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偏差值:百分之二十。』


    “叮!”


    打火機發出清脆的響聲,十七微微偏過頭點煙。


    猛吸一口,在肚子打個圈,緩緩吐了出來。


    恰好空調風吹來,煙霧熏到了眼睛,十七連忙放下手機,揉著眼睛。


    手機上的提示文字一閃而過,十七再次錯過。


    【#王朗爽不爽#】


    細心人發現天幕出現了些許變化,左下角分出一個黑色小框。


    天幕提示:該歌曲改編自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怒罵王朗片段,視頻為電視劇《三國演義》片段。


    《三國演義》:元末明初,羅貫中撰寫的長篇章迴體曆史演義小說。


    天幕還貼上了書籍原文。


    東漢末年,公安縣。


    “啊,這……”張三爺想了半天,感歎道:“軍師嘴巴當真厲害!”


    孔明笑道:“三將軍,天幕都說是三國演義寫的。”


    劉備有些無奈,又有些寵溺的說道:“你多看些書吧,誇人就會誇個厲害。”


    張飛思索一會,反駁道:“大哥,能誇人厲害,我就已經很厲害了。”


    “哈哈哈。”


    眾人哄笑起來,還是孔明為他解了圍:“三將軍言之有理,大道至簡啊。”


    三將軍頭一揚,鼻孔朝著眾人,一副有勝閱兵的模樣。


    “還是軍師懂俺,大道至簡,你們懂不懂啊?!”


    大明,杭州。


    五十來歲的羅貫中正在奮筆疾書,口中還念念有詞:“抄自己的不算抄。”


    “連借鑒都談不上。”


    “本就是屬於自己的,不過提前了些年月而已。”


    【王朗:諸葛村夫!】


    【諸葛亮:安敢在此饒舌?你特麽枉活七十有六!】


    【跑到兩軍陣前,純特麽找揍!】


    【敢在我軍狺狺狂吠,我現在把你幹死,都算正當防衛!】


    【隻會搖唇鼓舌,助曹為虐,我略略略略!】


    【二臣賊子!二臣賊子!】


    【還不速速下馬,前來受死!】


    【二臣賊子!二臣賊子!】


    【你丫也敢饒舌,你祖師爺爺在此!】


    【今天我們啥也不幹,就是讓你爽!】


    【你丫爽不爽!快說啊爽不爽!】


    【你不就是郎中出身,憑啥耀武揚威?】


    【今日臥龍出山,我要你挫骨揚灰!】


    【真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我看你這鱉樣,也得盡早入土!】


    【跟我在這freestyle,想都不要想!】


    【還想跟我幹一場,我必須讓你爽!】


    【別以為你躺那兒,這事就拉倒!】


    【你跑這丟人現眼,我必須給你搞!】


    【今天我們啥也不幹,就是讓你爽!】


    【你丫爽不爽,快說啊爽不爽!】


    評論區:


    〖怪不得四川說唱那麽多,原來是模仿丞相。〗


    〖歡迎來到《三國有嘻哈》節目。〗


    〖人都死了,你咋還追著打呢?〗


    〖我在現場,諸葛亮就是這麽罵的,我證明。〗


    〖“疑似原版泄露”〗


    〖王朗:敲到麻袋,哪兒來的bgm?〗


    〖沒原版罵得髒,但比原版通俗,好,賞。〗


    〖王朗:我就打了個招唿啊…〗


    〖“hi”


    “給老子,死!!”〗


    東漢末年,公安縣。


    “後人也懂的大道至簡的道理啊。”張三爺感歎一番,頓了頓,又向劉備建議道:“大哥,俺覺得可以學學。”


    ???


    “大哥,大雅即大俗,大俗即大雅。”


    張三爺悟道了,並將理論與現實結合起來。


    “你瞧這原文,雖然有些頗為口語化,但百姓又能幾個能看懂、聽懂呢?”


    “倒不如後世這饒舌簡單明了,百姓一聽就知道怎麽迴事,還朗朗上口。”


    “比如吧……”張三爺拿自己舉起例子:“把呂布的事,用討賊檄文寫出來,百姓聽不懂,還要解釋半天為什麽他明明是大漢的將軍,卻又是反賊。”


    “不如俺罵一句三姓家奴,頂多給百姓解釋一句:他認了義父,然後殺了,又認個義父,又殺了。”


    “百姓一下就懂了。”


    “像曹操之事,就說一句他好寡婦、愛屠城,百姓就知道他不是個好玩意兒!”


