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譜謠言基本盤點至此,接下來講講始皇的姓名之謎和與始皇關聯不大的幾個謠言。】


    【始皇究竟應該稱唿:嬴政?趙政?還是秦政?


    答案是:都可以說對。


    姓來自始祖,永遠不變,氏是姓的分支,隨時能改,平民沒有姓氏。


    趙王與秦王同屬嬴姓,始祖為伯益。


    其有個後代叫蜚廉,蜚廉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惡來,是秦國人的先祖。


    另一個是惡來的弟弟,叫季勝,是趙國人的先祖。


    季勝這一支先發家,西周造父因為駕車技術高超,載著周穆王日行千裏,平定叛亂,於是被封在趙邑。


    有了封地,便可以稱為趙氏。


    造父的先祖季勝和惡來都是蜚廉的兒子,所以在季勝這一支的後人有了氏之後,惡來這一支的後人也跟著沾光,勉強可以自稱為趙氏,雖然不正統但也從此有了氏。


    趙非子,也就是後來的秦非子,史書也記載為秦贏,因為養馬養的好,被封在秦地。


    這時候就不需要再去蹭別人的氏了,以封地為氏,既贏姓秦氏。


    從此之後,曆代秦王在史書的記載也多為秦。


    趙政、秦政的來曆便是如此,你如果去看史記會發現裏麵的記載很雜亂,秦政、趙政、秦王政、嬴政混著記。


    這是因為司馬遷直接摘錄原六國史書記載的原因。


    別說我們鬧不清稱唿,春秋戰國秦漢時期的稱唿都是亂的,因為當時正處於姓氏合流階段。


    並且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很多見過乃至伺候過始皇的人可還活著。


    比如夏無且,荊軻刺秦王的故事便是由他告訴董仲舒的,他們自己也鬧不清楚應該稱唿啥。


    而嬴政的來曆很簡單,源於天子無氏的概念。


    比如周朝天子清一色的記載都是:姬某,姬某某。


    不要扯什麽周天子自降一等,當天的兒子,始皇是人皇,不是天子。


    這是近些年興起的一個玄幻概念,我聊曆史,你聊玄幻,那可就太不禮貌了。】


    “你怎麽能活那麽長?”始皇一臉哀怨的看向夏無且,這司馬遷沒記錯應該是漢武帝時期的人。


    夏無且俯身行禮,一時無言。


    活的長,能怪我嗎?


    要不我現在死一個?


    天幕中突然滑過的彈幕,替他解釋了起來。


    彈幕區:


    『還有張蒼,也活到了景帝時期。』


    『趙佗也活到武帝朝。』


    『你說,要是始皇知道,會不會把他們三個宰了煉丹?』


    嬴政一腦門黑線,朕還沒有瘋狂到吃人肉求長生。


    不過,他們到底為何活那麽久?


    『他們是不是有長壽基因啊?我看史書的記載個個都百餘歲。』


    『百餘歲誇張了,七八十歲應該是有的。』


    『夏無且是醫生,又不亂吃丹藥,沒準還有些強身健體的法子,活的長很正常。』


    『張蒼愛肉、愛酒,沒事還愛亂跑,營養均衡,又愛運動。』


    『趙佗更不用說,武將,還能在南越之地生活,這身體也是杠杠的。』


    夏無且埋著頭還不知彈幕的討論,猛然間兩隻大手扶住他的手臂。


    “愛卿不必如此。”


    夏無且抬起頭來,正迎上始皇和藹的笑臉。


    “平時都吃些什麽啊?”


    “可有家傳的強身健體之法?”


    “朕不白要,朕以金銀交換。”


    我就行了個禮,發生了什麽?


    該不會是……


    天幕害我呀!


    “陛下,臣平時吃些麥飯,有肉食肉,無肉食菜,無菜食果,沒啥特殊的。”


    可這家傳的強身健體之法,真沒有啊。


    “無且果然愛我。”始皇笑盈盈說道,“那強身健體之法?”


    “臣真沒有家傳之法。”


    “嗯?”始皇麵色微沉:“無且不愛朕乎?”


