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所有救國道路的人#】
【楊度,一個走過所有救國道路的人。
清光緒元年出生,十七歲中秀才。
十八歲中舉人,二十歲反對馬關條約。
參與公車上書,結識康有為、梁啟超。
二十二歲學習新政,二十八歲參與戊戌變法。
二十九歲赴日本留學,研究憲政,結識孫先生。
三十歲迴國,參與收複粵漢鐵路,並在其中占主導地位。
他不讚成孫的主張,但將黃興介紹給孫。
三十七歲,主張君主立憲救國,積極支持袁稱帝。
四十四歲,讚成孫的民主共和。
四十八歲,加入國。
五十二歲,積極參與營救大釗先生。
五十三歲,成為青幫頭目杜月笙的師爺。
五十四歲,在一片白色恐怖下,經周飛飛批準,秘密加入我兔。
五十六歲,在租界,因病去世。
他的一生,看似精神分裂,有些牆頭草。
實際上,他的一輩子隻在做一件事:救國。】
評論區:
〖我不知道哪條路能救中國,所以我都要試一試。〗
〖他不是牆頭草,他隻是身處迷宮,不知道哪條路通向出口,於是隻能一次次的以身入局。〗
〖一生都在摸石頭過河,終於在最後摸到了岸邊。〗
〖好家夥,這是親身參與了整本近現代曆史書?〗
〖但很沉重吧。〗
〖也很絕望。〗
〖中國最後一位縱橫家。〗
〖他要是多活幾年就能看見新華夏成立,也能安慰他。〗
〖31年去世,49年成立,他得再活18年!〗
〖可能那時候他正好十八歲。〗
〖百年屈辱史,先人們真的試盡了各種辦法來救國,所以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寫最後一句的時候是有多絕望……〗
〖看過一句關於他的總結:醫不知症因,唯試遍百藥,雖其術不精,但其心可正。〗
〖數千年未有之變局,差點就是神州陸沉的結果,在絕望中找生路,值得尊重。〗
〖臨時起意的叛變絕不會獲得信任,隻能說他真的一生都在踐行救國,否則不會被多方勢力反複接受。〗
〖這就相當於你劉關張剛結義那會兒,已經成名的諸葛亮來投你。〗
〖因為不是錦上添花,是在那個陣營危險的時候加入的,比雪中送炭還……〗
〖如果真有人死後的世界,感覺他會在門口詢問,中國人有沒有站起來?〗
〖剛查了一下他是 9 月 17 日去世的,第二天就是 9.18 事變的日子。〗
〖老天待他不薄啊,最黑暗之前把他帶走了。〗
〖也許是看他實在是不容易,不想再打擊他了吧。〗
戊午馬年,北大。
圖書館內,他邊吃著辣椒,邊提煉天幕關於後世之言寫於紙上。
聞聽此言,連忙從身側找出近日的報紙。
“楊先生已被特赦迴京。”
即將離開京城,他心裏思索著能否去和楊先生一見?
“也不知他是否會嫌棄我講南方話?”
念及此處,他颯然一笑。
笑就笑吧,難道被笑的還少嗎?
清,光緒元年。
光緒:“此人救國之心,蒼天可鑒,可否為我所用?”
慈禧聞言,冷笑道:“他不琢磨著造反已是幸事,還能為大清所用?”
“可他不是讚成君主立憲嗎?現在離未來之時尚有多年,豈知他不能為我所用?”
既知身後事,光緒此時無懼慈禧。
無非一死而已,早死幾年,晚死幾年,有區別嗎?
“君主立憲?後世可有皇帝乎!”
“親爸爸,我想試一試。”
姑爸爸是滿族人對姑媽的稱唿,據考證“爸爸”在滿語中是“母親”的意思。(參考《采桑子》)
光緒在爸爸前加上親,既顯得親昵又可以掩飾非親之嫌。
“試吧,你就試吧。”
“你若真能讓他臣服於你,朝政之事,我全權放手於你!”
光緒咬著嘴唇,慈禧見狀,一字一句怒道:“你是要哀家給你立字據!還是要讓哀家去太廟起誓!”
“兒臣不敢……”
慈禧站起身來,走到亭台邊,望著塘裏遊動的魚兒。
身上由真絲、真金、真銀和珍貴的翡翠寶石製成的麟袍,在陽光照射之下,泛起金光。
“你沒有什麽不敢的!”
“哀家說到做到!”