    劉備與孔明對視一眼,相視而笑。


    劉備解釋道:“三弟言之有理,不過這討賊檄文還是應當暫時維持原樣,倒是發布的政令可以寫的通俗易懂。”


    “不用長篇大論的講道理,告訴百姓應該做什麽,能得到什麽,就夠了。”


    “若是人手富裕,還可以講講政策其中的深意,是能夠福澤子孫的。”


    張三爺撇過頭去,望向孔明。


    “三將軍,檄文終究是要上史書的,總不能讓後人看見將軍開口閉口就是問候別人父母吧?”


    “政令之事乃至大軍因何出征,為何打仗,倒是可以說的通俗易懂,還可以編成歌謠傳唱。”


    “三將軍隻是手握春秋,便能悟得此理。”


    “若是三將軍認真研習,假以時日,必將遠超孔明。”


    張三爺,猛虎一般的漢子,此刻做起小女兒狀,有些害羞道:“軍師太過誇讚,俺可不有此奢望,有軍師三分,足矣。”


    隨後望了劉備一眼,笑道:“還是軍師懂行啊。”


    劉備都被氣笑了,孔明說的和我說的,有什麽區別嗎?


    合著就因為我沒誇你,我就是個不懂行的?


    畢竟是自己大哥,張飛想了想,找補道:“大哥也懂行,比軍師差一點點。”


    劉備懶得和張飛計較,誰知張三爺又補了一句:“說不定阿鬥的腦子就是隨了大哥。”


    “呔,找打!”


    許都。


    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王朗咬牙切齒道:“不會寫,就不要瞎編!”


    寫三國演義的羅貫中,你知道諫議大夫是幹什麽的嗎?


    掌規諫諷諭,凡朝政闕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違失,皆得諫正。


    說直白點,上到宰相,下到吏員,都可以批評!


    膽子大點的,連皇帝都敢罵!


    你居然覺得我會被諸葛亮罵的羞愧而死?


    你讓他來許都,看看到底誰能罵死誰!


    天幕若是沒出現,即便諸葛亮真罵自己二臣賊子,不過一笑了之。


    但天幕出現了,或許在後人眼中自己的經曆就談不上多好。


    王朗師從太尉楊賜,後任菑丘縣長。


    楊賜逝世後,王朗棄官為他服喪。


    服喪期滿後,獲舉孝廉、受官府征辟,都不應命。


    後來被徐州刺史陶謙舉為茂才,他才去了。


    劉協被郭汜、李傕控製時,王朗建議陶謙遣使進貢,以表對漢室的忠心。


    孫策進攻會稽,王朗言:身為漢吏,自當守土安民,後兵敗被孫策所俘。


    孫策勸說效命,王朗拒絕,遂被流放。


    後來又被曹操以漢獻帝的名義征辟。


    到這,都還可以認為他是一個漢室忠臣。


    降曹非降曹,乃為獻帝效命而已。


    但曹魏代漢,其出了大力,任禦史大夫,封安陵亭侯。


    被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帝王重用,後來官至三公,並進封為蘭陵侯,死後陪享曹操廟庭。


    即便沒有天幕出現,王朗也知道曹氏一族準備做什麽,也知道自己會扮演什麽角色。


    曹氏代漢,成為正統,那自己肯定是賢臣、名臣。


    但現在……成了後人口中的二臣賊子。


    “該死的羅貫中!”


    王朗覺得責任全是羅貫中的,把自己寫成被諸葛亮一句二臣賊子就罵死的人,自己的名聲能好到哪兒去?


    曹操也是咒罵羅貫中,小說故事肯定有正派,有反派,這是最簡單的道理。


    把諸葛亮寫的如此之好,再加上後人視頻中毫不吝嗇的誇讚。


    正派便是諸葛亮和大耳賊!


    那反派呢?


    董卓肯定是,袁紹、袁術肯定也是,但他們都死了。


    故事還沒完,那肯定還有一個大反派!


    那這個大反派能是誰呢?