    “陛下,若真說強身健體之法,臣吃飯之後愛走一圈,早睡早起。”夏無且連忙解釋道,頓了頓,伸手指著天幕。


    “後人所言長壽三人,趙佗臣不知。”


    “但張蒼,臣是了解的,不食丹藥,餓了就吃,困了就睡,乏了就動。”


    “許是後人所言:營養均衡,愛運動之故。”


    “臣冒死進言:請陛下勿要再服食丹藥。”


    夏無且再次俯身一拜,禮至半空被始皇攔住:“朕知道了。” 隨即又對墨家吩咐道:“那群方士就交給你們管了,讓他們去研製火藥。”


    “嬴政是個傻子,別人煉的丹藥怎麽能吃呢?”萬壽帝君撿起一顆仙丹放入口中。


    “那群方士連自己試藥都不敢,還說非帝不可食,也就糊弄糊弄嬴政和劉徹。”


    一粒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


    以女子經血、朝陽之露煉製的丹藥入口即化,萬壽帝君瞬間麵色紅潤起來,感歎道:“丹藥,還得自己煉。”


    【失期當斬。


    陳勝吳廣因為大雨延誤了時間,按秦律失期當斬,於是“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喊出了那句流傳千古的名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裏不談最新發現的秦朝竹簡,裏麵記載了許多被黑了幾千年的秦律原本模樣。


    拾柒並不是說“失期當斬”這條律令一定不存在。


    而是他存在,一定有個前提條件:即因為什麽失期,又失期多久才會當斬?


    總不可能遲到一炷香斬,遲到十天半個月也斬吧?


    拾柒以前上班的時候,公司對於考勤的規定如下:遲到五分鍾,警告。


    遲到半小時,扣半天工資。


    遲到半小時至三個小時,扣當天工資。


    三至五個小時以上,扣當天工資及全勤獎。


    五個小時以上,哪怕你來了,都算曠工,扣三天工資,全勤獎沒有,績效獎扣一半。


    人如果整天都沒到公司,再以上的基礎上警告一次,警告兩次直接開除。


    如果套用失期當斬的說法,那就是隻要遲到就是曠工。


    那既然都算曠工了,我幹脆睡到自然醒,看看電影、打打遊戲,距離下班還有一分鍾的時候,到公司打個卡。


    就像打架一樣,你扇他一巴掌,和把他打成殘廢判的都是一樣重,那我可不得往死裏打他,隻要不打死就好。


    法律是有漸進性的,比如大家一直說人販子不管情節嚴重程度,都應該全部執行死刑。


    可殺人也不過死刑,販賣人口還有找迴的希望,都是死刑,你猜人販子遇到不聽話的孩子是殺還是殺?】


    彈幕區:


    『確實,也許存在,但一定有前置條件。』


    『並且最新出土的秦簡證明了,陳勝吳廣說的是假話,因大雨延誤是可以延期到達的。』


    『秦律確實嚴苛,但蕭何把秦律修修改改,漢朝用了四百年,也沒見人說漢律嚴苛。』


    『秦律管的太多了,恨不得吃飯睡覺都管。』


    『秦律是戰時法,屬於先軍主義,一切以強兵、戰爭為主,優先保證戰爭勝利。』


    『蕭何要是遇到始皇,幫助他修改秦律,大秦能不能長一點?』


    『秦之亡的原因很負責,可不止是一個秦律的問題而已。』


    『不過修改律法這事,蕭何肯定比李斯強。』


    『??????』


    『蕭何可是沛縣的主吏掾,他比李斯就強在這,有豐富的律法實行經驗,並且在秦地之外的六國。』


    『李斯高居廟堂,且經常接觸到的平民皆是老秦人,秦地之人被秦法管控上百年,毫不誇張的說鹹陽隨便定個政策,老秦人就會跟著做,不會去問為什麽。』


    『因為問,也屬於犯法,但六國遺民可不管你這套。』


    天幕的言論可苦了陳勝吳廣,剛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天幕剛好出現。


    “這是神跡,是上天也在支持我們。”


    可隨著視頻的播放,大家也懂了,這是後世人的生活,不知用何種方式投射到現在。


    本來聽後人誇嬴政是千古一帝,大家造反的心都有些動搖,還是陳勝靠一番話穩定了軍心。


    “後人認可其一統華夏之功績,但秦法暴虐,後人亦不認同。”


    “如今二世皇帝,昏庸無道。”


    “我等已然失期,按律當斬,難道就憑一句千古一帝的稱唿,腦袋就隨秦律砍嗎?”


    可現在……


    “要不散夥吧。”


    “找個深山老林躲起來,等劉邦贏了,天下就太平了。”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要走的就走,不走的隨我去沛縣找劉邦。”


    “去深山老林當一輩子藿食者,還是博一博,拚個公侯萬代,當個肉食者!”陳勝高立於土坡之上,對著眾人大聲說道。


    “想想吧,躲起來,難道就不會餓死?”


    “難道就不會被亂兵砍死?”


    “左右不是個死,不如去找劉邦,博一把!”


