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上闡述了甘平經曆的一切,以及唿延智的要求。
良久,秦恆抬起頭來,把手中信件遞給趙甘,看向秦皇,開口說道:“迴父皇,兒臣已經看完了。”
“嗯。”秦皇微微點頭:“信上的內容,你有何看法?”
秦恆皺眉沉思了一下,知道秦皇問的是和唿延智聯盟一事,還有他的要求。
“迴父皇,通過這封信,可以看出,唿延智此時已經落入下風,要不然不會冒著通敵的風險同意我們的聯盟,兒臣認為,現在正是我們的機會。”
“一來,我們可以以物換物,獲得戰馬、牲畜,增強我大秦國力,二來也正好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匈奴的情況。”
“那依你的意思,是讚同此事嗎?”秦皇問道。
“兒臣認為可行,不過……”秦恆欲言又止。
“不過什麽?”秦皇追問道。
“兒臣覺得在交易之事上,我們要占據主動,提高價格,這樣反而會降低唿延智的警惕心。”秦恆緩緩說道。
其實,他還有一個想法,隻是感覺時機不太成熟,就沒說出。
“嗯,你和父皇的想法不謀而合,這樣看來要盡快備齊二十萬石糧草。”秦皇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
“不知父皇以何種名義調動這些糧草?”秦恆出聲問道。
秦皇文聞言,眉心下意識皺了一下,片刻後,他才說話:“這件事,父皇也有些犯難。”
秦恆自然知道父皇難在何處,若是朝廷的名義,這件事就會隱瞞不住,到時候就會另起波折。
但不用朝廷的名義,要調動這麽多的糧草,實在師出無名。
突然,他靈機一動,一個想法湧上心頭,他看向秦皇,欣喜說道:“父皇,兒臣想到一個辦法。”
“哦,什麽辦法?”秦皇精神一震,一股熟悉的感覺再次出現。
秦恆露出一抹甜甜的笑容:“父皇何不組建一個大秦商會,用商會的名義進行交易,如此一來如何行事也會方便很多。”
“商會……”秦皇目露沉思,臉上露出一絲為難。
秦恆看到他的表情,不解問道:“怎麽了父皇?”
秦皇遲疑道:“這個辦法倒是不錯,隻是組建商會這件事恐怕有些難辦!”
說完,他看到兒子疑惑的表情,繼續說道:“你可知,為什麽我們大秦明麵上會禁止皇室經商?”
秦恆想了一下,輕聲答道:“可是地位的差異?”
士、農、工、商,商為下等,像皇族這等高貴身份,自然不會參與到經商當中。
據他所知,雖然暗地裏有很多皇族都有產業,但都是在暗地裏掌控,明麵上會推出一個白手套。
“不單如此。”秦皇搖了搖頭:“身為皇族,理應以江山社稷為重,應該致力於政治事務和王朝的繁榮,而經商可能使皇族成員變得貪婪和自私,有損其在朝廷中的地位和聲望。”
說著,他停頓了一下,語氣變得沉重起來:“一旦皇族之人經商,那麽就會出現利欲熏心之人,會利用手中權力謀取利益,長此以往,整個朝堂都會蛀蟲累累,甚至影響到皇族的權利。”
秦恆眼睛一轉,忽然說道:“父皇何不指定一人來管理商會,如此一來,這些問題都不存在,也不會與民爭利。”
秦皇一臉沉思,情不自禁地點了點頭:“如今看來隻能這樣了。”
他嘴角微翹,其實他心裏已經打算這麽去做,和那些皇族一樣,找一個白手套。
隻是礙於麵子,一時沒定下來,如今秦恆提起,他也就借坡下驢,應了下來。
秦恆餘光觀察到父皇的表情,嘴角也露出一抹笑容。
何為大秦商會,其實說白了,就是左手和右手的關係,隻是這些事,大家都心照不宣。
秦恆走後,秦皇就即刻傳喚三公和王禮進宮,至於要談什麽,秦恆就不知道了。
時間悄然流逝,年華匆匆而過。
很快,秦淮陽結婚的日子已經悄然到來。
