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之死誰之過?】


    漢朝。


    蕭何一副看熱鬧的表情盯著含情脈脈的劉韓二人,笑啊,接著秀恩愛啊。


    劉邦緊緊握住韓信的手。“將軍信我,若真是朕的原因,必是朕有萬不得已之因,朕願向將軍賠罪。”


    【自古武將之死都是因為功高蓋主或者性格問題嗎?韓信、周亞夫都是狡兔死走狗烹嗎?】


    韓信:……額,所以你早就想殺我了?


    劉邦(哭啼臉):信,朕沒有,朕沒有啊。


    【既然是西漢時期的問題,就讓我們迴到西漢初年去具體分析。


    第一個問題,劉邦和呂家是否真的是一條心?外戚在西漢是怎樣的存在?】


    劉邦左手握著韓信,右手連忙握住呂雉的手。


    “皇後,朕可真的和你一條心,比黃金還真。”


    呂雉眉頭緊蹙,抽迴被劉邦握住的手,嗬,一個管不住褲兜二兩貨的人,一個想換太子的人,一個好色的人,一條心?騙鬼去吧。


    【史記關於呂家的記載為薑子牙後裔,薑子牙叫呂尚,即薑姓呂氏。沛縣時呂家就投資了劉邦的造反事業,那麽他們想要什麽迴報呢?


    大漢成功上市後,呂太公被封為臨泗侯,呂釋之被封為建丞侯,呂則被封為周呂侯。


    臨泗——古齊國,建成國——今河南永城,齊國前身呂國發源地。


    那周呂侯所在地在哪兒?


    根據康熙字典解釋,周——周國、呂——呂國。周呂即周朝呂國,不就是齊國嗎?】


    大秦。


    劉邦不知道從何而來,但你們齊國肯定脫不了關係。


    “蒙恬,將齊國王室五服之內的族人全部押往鹹陽,無論男女。”


    齊國王室禍從天降,好消息:漢朝有齊國血統,壞消息:嬴政還活著,秦還沒亡。咦不對,薑姓呂氏關我齊國什麽事?


    “陛下,捉錯人了。”李斯連忙攔住蒙恬。


    “陛下,薑齊後人早就散落各地,如今齊國王室是田齊後人啊。”


    ……嬴政麵色尷尬,嘴角抽動,氣糊塗了,可皇帝是不會錯的。


    “朕知道,想當年若無齊桓公尊王攘夷之舉,幫我秦國驅逐西戎,安有今日之大秦?”


    “田齊先祖本是流亡之人,幸的桓公收留,卻不想後代居然做出篡位謀國之舉。”


    “孰可忍是不可忍,如此不忠不義之人安有臉麵活在世間?”


    “然上天有好生之德,朕也非嗜殺之人。”


    始皇用著悲天憫人的語氣說道:“罷了,罷了。”


    “蒙恬,遷田齊王室入鹹陽,為大秦列位先祖守陵,命其改姓。”


    “朕為其賜姓第一至第八。”


    李斯嘴角抽動埋著頭,殺的血流成河之時,也沒見哪位秦王說過上天有好生之德。


    蒙恬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陛下,他們要是不願意呢?”


    始皇瞪著蒙恬:“你手裏的刀是擺設嗎?”


    “啊,不願意就全砍了。”


    蒙恬:……剛才不該說上天有好生之德嗎?


    【那麽西漢時齊國給了誰?


    韓信。


    還記得怎麽拿下齊國的嗎?


    突然之間韓信大軍不管使者死活猛攻齊國,並且要挾劉邦封王,這個事情一直被理解為韓信僭越。


    可如果站在劉呂鬥爭的角度上分析,如果使者遊說成功,齊國一定原封不動給呂家,而齊國沒有在秦統六國中遭受戰火,完好又強大的齊國必然是中央將來的心腹大患。


    但如果現在讓韓信打下來,根據誰打下來歸誰的原則給韓信。


    而劉邦後來將齊國分給了自己的大兒子劉肥,讓韓信做了楚王,從純粹的利益角度出發,你會發現韓信絕對是劉邦親信,作為工具人,他完美吸引了呂家火力,而後來呂家搞死了韓信,齊王劉肥在劉盈的幫助下逃過一劫,由此可見呂家對這兩個搶走祖宗之地的人滿懷切齒仇恨。】


    大漢。


    “信,看見了嗎?”劉邦連忙拉住要走的韓信。“後人都知道你是我的心腹,都是朕死之後呂家幹的。”


    韓信雖然還是嘟著嘴,但也任由劉邦握住自己的手,直到一聲細語傳來。


    “陛下剛才不是還說我們一條心,比黃金還真嗎?”


