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祖父也是這麽說的。他還提到,太子前段時間威望受損,估計陛下是給太子製造機會,讓他恢複聲望。”劉琦嘴角上揚,低聲笑道。
“算了,是誰都跟我沒關係。”
秦恆搖了搖頭。他們倆不管是誰擔任檢察使,都會提升很高的威望。挖掘運河畢竟是件名垂千古的好事。
所以,二人都想爭取。這樣下去,他們之間的矛盾恐怕會越來越深。
等這種怨恨積攢到一定程度,那就是撕破臉的時候。
五日後,二皇子和太子各自拿著手中的祭文來到了皇宮,三公九卿也齊聚殿內。
秦皇看著殿下的太子二人,輕聲說道:“把你們的祭文呈上來吧。”
“是,父皇。”
二人掏出祭文,遞給趙甘。
秦皇伸手接過,仔細看去。
平靜的臉龐上,眾人看不出什麽,隻能安靜地等待著。
良久,秦皇放下手中奏書,抬起頭來:“這兩份祭文各具優劣,但是太子這份更適合此次祭天。祭天儀式就用太子這份吧。”
“謝父皇。”
秦勉心中一喜,不愧是當朝奉常。
秦肅臉色平靜,絲毫沒有氣餒,父皇安排這場比試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很難贏了。
不過,有你哭的時候。
他瞥了太子一眼,心中冷笑。
“馬愛卿,這場祭天儀式至關重要,一定不能出現差錯,要好生安排。”
秦皇語氣嚴肅地說。今年多地大旱,災民橫生,匈奴入侵,此時很需要這場祭天來安撫百姓。
也是為了接下來挖掘運河做準備,所以他很看重這場儀式。
“諾。”
馬季走了出來,恭聲應道。
太子獲勝的消息很快傳到了秦恆的耳朵裏,對於這個結果,他沒有絲毫意外。
有的時候,太子這個身份還是很有優勢的,父皇也要考慮朝堂的安穩。
這場比試開始就注定了,要是二皇兄勝利,他反而會感到詫異。
清晨,天還沒亮,秦恆就已經從睡夢中醒來。今日是元德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正是祭天的日子。
所有皇室大臣權貴全要到場,毫不誇張地說,今日是一個不容出現絲毫差錯的重要日子。
收拾完後,他乘坐著王青蓋車,朝著祭天的場地行去。
場地在秦都北郊的圜丘。
圜丘就是一座圓形的高台,是大秦專門主持祭天儀式的場所。
祭天壇平時無用,但由於其特殊的地位,這裏常年駐守著秦衛軍,以免有人前來搗亂損毀,驚擾上蒼。
除了這裏以外,南郊的方丘也是重兵把守之地。
北郊祭天,南郊祭地,蘊含著天圓地方的意思。
除此之外,還有東邊日壇和西邊月壇,不過規模略小。
一路上人山人海,摩肩擦踵,馳道兩旁秦衛軍負責維持治安。
秦恆到達北城,秦皇與朝中百官已經集合於此,準備步行前往祭天壇。
祭祀儀式非常嚴格,所有人必須虔誠整肅,不許遲到,不許大聲喧嘩,不許閑人偷覷,不許紊亂秩序。
凡違反者,一律嚴懲。
“兒臣拜見父皇,拜見母後。”
張龍推著他走上前去。
今日皇後也身穿鳳袍,頭戴鳳冠,站在秦皇身旁。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皇後身為一國之母,也要盛裝陪行。
至於其他後宮妃子,是沒有資格參與的,哪怕是秦恆的母妃,今日也隻能待在宮裏。
“快起來吧,等會跟在後麵,莫要喧嘩。”
秦皇嘴角含笑,輕聲囑咐道。
“諾。”
秦恆指向旁邊隊伍,示意張龍推他過去。
他目光一掃,排在前邊的是那些皇室子弟,最後是那些朝堂大臣。
