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算無遺策
大周神相:不信東風喚不迴 作者:南嶽大都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自在李代桃僵地受了一通夫子們的怨氣後,還得屁顛屁顛跑去宗正寺,拜會了宗正寺卿姬太鱗。
老皇叔拉著他雲裏霧裏扯了好半晌,他總算是聽明白了,又跑去了內閣。
“大宗正說,來年科舉《易經》科考題全權由他出,任何人不能幹涉。”
聽到張自在的轉述,薑雲逸嗬嗬一笑:“本相才疏學淺,什麽都淺嚐輒止,哪裏出得了考題?”
張自在撇撇嘴,一臉的不信,接著道:
“老皇叔還問,皇產充公以後,皇族以何為生?”
這說的是薑雲逸要重組皇產和公產的事。
薑雲逸微微一笑:“自先帝以降,皇產就與公產別無二致,區別隻在於,皇產由天子全權支配,老皇叔竟然還惦記上了?”
張自在道:“八十年來,朝廷財政長期拮據,皇族日子的確過得緊巴巴的。”
薑雲逸當然明白個中緣由,朝廷就算窮死也不可能窮到權勢者,關鍵在於皇族地位十分尷尬。
自上上代皇帝開始,皇位傳承一直不太順當。
哀帝的父親承帝本來隻是皇侄,但當時的幾位皇子相繼夭折,在哀帝的運作下,承帝才得以繼承大統,實際權力一直掌握在哀帝手中。
然後哀帝的幾位皇子也都夭折了,遇刺身亡後無後,這才有了侄子姬無殤繼大統。
連續幾代的劇烈變化,導致皇族一直處於尷尬地位,被新君嚴防死守,日子自然不會太滋潤。
薑雲逸沉吟道:“這個問題的確需要解決,但皇族事務當然要皇帝裁定。本相隻管給整個皇室財政撥款,不管具體怎麽分配。
叫統計司大致估算一下,往年皇室整體開支有多少?占朝廷財賦的幾成?
取個中數,作為定製,以後天下財政統一收歸朝廷中樞,每年按既定份額撥款給皇室開銷。
朝廷有錢,皇室日子就滋潤些;朝廷拮據,皇室也要跟著勒緊褲腰帶。”
張自在詫異地問道:“不給皇室開個公司麽?”
薑雲逸搖搖頭:“自己開去,本相沒空伺候。以後本相隻管全額公有製公司。”
張自在聞言愈發好奇:“投總和海總以後也不管了?”
薑雲逸微微頷首:“不可能一直管的,等打好基礎,公私一定要分野,不然等我死後,公有資產不得被他們吃幹抹淨?”
張自在一琢磨,道:“便是全公有,你以為就不會被人吃幹抹淨了?”
薑雲逸淡然道:“所以要把一整套相關的製度框架搭建好,把皇位接班人培養好,把內閣相國遴選培養機製構建好,把公有製經營管理製度體係搭建好,把吏治體係明確好。這樣,總不至於崩壞得太快。”
張自在沉吟了一下,忽地眼睛一亮:“要不,全公有化?這樣哪裏私有了一目了然。”
薑雲逸抬頭深深看了一臉希冀的張自在一眼,意味深長地道:
“你這叫左傾冒進主義,全公有要僵,全私有要崩。可預見的未來,至少千百年的時間裏,公私要長期並存。”
張自在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公私相愛相殺,張夫子肯定喜歡你這說法。”
薑雲逸嗤笑一聲:“你這叫形而上學。”
張自在雖然不明白啥叫形而上學,但也知道不是什麽好話,當即臭臭地道:
“行,你最厲害。”
……
正月十八。
越是臨近大朝會,洛都越是繁忙,一片欣欣向榮的盛世氣象。
曆朝曆代,隻要官僚隊伍大部分能做好本職工作,就差不了。
自上而下的貪婪、懶政、濫政才是朝綱敗壞的主要原因,首先要從權力核心找原因。
比如,遇到昏君、奸相的時候,顯然不能指望盛世良治。
小內閣第四次集體學習天文學的事情,在洛都上層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尤其大地是個球顛覆了許多人的認知。
但人家沒有公開來講,也就不好公開反駁。
博物院又被壓了一重重擔,啟動了計算日食月食規律的浩瀚工程。
今日發行的大周日報,經義版刊發了宗正寺卿姬太鱗的文章:
《天圓地方源流考辨》
文章仔細梳理了“天圓地方說”的幾個主要論據,基本采納了薑雲逸的思路,著重將其與《易經》剝離了開來,其他幾個依據能駁則駁,不能駁就拉倒。
雖然皇產的事情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但老皇叔姬太鱗答應得仍然很痛快。
《易經》本來就是闡發天地至理,並由天道入人道的萬經之源,薑雲逸的解釋並沒有太大問題。
隻不過,長期以來一直習慣將《易經》作為天圓地方說最初的源頭,如今要斬斷確實容易引發非議。
老皇叔之所以如此好說話,與洛都的時局也不無關係。
此事幹係太子地位穩固,他哪裏敢杯葛?
