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常見的有黑胡椒和白胡椒。


    帶皮曬幹的是黑胡椒,去皮曬幹的是白胡椒,此外還有綠胡椒和紅胡椒。


    西方人對香料的擁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醃製肉類,他們偶然發現胡椒和肉類的奇妙搭配後就一發不可收拾,為一點他們心中的香料之王胡椒,歐洲人不惜一擲千金。


    哥倫布說是去找印度,說來說去不還是為了那點胡椒、還有黃金嗎?


    而在中國張騫出使西域後,胡椒雖然引入,但一直是奢侈品的存在。


    唐朝元載,官居宰相,抄家時查沒胡椒八百石,相當於現在的幾十噸。


    明朝於謙曾寫詩諷刺說“胡椒八百斛,千載遺腥騷。”


    並且在明朝,因為南洋的海外貿易胡椒進口量大增,官員俸祿有時都用胡椒來折算,胡椒也開始逐步走入尋常百姓家。】


    大唐,長安。


    “……何止明朝啊,俺們也是。”


    “還拿牛羊當俸祿。”


    太極殿內,李世民與皇後、太子皆不在,眾人也不再拘謹。


    “還行吧,真發錢你不嫌難搬?”


    國內俸祿大多以糧食計算,比如兩千石高官,指的就是能領兩千石糧食。


    不過很少全部發放糧食,一般折算為金、銀、銅、奢侈品等同價值的物品。


    但有的朝代不一樣。


    大明,應天府。


    “發胡椒……”群臣懷念起大明剛立國的時候。


    雖然國家窮了點、俸祿低了點。


    但發的好歹不是糧食就是香料,偶爾給布匹,雖然要自己去變賣成金銀,再購買成糧食,但總歸是錢。


    不過後來,陛下直接發錢,可既不是金銀,也不是銅錢,而是大明寶鈔。


    若是像宋朝交子一樣,有儲備金還好。


    可陛下哪管那麽多,儲備金沒有,但紙張管夠。


    錢不夠就印,紙才值幾個錢,但印成寶鈔,一文不值的紙卻能瞬間價值百貫乃至千貫。


    “哼。”老朱還能不清楚一群人埋著頭想啥?


    老朱嘴裏碎碎念:“你們就不能體諒體諒咱?”


    “咱但凡有一點辦法,能給你們發寶鈔?”


    “咱難道是因為摳門嗎?”


    馬皇後笑道:“是。”


    “你就對一家人大方。”


    老朱連忙反駁道:“家人和官吏一樣嗎?”


    “一個是親人,一個是傭人。”


    老朱自知語言不當,聲音極為小聲,貼近馬皇後耳語道:“這能一樣嗎?”


    老朱也不傻,能把官吏當奴仆用,但千萬不能說出來,這群人屬於死要麵子活受罪的主。


    你把他當奴隸,他會感恩戴德。


    但你要說他是奴隸,他敢嚷一句:匹夫一怒,血濺五步。


    “對他們還是好點吧。”馬皇後太了解身邊人的秉性,讓老朱認錯比母豬上樹還難。


    知道錯,他會改,但別指望他認。


    於是,馬皇後對朱標吩咐道:“下次發放俸祿三分之一用糧,餘下用寶鈔。”


    “待通航西洋之後,可換成香料。”


    “妹子,咱們說好了的,後宮不能幹政!”老朱連忙打斷道:“你就直接安排上了?”


    馬皇後疑惑道:“哦,這不是你剛才在耳朵邊對我說的嗎?”


    “說此事交給標兒,父子二人,總得有個人當惡人,有個人當好人?”


    夫綱不振的皇帝有兩位代表,楊堅與朱元璋。


    楊堅是怕,而老朱則是愛。


    “是咱說的,標兒,你且去做!”老朱隨即又小聲對馬皇後耳語道:“隻此一次,再有下次……”


    馬皇後笑盈盈的問道:“怎麽?廢皇後還是發配冷宮?”


    自己的婆娘,自己寵,老朱耳語道:“罰你再給咱生一百個孩子。”


    “討厭,不知羞!”


    夫妻二人的耳語,朱家兄弟自然是聽不見的,但看二人神色,朱家老二分析道:“娘哄爹,像哄小孩一樣。”


    朱棣補充道:“爹又調戲娘了。”還伸手一指:“你們看,娘的臉都紅了。”


    “哎呦”x2,二人屁股都被朱標踹了一腳。


    “夫子難道教你們背後議論父母?”


    “罰你們抄孝經!”


