算了吧,還是找個不怕的蛇的醫家來研究吧。”
“你要改新法,還要訓軍犬,黃狗若是把蛇吃了……”
李斯:“也行。”
“????”
始皇隻是客氣客氣,沒想到李斯居然就退了。
該不會你也怕蛇吧?
對著始皇狐疑地眼神,李斯尷尬的笑了笑。
確定了,李斯也怕蛇。
【#如何分辨狼與狗#】
【取自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劇中和珅與紀曉嵐是一對相愛相殺的冤家。
有一幕是和珅邀眾人赴宴,在紀曉嵐到達之前,和珅囑咐眾人:今天好好殺一下紀曉嵐的銳氣。
紀曉嵐剛到坐下,還未開宴,門口突有一物在叫,和珅問道:“這是何物,是狗是狼啊?”
旁有一人答:“侍郎,是狗。”
眾人大笑,紀曉嵐跟著眾人大笑,取下頭上帽子放下,眼珠一轉,思索一番笑道:“是狼是狗,和大人,和尚書,您堂堂一品大學士,是狼是狗都分不清楚?”
和珅:“還真分不清。”
“那我倒要教教您了。”
“倒要請教請教。”
紀曉嵐指著狗說道:“看尾巴,下托的是狼,上豎的是狗。”
“下拖是狼,尚書是狗。”
和珅反應過來,略顯尷尬,示意身旁之人反駁。
旁人一指那物:“當真是巧言善辯,狼吃肉、狗吃糞,它吃肉,侍郎是狗,毫無疑問!”
紀曉嵐反問道:“這位大人,眼生的很,敢問尊姓大名?”
“在下姓劉,新任的江南道禦史。”
“禦史大人,久仰久仰,不過你剛才所言有所不當啊。”
“狼性固然吃肉,狗也不是不吃。”
“它是遇肉吃肉,遇屎吃屎。”
“禦史吃屎啊!”】
清朝,乾隆年間。
“紀曉嵐?”
“就那個無肉不歡,日日夜夜要女子作陪之人,敢對我說這種話?”
“這又是哪來的野史?”
和珅吐槽著,突兀想起一種可能性:“彼其娘之,我是大反派,所以後人找一個對等的正派?”
“你們找誰不好,找紀曉嵐?”
“他要是正派人物,我就是聖人!”
和珅盯著天幕,等著看評論,但要研究一下後人到底是怎麽想的,沒想到這個視頻還沒結束,天幕裏接著講道:
【由這一幕,後人開始了改編。
對《宰相劉羅鍋》中,乾隆年間的科舉對答進行再創作。
原劇情為:乾隆對科舉士子進行殿試,正常問答。
而改編後為:乾隆問“如何分辨狼與狗?”
士子答:“看情感,陰暗是狼,慈喜是狗。”
“看神態,怒而咬牙是狼,怒而哈斥是狗。”
“看尾巴,快平穩是狼,晃太急是狗。”
“彎曲是狼,順直是狗。”
“看剩飯,糠密是狼,糠稀是狗。”
“看遊泳,泳歪是狼,泳正是狗。”
“看額頭,後凹是狼,前隆是狗。”
“看顏色,黑的是狼,黃的是狗。”
“看重量,小重是狼,大輕是狗。”】
天幕把同音字用括號標注出來,還很貼心的是提醒古人,講的是清朝曆代皇帝。
評論區:
〖愛新覺羅族譜都被罵遍了。〗
〖他這九族都不夠砍啊。〗
〖光看這個視頻,我都感覺要是穿越迴去,得被砍。〗
〖70後電視播放什麽就看什麽,80,90後想看什麽自己搜,00後想看什麽自己剪。〗
〖乾隆要是看見了,得跨越時間長河來殺了博主。〗
清朝,乾隆年間。
“朕看見了!”
“但你先告訴朕怎麽去到未來!”
和珅腳步越發加快,生怕後麵突然跑來一個太監說:“萬歲爺有旨,請您迴去一趟。”
但乾隆並未如乾隆所問,倒是問了未來的嘉慶帝一個問題:“西洋人的玩意兒,能強大清嗎?”
愛新覺羅?顒琰答道:“能,後世不是已經證明了嗎?”
“若是不用科學,就會被西洋人打進來。”
“既然如此,不如放開民禁,向外打!”
乾隆笑道:“你想學漢武,開疆拓土?”
不待答複,乾隆又問道:“大清如今有多少人口?”
“約有三萬萬吧。”
“錯,隻有一千萬,在朕大規模除旗之後,連幾百萬都沒有!”
“百萬之數的人統禦著萬萬人口。”
“你想引進西洋火器,開疆拓土,當一當漢武帝,可別忘了漢武可有個‘漢’字!”