何況,藩王海外封建甚囂塵上後,連遠支皇族都聞風而動了,他這個皇族代表,哪能不承情?
他已經在物色出類拔萃的孫子輩,看能否混出去封建則個。
姬太鱗打響了反天圓地方說第一槍,這篇文章引起了高度關注,但反應卻異常不熱烈。
博物院的動靜人盡皆知,都知道在計算破解日食月食異象的謎團,此事幹係太子政治地位,便是心中不爽,當官的有幾個敢跳出來反對?
在野的讀書人顧忌少許多,但也隻是言辭溫和地進行辯駁,並未激烈地問候列祖列宗,畢竟姬太鱗的列祖列宗也不好罵。
焦頭爛額的趙夫子,看到今日報紙,忽然迴過味來,恨恨地罵道:
“所以,就算我等急切間算不出來,那小子也達成政治目的了,是吧?!”
許夫子歎了口氣:“這件事終究是幹涉天地學問之大事,意義深遠,值得動此幹戈。”
鄒夫子晃了晃手頭的報紙,道:“今日報紙上還有一條呢,解釋了牝雞化雄的異象。”
趙夫子沒好氣地道:“就他會未雨綢繆、算無遺策唄?”
小內閣一場集體學習天文學,博物院忽然大動幹戈,到姬太鱗親自下場剝離天圓地方說與《易經》關係。
許多政治敏感的人才意識到,這一係列舉動在宣示,日食和月食必須是一種自然現象,隻是博物院還沒有算出規律來而已。
就算忽然發生日食月食,誰也不準借題發揮。
畢竟,薑某人的戰鬥力有目共睹,在他已經做好準備的領域開戰,肯定是腦子被驢踢了。
老皇叔拉著他雲裏霧裏扯了好半晌,他總算是聽明白了,又跑去了內閣。
“大宗正說,來年科舉《易經》科考題全權由他出,任何人不能幹涉。”
聽到張自在的轉述,薑雲逸嗬嗬一笑:“本相才疏學淺,什麽都淺嚐輒止,哪裏出得了考題?”
張自在撇撇嘴,一臉的不信,接著道:
“老皇叔還問,皇產充公以後,皇族以何為生?”
這說的是薑雲逸要重組皇產和公產的事。
薑雲逸微微一笑:“自先帝以降,皇產就與公產別無二致,區別隻在於,皇產由天子全權支配,老皇叔竟然還惦記上了?”
張自在道:“八十年來,朝廷財政長期拮據,皇族日子的確過得緊巴巴的。”
薑雲逸當然明白個中緣由,朝廷就算窮死也不可能窮到權勢者,關鍵在於皇族地位十分尷尬。
自上上代皇帝開始,皇位傳承一直不太順當。
哀帝的父親承帝本來隻是皇侄,但當時的幾位皇子相繼夭折,在哀帝的運作下,承帝才得以繼承大統,實際權力一直掌握在哀帝手中。
然後哀帝的幾位皇子也都夭折了,遇刺身亡後無後,這才有了侄子姬無殤繼大統。
連續幾代的劇烈變化,導致皇族一直處於尷尬地位,被新君嚴防死守,日子自然不會太滋潤。
薑雲逸沉吟道:“這個問題的確需要解決,但皇族事務當然要皇帝裁定。本相隻管給整個皇室財政撥款,不管具體怎麽分配。
叫統計司大致估算一下,往年皇室整體開支有多少?占朝廷財賦的幾成?
取個中數,作為定製,以後天下財政統一收歸朝廷中樞,每年按既定份額撥款給皇室開銷。
朝廷有錢,皇室日子就滋潤些;朝廷拮據,皇室也要跟著勒緊褲腰帶。”
張自在詫異地問道:“不給皇室開個公司麽?”
