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管家的主觀能動性
大周神相:不信東風喚不迴 作者:南嶽大都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娘希匹,不就號稱一萬人麽?去咱家庫房搬一萬萬錢上城,殺死一個逆賊,賞一萬錢!”
二爺不懂兵法,不懂防務,不懂激勵士氣,隻會砸錢。
管家嚴大立刻轉身,喚來得力手下,吩咐道:“二爺吩咐了,去庫房運三千萬錢來,再叫王氏也出一些。”
就在一旁的王長生唇角抽了抽,這奴才是在點我麽?
無奈之下,卻也隻能喚來親隨去搞一千萬錢來。
嚴東升卻是怒了,對著管家指指點點道:“當著我的麵就敢打折扣,這要背著我,還得了?!”
嚴大苦著臉道:“二爺莫惱,聽說便是精兵折損三成也要潰了,三千萬守城足夠了,況且搬都搬出來了,就算用不了,咱還能好意思搬迴去不成?”
嚴東升老臉微紅,有些掛不住,沉聲道:“開戰前總得先發點吧?”
嚴大苦著臉道:“二爺說得有理,一會兒就發。”
嚴東升悻悻作罷,這不還有王氏出的一千萬麽?人家管家根本算無遺策。
這錢搬出來,肯定不能再收迴去的。叛軍來了要激勵守城,官軍來了要犒勞三軍,就算最終沒派上用場,也得散財籠絡宛陵民心。
管家精打細算,省了七千萬。
很快,兩家陸續運錢過來,一車又一車,都是丹陽自己挖礦鑄造的,比朝廷鑄得成色還要好。
“去,隻要是站在城頭上的,一人先發一千錢!”
嚴東升吩咐一句,管家嚴大立刻應下,一轉腚就對手下吩咐道:“給他們分成四班輪值,一班一個時辰,站滿一班來這裏領二十錢一人。
各處城下架上大鍋,煮上米,燉上肉,下城領錢、吃飯、睡覺,到點上城。”
嚴東升腦門青筋抖動,主要還不是氣這管家總是矯令,而是臉上掛不住。
王長生嗬嗬一笑:“平日裏還看不出來,今日方知,你們嚴氏這管家不一般呐?”
聽到對方揶揄,嚴東升臉上更掛不住了,惱火地道:“平日不這樣的,沒想到今日竟然如此自作主張,肯定是我大哥安排來膈應我的!”
“二爺洞若觀火,什麽都瞞不過您!”
“你給我閉嘴!”
拍馬屁都要被訓斥,管家愈發愁眉不展起來。
將近晌午,心累了好幾天的嚴東升又迷糊了一會兒。
“二爺,剛有潰兵襲城。”
“什麽?打過來了?錢夠不夠砸死他們的?不夠再去搬,一定要頂住!”
嚴東升一個激靈,一躍從軟椅上跳起,腦子還沒清醒就發出靈魂之問。
匆匆出了城門樓子,站在城頭眺望,嚴東升登時愣住了,指著城外的潰兵道:“就這?”
管家嚴大道:“哦,兵敗如山倒,這些叛軍昨夜剛被官軍擊潰了,跑到咱這,被城頭一頓齊射又潰了。”
嚴東升狐疑地指著城外一百多頭不明生物,問道:“那些驢騎兵是怎迴事?”
管家嚴大道:“一顆人頭賞五萬錢,他們就騎著自家毛驢追去了,四條腿的總歸比兩條腿跑得快。”
嚴東升愈發淩亂了,狐疑地道:“對了,你剛才說咱怎麽擊潰叛軍的?齊射?咱不是隻是樸刀竹矛麽?”
嚴大眨巴著眼睛道:“剛從叛軍手中繳獲了五百把弩機。”
嚴東升感覺快瘋了,一字一頓地道:“那沒有弩機的時候,請問是怎地先擊潰叛軍的呢?”
“一輪齊射他們就潰了,然後下去就繳獲了五百把嶄新的弩機,九成九新。”
嚴東升死死瞪著這個見鬼的管家,問道:“你們是不是有什麽事情瞞著我?”