    東漢美食,曹操蓋飯再次出現置物台上。


    “該死的羅貫中。”


    “阿嚏。”


    大明,杭州,羅貫中望向屋外。


    “大晴天,怎麽就打噴嚏了?”


    “天幕能不能多放點三國演義原文啊!”


    “寫故事真的好難,反正都是我寫的,我直接用就成了,免得想啊。”


    【#一生有福的川渝人#】


    “怎麽又是講川蜀之事?”


    “天幕後麵的還真是川蜀人啊。”


    “這短短半天,已經出現了很多關於川蜀的視頻了。”


    大秦,鹹陽。


    “蜀地當真有靈乎?”


    不怪嬴政瞎想,川蜀,天府之國也,且傳言有古道可通身毒。


    應當是後世口中的印度,可問巴清,她也不知道,迴答居然是:聽老人說,有這麽一條道。


    若不是朕派人調查過,還以為她在誆朕。


    劉邦漢中王,入川蜀而得天下。


    劉備據川蜀,差點三興大漢。


    天幕投放手機視頻所用之人,大概率也是蜀人。


    蜀地多少是有點說法的,否則後世那麽大的國土,十數萬萬人,那麽多可以挑選的,為何偏偏選蜀地之人?


    秦朝的始皇在想身毒,漢朝管理蜀地的張騫也在想身毒。


    劉徹安排張騫管理蜀地的唯一目的,就是找到通往身毒的古蜀商道。


    張騫折了一截樹枝在地上勾勒起來:“大漢往北是匈奴……過去是西域諸國。”


    隨手撿起一塊石頭,又喃喃自語道:“翻過高聳入雲的山,便是大夏,再往西便是安息。”


    張騫想起當初在大夏看到蜀錦和蜀地作物時的驚訝,僅僅次於今日天幕出現。


    大夏人說,這些東西是身毒流傳過來的。


    張騫四方打聽,終於找到一個線索:蜀郡往南,有古道,可直達身毒。


    於是便請命探尋,找到此道不僅僅是通商如此簡單。


    若找到,便可以不用通過匈奴之地,直接聯係上西域諸國。


    雖然如今天幕提供了火藥的製作方法,但凡事要做兩手準備。


    況且若是因為能穩勝匈奴,就停下尋找古道,那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麽?


    又如何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漢使,如何能名留青史呢?


    “不知道天幕會不會放一些小槍的製作方法?”


    張騫不由的憧憬起來,以前還需要拔刀,還需要激怒別人:“我來這就兩件事,要麽你們投降大漢,要麽你們殺了我等大漢發兵滅你們。”


    “什麽意思,降又不降,殺又不殺!”


    “我都說要睡你老母了,你居然不殺我!”


    “你有沒有種啊,下麵的東西能不能用?不能用就割了!”


    張騫將樹枝放在腰間,猛然掏出:“砰,砰,砰。”


    “你們猜我這槍還能殺幾人?”


    “嘿嘿嘿,爽。”


    “桀桀桀,痛快,以後我是不是可以一人滅一國,從而名留青史?”


    五步外,被張騫請來詢問古蜀道之事的幾位老者麵麵相覷。


    “博望侯瘋了?”


    “找了這麽久沒找到,聽說陛下的脾氣不太好,殺人不眨眼。”


    “換你,你也瘋。”


    年齡最大的老人輕咳一聲:“莫談天子。”


    隨手一指天幕:“這有福該不會是蜀地藏著金山銀山,亦或者有什麽高產作物吧?”


    “否則怎麽會說一生有福呢?”


    “高產作物應該沒有,若是有,之前講食物、植物的事就說了。”


    “想必是後世科技發達,蜀地真成了天府之國,良田萬畝。”