“隻恐你做不到,你我二人成了亡國的罪人。”
迴過身來,見光緒又要行禮請罪,慈禧揮揮手,歎道:“想做什麽就去做吧,隻要不過火,哀家都由著你。”
慈禧雖壞,卻不傻。
一個傻子不可能在軍權都快丟完的情況下,還能把漢族地主軍閥們玩的團團轉。
天幕出現至此時,還想著君主立憲,何其可笑!
滿蒙貴族不會答應,豈能讓權於漢人!
漢人也不答應,後世都沒皇帝了,一樣過得好好的,還成了世界第一或第二大國。
他們又憑什麽願意養著大清皇室?
能和平退位,已是不易。
隻恐這大清亡的比曆史上更快。
慈禧苦笑一聲,喃喃道:“興許會亡在我手裏吧。”
……
大明,北京。
“君主立憲,何意?”
朱棣打量著老和尚釣上來的魚,問道。
“憲,憲法也。”
“所謂君主立憲,興許是君王亦受法律管控。”
“交由內閣執政,皇室不參政。”
“皇室或許掌握軍權,或許連軍權都沒有,隻是名義上的君王。”
小朱道:“皇帝本來就被法律管控啊!”
“大明律能管到皇帝?”姚廣孝聞言,失笑道:“皇帝無非下個罪己詔而已,難道還能受罰不成?”
朱棣將魚交給侍衛,讓他們生火烤來嚐個味道,又問道:“君主立憲可能保千年不滅之國?”
“不知,且看後世蠻夷之國有無案例可尋?”
“即便真有,在華夏,亦是難行。”
大胖問道:“為何?”
“為何?”姚廣孝先向朱棣問道:“陛下可願當個吉祥物?”
扭過頭去看向大胖父子二人,亦問道:“太子、太孫,你們二人可願意?”
大胖有心說,能保家族千年,自是願意。
但人若是一朝有權,怎舍得放棄?
眾人不言語,姚廣孝笑道:“且不說皇室,去民間隨便尋訪一人,你若問他願不願意當個吉祥物皇帝,我想他大抵是願意的。”
“可一年、二年,看著內閣大權在握、揮斥方遒,他可還願意?”
“他願意,可他的兒子、孫子,又願意嗎?”
“權力是味毒藥,可人人都覺得他美味,甘之若飴。”
言畢,老和尚不再言語。
閉目養神,靜待魚兒上鉤。
【楊度,一個走過所有救國道路的人。
清光緒元年出生,十七歲中秀才。
十八歲中舉人,二十歲反對馬關條約。
參與公車上書,結識康有為、梁啟超。
二十二歲學習新政,二十八歲參與戊戌變法。
二十九歲赴日本留學,研究憲政,結識孫先生。
三十歲迴國,參與收複粵漢鐵路,並在其中占主導地位。
他不讚成孫的主張,但將黃興介紹給孫。
三十七歲,主張君主立憲救國,積極支持袁稱帝。
四十四歲,讚成孫的民主共和。
四十八歲,加入國。
五十二歲,積極參與營救大釗先生。
五十三歲,成為青幫頭目杜月笙的師爺。
五十四歲,在一片白色恐怖下,經周飛飛批準,秘密加入我兔。
五十六歲,在租界,因病去世。
他的一生,看似精神分裂,有些牆頭草。
實際上,他的一輩子隻在做一件事:救國。】
評論區:
〖我不知道哪條路能救中國,所以我都要試一試。〗
〖他不是牆頭草,他隻是身處迷宮,不知道哪條路通向出口,於是隻能一次次的以身入局。〗
〖一生都在摸石頭過河,終於在最後摸到了岸邊。〗
〖好家夥,這是親身參與了整本近現代曆史書?〗
〖但很沉重吧。〗
〖也很絕望。〗
〖中國最後一位縱橫家。〗
〖他要是多活幾年就能看見新華夏成立,也能安慰他。〗
〖31年去世,49年成立,他得再活18年!〗
〖可能那時候他正好十八歲。〗
〖百年屈辱史,先人們真的試盡了各種辦法來救國,所以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寫最後一句的時候是有多絕望……〗
〖看過一句關於他的總結:醫不知症因,唯試遍百藥,雖其術不精,但其心可正。〗
〖數千年未有之變局,差點就是神州陸沉的結果,在絕望中找生路,值得尊重。〗
〖臨時起意的叛變絕不會獲得信任,隻能說他真的一生都在踐行救國,否則不會被多方勢力反複接受。〗
〖這就相當於你劉關張剛結義那會兒,已經成名的諸葛亮來投你。〗
〖因為不是錦上添花,是在那個陣營危險的時候加入的,比雪中送炭還……〗
〖如果真有人死後的世界,感覺他會在門口詢問,中國人有沒有站起來?〗
〖剛查了一下他是 9 月 17 日去世的,第二天就是 9.18 事變的日子。〗
〖老天待他不薄啊,最黑暗之前把他帶走了。〗
〖也許是看他實在是不容易,不想再打擊他了吧。〗
戊午馬年,北大。
圖書館內,他邊吃著辣椒,邊提煉天幕關於後世之言寫於紙上。
聞聽此言,連忙從身側找出近日的報紙。
“楊先生已被特赦迴京。”
即將離開京城,他心裏思索著能否去和楊先生一見?