嚴大眨巴著老眼道:“二爺,這弩機除了從叛軍手裏繳獲,還能從哪兒來呢?”
嚴東升終於迴過味來,指指點點道:“迴頭再跟你算賬!”
嚴東升迴到城門樓子裏,躺在軟椅上發呆。
特麽的,大哥肯定有事瞞了他。嚴大那個老東西要是沒人撐腰,狗都不信。
“嚴大!嚴大!”
“二爺,您累了就歇著,外麵應該無事了。”
“少廢話,我且問你,昨晚北邊那一仗什麽情況?”
嚴東升生著悶氣,忽然想起來這個其實才是最關鍵的問題,立刻喊來管家詢問。
嚴大道:“廬江剛才傳來的信報,昨夜官軍五百死士連夜渡江,過來多少不知道,反正直接將春穀城的五千叛軍擊潰了。”
“噫!~”
嚴東升一聲驚唿,差點暈過去,旋即有些失魂落魄地道:“那咱怎麽辦呐?”
嚴大不假思索地道:“出錢出糧。”
“然後呢?”
“然後等著看家主能不能活著迴來。”
嚴東升默然不語。
“朝廷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獨立平定江東叛亂,不需要求助任何人...”
“隻要過來三千人,橫掃整個江東不在話下...”
每一句都很狂傲,但每一句都是真的。
“二爺,這隻是朝廷先頭部隊的先頭部隊,後麵還有三萬大軍已經進入九江地界了。”
嚴東升一臉無法接受的複雜表情,道:“我江東果真如此不堪一擊?”
“二爺,我江東優勢在水上,可吳郡連水師都沒準備好就敢反,指定是被驢踢過。
再者眼下隆冬時節,江水比汛期平緩許多,江東山林蚊蟲瘴氣也都偃旗息鼓,正是北人南下最佳時節。
天時地利人和都沒有,不潰才沒有道理。”
聽到管家的分說,嚴東升深以為然地頷首,不是江東太弱,而是朝廷動作太快,時機太好,三千鐵騎到了九江才被江東方麵知曉。
“二爺,非是我南人不若北人善戰,而是我江東承平數百年之久,海上之事或知一二,但陸戰早就斷了傳承,而北人卻是常年爭戰不休的。”
嚴東升不住地深以為然地點頭,好半晌才迴過味來,忽地問道:“你怎地知道這許多?”
嚴大卻難得肅然地道:“都是老太爺教得好。昔年老太爺一門心思下海,跑去吳郡挨家挨戶拜碼頭,割讓了諸多利益,終於得了吳郡允準。
老太爺這才敢招募水手,購置商船,置辦貨物。初次時隻派了三艘船,順利到了爪哇,把貨賣給了紅毛夷,雖隻二倍的利,卻也算是打通了商路。
與紅毛夷談妥後,老太爺便整備了整整十二艘船和貨,結果一去不複返。隻我一人抱著一顆浮標漂到了安南,輾轉一年多才得以迴返丹陽。
老太爺操勞一生,隻為開辟海路,卻被吳郡的人坑得血本無歸,氣得吐血三升,一病不起。”
提起這段往事,嚴東升也恨得咬牙切齒,正因為這件事,所以才有了嚴氏嫡傳遺訓:吳郡的話,一個字都不要信!
若一開始不許也就算了,拿了好處,麵上許了,背地裏還是捅刀子。
“二爺,你想不想報仇?”
嚴大忽然神色猙獰地道出這一句,嚴東升神色陰晴不定了一下,還是搖頭道:“這兵荒馬亂的,咱家能自保就不錯了。”
“二爺,你想不想救迴家主?”
嚴東升被噎了一下,道:“你有辦法?”
嚴大道神色灰暗難明地道:“救家主不用太多人,五百足夠了。”
嚴東升登時氣結:“你們到底還瞞了我多少事?!”
“不要在意這些細枝末節,二爺既然不反對,我這便趕緊去,希望家主平安無事。”
嚴東升怒喝道:“什麽叫我不反對?難道我還能盼著他死在外頭麽?”
