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北關以易守難攻著稱,但憑借當前的兵力,想要保衛整個北郡,無疑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秦恆雖然不懂行軍打仗,但是聽了秦淮陽的一席話,也是如遭雷殛,如此看來,今年北郡的形勢確實嚴重。
在秦淮陽的府邸逗留至夜幕降臨,秦恆才返迴他之前的居所。
進到書齋,他屏退眾人,進到毒士堂內。
論行軍打仗,這四位毒士可是行家裏手。
想當年,陳平六出奇計戰勝項羽;賈詡敗兵取勝、反攻長安;李儒更不用說,董卓直取洛陽,廢帝,鏖戰諸侯,基本都出自他的手筆。
至於程昱,不說也罷,有傷天合。
秦恆睜開眼,四名毒士已經站在大堂門口相迎。“拜見主公。”
“四位先生快起,不用多禮。”秦恆急忙上前一步,雙手虛扶。
“謝主公。”四人站起身來,賈詡側身示意:“主公,請。”
“好,幾位先生同進。”
幾人走到大堂內,紛紛落座。
四人麵容恭敬地看著秦恆,一副恭聽的樣子。
秦恆也沒有客套,直接開口詢問道:“幾位先生想必也已經猜到,孤想知道,這次匈奴入侵可有何良策?”
四人麵麵相覷,隨後李儒抬起手來,恭敬說道:“迴主公,戰場之事,瞬息萬變,所謂兵法,隻是一場心理博弈。”
“眼下匈奴入侵一事,屬下等人建議主公先觀望而在言。”
秦恆雙眼一眯,遲疑道:“你是擔心呂奉先嗎?”
“主公英明。”李儒點了點頭,一臉讚賞:“呂奉先此人和屬下前世一位故人,倒是很像。”
“都是心高氣傲之輩,不甘聽服旁人,除非以力降服,以權鎮之。”
“倘若主公要參與此事,恐怕呂奉先此人會心生不滿,而且也不會聽於殿下。”
“文優之言,孤心裏明白。”對於李儒的觀點,秦恆頗為讚同,而對於李儒的那位前世故人,他心裏也大概知道是誰。
這樣的人,要麽以力降服,要麽以權震之。
他竭力按捺住內心的紛繁思緒,繼續沉穩說道:“此次戰役,孤不會親自參與。倘若幾位先生有破敵良策,孤可以告知嚴虎,讓他告於呂奉先。”
其實,在來到毒士堂之前,秦恆就已經考慮好了這個對策。
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更好地隱藏自己,計策奏效,父皇那裏也自會知曉。
對於匈奴這個異族,自然不必心慈手軟。
四位毒士聽到了他的話,相互對視了一眼。
賈詡雙手作揖,成竹在胸,一臉自信:“對於匈奴,我等有上、中、下三策。”
“哪三策?”秦恆神情一震,下意識坐直身體。
“上策,滅國。”
“中策,滅敵。”
“下策,禦敵。”
秦恆心裏一驚,不愧是千古毒士,他連忙開口詢問:“如何滅國?”
這三策聽上去,自然是第一個最為厲害,直接滅國。
想起這些匈奴的所作所為,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第一策。
賈詡聞言,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緩緩搖頭,歎了口氣:“滅國之策,需從長計議,不可操之過急。以大秦目前的狀況來看,還需等待數年,待主公登上儲君之位時,方可實施此計。”
秦恆眼角一跳,心裏有些失望。說了半天就是畫了一個大餅,他很想繼續追問,但看賈詡的樣子,顯然現在不會告訴他。
他按捺住心中的好奇,轉而問道:“那現在北城的情況可以用哪一策?”
“中策、下策都可,不過屬下建議主公用下策即可。”
看著他神秘的樣子,秦恆不解,為什麽不直接滅敵呢?
他好奇問道:“為何?”
賈詡微微一笑,解釋道:“中策雖可滅敵,但是對日後來說,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匈奴單於若死,二子必定相鬥。若是左賢王死在北城,或者失去奪位資格,那麽日後匈奴就會上下一心,仇恨大秦,所以說,對於大秦來說,百害而無一利。
秦恆心中一動,恍然大悟:“我明白了,所以,文和的意思是隻禦敵,迫使他們退迴草原,日後讓他們爭奪單於之位,從而內亂?”