薑雲逸搖搖頭:“自己開去,本相沒空伺候。以後本相隻管全額公有製公司。”
張自在聞言愈發好奇:“投總和海總以後也不管了?”
薑雲逸微微頷首:“不可能一直管的,等打好基礎,公私一定要分野,不然等我死後,公有資產不得被他們吃幹抹淨?”
張自在一琢磨,道:“便是全公有,你以為就不會被人吃幹抹淨了?”
薑雲逸淡然道:“所以要把一整套相關的製度框架搭建好,把皇位接班人培養好,把內閣相國遴選培養機製構建好,把公有製經營管理製度體係搭建好,把吏治體係明確好。這樣,總不至於崩壞得太快。”
張自在沉吟了一下,忽地眼睛一亮:“要不,全公有化?這樣哪裏私有了一目了然。”
薑雲逸抬頭深深看了一臉希冀的張自在一眼,意味深長地道:
“你這叫左傾冒進主義,全公有要僵,全私有要崩。可預見的未來,至少千百年的時間裏,公私要長期並存。”
張自在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公私相愛相殺,張夫子肯定喜歡你這說法。”
薑雲逸嗤笑一聲:“你這叫形而上學。”
張自在雖然不明白啥叫形而上學,但也知道不是什麽好話,當即臭臭地道:
“行,你最厲害。”
……
正月十八。
越是臨近大朝會,洛都越是繁忙,一片欣欣向榮的盛世氣象。
曆朝曆代,隻要官僚隊伍大部分能做好本職工作,就差不了。
自上而下的貪婪、懶政、濫政才是朝綱敗壞的主要原因,首先要從權力核心找原因。
比如,遇到昏君、奸相的時候,顯然不能指望盛世良治。
小內閣第四次集體學習天文學的事情,在洛都上層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尤其大地是個球顛覆了許多人的認知。
但人家沒有公開來講,也就不好公開反駁。
博物院又被壓了一重重擔,啟動了計算日食月食規律的浩瀚工程。
今日發行的大周日報,經義版刊發了宗正寺卿姬太鱗的文章:
《天圓地方源流考辨》
文章仔細梳理了“天圓地方說”的幾個主要論據,基本采納了薑雲逸的思路,著重將其與《易經》剝離了開來,其他幾個依據能駁則駁,不能駁就拉倒。
雖然皇產的事情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但老皇叔姬太鱗答應得仍然很痛快。
《易經》本來就是闡發天地至理,並由天道入人道的萬經之源,薑雲逸的解釋並沒有太大問題。
隻不過,長期以來一直習慣將《易經》作為天圓地方說最初的源頭,如今要斬斷確實容易引發非議。
老皇叔之所以如此好說話,與洛都的時局也不無關係。
此事幹係太子地位穩固,他哪裏敢杯葛?
何況,藩王海外封建甚囂塵上後,連遠支皇族都聞風而動了,他這個皇族代表,哪能不承情?
他已經在物色出類拔萃的孫子輩,看能否混出去封建則個。
姬太鱗打響了反天圓地方說第一槍,這篇文章引起了高度關注,但反應卻異常不熱烈。
博物院的動靜人盡皆知,都知道在計算破解日食月食異象的謎團,此事幹係太子政治地位,便是心中不爽,當官的有幾個敢跳出來反對?
在野的讀書人顧忌少許多,但也隻是言辭溫和地進行辯駁,並未激烈地問候列祖列宗,畢竟姬太鱗的列祖列宗也不好罵。
焦頭爛額的趙夫子,看到今日報紙,忽然迴過味來,恨恨地罵道:
“所以,就算我等急切間算不出來,那小子也達成政治目的了,是吧?!”
許夫子歎了口氣:“這件事終究是幹涉天地學問之大事,意義深遠,值得動此幹戈。”
鄒夫子晃了晃手頭的報紙,道:“今日報紙上還有一條呢,解釋了牝雞化雄的異象。”
趙夫子沒好氣地道:“就他會未雨綢繆、算無遺策唄?”
小內閣一場集體學習天文學,博物院忽然大動幹戈,到姬太鱗親自下場剝離天圓地方說與《易經》關係。
許多政治敏感的人才意識到,這一係列舉動在宣示,日食和月食必須是一種自然現象,隻是博物院還沒有算出規律來而已。
就算忽然發生日食月食,誰也不準借題發揮。
畢竟,薑某人的戰鬥力有目共睹,在他已經做好準備的領域開戰,肯定是腦子被驢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