“二爺,不要在意這些細枝末節。”
二爺不懂兵法,不懂防務,不懂激勵士氣,隻會砸錢。
管家嚴大立刻轉身,喚來得力手下,吩咐道:“二爺吩咐了,去庫房運三千萬錢來,再叫王氏也出一些。”
就在一旁的王長生唇角抽了抽,這奴才是在點我麽?
無奈之下,卻也隻能喚來親隨去搞一千萬錢來。
嚴東升卻是怒了,對著管家指指點點道:“當著我的麵就敢打折扣,這要背著我,還得了?!”
嚴大苦著臉道:“二爺莫惱,聽說便是精兵折損三成也要潰了,三千萬守城足夠了,況且搬都搬出來了,就算用不了,咱還能好意思搬迴去不成?”
嚴東升老臉微紅,有些掛不住,沉聲道:“開戰前總得先發點吧?”
嚴大苦著臉道:“二爺說得有理,一會兒就發。”
嚴東升悻悻作罷,這不還有王氏出的一千萬麽?人家管家根本算無遺策。
這錢搬出來,肯定不能再收迴去的。叛軍來了要激勵守城,官軍來了要犒勞三軍,就算最終沒派上用場,也得散財籠絡宛陵民心。
管家精打細算,省了七千萬。
很快,兩家陸續運錢過來,一車又一車,都是丹陽自己挖礦鑄造的,比朝廷鑄得成色還要好。
“去,隻要是站在城頭上的,一人先發一千錢!”
嚴東升吩咐一句,管家嚴大立刻應下,一轉腚就對手下吩咐道:“給他們分成四班輪值,一班一個時辰,站滿一班來這裏領二十錢一人。
各處城下架上大鍋,煮上米,燉上肉,下城領錢、吃飯、睡覺,到點上城。”
嚴東升腦門青筋抖動,主要還不是氣這管家總是矯令,而是臉上掛不住。
王長生嗬嗬一笑:“平日裏還看不出來,今日方知,你們嚴氏這管家不一般呐?”
聽到對方揶揄,嚴東升臉上更掛不住了,惱火地道:“平日不這樣的,沒想到今日竟然如此自作主張,肯定是我大哥安排來膈應我的!”
“二爺洞若觀火,什麽都瞞不過您!”
“你給我閉嘴!”
拍馬屁都要被訓斥,管家愈發愁眉不展起來。
將近晌午,心累了好幾天的嚴東升又迷糊了一會兒。
“二爺,剛有潰兵襲城。”
“什麽?打過來了?錢夠不夠砸死他們的?不夠再去搬,一定要頂住!”
嚴東升一個激靈,一躍從軟椅上跳起,腦子還沒清醒就發出靈魂之問。
匆匆出了城門樓子,站在城頭眺望,嚴東升登時愣住了,指著城外的潰兵道:“就這?”
管家嚴大道:“哦,兵敗如山倒,這些叛軍昨夜剛被官軍擊潰了,跑到咱這,被城頭一頓齊射又潰了。”
嚴東升狐疑地指著城外一百多頭不明生物,問道:“那些驢騎兵是怎迴事?”
管家嚴大道:“一顆人頭賞五萬錢,他們就騎著自家毛驢追去了,四條腿的總歸比兩條腿跑得快。”
嚴東升愈發淩亂了,狐疑地道:“對了,你剛才說咱怎麽擊潰叛軍的?齊射?咱不是隻是樸刀竹矛麽?”
嚴大眨巴著眼睛道:“剛從叛軍手中繳獲了五百把弩機。”
嚴東升感覺快瘋了,一字一頓地道:“那沒有弩機的時候,請問是怎地先擊潰叛軍的呢?”
“一輪齊射他們就潰了,然後下去就繳獲了五百把嶄新的弩機,九成九新。”
嚴東升死死瞪著這個見鬼的管家,問道:“你們是不是有什麽事情瞞著我?”