    “十遍!”


    孝經約一千八百字,十遍就是一萬八千字,二人淚眼朦朧的望著大哥。


    大哥,可憐可憐我們吧,手會抄斷的。


    朱標不為所動,並道:“明天上朝時交給我!”


    “若是交不上來或者找人代筆!”


    “吾棍也未嚐不利!”


    老二與老四對視一眼,得,抄吧。


    再惹下去,說不準省略抄,直接打。


    老朱打兒子,朱標會求情,會幫忙攔著。


    但朱標揍弟弟,老朱負責遞棍子,馬皇後負責拍手叫好。


    【辣椒:原產美洲,自帶的辣椒素是在野外生長時防止被動物食用的。


    常說辛辣,那什麽是辛,什麽是辣呢?


    古人把蔥、薤白這樣的刺激性味道叫做辛。


    比辛程度更刺激的,比如生薑、食茱萸、芥末這種就稱之為辣。


    辣椒在明朝通過東南沿海貿易進入中國,最開始隻是觀賞植物,直到康熙年間才在貴州等地區食用。


    主要原因是窮苦人買不起高價鹽,就用辣椒來代替鹽增味。


    到清中後期已經風靡四川、湖南、貴州等地,但直到民國重辣的菜依舊是低收入的代表,高檔餐館都不重辛辣。


    晚清重臣曾國藩是湖南人,吃點辣椒都得偷偷摸摸的怕被人家笑話。


    後來隨著人民戰爭的勝利,以及改革開放後川菜的風靡,辣椒重塑了中國人的味蕾。


    辣椒傳入中國400餘年,可真正被全國人民普遍接受,也不過40年的時間。


    辣椒剛傳入中國時,管它叫番椒,這個很好理解,明代稱外邦為番。


    同時期葡萄牙人也把辣椒傳到了日本,日本人管葡萄牙人叫南蠻,把辣椒叫南蠻胡椒。


    而日本人又喜歡把外來的產物加個唐字,比如便利店裏我們知道的唐揚雞肉串,於是日本人管辣椒就叫唐辛子,聽起來像是一個中國產物。


    而隨著萬曆朝鮮戰爭由日本人將辣椒傳入到朝鮮,朝鮮人覺得這玩意兒辣辣的又是從倭國來的,就把辣椒叫做倭芥子。】


    大唐,長安。


    “唐辛子……”魏征問道:“這倭國該不會因為仰慕大唐,所以才在食物麵前加唐吧?”


    “還真有可能。”程咬金一板一眼的分析道:“往前隻有漢可與大唐媲美,可那時倭島邦國林立,還是未開化的野人。”


    “後麵宋不必提,俺們自己後人都看不上。”


    “清就算了,隻剩元明。”


    “但那時有倭寇作亂,怎麽看也不像仰慕,反而像胡人,時時刻刻想入主中原取而代之。”


    “唯有我大唐,既強盛,恰好倭島又落後,仰慕反倒是理所應當。”


    殿外,李淵示意眾人不許行禮,偷偷立在窗邊,本想聽聽這些人會不會對自己有些大逆不道之言,畢竟都是一群反賊!


    可聽得程咬金之言,也不由得心花怒放。


    這是朕建立的大唐,萬邦來朝,被後人誇為盛唐的大唐,被蠻夷仰慕的大唐。


    魏征問了句廢話:“哦,那大唐為何而興盛?”


    程咬金不假思索的答道:“當然是因為有陛下。”


    “若無陛下,何來今日之大唐?”


    “若無陛下之雄才大略、虛心納諫、愛民如子、任人唯賢,何來以後之強盛之大唐?”


    程咬金說的是真心話。


    俺老程這輩子沒服過幾個人,陛下是一個,並且高列榜首,隨即想起後人說陛下是開國之君的言語。


    程咬金笑著說道:“難道是靠太……”


    “咳咳咳!”殿外,李承乾連忙咳嗽兩聲,拉著黑臉的李淵入殿。


    “臣等拜見上皇!”


    李淵瞪向程咬金,沒好氣的說道:“大喜之日,免禮,你們接著聊你們。”


    程咬金惡狠狠的瞪向魏征,你個死老頭,又坑我!


    魏征雙手一攤,我也很無辜啊。


    我是真沒看見太上皇立在窗外!


    真真的,你不信,我可以指洛水為誓。


    而且誰知道你居然敢編排太上皇?


