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宋國公的傻兒子
大周神相:不信東風喚不迴 作者:南嶽大都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宮,禦書房。
姬無殤靠在軟榻上,聽兒子念奏疏。
經過內閣過濾後,還需要皇帝批複的一共也沒多少,皇帝也沒再奪迴來,或許是政治考量,也或許是真操持不動了。
趙博文悄悄遞來一份新的奏疏,姬十三掃了一眼,濃眉大眼抖了抖,輕聲道:
“父皇,歇一下吧,剩下的兒臣料理就行。”
“念。”
姬十三沒辦法,隻能道:“父皇,宋相抱恙,深感力不從心,上書請辭。”
姬無殤仍舊閉目養神,隻是淡淡地問道:“你以為呢?”
姬十三深吸一口氣,道:“太師抱恙,兒臣自當前往探視。”
太子三師的確有一層師生名分,這是重臣地位和榮耀的體現。
姬無殤輕哼一聲:“那個老東西,沒幹什麽大事,卻敢跟朕矯情?他也配?”
姬十三卻梗著脖子道:“父皇,宋相是何心思無關緊要,但我皇家該有的禮數要先到位。若是宋相去意堅決,那也沒什麽好說的。”
姬無殤驀地睜開眼睛,眸光陡然淩厲起來:“翅膀忽然就硬了?”
噗通!
姬十三跪倒在地:“無論父皇對宋相觀感如何,既然先前任命了太子太師,那兒臣這裏至少不能先失了禮數。”
宋相是我的太師,就得我處理!
姬無殤再沒有惱怒,隻是沉聲質問道:“你在那小子麵前唯唯諾諾,卻敢跟朕炸刺,誰給你的膽子?”
很顯然,皇帝關注的不是如何處理,而是竟敢不照他的吩咐辦。
姬十三不卑不亢地道:“兒臣不過是效仿父皇,寬以納下,直以待上罷了。”
姬無殤冷哼一聲:“巧言令色!”
說完,倒是閉上了眼睛,沒有再反對。
縮在角落裏的趙博文全程微笑以對,作為最了解皇帝的人,他哪能不知道主子並不在意這點破事怎麽處理,更在意太子的定見。
如果連一個宋九齡都拿捏不了,以後怎麽可能坐穩皇位?
“父皇,東宮已經修繕完畢,兒臣明日便搬過去。”
“嗯。”
……
十一月十九日的洛都甚囂塵上,大事那是一波接一波,硬生生地把江東問題的熱度壓製得死死的。
壓熱搜嘛,這路數薑雲逸很熟。
昨日七夫子忽然聯袂登顏府提親,對於薑雲逸的階級論,不管心裏如何評價,但政治上堅定不移支持其執政思路。
今日發行的文華報繼續加版探討階級論,無需贅言。
剛剛履新兩個多月的內閣首相宋九齡忽然上書請辭,給洛都政治場投下了一枚出人意料的震撼彈。
有人說,宋公是為了晚節,這才不得不請辭。
有人說,宋公幡然悔悟,決意不再委曲求全,是以決然請辭。
還有人說,宋公是不是快不行了?
晌午將至,又一枚震撼彈來襲,震得許多不明所以的人暈頭轉向。
太子駕臨宋國公府探視太子太師!
太子與太子太師不僅相談甚歡,太子太師還拖著病軀留了太子用午宴。
讀書人們大多交口稱讚,太子這一出,禮數十分到位。
按照慣例,事不過三,連續三次上書請辭才是真心請辭,連續三次駁迴才是真心挽留。
太子直接越過這道程序,親臨宋府探視,給足了宋國公麵子,使之可以較為平緩地順坡下驢。
就這般,隻是半日之內,內閣首相請辭引發的波瀾便迅速風平浪靜,一場政治地震迅速消弭於無形。
宋九齡維護了自身體麵;太子也維護了自身政治根基,還贏得了虛懷若穀的口碑,堪稱雙贏。
大周權力核心層政治穩定,夫子們昨日也間接表達了政治支持,壓力再次給到了洛都其他權貴身上。
洛都的公卿大將們,總歸是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的。
還有時間,再看看,最好別人先出頭,自己再跟進。
午後,宋國公府。
宋九齡小憩醒來,感覺腦袋還有些昏沉,就這般躺在榻上,望著裝飾古樸大方的屋頂,怔怔地出神。
“爹,您醒了沒?”