“也不知他是否會嫌棄我講南方話?”
念及此處,他颯然一笑。
笑就笑吧,難道被笑的還少嗎?
清,光緒元年。
光緒:“此人救國之心,蒼天可鑒,可否為我所用?”
慈禧聞言,冷笑道:“他不琢磨著造反已是幸事,還能為大清所用?”
“可他不是讚成君主立憲嗎?現在離未來之時尚有多年,豈知他不能為我所用?”
既知身後事,光緒此時無懼慈禧。
無非一死而已,早死幾年,晚死幾年,有區別嗎?
“君主立憲?後世可有皇帝乎!”
“親爸爸,我想試一試。”
姑爸爸是滿族人對姑媽的稱唿,據考證“爸爸”在滿語中是“母親”的意思。(參考《采桑子》)
光緒在爸爸前加上親,既顯得親昵又可以掩飾非親之嫌。
“試吧,你就試吧。”
“你若真能讓他臣服於你,朝政之事,我全權放手於你!”
光緒咬著嘴唇,慈禧見狀,一字一句怒道:“你是要哀家給你立字據!還是要讓哀家去太廟起誓!”
“兒臣不敢……”
慈禧站起身來,走到亭台邊,望著塘裏遊動的魚兒。
身上由真絲、真金、真銀和珍貴的翡翠寶石製成的麟袍,在陽光照射之下,泛起金光。
“你沒有什麽不敢的!”
“哀家說到做到!”
“隻恐你做不到,你我二人成了亡國的罪人。”
迴過身來,見光緒又要行禮請罪,慈禧揮揮手,歎道:“想做什麽就去做吧,隻要不過火,哀家都由著你。”
慈禧雖壞,卻不傻。
一個傻子不可能在軍權都快丟完的情況下,還能把漢族地主軍閥們玩的團團轉。
天幕出現至此時,還想著君主立憲,何其可笑!
滿蒙貴族不會答應,豈能讓權於漢人!
漢人也不答應,後世都沒皇帝了,一樣過得好好的,還成了世界第一或第二大國。
他們又憑什麽願意養著大清皇室?
能和平退位,已是不易。
隻恐這大清亡的比曆史上更快。
慈禧苦笑一聲,喃喃道:“興許會亡在我手裏吧。”
……
大明,北京。
“君主立憲,何意?”
朱棣打量著老和尚釣上來的魚,問道。
“憲,憲法也。”
“所謂君主立憲,興許是君王亦受法律管控。”
“交由內閣執政,皇室不參政。”
“皇室或許掌握軍權,或許連軍權都沒有,隻是名義上的君王。”
小朱道:“皇帝本來就被法律管控啊!”
“大明律能管到皇帝?”姚廣孝聞言,失笑道:“皇帝無非下個罪己詔而已,難道還能受罰不成?”
朱棣將魚交給侍衛,讓他們生火烤來嚐個味道,又問道:“君主立憲可能保千年不滅之國?”
“不知,且看後世蠻夷之國有無案例可尋?”
“即便真有,在華夏,亦是難行。”
大胖問道:“為何?”
“為何?”姚廣孝先向朱棣問道:“陛下可願當個吉祥物?”
扭過頭去看向大胖父子二人,亦問道:“太子、太孫,你們二人可願意?”
大胖有心說,能保家族千年,自是願意。
但人若是一朝有權,怎舍得放棄?
眾人不言語,姚廣孝笑道:“且不說皇室,去民間隨便尋訪一人,你若問他願不願意當個吉祥物皇帝,我想他大抵是願意的。”
“可一年、二年,看著內閣大權在握、揮斥方遒,他可還願意?”
“他願意,可他的兒子、孫子,又願意嗎?”
“權力是味毒藥,可人人都覺得他美味,甘之若飴。”
言畢,老和尚不再言語。
閉目養神,靜待魚兒上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