這一天,秦淮陽的王府早早地便開始張燈結彩,布置得一片喜氣洋洋。
王府內處處彌漫著濃鬱的香氣,紅綢錦緞掛滿了每一個角落,大紅燈籠高高掛起。
而秦恆也早早地來到了王府,很早的時候,秦淮陽就邀請他和秦肅一起迎親。
考慮到自己雙腿的原因,秦恆本來是想拒絕的,但是看到秦淮陽懇求的神色,他還是沒能忍心下來拒絕。
也許,在秦淮陽心裏,他可能是這些皇子中,真心祝福他的。
“王弟,時辰差不多了,咱們啟程吧。”秦淮陽滿臉笑意,親切的說道。
今日的秦淮陽身穿一襲大紅直裰婚服,腰間紮條同色金絲蛛紋帶,黑發束起以鑲碧鎏金冠固定著,修長的身體挺得筆直。
而他身旁,則是穿著一身暗紅長袍的秦肅,今日迎親之人,就是他們三人。
“好的,王兄。”秦恆也是嘴角含笑,一臉真誠。
他今天也是盛裝出席,穿著和秦肅同樣製式的暗紅長袍,衣領袖口都用金絲線繡著祥雲圖案,寓意著祥和如意。
來到府外,迎親的隊伍早已經整裝待發。
最前麵的是兩輛豪華王青蓋車,整個車身都已經掛滿了紅色彩稠和小燈籠。
車蓋是用青藍色的縵布做成,上麵繡著精美的金色花紋和圖案。
車身的兩側和前後都有紅色的綢緞帷幔,上麵繡著各種吉祥圖案,如蝙蝠、如意、牡丹等,寓意著福氣、富貴和幸福。
緊隨車後的是一頂火紅的花轎,大紅彩綢的轎幃上是鮮豔浮金的喜字和如意鎏金的紋路,邊上還有著麒麟送子圖,寶塔頂映著光,在四角,各綴著一個大大的彩球,那流蘇,一垂到底,迎風飄動,顯得格外喜慶。
等一會,呂琦就會乘坐著這頂轎子來到王府。
在宗侍的幫助下,秦恆被抬進王青蓋車裏。
而秦淮陽則騎著一匹鮮紅駿馬,走在最前方,一路上要迎接所有人的祝福。
“啟程。”一名禮官大聲宣道。
整支迎親隊伍,緩緩行進,向著呂府進發。
良久,秦恆抬起頭來,把手中信件遞給趙甘,看向秦皇,開口說道:“迴父皇,兒臣已經看完了。”
“嗯。”秦皇微微點頭:“信上的內容,你有何看法?”
秦恆皺眉沉思了一下,知道秦皇問的是和唿延智聯盟一事,還有他的要求。
“迴父皇,通過這封信,可以看出,唿延智此時已經落入下風,要不然不會冒著通敵的風險同意我們的聯盟,兒臣認為,現在正是我們的機會。”
“一來,我們可以以物換物,獲得戰馬、牲畜,增強我大秦國力,二來也正好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匈奴的情況。”
“那依你的意思,是讚同此事嗎?”秦皇問道。
“兒臣認為可行,不過……”秦恆欲言又止。
“不過什麽?”秦皇追問道。
“兒臣覺得在交易之事上,我們要占據主動,提高價格,這樣反而會降低唿延智的警惕心。”秦恆緩緩說道。
其實,他還有一個想法,隻是感覺時機不太成熟,就沒說出。
“嗯,你和父皇的想法不謀而合,這樣看來要盡快備齊二十萬石糧草。”秦皇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
“不知父皇以何種名義調動這些糧草?”秦恆出聲問道。
秦皇文聞言,眉心下意識皺了一下,片刻後,他才說話:“這件事,父皇也有些犯難。”
秦恆自然知道父皇難在何處,若是朝廷的名義,這件事就會隱瞞不住,到時候就會另起波折。
但不用朝廷的名義,要調動這麽多的糧草,實在師出無名。
突然,他靈機一動,一個想法湧上心頭,他看向秦皇,欣喜說道:“父皇,兒臣想到一個辦法。”
“哦,什麽辦法?”秦皇精神一震,一股熟悉的感覺再次出現。
秦恆露出一抹甜甜的笑容:“父皇何不組建一個大秦商會,用商會的名義進行交易,如此一來如何行事也會方便很多。”
“商會……”秦皇目露沉思,臉上露出一絲為難。
秦恆看到他的表情,不解問道:“怎麽了父皇?”