門外傳來小兒子宋延壽的唿喚,宋九齡迴過神來,沉聲道:“還死不了。”
吱呀!
宋延壽推門而入,走到榻前,觀察了一下,確認應是無事,終於鬆了一口氣。
他最擔心親爹一睡不醒。
“爹,有個叫虞世學的小子,自稱內閣宣教司的人,說是奉命籌建洛都少學,來統計咱家來年開春有多少子弟要入學。
說是一共要建三所學校,洛東少學,條件最好;洛西少學,招收中上之家子弟;還有洛南職業技術學院,招收四五等戶家的孩子,半工半讀,畢業去產業做工。”
聽到小兒子如此分說,宋九齡歎了口氣,吩咐道:“給他拿二百萬錢。”
宋延壽詫異道:“爹,幹啥給恁多錢呀?洛東少學入學讚助費五萬錢,一年學費二萬錢。
哥哥們的兒子基本都大了,孫子還沒長起來,七至十二歲的適齡孩童也才七八個。哦,爹您是連中學的一塊給了是吧?”
宋九齡看著這個傻兒子,沒好氣地道:“你個大傻子,動動你的腦子,等爹沒了以後,你可怎辦?”
宋延壽眼圈微紅,跪在榻邊,握著親爹枯瘦的老手,帶著哭腔道:“爹,我不想你死。”
宋九齡又是好氣又是心疼,這老幺從小最得寵,卻也被養得不諳世事,這以後可如何是好?
“咱家出一千萬,你以後就去這少學教書。”
宋延壽愣了愣,呆呆地點點頭,爹叫他去,總歸不能害他。他已經三十六歲了,還是二百石的虛職,屬於吃空餉那一批的漏網之魚。
目送傻兒子去照辦,宋九齡不由歎了口氣,八個兒子,沒一個能成大器的。
他這把老骨頭,還得咬著牙再挺一二年,最好等運河開了、世子位置穩了再撒手。
很快,老幺宋延壽就迴來了,高興地道:“爹,那個虞世學同意了,挺好說話的。”
宋九齡默然無語,堂堂首相,這點麵子還能沒有麽?何況還出了那麽多錢?
“爹,你要無聊,給你看個好東西。”
宋延壽說完,從懷裏摸出一個精致小冊子,獻寶一樣遞過去。
宋九齡接過連環畫,掃了一眼封麵就夠夠的。
《蝶戀花》!
比前作《鴛鴦夢》更文藝,肯定還是內個味兒。
姬無殤靠在軟榻上,聽兒子念奏疏。
經過內閣過濾後,還需要皇帝批複的一共也沒多少,皇帝也沒再奪迴來,或許是政治考量,也或許是真操持不動了。
趙博文悄悄遞來一份新的奏疏,姬十三掃了一眼,濃眉大眼抖了抖,輕聲道:
“父皇,歇一下吧,剩下的兒臣料理就行。”
“念。”
姬十三沒辦法,隻能道:“父皇,宋相抱恙,深感力不從心,上書請辭。”
姬無殤仍舊閉目養神,隻是淡淡地問道:“你以為呢?”
姬十三深吸一口氣,道:“太師抱恙,兒臣自當前往探視。”
太子三師的確有一層師生名分,這是重臣地位和榮耀的體現。
姬無殤輕哼一聲:“那個老東西,沒幹什麽大事,卻敢跟朕矯情?他也配?”
姬十三卻梗著脖子道:“父皇,宋相是何心思無關緊要,但我皇家該有的禮數要先到位。若是宋相去意堅決,那也沒什麽好說的。”
姬無殤驀地睜開眼睛,眸光陡然淩厲起來:“翅膀忽然就硬了?”
噗通!