    “知節,”李淵親切的稱唿起程咬金的字來,說道:“朕最近偶感風寒,太醫給朕開了藥,但這藥引極為難尋。”


    “裴寂四方打探,方而得知,此藥引,大唐隻有知節家才有,不知愛卿可否割愛?”


    殿外,裴寂欲哭無淚,太上皇太記仇了!程咬金是真敢把我堵在家裏揍的。


    殿內,程咬金已經想好了史書會如何記載自己的死因……


    完了,太上皇要學商紂王,要我的七竅玲瓏心!


    李淵見程咬金苦著臉,揾怒道:“愛卿可是不願?”


    你背後編排朕!朕給你點小小的處罰!你居然還不主動一點?


    “臣願意。”程咬金雙手撕開衣襟,閉上雙眼。


    死就死吧,陛下會照顧我那不成器的兒子的。


    李淵看不懂程咬金的行為藝術,不過想想也合乎情理,聽高明說他剛才已經虧了四頭牛,朕再要兩頭,這可就六頭了。


    氣急攻心,也不是不能理解。


    “行吧,後天把兩頭牛給朕送來。”


    “記住,要上吊自殺的牛。”


    程咬金:“啊???”


    就這個啊?嚇死俺老程了!


    “嘿嘿,明日就能送到,臣送上皇四頭。”程咬金連忙收緊衣襟,拱手行禮解釋道:“俺家的牛最近為情所困,動不動就上吊自殺。”


    “哼,知節家的牛可真是通人性啊!”李世民走進殿內,沒好氣的說道。


    別人不了解,朕還能不了解?


    你露出胸膛幹嘛?


    不就是以為阿耶要殺你!


    沒出息的玩意兒!


    李世民不氣程咬金殺牛,也不氣他編排太上皇。


    隻是氣他居然“英勇就義”!


    朕在你心中,難道連臣子的命都保不下來?


    大唐是朕的大唐,太上皇想殺誰,也得看朕同不同意!


    “阿耶,你怎能坐在這裏?”李世民連忙攙扶起李淵,讓他上坐。


    李淵不起,拉著李承乾坐在臣子的位置就不挪窩。


    “那是皇帝的位置,我是太上皇,我不做。”李淵連朕都不用,開口閉口就是我。


    這話說的李世民沒法接,現定禮製決定太上皇與皇帝同在之時如何坐?


    還是和李淵掰扯太上皇和皇帝誰打?


    兩個都沒法討論,也沒法提。


    “陛下,不如改成家宴?”魏征提議道,改成家宴就沒這麽複雜,父親坐上位理所應當。


    “有理,百善孝為先,阿耶請上座。”


    有台階,李淵順著就下。


    發發惱騷行,真不給二郎麵子,這可就沒必要。


    “那臣等告退。”


    既然是家宴,臣子們也識趣,況且太上皇今天一看氣就不小,到時候和陛下吵起來,受罪的還是自己。


    也不用擔心太上皇想複位,且不論百官同不同意,陛下能打太上皇十個。


    “不行!”x2。


    李淵:“君臣一體。”


    李世民:“對,諸位與我情同手足,如兄弟一般,自然是家人。”


    李淵:“對對對,朕與諸位情同父子!”


    “對吧,裴寂?”


    ……,混賬叔德,居然占我便宜!


    早知道當年,幹脆跟著秦王一起從玄武門進來!


    裴寂無論心中如何咒罵,臉上終究還是擠出了個笑容:“對!”


    【薑:姓氏的薑和香料中的植物薑原本不是一個字,漢字簡化,把原本吃的薑字統一成姓氏的薑了。


    薑子牙號稱百家宗師、百家之宗,當然也有說是百家之祖的,不過一般認為周公才是百家之祖。


    薑在植物界也有著百菜之祖的稱號。


    先秦時正餐吃肉一定少不了薑。


    孔子就說過:“不撤薑食,不多食。”


    不能沒有薑,但也不能吃多。


    “陽樸之薑、招搖之桂”指的就是廣西的肉桂和四川的生薑,這都是世間珍品。


    《後漢書.左慈傳》記載:曹操得到鬆江鱸魚後,感歎道“鬆江鱸魚都有了,怎麽能沒有蜀中的生薑呢?”】


    東漢末年,公安。


    “嘿嘿,那也要他打的進來。”關二爺還是疼愛弟弟的,隻是輕輕的給了張三爺兩個爆栗。


    關二爺給張飛解釋道:“不用打進來,我們可以賣給他。”


    張三爺驚唿:“二哥果然與曹賊是真愛!”