此刻,這些大臣都目光好奇地看著他。
說起來,他們中大多數人還都沒見過他。
而秦恆也在不遠處看到了丞相李儀和太尉武堅。
兩人年齡相仿,都在五旬左右。李儀麵容親善卻不失威嚴,而武堅長相粗獷,有著一副魁梧的身軀,看上去神采奕奕。
他收迴目光,看向幾個皇兄微微一笑。
幾個皇兄也是暗中迴應,秦肅更是對著他調皮地眨眨眼,絲毫看不出一絲落敗的沮喪。
“時辰已到,前往圜丘。”
一名禮官走到人群前,大聲宣唱。
緊接著,秦皇和皇後兩人帶著皇室子弟,還有朝中百官們,在兩旁如潮水般的百姓目光注視下,徒步前行。
秦衛軍早已經將人山人海的百姓一分為二,露出一條走道。
饒是如此,秦恆在隊伍裏也感到一陣擁擠。
祭天壇距離城門並不是太遠,大概有五裏地左右,他坐在輪椅上感覺不到遠。
但是,他耳邊已經能聽到若有若無的喘息聲,顯然這些皇兄平日裏都缺乏鍛煉。
他餘光掃去,隻有二皇兄一人麵不改色,氣息平穩。
終於,在秦恆的屁股快要承受不住時,他們到達了祭天壇。
此時,祭天壇的東南燔著牛犢,西南懸掛天燈,煙雲縹緲,燭影搖紅,給他一種非常神秘的感覺。
天壇下已經站滿了儀仗軍,他們一個個英俊挺拔,身著漆黑甲胄,手持長矛,分別守衛在祭天壇上,如同雕像一般靜止不動,顯得極為威武。
“上祭天壇。”禮官的聲音在旁邊響起。
瞬間,鼓樂齊鳴,秦皇整理了一下衣冠,向天壇鞠躬九次,然後踏上了第一級台階,身後的人群緊隨其後。
所有人屏息凝神,目光隨著秦皇的腳步緩緩上升。
祭天壇共分三層,高約三丈,似乎蘊含著九五至尊的含義。
秦皇步伐穩健,神態虔誠,一步一個台階上到第三層。
張龍示意趙虎,兩人一起將秦恆也抬到了第三層高台。
此刻,留在第三層的除了皇室子弟外,隻有禮官們。
秦恆坐在輪椅上,環顧四周,一種居高臨下、俯瞰眾生的感覺油然而生。
“算了,是誰都跟我沒關係。”
秦恆搖了搖頭。他們倆不管是誰擔任檢察使,都會提升很高的威望。挖掘運河畢竟是件名垂千古的好事。
所以,二人都想爭取。這樣下去,他們之間的矛盾恐怕會越來越深。
等這種怨恨積攢到一定程度,那就是撕破臉的時候。
五日後,二皇子和太子各自拿著手中的祭文來到了皇宮,三公九卿也齊聚殿內。
秦皇看著殿下的太子二人,輕聲說道:“把你們的祭文呈上來吧。”
“是,父皇。”
二人掏出祭文,遞給趙甘。
秦皇伸手接過,仔細看去。
平靜的臉龐上,眾人看不出什麽,隻能安靜地等待著。
良久,秦皇放下手中奏書,抬起頭來:“這兩份祭文各具優劣,但是太子這份更適合此次祭天。祭天儀式就用太子這份吧。”
“謝父皇。”
秦勉心中一喜,不愧是當朝奉常。
秦肅臉色平靜,絲毫沒有氣餒,父皇安排這場比試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很難贏了。
不過,有你哭的時候。
他瞥了太子一眼,心中冷笑。
“馬愛卿,這場祭天儀式至關重要,一定不能出現差錯,要好生安排。”
秦皇語氣嚴肅地說。今年多地大旱,災民橫生,匈奴入侵,此時很需要這場祭天來安撫百姓。
也是為了接下來挖掘運河做準備,所以他很看重這場儀式。
“諾。”
馬季走了出來,恭聲應道。
太子獲勝的消息很快傳到了秦恆的耳朵裏,對於這個結果,他沒有絲毫意外。
有的時候,太子這個身份還是很有優勢的,父皇也要考慮朝堂的安穩。
這場比試開始就注定了,要是二皇兄勝利,他反而會感到詫異。