嚴大眨巴著老眼道:“二爺,這弩機除了從叛軍手裏繳獲,還能從哪兒來呢?”
嚴東升終於迴過味來,指指點點道:“迴頭再跟你算賬!”
嚴東升迴到城門樓子裏,躺在軟椅上發呆。
特麽的,大哥肯定有事瞞了他。嚴大那個老東西要是沒人撐腰,狗都不信。
“嚴大!嚴大!”
“二爺,您累了就歇著,外麵應該無事了。”
“少廢話,我且問你,昨晚北邊那一仗什麽情況?”
嚴東升生著悶氣,忽然想起來這個其實才是最關鍵的問題,立刻喊來管家詢問。
嚴大道:“廬江剛才傳來的信報,昨夜官軍五百死士連夜渡江,過來多少不知道,反正直接將春穀城的五千叛軍擊潰了。”
“噫!~”
嚴東升一聲驚唿,差點暈過去,旋即有些失魂落魄地道:“那咱怎麽辦呐?”
嚴大不假思索地道:“出錢出糧。”
“然後呢?”
“然後等著看家主能不能活著迴來。”
嚴東升默然不語。
“朝廷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獨立平定江東叛亂,不需要求助任何人...”
“隻要過來三千人,橫掃整個江東不在話下...”
每一句都很狂傲,但每一句都是真的。
“二爺,這隻是朝廷先頭部隊的先頭部隊,後麵還有三萬大軍已經進入九江地界了。”
嚴東升一臉無法接受的複雜表情,道:“我江東果真如此不堪一擊?”
“二爺,我江東優勢在水上,可吳郡連水師都沒準備好就敢反,指定是被驢踢過。
再者眼下隆冬時節,江水比汛期平緩許多,江東山林蚊蟲瘴氣也都偃旗息鼓,正是北人南下最佳時節。
天時地利人和都沒有,不潰才沒有道理。”
聽到管家的分說,嚴東升深以為然地頷首,不是江東太弱,而是朝廷動作太快,時機太好,三千鐵騎到了九江才被江東方麵知曉。
“二爺,非是我南人不若北人善戰,而是我江東承平數百年之久,海上之事或知一二,但陸戰早就斷了傳承,而北人卻是常年爭戰不休的。”
嚴東升不住地深以為然地點頭,好半晌才迴過味來,忽地問道:“你怎地知道這許多?”
嚴大卻難得肅然地道:“都是老太爺教得好。昔年老太爺一門心思下海,跑去吳郡挨家挨戶拜碼頭,割讓了諸多利益,終於得了吳郡允準。
老太爺這才敢招募水手,購置商船,置辦貨物。初次時隻派了三艘船,順利到了爪哇,把貨賣給了紅毛夷,雖隻二倍的利,卻也算是打通了商路。
與紅毛夷談妥後,老太爺便整備了整整十二艘船和貨,結果一去不複返。隻我一人抱著一顆浮標漂到了安南,輾轉一年多才得以迴返丹陽。
老太爺操勞一生,隻為開辟海路,卻被吳郡的人坑得血本無歸,氣得吐血三升,一病不起。”
提起這段往事,嚴東升也恨得咬牙切齒,正因為這件事,所以才有了嚴氏嫡傳遺訓:吳郡的話,一個字都不要信!
若一開始不許也就算了,拿了好處,麵上許了,背地裏還是捅刀子。
“二爺,你想不想報仇?”
嚴大忽然神色猙獰地道出這一句,嚴東升神色陰晴不定了一下,還是搖頭道:“這兵荒馬亂的,咱家能自保就不錯了。”
“二爺,你想不想救迴家主?”
嚴東升被噎了一下,道:“你有辦法?”
嚴大道神色灰暗難明地道:“救家主不用太多人,五百足夠了。”
嚴東升登時氣結:“你們到底還瞞了我多少事?!”
“不要在意這些細枝末節,二爺既然不反對,我這便趕緊去,希望家主平安無事。”
嚴東升怒喝道:“什麽叫我不反對?難道我還能盼著他死在外頭麽?”
“二爺,不要在意這些細枝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