賈詡滿意地點了點頭,一臉讚揚:“不錯,殿下果然聰慧。匈奴之患,並不是滅掉這二十萬大軍就可以解決的。眼下殿下手中無權,要不然屬下有信心,隻用縱橫之計,便可使那些匈奴大軍退去。”
“如何縱橫?”秦恆的雙眼閃爍著渴望的光芒。
“縱橫隻是各取所需罷了。”賈詡輕笑著擺了擺手,仿佛不願多說的樣子。
秦恆見狀,也沒有勉強,接著問道:“那文和可有禦敵之法?”
“禦敵之計,無非就是拖,眼下匈奴還有七日到達北關,主公可以在路上拖延一下他們。”
“拖延?”秦恆雙眼微眯,思索拖延之法。
他想了半天,才看著賈詡遲疑道:“莫非是派兵騷擾?”
賈詡表情一僵,哭笑不得地看著秦恆:“主公,那是二十萬騎兵,不是步兵!”
秦恆聞言尷尬地笑了下,連忙擺出一副求學若渴的樣子,問道:“那該如何拖延?”
賈詡沒有再賣關子,直接說道:“主公可以讓呂奉先派人在沿途撒上鐵蒺藜。”
“鐵蒺藜?”秦恆有些疑惑,“那是何物?”
“鐵蒺藜是一種鐵刺,形如蒺藜,上麵的刺,可以刺傷敵人的馬蹄。”賈詡解釋道,“往年交戰,北郡都是以守為主,他們肯定會想不到這次會主動出擊。如果在沿途撒上鐵蒺藜,匈奴的騎兵和馬車就會受到影響,行軍速度就會變慢。”
“不僅如此,匈奴愛馬,視馬如命。若是戰馬受傷,他們心中憤怒可想而知,人一旦失去理智,那就不足為懼。”
“來得及嗎?”秦恆算了下時間,有些遲疑。
賈詡笑了笑,肯定的語氣說:“來得及,鐵蒺藜在軍中一向不算稀奇,隻是主公以往沒有接觸。”
“這些鐵蒺藜不用太多,隻需撒上兩處即可,如此一來,那些匈奴肯定會小心翼翼,如遭井繩。”
聽到他這麽說,秦恆意會的點了點頭,如果是這樣,這個辦法確實可行。
秦恆雖然不懂行軍打仗,但是聽了秦淮陽的一席話,也是如遭雷殛,如此看來,今年北郡的形勢確實嚴重。
在秦淮陽的府邸逗留至夜幕降臨,秦恆才返迴他之前的居所。
進到書齋,他屏退眾人,進到毒士堂內。
論行軍打仗,這四位毒士可是行家裏手。
想當年,陳平六出奇計戰勝項羽;賈詡敗兵取勝、反攻長安;李儒更不用說,董卓直取洛陽,廢帝,鏖戰諸侯,基本都出自他的手筆。
至於程昱,不說也罷,有傷天合。
秦恆睜開眼,四名毒士已經站在大堂門口相迎。“拜見主公。”
“四位先生快起,不用多禮。”秦恆急忙上前一步,雙手虛扶。
“謝主公。”四人站起身來,賈詡側身示意:“主公,請。”
“好,幾位先生同進。”
幾人走到大堂內,紛紛落座。
四人麵容恭敬地看著秦恆,一副恭聽的樣子。
秦恆也沒有客套,直接開口詢問道:“幾位先生想必也已經猜到,孤想知道,這次匈奴入侵可有何良策?”
四人麵麵相覷,隨後李儒抬起手來,恭敬說道:“迴主公,戰場之事,瞬息萬變,所謂兵法,隻是一場心理博弈。”
“眼下匈奴入侵一事,屬下等人建議主公先觀望而在言。”
秦恆雙眼一眯,遲疑道:“你是擔心呂奉先嗎?”