    一番話後,隻有三人選擇離開,餘下眾人跟隨陳勝踏上了尋找天命人的路途。


    一路上,陳勝不停的鼓舞著眾人:“一個沛縣的主吏掾都能當上開國功臣,沒道理我一個貴族之後還不如他!”


    落魄了的貴族,他也是貴族,即便落魄很多代。


    大秦,鹹陽。


    始皇又差人告訴前往沛縣的軍隊,找到蕭何盡量以禮相待,如果不成就綁來,但要好吃好喝的養著。


    叔孫通悄然靠近李斯,不懷好意的說道:“搶位置的來了。”


    李斯冷哼一聲,滿不在乎的說道:“主吏掾,也是我法家的。”


    “讓法家人搶了我位置,總比讓某些背叛師門的人搶了好!”


    彼其娘之!


    剛才不是還說你搞個新法家,我搞個新儒家,一起做大做強嗎?


    “桀桀桀!”


    “李斯,我要沒記錯,法家有個優良傳統吧?”


    “當年韓非與你情同手足,你都殺了。”


    “你會對蕭何真誠以待,毫不藏私?”


    “況且,你為何能肯定蕭何是法家的呢?”


    “蕭何若真有才能,必受重用,我倒覺得他是我們儒家的。”


    李斯本不想搭理,但叔孫通的言論太無恥了。


    他是主吏掾,好歹還能和律法沾點邊,我說他是法家沒問題,和你儒家有何關係?


    “陛下不會讓你們儒家獨大的。”


    “陛下難道會讓法家獨大?”叔孫通反問道:“陛下的心思,你還不了解嗎?”


    “不如我們聯手。”叔孫通向著墨家的方法說道:“總比讓其他人撿了便宜好吧。”


    “百家爭鳴,非儒即墨。”


    “後世科技之強,可讓陛下羨慕不已。”


    “你會造槍炮,還是會造蒸汽機?”


    叔孫通深吸一口氣,為難的說道:“幹脆我們各退一步,蕭何既是儒家也是法家。”


    “儒法雙修,天下無敵!”


    “況且,你師從荀子,也算是我們儒家的。”


    “呸。”李斯啐了一口,你可太不要臉了。


    之前不是喊打喊殺,說我和韓非是法家,要把荀子開除儒籍嗎?


    “少來這套,儒是儒,法是法。”


    “可以合作,但別提我們是一家。”


    “逞口舌之利占便宜,有意思嗎?”


    大明,應天府。


    老朱一拍腦門:“哎呀,咱之前還一直以為真的。”


    “咋就沒往這處想。”


    馬皇後看著朱元璋憨厚的模樣,眼中滿是笑意。


    “妹子,你就不驚訝?”


    “我早就知道,為何要驚訝?”


    “那你為何……”朱元璋隨即緊扣牙關,不再言語。


    因為秦律必須是暴虐的,也隻能是暴虐的。


    有漢朝的緣故,有儒家的緣故,也有曆朝曆代皇帝添磚加瓦的緣故。


    【秦皇漢武。


    在很多穿越小說中經常有這麽一段故事。


    即:主角穿越迴去,誇當朝皇帝雄才大略,堪比秦皇漢武,皇帝喜不勝收,還要賞賜主角。


    屬於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在古代說皇帝像秦皇漢武,通常是罵人的話,屬於指著鼻子罵皇帝是暴君。


    遇到李世民還好,起碼李世民是認可秦皇的功績,但仍然認為他過大於功。


    遇到朱元璋,那你最好祈禱馬皇後能救你一命。


    洪武六年,老朱在南京建了個帝王廟。


    三皇五帝、夏禹、成湯、周武王、劉邦、劉秀、楊堅、李世民、趙匡胤,甚至連忽必烈也在裏麵,偏偏沒有秦始皇。】


    “這不都是開國君主嗎?”李淵怒道:“朕呢?”


    “朕也是開國之君!”


    “憑什麽隻祭祀二郎,沒有朕!!!”


    “裴寂,讓二郎滾過來!”


    “他是不是改史書了!”


    “是不是把朕的名字抹去了!”


    裴寂安慰道:“這朱元璋乃是乞丐出身,沒文化,太上皇不必和他置氣。”


    心裏想到,你多大臉啊,還讓陛下滾過來?


    他是不敢殺你,可我去傳話,那群武將殺賊真敢把我打死。


    該,剛才讓你救我一命,你讓我放寬心,現在您也放寬心唄。


    有我陪著您,您就偷著樂吧。


    也就陛下看不上我,否則您早成孤家寡人了。


    “你不敢去!朕直接去找!”


