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殿試進行時。


    今年比上屆科舉準備充分得多。


    新科進士們在西廂房等候這會兒功夫,內侍省已經在殿外拉起了棚子遮陽。


    南榜前一百、太學特榜前二十、北榜十五人在殿中應答。


    其餘人等,都在殿外落座。


    巳時二刻,殿試收卷。


    新科進士們相視苦笑,各個心懷忐忑,因為誰也沒把握自己能入皇帝的眼。


    與上次相同,仍舊是重臣們先行篩選,覺得好的再遞給皇帝。


    “燕國士子的試卷都拿給我。”


    薑雲逸忽然吩咐了一句,叫小黃門都卡頓了一下,還是趕緊照辦。


    重臣們側目不已,這家夥又想幹什麽?


    算了,橫豎十來人,隨他去吧。


    寫文一時辰,看文一分鍾。


    重臣篩選優卷,也隻一刻鍾功夫就完成了,隻是瞅著臉色都不太好看的樣子。


    下方新科進士們,各個屏氣凝神。


    難道是這屆進士太差了,大佬們都不滿意?


    雖說筆試排名是決定性的,殿試最多拔擢幾個順眼的入一甲。


    但是,在皇帝眼中留印象的機會可不多,這是最近的一次,很可能是唯一一次。


    年輕的新君,給出這樣高大上的難題,明顯是想要有所作為。


    還有那位注定要橫壓幾代人的明相,肯定不喜歡碌碌無為之輩。


    皇帝攏共拿到了五十多份優卷,一份份瀏覽起來,兩個小太監各自托著一個托盤,分列皇帝兩側。


    新科進士們各個忐忑不安。


    因為皇帝在右邊托盤上已經扔了二十多份試卷,而左邊的托盤竟然一份試卷都沒有。


    二十多份優卷竟然沒有一份滿意的麽?


    太苛刻了吧?


    少頃。


    皇帝在一張答卷上停留時長稍稍長了些,然後便將其放在了左邊托盤。


    眾人登時鬆了一口氣。


    總算有能令人滿意的了。


    一刻鍾功夫,皇帝篩完第一輪,左邊托盤隻放了三張試卷。


    一甲進士還沒什麽,但二三甲進士卻大失所望,這下不用指望提甲了。


    但是,令人驚訝的是,皇帝篩出三份優秀答卷後,竟然沒有立刻公布。這叫新科進士們一顆心懸而不落。


    陛下喲,甭管哪個,趕緊公布了吧。


    咱這小心肝實在是受不了。


    姬十三隨口對劉德柱吩咐了一句,劉德柱隻用了三息就掃完三份試卷上的名字,立刻扯著尖利的公鴨嗓道:


    “北榜筆試前十名,及高厚生、何清平、方文舉上前奏對!”


    進士們稍稍有些騷動。


    周小寶悄悄捅了前排方文舉一下,低聲道:“給咱們燕人爭口氣!”


    方文舉恰是北榜第一,周小寶第二。


    十八人上前奏對。


    姬十三道:“尹樹生,上屆科舉,你筆試隻在一百四十六分,本屆如何便能筆試第一?”


    尹樹生稍稍有些緊張地行禮道:“迴陛下,上屆科舉,微臣不曾習得術算與墨學,失分良多。”


    嘶!


    殿中眾人差點沒繃住,兩門不會都能幹到一百四十四?


    上屆第六百名的孫山都一百五十一分呢?


    姬十三微微頷首,頗有種惺惺相惜之感。


    這是學神之間才有的共鳴。


    “宋時華,你對科舉分榜製如何看?”


    南榜筆試第二名宋時華聞言心肝都顫了顫,明相搞個分榜,不就是對特權的妥協麽?


    這種破事,也就明相敢明目張膽地幹了。不過有一說一,天下各地雨露均沾,倒是頗為巧妙。


    宋時華迅速調整好心態,沉聲道:


    “迴陛下,微臣以為,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大周地大物博,各處風俗長處多有不同,差異化處置理所當然,但凡事都應有個度。”


    姬十三微微頷首,不愧是名門之後,政治思維還是很強的。


    皇帝先逐一提問,最後到了方文舉。


    “方文舉,你對科舉分榜製如何看?”