清晨,天還沒亮,秦恆就已經從睡夢中醒來。今日是元德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正是祭天的日子。
所有皇室大臣權貴全要到場,毫不誇張地說,今日是一個不容出現絲毫差錯的重要日子。
收拾完後,他乘坐著王青蓋車,朝著祭天的場地行去。
場地在秦都北郊的圜丘。
圜丘就是一座圓形的高台,是大秦專門主持祭天儀式的場所。
祭天壇平時無用,但由於其特殊的地位,這裏常年駐守著秦衛軍,以免有人前來搗亂損毀,驚擾上蒼。
除了這裏以外,南郊的方丘也是重兵把守之地。
北郊祭天,南郊祭地,蘊含著天圓地方的意思。
除此之外,還有東邊日壇和西邊月壇,不過規模略小。
一路上人山人海,摩肩擦踵,馳道兩旁秦衛軍負責維持治安。
秦恆到達北城,秦皇與朝中百官已經集合於此,準備步行前往祭天壇。
祭祀儀式非常嚴格,所有人必須虔誠整肅,不許遲到,不許大聲喧嘩,不許閑人偷覷,不許紊亂秩序。
凡違反者,一律嚴懲。
“兒臣拜見父皇,拜見母後。”
張龍推著他走上前去。
今日皇後也身穿鳳袍,頭戴鳳冠,站在秦皇身旁。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皇後身為一國之母,也要盛裝陪行。
至於其他後宮妃子,是沒有資格參與的,哪怕是秦恆的母妃,今日也隻能待在宮裏。
“快起來吧,等會跟在後麵,莫要喧嘩。”
秦皇嘴角含笑,輕聲囑咐道。
“諾。”
秦恆指向旁邊隊伍,示意張龍推他過去。
他目光一掃,排在前邊的是那些皇室子弟,最後是那些朝堂大臣。
此刻,這些大臣都目光好奇地看著他。
說起來,他們中大多數人還都沒見過他。
而秦恆也在不遠處看到了丞相李儀和太尉武堅。
兩人年齡相仿,都在五旬左右。李儀麵容親善卻不失威嚴,而武堅長相粗獷,有著一副魁梧的身軀,看上去神采奕奕。
他收迴目光,看向幾個皇兄微微一笑。
幾個皇兄也是暗中迴應,秦肅更是對著他調皮地眨眨眼,絲毫看不出一絲落敗的沮喪。
“時辰已到,前往圜丘。”
一名禮官走到人群前,大聲宣唱。
緊接著,秦皇和皇後兩人帶著皇室子弟,還有朝中百官們,在兩旁如潮水般的百姓目光注視下,徒步前行。
秦衛軍早已經將人山人海的百姓一分為二,露出一條走道。
饒是如此,秦恆在隊伍裏也感到一陣擁擠。
祭天壇距離城門並不是太遠,大概有五裏地左右,他坐在輪椅上感覺不到遠。
但是,他耳邊已經能聽到若有若無的喘息聲,顯然這些皇兄平日裏都缺乏鍛煉。
他餘光掃去,隻有二皇兄一人麵不改色,氣息平穩。
終於,在秦恆的屁股快要承受不住時,他們到達了祭天壇。
此時,祭天壇的東南燔著牛犢,西南懸掛天燈,煙雲縹緲,燭影搖紅,給他一種非常神秘的感覺。
天壇下已經站滿了儀仗軍,他們一個個英俊挺拔,身著漆黑甲胄,手持長矛,分別守衛在祭天壇上,如同雕像一般靜止不動,顯得極為威武。
“上祭天壇。”禮官的聲音在旁邊響起。
瞬間,鼓樂齊鳴,秦皇整理了一下衣冠,向天壇鞠躬九次,然後踏上了第一級台階,身後的人群緊隨其後。
所有人屏息凝神,目光隨著秦皇的腳步緩緩上升。
祭天壇共分三層,高約三丈,似乎蘊含著九五至尊的含義。
秦皇步伐穩健,神態虔誠,一步一個台階上到第三層。
張龍示意趙虎,兩人一起將秦恆也抬到了第三層高台。
此刻,留在第三層的除了皇室子弟外,隻有禮官們。
秦恆坐在輪椅上,環顧四周,一種居高臨下、俯瞰眾生的感覺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