    “他還敢殺了朕不成?”


    “朕打死這個不孝子。”


    “阿嚏。”


    “這明太祖還挺有眼光的。”李世民對朱元璋好感度飆升,如果有係統的話,可以看見李世民頭頂正在不停地:+1,+1。


    “可惜沒有漢文帝。”


    這可是李二的偶像,畢生的追求。


    李世民也理解,這祭祀的應該是開國皇帝。


    emm……父皇應該忙著為國生子,沒看見吧?


    【後來老朱又把楊堅移出,變成了十六位,清朝順治皇帝定都北京後定為二十五位。


    康熙曾下旨:除了因無道被殺和亡國之君外,所有曾經在位的曆代皇帝,廟中均應為其立牌位。


    乾隆皇帝更是提出了“中華統緒,不絕如線”的觀點,把廟中沒有涉及的朝代,也選出皇帝入祀。


    幾經調整,最終景德崇聖殿中共分七龕供奉188位中國曆代帝王的牌位。


    這麽說吧,東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的部分皇帝都在裏麵,但一直沒有始皇。】


    【值得一提的是,季漢、魏、吳三國隻有漢昭烈帝劉備在內,諸葛亮陪祀。】


    “俺還以為隻有後人喜愛,沒想到連咱們古人都對軍師這麽喜愛。”張飛是有些吃醋的,俺也能陪著大哥嘛。


    旋即又想到當初的無禮舉動,雙手抱拳,單膝跪地:“軍師,當初是俺無禮了。”


    “還請軍師治罪。”


    “三將軍不必如此,快快請起。”諸葛亮連忙起身將張飛扶起。


    “當初主公已經處罰了三將軍,何來治罪一說?”


    “況且當初三將軍也是怕主公受人蒙騙,何來之罪?”


    “嘿嘿,軍師不生俺氣就好。”劉備看著三弟也是欣慰不已,他居然會主動認錯?


    不料張飛接著說道:“俺算是看明白了,若無軍師,光靠大哥不成器的阿鬥,後人還真不一定能記住季漢。”


    “軍師,抓住他。”


    劉備握緊棍子喊道:“三弟,不準跑,兄長不打你。”


    大秦,鹹陽。


    麵對群臣建廟祭祀的提議,嬴政還反過來勸慰道:“沒有就沒有吧。”


    “朕不在乎。”


    “況且祭祀曆代先王即可,難道你們還準備讓朕活著時候,就擺上自己的神牌?”


    嬴政笑道:“自己祭祀自己?”


    “也不知道先王收不收,會不會幫朕提前存著?”


    笑臉之下,是藏不住的落寞。


    大秦二世而亡,太快了,都成了反麵教材,總得找人出出氣。


    趙高宰了,李斯罷相了,胡亥幽禁了。


    始皇悠悠望向身邊憨厚的扶蘇,別越打越傻。


    算了,下朝揍胡亥一頓吧。


    【而且你如果遇見是老年朱元璋,誇他像秦皇漢武,很可能九族不保。


    扶蘇自裁,秦二世而亡。


    劉據被逼造反,兵敗自殺。


    你猜老朱會不會覺得你在嘲笑他死了兒子?


    同理,李世民也是同樣。


    如果是早期,他可能隻會認為你在嘲諷他玄武門之變。


    如果是李承乾被廢、抑鬱而終之後,你猜李世民會不會覺得你在暗諷他是劉徹,而李承乾是劉據?】


    【本期視頻到此結束,山高路遠,有緣再會。】


    評論區:


    〖秦皇漢武的名聲也隻是在近幾十年才有好轉。〗


    〖你說李承乾要是抱著長孫皇後的神牌,一頭撞死在大殿,會怎麽樣?〗


    〖囚父、殺兄、屠弟、逼死兒子,李世民的偶像是漢文帝,這下沒指望了,隻能當孫子,名聲比漢武還臭。〗


    大唐,長安。


    李承乾望著後人的建議若有所思,李世民剛想勸慰,卻聽宮人來報:“陛下,太上皇殺過來了。”


    ……,父皇何故造反?


    不對啊,父皇哪來的兵?


    總不能是帶上嬪妃來奪位吧?


    細問宮人才得知,李淵看了天幕,懷疑自己改了史書,手上拿根棍子氣衝衝的趕來,說要好好教育自己。


    這下,李世民哭笑不得。


    我真沒改,改也沒必要改父皇的啊。


    這完全是後人之言,後人的眼睛是雪亮的,畢竟公道自在人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刷視頻:震驚古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光山色與人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光山色與人親並收藏刷視頻:震驚古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