秦皇遲疑道:“這個辦法倒是不錯,隻是組建商會這件事恐怕有些難辦!”
說完,他看到兒子疑惑的表情,繼續說道:“你可知,為什麽我們大秦明麵上會禁止皇室經商?”
秦恆想了一下,輕聲答道:“可是地位的差異?”
士、農、工、商,商為下等,像皇族這等高貴身份,自然不會參與到經商當中。
據他所知,雖然暗地裏有很多皇族都有產業,但都是在暗地裏掌控,明麵上會推出一個白手套。
“不單如此。”秦皇搖了搖頭:“身為皇族,理應以江山社稷為重,應該致力於政治事務和王朝的繁榮,而經商可能使皇族成員變得貪婪和自私,有損其在朝廷中的地位和聲望。”
說著,他停頓了一下,語氣變得沉重起來:“一旦皇族之人經商,那麽就會出現利欲熏心之人,會利用手中權力謀取利益,長此以往,整個朝堂都會蛀蟲累累,甚至影響到皇族的權利。”
秦恆眼睛一轉,忽然說道:“父皇何不指定一人來管理商會,如此一來,這些問題都不存在,也不會與民爭利。”
秦皇一臉沉思,情不自禁地點了點頭:“如今看來隻能這樣了。”
他嘴角微翹,其實他心裏已經打算這麽去做,和那些皇族一樣,找一個白手套。
隻是礙於麵子,一時沒定下來,如今秦恆提起,他也就借坡下驢,應了下來。
秦恆餘光觀察到父皇的表情,嘴角也露出一抹笑容。
何為大秦商會,其實說白了,就是左手和右手的關係,隻是這些事,大家都心照不宣。
秦恆走後,秦皇就即刻傳喚三公和王禮進宮,至於要談什麽,秦恆就不知道了。
時間悄然流逝,年華匆匆而過。
很快,秦淮陽結婚的日子已經悄然到來。
這一天,秦淮陽的王府早早地便開始張燈結彩,布置得一片喜氣洋洋。
王府內處處彌漫著濃鬱的香氣,紅綢錦緞掛滿了每一個角落,大紅燈籠高高掛起。
而秦恆也早早地來到了王府,很早的時候,秦淮陽就邀請他和秦肅一起迎親。
考慮到自己雙腿的原因,秦恆本來是想拒絕的,但是看到秦淮陽懇求的神色,他還是沒能忍心下來拒絕。
也許,在秦淮陽心裏,他可能是這些皇子中,真心祝福他的。
“王弟,時辰差不多了,咱們啟程吧。”秦淮陽滿臉笑意,親切的說道。
今日的秦淮陽身穿一襲大紅直裰婚服,腰間紮條同色金絲蛛紋帶,黑發束起以鑲碧鎏金冠固定著,修長的身體挺得筆直。
而他身旁,則是穿著一身暗紅長袍的秦肅,今日迎親之人,就是他們三人。
“好的,王兄。”秦恆也是嘴角含笑,一臉真誠。
他今天也是盛裝出席,穿著和秦肅同樣製式的暗紅長袍,衣領袖口都用金絲線繡著祥雲圖案,寓意著祥和如意。
來到府外,迎親的隊伍早已經整裝待發。
最前麵的是兩輛豪華王青蓋車,整個車身都已經掛滿了紅色彩稠和小燈籠。
車蓋是用青藍色的縵布做成,上麵繡著精美的金色花紋和圖案。
車身的兩側和前後都有紅色的綢緞帷幔,上麵繡著各種吉祥圖案,如蝙蝠、如意、牡丹等,寓意著福氣、富貴和幸福。
緊隨車後的是一頂火紅的花轎,大紅彩綢的轎幃上是鮮豔浮金的喜字和如意鎏金的紋路,邊上還有著麒麟送子圖,寶塔頂映著光,在四角,各綴著一個大大的彩球,那流蘇,一垂到底,迎風飄動,顯得格外喜慶。
等一會,呂琦就會乘坐著這頂轎子來到王府。
在宗侍的幫助下,秦恆被抬進王青蓋車裏。
而秦淮陽則騎著一匹鮮紅駿馬,走在最前方,一路上要迎接所有人的祝福。
“啟程。”一名禮官大聲宣道。
整支迎親隊伍,緩緩行進,向著呂府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