    愛之深,打之切,如先生懲罰學生一樣,關羽讓張飛伸出右手攤開,又用木棍當做戒尺重重打了上去。


    “讓你讀書,你不讀。”


    “管子之言都不知道!”


    “就如蜀錦一般,”劉備笑著解釋起來,又對諸葛亮行禮說道:“備遇先生,如太祖高皇帝遇酂侯與留侯。”


    蜀錦對季漢眾人而言,用處不大。


    雖然是奢侈品,但季漢此時的目標是匡扶大漢、一統天下。


    在沒有成功之前,眾人吃些苦頭、節衣縮食是發自內心的,況且劉備帶頭勤儉,眾人總不能比主公還奢侈吧?


    但此物對吳地以及曹操治下的貴族們可是不可或缺之物,誰當皇帝也不會影響我們享受!


    明明是資敵之舉,但曹魏屢禁不止,到後來,曹魏皇帝自己也愛上了,連魏國賞賜給遼東胡人用的都是蜀錦。


    張三爺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


    “就是用奢侈品去換錢唄。”


    “唉……”,劉備歎了口氣,三弟能想到這個份上,已經屬於是進步了,還是別罵他了。


    【唐代李商隱還有詩特地提到蜀中生薑。


    “越桂留烹張翰鱠,蜀薑供煮陸機蓴。”


    之前提到了張翰的蓴鱸之思,由此可見隻要專心做個吃貨,能在曆史上留名的機會還是很多的。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都提到吃貨了,哪能沒有蘇東坡呢?


    蘇東坡連喝茶的時候都得放生薑,還是他引以為豪的養生秘方。】


    北宋,承天寺。


    既然決定為了新大宋而奮鬥,二人決定今夜一過,便輕裝簡行,先去找王安石。


    今晚或許是餘生裏最寧靜的一個夜晚,二人決定飲酒觀天幕,徹夜不眠。


    “這就是你一直偷藏著的長壽秘方?”張懷民覺得有些好笑。


    蘇軾的長壽秘方,任憑自己如何誆騙,他一字不提,還說:要想知道,得安排份他未曾嚐過的美食。


    嘚瑟啊,接著的嘚瑟啊。


    從後人的言語中“連”,一字便可而知,此事不靠譜。


    “飲酒,飲酒。”


    蘇軾無語了,自己還想靠這個秘方與別人交換,品嚐些不外傳美食,這下是不行了。


    【除了常見的生薑,還有兩種薑,我們經常也能看到:薑黃和高良薑。


    薑黃也叫黃薑,在南亞、中東廣泛食用。


    印度咖喱之所以黃的,其實就是因為有薑黃。


    我國西北也有用薑黃來給麵食等上色調味的。


    而高良薑也叫蠻薑、良薑。


    “蠻薑豆蔻相思味,露似真珠月似弓。”


    蠻薑就是高良薑,一般在中藥上用的比較多,十三香裏也有它。


    高良薑的果實,也是香料,叫紅豆蔻。】


    彈幕區:


    〖冬吃蘿卜夏吃薑。〗


    〖男人不可百日無薑。〗


    〖薑茶發汗,生薑除寒濕。〗


    〖我們湖南人喝茶也放薑。〗


    〖湖南還有生薑豆子茶、芝麻豆子茶 、擂茶裏麵都放薑。〗


    〖老虎薑聽說過沒有?〗


    〖老虎薑是黃精,也是中藥材。〗


    〖蘇東坡在那年頭活60多歲,那可不得自豪?〗


    〖蘇軾不是四川的,祖籍是我們河北的!我們是三蘇故裏?〗


    〖蘇軾從生下來開始二十歲才首次出川,還不是四川土生土長的?〗


    〖就是,連史書和教科書,都寫的四川眉山,真就為了旅遊資源,臉也不要了?〗


    〖蘇軾的父親,父親的父親,爺爺的父親,爺爺的爺爺,都是四川眉山人。〗


    〖河北所謂的三蘇故裏,指的是蘇軾的先祖,唐朝時期的宰相蘇味道。〗


    〖對,況且武則天時期,蘇味道就被貶眉山,從此就在四川落戶。〗


    〖還三蘇故裏,不如改成王莽故裏,他還真是河北人,還當過皇帝!〗


    “嘖嘖嘖。”酒店內,十七觸滅煙頭:“這都能吵起來?”


    嘴上嘲諷著,手上卻沒停,暗搓搓的也發了條彈幕:“蘇軾是四川的,漢中、重慶、遵義都是四川的!”