    韓信拂袖而去,坐在蕭何旁邊悶悶不樂。


    劉邦:完犢子啦,兩個人都得罪了。


    【第2點,劉邦逃亡途中踹劉盈,這件事一直被理解為劉邦踹兒子換人心或者劉邦不顧親情。


    可如果站在劉呂鬥爭的角度,劉盈是呂雉所生的兒子,外戚想上位靠的就是太子,那麽如果能借楚軍之手搞死劉盈,呂家在朝廷可就沒根基了。


    況且彭城大敗怎麽這麽巧,偏偏逃跑路上碰見了劉盈,而且摔孩子的細節是劉邦踹了多次,都被夏侯嬰緊緊抱住,如果一次兩次可以是售賣人心,但十多次想殺夏侯嬰,那就是想弄死劉盈,把呂家踢出去。】


    “朕不是,朕沒有!!!”劉邦怒吼道。“天幕之人以最惡毒的心思揣測朕,若按天幕的說法,那這世上連一個好人都沒有。”


    “性本惡。”蕭何慢悠悠的說出荀子的理論,不大不小的聲音剛好被韓信聽見,


    “相國,何解?”


    “淮陰侯覺得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韓信搖搖頭表示自己不知,隻是想知道老流氓是否真的想殺兒子,若是連兒子都殺,那殺我更加理所當然。


    “人性且善且惡。”言畢也不管韓信聽沒聽懂,便靠著柱子閉目養神。


    【有人說殺親生兒子,這怎麽能下得去手?


    高帝、文帝、景帝、武帝,老劉一脈絕對是模範皇帝,從來不扯親情。


    所以很好理解為什麽劉邦一直要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這不是多喜歡戚家,恰恰是很討厭呂家。


    從東漢黨爭到廢王立武,史書不止寫滿了吃人,還寫滿了利益,沒有一個皇帝願意與外戚平分天下,皇帝不會因為你是皇後就無故提拔娘家人。】


    洪武年間。


    “嘿,這後人果然狹隘,咱與妹子不一樣,咱的龍椅妹子想坐就坐,前朝歸咱,後宮歸妹子。”朱元璋又撒起了狗糧。


    【但彭城大敗後,夏侯嬰驅車去了呂後哥哥呂澤大營,而兩個月後劉盈就被立為太子,被呂家護送迴關中。


    結合劉邦後來死活要換太子的狀態,他一定是迫不得已。】


    【第三點,韓信之死——功臣集團的背叛。】


    【韓信於漢六年十一月被廢楚王,也就是把他綁了說,“別說話啊,你謀反了啊。”


    但是十二月劉邦到長安後,發布了個詔書,“是日天下大赦”。


    這不就是剛到長安就找個理由給韓信點罪嘛,演都不演一下。


    韓信坐鎮長安是對諸侯王最大的震懾,整整五年的時間裏,劉邦根本就不想殺他。


    而韓信因為長期軍旅生活,熬夜動腦子,雖然身體不好,但也堅持把自己的畢生所學寫成兵法交給皇家。


    韓信和劉邦沒事就喝酒,喝多了韓信還說,“啊大哥,你這水平不行,頂多就能帶十萬兵。”


    試問誰會把畢生所獻送劉邦?


    誰會沒事和劉邦喝酒打趣?


    誰會替劉邦擋住外戚火力?


    誰會情願把兵分一半給劉邦?


    你可以說我說的不準,但你不能說劉邦看人不準!


    劉邦對韓信有封侯拜相知遇之恩,這是絕對的忠臣。


    畢竟一次可以說是巧合,但三次之後,這不純粹的耍猴嗎?


    呂家也不傻,也看明白了這是讓狗日的韓信劉邦合夥耍了。


    呂家第一次是排樊噲拉攏韓信,拉攏不成功才動了殺心。


    因為此時劉邦也到歲數了,滿朝文武各懷鬼胎,都在為劉邦死之後考慮。


    很顯然,如果最後能徹底廢劉盈,那麽韓信就將成為劉如意最大的靠山。


    但如果劉如意沒能奪嫡,還是劉盈,那麽韓信就將成為劉盈最大的敵人,妥妥的前朝餘孽啊。


    所以韓信的處境非常尷尬,他隻有依靠劉邦立儲成功才能破局。


    但漢朝的皇上和明清的皇上不是一迴事兒,漢家草創登基的時候說的很清楚,功最大皇帝是尊號,沒那麽大實權,所以劉邦最後是純粹的孤家寡人。


    張良不聽他的,背地搞來商山四皓給劉盈搖旗呐喊。


    滿朝文武不聽他的,都吹劉盈如何名滿天下。


    他自己也沒辦法,背地裏抱著戚夫人抹著淚寫《鴻鵠歌》。


    但給他打擊最重的是老搭檔蕭何的背叛,征陳郗時,劉邦問過韓信要不要一起去去,但韓信還是決定鎮守長安。】


    大漢。


    剛才劉邦的解釋無人應答,也不敢應答,不過現在不一樣,此起彼伏的聲音響起。


    “陛下,臣觀此人言語乃是法家之人,荀子餘孽,崇尚人性本惡之說。”