“放開火器,大清如何我不知道,但滿洲一定會被滅族。”
乾隆很肯定的說道,但愛新覺羅?顒琰很明顯不同意,還有自己的想法:
“為什麽?”
“總歸是要有個皇帝的,為何不能是我們愛新覺羅?”
“我們可以允許他們複漢人衣冠,我們也可以學北魏徹底漢化。”
“我們還可以行分封之策,天下那麽大,他們都可以外封為王,可以當土皇帝。”
“為何一定要殺的滿洲滅族?”
“若真要殺,那投降大清的明朝臣子的後代殺不殺,漢八旗殺不殺?”
“若是要殺,他能坐穩這皇位嗎?”
乾隆望著未來的嘉慶帝,一臉希望的說道:“你既不了解漢人,也不了解滿洲。”
“九世之仇猶可報乎?百世之仇猶可報!”
“準噶爾寸草不生,東北也可以。”
聞言,愛新覺羅·顒琰還想反駁,乾隆擺擺手:
“讓禮部準備一下禪讓儀式吧。”
“朕準備退位當太上皇,這大清就交給你了。”
未來的嘉慶帝還以為是乾隆的試探,連忙跪地行大禮:“皇阿瑪春秋鼎盛……”
乾隆嗤笑一聲:“後麵的話不必說。”
“朕也不是試探你。”
“朕今天和你說幾句掏心窩子的話:原本即便朕退位,你也是個傀儡皇帝。”
“無非是因為聖祖他老人家在位六十一年,朕為了虛名,也為了身後名,不願超過聖祖,才退位當個太上皇,本想幕後理政。”
“但朕老了,天幕出現,是福是禍,朕分不清楚。”
“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即將來臨,朕一個老頭子也做不得什麽。”
“索性,全交給你,你想怎麽做就怎麽做吧,不必事事請示。”
“朕隻有一點想對你說:莫要讓我們父子二人做了徽欽二帝。”
“宋有趙構,還能有半壁江山。”
“大清可連趙構也沒有,若是敗了,你我父子二人連行牽羊禮的機會都沒有。”
言罷,也不管愛新覺羅?顒琰聽沒聽懂,乾隆輕踹一腳:“滾吧,去找禮部商量商量,再定下一個良辰吉日,你就可以登基稱帝了。”
明永曆十八年,清康熙元年。
“後人可真是把同音字玩到極致。”
吳三桂若有所思,吩咐人按照這個模板,編排一下清朝從皇太極開始到康熙的各位皇帝。
順帶還可以編排一下皇室的花邊故事,百姓最愛聽這個。
“皇太極、多爾袞,還有咱們這位太皇太後。”
吳三桂笑道:“這可不是瞎編,本來就是真事嘛。”
“順帶還可以研究研究這康熙到底是誰的兒子。”
有人問道:“大將軍,這就有些離譜了吧。”
“別怕,越離譜越有人信,你們還是不懂百姓啊。”
“你和百姓說經過研究發現明天要下雨,讓他們別出門,沒人聽。”
“但你要是和他們說明天龍王爺出巡,出門的人會被詛咒,他們反而會老老實實待在家裏,緊閉門窗。”
清朝,光緒十三年。
“親爸爸……”
慈禧迴頭問道:“怎麽?”
“以為我會生氣,會動怒?”
“既然說過全權交給你,那我肯定不插手。”
慈禧指著還未跳動的天幕接著說道:“民間會有人根據這個編排大清。”
“是殺是放、是囚是禁,都由你做主。”
光緒思考半天答道:“不可殺,亦不可禁,否則會像……”
光緒不敢說,慈禧笑道:“大義迷覺錄?”
光緒點點頭:“當務之急是火器,是水師。”
“若是水師不厲,莫說打出去,連守都守不住。”
慈禧歎了口氣:“拿國庫的錢先頂著吧,若是不夠用,從我身上裁減吧。”
“親爸爸,兒臣……”
慈禧壞,但不蠢。
曆史上的奸臣也好,臭名昭著的皇帝也罷,又蠢又壞的隻是少數,大多是壞但不蠢,不僅不蠢,相反還很聰明。
蠢人是沒辦法在政治裏混下去,還能掌握大權的。
“人啊,活著要享受,死了也要享受。”
“可享受得有個前提:家族還在。”
“家族若是沒了,連自盡都是一種奢望。”
“如今天下,漢軍大勢已成……”
慈禧突然停下言語,望著光緒:“有些事,急不得。”
“漢滿之爭大於外敵入侵,曆朝曆代皆是亡於內!”
光緒點頭稱是,心裏卻不以為然,這時候還抱著滿漢之別,豈不是又要走上原本的曆史。
“有的人連漢獻帝都不一定當。”
慈禧最後囑咐一句,也不管光緒能不能聽懂,就在宮人攙扶下前去用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