“主公英明。”李儒點了點頭,一臉讚賞:“呂奉先此人和屬下前世一位故人,倒是很像。”
“都是心高氣傲之輩,不甘聽服旁人,除非以力降服,以權鎮之。”
“倘若主公要參與此事,恐怕呂奉先此人會心生不滿,而且也不會聽於殿下。”
“文優之言,孤心裏明白。”對於李儒的觀點,秦恆頗為讚同,而對於李儒的那位前世故人,他心裏也大概知道是誰。
這樣的人,要麽以力降服,要麽以權震之。
他竭力按捺住內心的紛繁思緒,繼續沉穩說道:“此次戰役,孤不會親自參與。倘若幾位先生有破敵良策,孤可以告知嚴虎,讓他告於呂奉先。”
其實,在來到毒士堂之前,秦恆就已經考慮好了這個對策。
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更好地隱藏自己,計策奏效,父皇那裏也自會知曉。
對於匈奴這個異族,自然不必心慈手軟。
四位毒士聽到了他的話,相互對視了一眼。
賈詡雙手作揖,成竹在胸,一臉自信:“對於匈奴,我等有上、中、下三策。”
“哪三策?”秦恆神情一震,下意識坐直身體。
“上策,滅國。”
“中策,滅敵。”
“下策,禦敵。”
秦恆心裏一驚,不愧是千古毒士,他連忙開口詢問:“如何滅國?”
這三策聽上去,自然是第一個最為厲害,直接滅國。
想起這些匈奴的所作所為,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第一策。
賈詡聞言,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緩緩搖頭,歎了口氣:“滅國之策,需從長計議,不可操之過急。以大秦目前的狀況來看,還需等待數年,待主公登上儲君之位時,方可實施此計。”
秦恆眼角一跳,心裏有些失望。說了半天就是畫了一個大餅,他很想繼續追問,但看賈詡的樣子,顯然現在不會告訴他。
他按捺住心中的好奇,轉而問道:“那現在北城的情況可以用哪一策?”
“中策、下策都可,不過屬下建議主公用下策即可。”
看著他神秘的樣子,秦恆不解,為什麽不直接滅敵呢?
他好奇問道:“為何?”
賈詡微微一笑,解釋道:“中策雖可滅敵,但是對日後來說,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匈奴單於若死,二子必定相鬥。若是左賢王死在北城,或者失去奪位資格,那麽日後匈奴就會上下一心,仇恨大秦,所以說,對於大秦來說,百害而無一利。
秦恆心中一動,恍然大悟:“我明白了,所以,文和的意思是隻禦敵,迫使他們退迴草原,日後讓他們爭奪單於之位,從而內亂?”
賈詡滿意地點了點頭,一臉讚揚:“不錯,殿下果然聰慧。匈奴之患,並不是滅掉這二十萬大軍就可以解決的。眼下殿下手中無權,要不然屬下有信心,隻用縱橫之計,便可使那些匈奴大軍退去。”
“如何縱橫?”秦恆的雙眼閃爍著渴望的光芒。
“縱橫隻是各取所需罷了。”賈詡輕笑著擺了擺手,仿佛不願多說的樣子。
秦恆見狀,也沒有勉強,接著問道:“那文和可有禦敵之法?”
“禦敵之計,無非就是拖,眼下匈奴還有七日到達北關,主公可以在路上拖延一下他們。”
“拖延?”秦恆雙眼微眯,思索拖延之法。
他想了半天,才看著賈詡遲疑道:“莫非是派兵騷擾?”
賈詡表情一僵,哭笑不得地看著秦恆:“主公,那是二十萬騎兵,不是步兵!”
秦恆聞言尷尬地笑了下,連忙擺出一副求學若渴的樣子,問道:“那該如何拖延?”
賈詡沒有再賣關子,直接說道:“主公可以讓呂奉先派人在沿途撒上鐵蒺藜。”
“鐵蒺藜?”秦恆有些疑惑,“那是何物?”
“鐵蒺藜是一種鐵刺,形如蒺藜,上麵的刺,可以刺傷敵人的馬蹄。”賈詡解釋道,“往年交戰,北郡都是以守為主,他們肯定會想不到這次會主動出擊。如果在沿途撒上鐵蒺藜,匈奴的騎兵和馬車就會受到影響,行軍速度就會變慢。”
“不僅如此,匈奴愛馬,視馬如命。若是戰馬受傷,他們心中憤怒可想而知,人一旦失去理智,那就不足為懼。”
“來得及嗎?”秦恆算了下時間,有些遲疑。
賈詡笑了笑,肯定的語氣說:“來得及,鐵蒺藜在軍中一向不算稀奇,隻是主公以往沒有接觸。”
“這些鐵蒺藜不用太多,隻需撒上兩處即可,如此一來,那些匈奴肯定會小心翼翼,如遭井繩。”
聽到他這麽說,秦恆意會的點了點頭,如果是這樣,這個辦法確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