    “一字一句皆不可信。”


    “臣附議。”


    “附議。”


    劉邦能怎麽辦,總不能翻臉吧,說乃公早就知道你們的心思了……那大漢朝還要不要了?大秦二世而亡,朕翻臉之後大漢必將遠超大秦,一世而亡。


    【自古以來,皇帝出征都會留最信任的人在京城,但在長安城,呂家成功拉攏了蕭何,並成功收買了韓信家仆人,讓蕭何協助處死了韓信。】


    “砰。”嘰嘰喳喳的朝堂隨著蕭何倒地的聲音戛然而止,韓信將碗摔在地上,撿起碎片將衣袍割下一片。


    “蕭相國,你我從此恩斷義絕!”


    韓信在聽見天幕說蕭何害死自己之時,第一反應是不相信,可細細想來,天幕說的是對的,後人沒必要在這些事情上造假。


    蕭何於我有恩,今日我不殺你,可若有來日,信會給你留下全屍,留後人祭祀,全了這一段恩情。


    【韓信之死對劉邦的打擊是最大的,迴來之後,他各種手段想弄死蕭何,但迫於現實還是放棄了,為何呢?


    蕭何是功臣之首,蕭何站隊影響著整個工程集團的態度,劉邦無能為力。


    而功臣集團願意支持呂家的道理很簡單。


    從情感上講,呂澤也是定天下的大功臣,都從沛縣出來,都為大漢流過血,都為大漢遭過罪。


    從階級利益上講,呂家在漢軍根基很深,而且和大部分功臣都有瓜葛,樹大根深不是劉邦一句話就能廢的。


    所以功臣犯不著去招惹呂家,畢竟你戚夫人有啥,你弱我們就欺負你,你又能怎麽樣?


    但呂家需要考慮篡位後的布局,比如異姓諸侯王該如何處置,尤其是親近劉邦的諸侯王,萬一打著安劉旗號造反怎麽辦?


    於是他們故技重施,劉邦發小盧綰、盟友彭越、英布,弄這三個人的方法和韓信一樣,都是收買家仆或身邊人告他們謀反,這變都不帶變的。


    所以一、劉呂利益根本就不一樣。


    二、功高的武將被處死,絕不是評書裏忽悠人的功高蓋主或者性格不合。相反,越是性格不合,皇上越喜歡,因為隻能依附於皇上。


    三、漢家草創製度不完善,外戚非常容易權勢滔天。


    四、功臣集團不止在立儲上和劉邦有分歧,同樣在定都也有分歧,他們希望定都洛陽易攻難守,能夠很有效的限製皇帝實權。


    五、劉姓皇帝都是有大誌的創業者,他們不看重親情,而是看重政策的持續性,也就是立儲時一定要選能繼承自己遺誌的人。而武將作為槍杆子,非常容易卷進立儲的旋渦裏。


    總結:所以韓信之死與立儲有很大關係。】


    [殺韓信,更像沛縣集團和呂姓集團對劉邦的一種警告,告訴劉邦,不要玩花樣 不要想動我們的蛋糕,老老實實等死傳位給劉盈 。]


    [韓信絕對是劉邦心腹,甚至和諸葛亮對劉備差不了多少。]


    劉邦:……這諸葛亮是很衷心很有才能?朕與信之交居然還達不到?


    [韓信隻能信劉邦,忠不忠心不清楚,但他是絕對的劉邦陣營,平民出身,不是地方豪族,根本沒辦法加入豪族,隻能是獨屬於劉邦的勢力,而在後期,呂後的事情都差不多知道了,劉邦開始勢弱,沒人可用,隻有韓信值得信任,絕對不會讓他死的,至於劉邦是不是真的信任韓信,還是真的沒辦法,這個誰也不好說,都有各自的理由,不過可以肯定的就是韓信屬於劉邦,劉邦不會讓韓信死的。]


    [你字數多,你說的多。]


    老祖宗:……後世靠字數多少分辨對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刷視頻:震驚古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光山色與人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光山色與人親並收藏刷視頻:震驚古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