    十七再次按下暫停鍵,手機放在一邊,在包裏翻找起充電器來。


    而輸入法也沒收迴,二十六鍵就這麽明晃晃的掛在天幕上。


    大秦,鹹陽。


    “李斯,可曾看清剛才那些番邦文字閃動?”


    李斯感歎道:“看清了,當真是簡單。”


    拚音並非現代獨創,在古代很早的時候就有了,大約分為五種。


    讀若法:被注字的讀音同某字或像某字。


    葉(xié)音法:為了詩歌押韻而臨時改變一個字的讀音,是一種錯誤的注音方式。


    反切法:是用兩個漢字給另一個漢字注音,用來注音的兩個漢字,前一個稱為反切上字,後一個稱為反切下字,被注音的字稱為被切字。


    譬況法:通過對被注字的發音方法和發音部位進行描寫來注音。


    直音法:用一個同音字來注音。


    還有第六種,紐四聲法:出現在四聲被發現之後,也就是南北朝的齊梁之後,紐四聲法是直音法的補充和發展,當無法找到好認的同音字來注音時,就找一個隻要聲、韻相同的字,再指出其聲調就行了。


    而大秦,不巧,用得還是最原始的,晦澀難懂。


    大秦,實用主義,管它什麽番邦蠻夷,隻要管用,都可以用。


    “隻是這後世口音……”李斯有些為難的說道,終究不比明清,相隔兩千年,讀音差別太大了,用現在的還是後世的?


    “臣覺得,應該用後世的。”叔孫通建議道,統一文字原本很難,統一口音原本也很難。


    但天幕人人都能看見,並且讓人能聽懂,豈有舍簡單而用複雜之法。


    “用後世的!”始皇一錘定音:“接著看,看天幕會不會播放後世如何教幼兒識字。”


    如果不放也沒事,靠著如今對後世的文字的釋讀,創造一套東西不行,知道結果、有了工具還不能倒推嗎?


    比如h+a+n,後人讀作漢,嗬+俺=漢。


    曆朝曆代都有類似想法,華夏曆史上的大多數朝代,沒有人會真的守著祖宗之法一成不變。


    真的叫嚷著祖宗之法不可變的隻有兩種人,一種是傻,這種人很少。


    而另一種人是壞,因為沒有考慮到他的利益或者損傷了他的利益,於是搬出祖宗之法。


    清朝雖然是個例外,防漢大於防外,乾隆也老了,對普及教育完全沒興趣,但劉墉一句話還是打動了他。


    “我們不教,難道反賊也不教嗎?”


    “他們得一分民心,我們便失一分。”


    乾隆在宮人伺候下站起身來:“退往關外。”


    對老年乾隆而言,自己還能活幾年?


    大清隻要沒亡在自己手裏,那自己就是十全老人。


    劉墉悲憤道:“可關外真能退迴去嗎?”


    不提以後,若是反清複明成事,他們會任由我們在關外生活嗎?


    乾隆默然良久,歎了口氣說道:“允許漢八旗……被朕除旗之人,允許交錢複旗。”


    “你與紀曉嵐牽頭,按後世注音法,理個模板出來。”


    “允許滿八旗、蒙八旗、漢八旗及其家眷親屬學習。”


    “皇上……”劉墉還想再勸,可乾隆冷哼一聲,隻得作罷。


    注音法,不難,從明後中期就有人嚐試用簡單的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如今根據天幕倒推,一個月之內就能做好。


    可到了如今,複旗要錢,還隻教八旗子弟。


    劉墉望向牆壁,似乎能透牆而視,看到崇禎帝自縊的煤山。


    大清真的還能長久嗎?


    是皇上還是太子會在煤山自縊?


    到那時,會有王承恩恭送上路嗎?


    劉墉不知道,晃晃腦袋不去深想,說道:“那臣與紀曉嵐,先行告退。”


    紀曉嵐雖然不知道劉墉為何言語中要帶上自己,但能走是好事。


    誰願意伺候一個喜怒無常的糟老頭子?


    今日的美肉未曾食,今日的美女未曾禦,當真是心癢難耐。


    “臣與劉墉,先去做準備工作。”


    『曆史偏差值,百分之十五。』


    手機上的文字一閃而過,十七正忙著和酒店插頭較勁。


    “誰設計的插頭,插不好插,取不好取!”


    十七用力一懟,充電器終於插上了,拿起手機,收起輸入法,輕觸屏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刷視頻:震驚古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光山色與人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光山色與人親並收藏刷視頻:震驚古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