    【人突然去世,川渝人會說:“他有福氣,睡在那兒就走了噠,又沒受到折磨,人老了都有這樣一天,走得快是最好的。”】


    【人久病去世,川渝人會說:“他有福氣,在床上躺了兩個月,娃兒女子沒離到身,等所有的後人攏噠,才掉了最後一口氣,這也就圓滿了撒。”】


    【一個人長得胖,川渝人會誇:“犬入的,這個娃兒有福氣,長得唔唔墩墩的。”】


    【一個人長得瘦,川渝人會誇:“犬入的,這個娃兒長得秀秀氣氣的,有福氣。”】


    【假如老人的兒女全在外地,川渝人會說:“還是他有福氣,娃兒能幹的很,在外頭開工廠,經常拿錢給他用。”】


    【假如老人的兒女全在身邊,川渝人會說:“他娃兒這兩年都沒出門,不管吃什麽好的,都要先端一碗給他,後人有孝心,他硬是有福氣的很。”】


    【假如人老了但身體健康,川渝人會說:“他有福氣的很,這麽大的年紀,還能扛把鋤頭種田,身體硬朗的很。”】


    【假如人老了但身體不健康,川渝人會說:“雖然說他個人動不得,坐在輪椅上,但他娃兒把他服侍的好好的,有福氣哦。”】


    【假如老人的兒女能賺錢,川渝人會說:“他幾個娃兒都會找錢,都是些大老板,有福氣的很。”】


    【假如老人的兒女賺不到錢,川渝人會說:“總歸來說,他還是有福氣的,他幾個後人雖說沒找到錢,但是本本分分,從來沒給他惹過禍。”】


    評論區:


    〖我被蜂子把嘴巴蟄腫了,別個老人家說:有福氣,嘴巴大,一輩子不愁吃。〗


    〖嘴大吃四方。〗


    〖川渝人說一個人造孽那是真的很可憐。〗


    〖如果不是開玩笑的話,真說一個人造孽,那是真造孽了。〗


    〖那是一點誇的位置都沒有了,隻有說造孽了。〗


    〖川渝人苦難的生活需要喜劇和謊言來麻痹。〗


    〖其實不算麻痹,隻是以一種樂觀得態度應對生活的苦難。〗


    〖怎麽搞都有福氣。淚奔·jpg。〗


    〖做人要往好的想。〗


    〖我小時候jio板長得快,同齡女娃娃33.34,我36.37,我婆說我對了的,腳大江山穩。〗


    〖難怪我一個女孩子,腿上汗毛比男生還長,我奶奶說有福氣,有福之人毛杆杆。〗


    〖我吃醪糟煮雞蛋,醪糟變紅了,我吃了可能有點輕微中毒,特別不舒服,我怕我要嘎了給我媽打電話,我媽說我有福氣。〗


    〖確實是有福氣,你想一想,要是重度中毒那不就完了?〗


    〖別人說我婆婆有福,她說她有夜壺。〗


    〖我兩個閨女,是不是有福氣的呢?〗


    〖有福氣,以後有地方走人戶。〗


    “啊,這麽個有福氣?”


    “白期待了,我還以為有金山銀山呢……”


    “咱們說話有這麽樂觀嗎?”


    “應當有吧,川蜀養人,隻要不是天下大亂,待在蜀地可保無憂。”


    張騫湊過身來:“什麽金山銀山?”


    “在哪兒?本侯帶著火槍去為大漢取來!”


    張騫不停晃動著手裏的樹枝,嘴裏發出砰砰之聲。


    幾位老人麵麵相覷。


    博望侯真瘋了?


    應當是瘋了一半,還知道為大漢取金銀。


    那怎麽辦?


    老辦法,灌金汁。


    老人對視一眼,笑道:“有,我家古籍記載的有,請隨我去家裏一觀。”


    一人在前引路,兩人在側,兩人在後,將張騫保護在中間。


    “怎可在三老之前?”張騫連忙停下,攙扶起後麵的兩位老者讓他們前行。


    且不論律法,尊重老人是上古就流傳下來的規矩,已經深深刻在骨子裏。


    “不用,我走的慢一些,順便觀看天幕。”


    “博望侯先去,大漢之事為重。”


    待幾人走遠,尾隨的兩名老者討論道:“博望侯好像沒瘋。”


    “會不會是我們誤判了?”


    額,那這金汁還灌不灌?


    得灌,畢竟是以金山銀山的事誆騙博望侯。


    若是灌金汁,那是為了救博望侯不得已而為之。


    若是不灌,那便是誆騙之罪。


    雖罪不至死,況且按幾人的年齡,也當免罪。


    但說出去不好聽,以後見麵還會被他人恥笑!


    兩位老者望著張騫的背影歎道:“委屈博望侯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刷視頻:震驚古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光山色與人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光山色與人親並收藏刷視頻:震驚古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