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元年。


    北京,恪純公主府。


    因吳應熊與和碩恪純長公主成婚後,住在這裏,民間又稱駙馬府。


    和碩恪純長公主,皇太極第十四女。


    順治十四年晉封為和碩長公主。


    十六年十二月被封為和碩建寧長公主,後改為和碩恪純長公主。


    也就是影視劇中為人熟知的建寧公主,在某本小說中被描述為康熙的妹妹。


    但實際上,按輩分她是康熙的姑姑。


    吳應熊也許是小肚雞腸,也許是人小鬼大。


    反正是有些特殊技能在身上,征服了建寧公主。


    二人之間的感情和某小說裏是完全相反的,建寧公主對他是真的愛,愛得深沉。


    “入旗,改姓,斷絕關係。”


    從天幕中了解到未來的一鱗半爪,吳應熊怕了。


    昨夜睡覺都不敢閉眼,怕在睡夢之中就被送去斬首。


    建寧公主看心愛之人這副模樣,本想說你好歹也是他姑父,難道還能把你斬了不成?


    但公主也知道,天子何來親人?


    別說一個姑父,即便是一母同胞的兄弟,隻要威脅到自己,不眨眼就殺了,一點內疚都沒有。


    於是,公主給了個建議:和吳三桂斷絕關係,入旗,找個旗人當父親。


    “哪有這麽容易……”


    吳應熊抱著公主,歎息道:“這樣就能解決,那就好了。”


    “那怎麽辦,難道讓我眼睜睜看著你被砍頭嗎?”公主淚眼帶花,哽咽著問道。


    “無事,隻要父親不舉旗造反,為了大清江山穩固,朝廷是不會殺我的。”


    吳應熊用著不確信的語氣安撫道。


    因為自己也不確定,父親是否能經受住誘惑?


    聽說父親去抓永曆帝了,如果能等到永曆帝的死訊傳到京城,那自己還有活路。


    若是沒有……那就想辦法逃吧。


    慈寧宮。


    時年七歲的康熙,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若是吳三桂反了,怎麽辦?要不要先下手為強?


    “等。”


    “改製,促進滿漢融合。”


    “撤往關外,或者西征。”


    三位輔政都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現在的關鍵不是吳三桂反不反,而是朝廷能否壓製住,哪怕隻能控製北境,他們都不會反。”


    鼇拜也給了自己的意見,隨後又一一反駁眾人:“等什麽,等天幕說大清的好話?”


    “改製,如何改?”


    “滿漢一體,說的好聽,到頭來既沒討好漢人,還失了八旗子弟的心,隻怕死的更快。”


    鼇拜冷笑一聲,盯著蘇克薩哈:“撤往關外?”


    “見識過中原的花花世界,誰還願意迴冰天雪地?”


    “若是傳出去說要退往關外,連正黃旗都要打起反清複明的旗幟,隻要能在中原享福,誰會管皇帝是誰?”


    蘇克薩哈不服氣:“那你說,怎麽辦?”


    “那幹脆去迎迴永曆帝,我們去煤山陪崇禎帝好了。”


    見這群人到了此時還要鬥嘴,太皇太後不滿道:“去查查牽羊禮,免得到時候明皇說我們是蠻夷,連投降都不會。”


    見狀,眾人連忙請罪。


    “唉,鼇拜,你說,怎麽辦?”


    “西征!”


    “趁著八旗子弟還有戰力,海陸並行,向外打,找一片棲息之地。”


    蘇克薩哈冷哼道:“這和我剛才說的有什麽不一樣?”


    “迴關外,八旗會造反,難道西征就不會了?”


    鼇拜看向康熙,又轉向太皇太後。


    康熙年幼,能做主的終究是太皇太後。


    鼇拜跪地行禮:“所以,需要太皇太後給道旨意。”


    作為一個出生在努爾哈赤年間,從皇太極時代一步一步見證滿洲鯨吞天下全過程的老人精,太皇太後瞬間明白了鼇拜的意思。


    “學周公?”


    “是。”


    鼇拜給出肯定答複,接著解釋道:“若是如此,甚至還可以給漢軍機會。”


    “八旗為公國,漢人可為侯國。”


    “天下心向明室,想要反清複明之人,大多數都是因為改朝換代,失去了曾經的榮華富貴而已。”


    “但我們可以讓他們化家為國,他們還會嚷嚷著反清複明嗎?”


    康熙問道:“那中原呢?”


    四位輔政大臣不好迴答,太皇太後長歎一口氣:


    “唉……若是不得已,便放棄吧。”


    “吳三桂呢?”


    “先穩住他,萬一事不可控,可以和他商量,將中原給他,讓八旗撤出。”


    “他會同意嗎?”


    “吳三桂見小利而忘大義,有智卻無謀,興許會吧。”


    太皇太後揮揮手,示意眾人退下,自己要好好思考一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刷視頻:震驚古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光山色與人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光山色與人親並收藏刷視頻:震驚古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