    眾人稍稍嘩然,竟然是和宋時華同樣的問題?


    方文舉也稍稍呆了呆,但先前他就思索過,當即有些別扭尷尬地行禮道:


    “陛,陛下,微臣以為,凡事過猶不及,分榜從來不是問題,甚至隻有分榜,才有可能確保南榜秉公錄取,天下賢才也才有晉身之途。”


    姬十三微微頷首。


    所有人都稍稍屏氣凝神,終於到了宣布最終結果的時候了。


    姬十三豁然起身,稍稍上前幾步,負手審視眾人,朗聲道:


    “宋時華為狀元郎,方文舉為探花郎,尹樹生為榜眼郎!高厚生、何清平列入一甲。”


    眾人再次稍稍詫異。


    筆試第一的尹樹生被壓到探花,尚可理解,


    但這個燕國來的方文舉竟然點為榜眼,憑什麽?


    姬十三哪裏猜不到他們在想什麽,當即大袖一揮:“方文舉的筆試試卷也一並張貼出去。”


    眾人這才恍然,皇帝如此做法,顯然是方文舉的筆試很有說服力。


    戊戌科舉最緊要的環節,都已塵埃落定。


    並不太緊張、但有點刺激的殿試,終於落下了帷幕。


    殿試的內容火速傳遍整個洛都。


    眾人議論紛紛,都說新君明顯是要銳意革新了。


    隻有上屆新科進士們特別不滿意。


    特麽的,先帝可是逼俺們交出了節操的,他們憑什麽這麽好命?


    世界太大了,甭管哪個旮旯裏發生了點什麽,一定有另一個旮旯裏的人感覺有被冒犯到。


    八月十三,戊戌科舉放榜!


    還是四大官麵場所同步放榜,以防踩踏。


    雖然筆試成績過後已經走了一批人,還有些人不想去人擠人,但仍然有超過三萬人去看榜。


    友誼第一,重在參與。


    這次最大的創舉,就是把前六百名的試卷都貼出來了。


    榜眼方文舉的筆試試卷也被張貼了出來:768分!


    要知道南榜筆試第一的尹樹生是775分,第二名宋時華768分,第三名王長生766分,筆試第十名的成績才759分。


    毫無疑問,方文舉本身就有三甲的實力。


    今年科舉總分比上屆翻了四倍,高達八百分。


    先生們如何判分的,都清清楚楚。


    看吧,上次是沒有準備,這次提前準備好了,都張貼給你們看。


    朝廷一貫是客觀公正的。


    許多人無話可說,許多人暗暗腹誹,還有許多人仍然對太學特榜表達不滿。


    這已經是這個時代公平的極致了。


    用不了太久,就會有人試著腐蝕南榜。


    畢竟,就連共和國的高考也有大把黑曆史可挖。


    工農兵舉薦上大學,就跟察舉製差不多了,那可是教員還活著的時候。


    恢複高考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裏,高考名額都是逐級分派,地方可操縱空間極大。


    冒名頂替的、高分低就的,比比皆是。


    再後來,又玩起了特招、自招、保送,並由此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網絡。


    當年奧賽是分省進行的,省會城市考生單獨考場、單獨編號,成績不公開,隻公布獲獎名單。


    後來,奧賽保送被大幅限縮。


    新世紀以後,特招、自招才逐步收緊,08年以後絕大部分才完全對口高考了。


    但是,特長生、國際學校等渠道又興盛起來。


    進入新時代,清北複交等頂級名校,仍然有大把的自招、特招名額。


    你猜為什麽不敢全堵上?


    你不給權力找出路,權力就會自己找出路。


    公平是人類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更加公平。


    但我們都是曆史中的人,不可避免地會帶有曆史局限性。


    我們不能超越當前曆史條件行不切實際之舉,哪怕它看起來是那麽正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周神相:不信東風喚不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嶽大都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嶽大都督並收藏大周神相:不信東風喚不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