姬十三跪倒在地:“無論父皇對宋相觀感如何,既然先前任命了太子太師,那兒臣這裏至少不能先失了禮數。”
宋相是我的太師,就得我處理!
姬無殤再沒有惱怒,隻是沉聲質問道:“你在那小子麵前唯唯諾諾,卻敢跟朕炸刺,誰給你的膽子?”
很顯然,皇帝關注的不是如何處理,而是竟敢不照他的吩咐辦。
姬十三不卑不亢地道:“兒臣不過是效仿父皇,寬以納下,直以待上罷了。”
姬無殤冷哼一聲:“巧言令色!”
說完,倒是閉上了眼睛,沒有再反對。
縮在角落裏的趙博文全程微笑以對,作為最了解皇帝的人,他哪能不知道主子並不在意這點破事怎麽處理,更在意太子的定見。
如果連一個宋九齡都拿捏不了,以後怎麽可能坐穩皇位?
“父皇,東宮已經修繕完畢,兒臣明日便搬過去。”
“嗯。”
……
十一月十九日的洛都甚囂塵上,大事那是一波接一波,硬生生地把江東問題的熱度壓製得死死的。
壓熱搜嘛,這路數薑雲逸很熟。
昨日七夫子忽然聯袂登顏府提親,對於薑雲逸的階級論,不管心裏如何評價,但政治上堅定不移支持其執政思路。
今日發行的文華報繼續加版探討階級論,無需贅言。
剛剛履新兩個多月的內閣首相宋九齡忽然上書請辭,給洛都政治場投下了一枚出人意料的震撼彈。
有人說,宋公是為了晚節,這才不得不請辭。
有人說,宋公幡然悔悟,決意不再委曲求全,是以決然請辭。
還有人說,宋公是不是快不行了?
晌午將至,又一枚震撼彈來襲,震得許多不明所以的人暈頭轉向。
太子駕臨宋國公府探視太子太師!
太子與太子太師不僅相談甚歡,太子太師還拖著病軀留了太子用午宴。
讀書人們大多交口稱讚,太子這一出,禮數十分到位。
按照慣例,事不過三,連續三次上書請辭才是真心請辭,連續三次駁迴才是真心挽留。
太子直接越過這道程序,親臨宋府探視,給足了宋國公麵子,使之可以較為平緩地順坡下驢。
就這般,隻是半日之內,內閣首相請辭引發的波瀾便迅速風平浪靜,一場政治地震迅速消弭於無形。
宋九齡維護了自身體麵;太子也維護了自身政治根基,還贏得了虛懷若穀的口碑,堪稱雙贏。
大周權力核心層政治穩定,夫子們昨日也間接表達了政治支持,壓力再次給到了洛都其他權貴身上。
洛都的公卿大將們,總歸是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的。
還有時間,再看看,最好別人先出頭,自己再跟進。
午後,宋國公府。
宋九齡小憩醒來,感覺腦袋還有些昏沉,就這般躺在榻上,望著裝飾古樸大方的屋頂,怔怔地出神。
“爹,您醒了沒?”
門外傳來小兒子宋延壽的唿喚,宋九齡迴過神來,沉聲道:“還死不了。”
吱呀!
宋延壽推門而入,走到榻前,觀察了一下,確認應是無事,終於鬆了一口氣。
他最擔心親爹一睡不醒。
“爹,有個叫虞世學的小子,自稱內閣宣教司的人,說是奉命籌建洛都少學,來統計咱家來年開春有多少子弟要入學。
說是一共要建三所學校,洛東少學,條件最好;洛西少學,招收中上之家子弟;還有洛南職業技術學院,招收四五等戶家的孩子,半工半讀,畢業去產業做工。”
聽到小兒子如此分說,宋九齡歎了口氣,吩咐道:“給他拿二百萬錢。”
宋延壽詫異道:“爹,幹啥給恁多錢呀?洛東少學入學讚助費五萬錢,一年學費二萬錢。
哥哥們的兒子基本都大了,孫子還沒長起來,七至十二歲的適齡孩童也才七八個。哦,爹您是連中學的一塊給了是吧?”
宋九齡看著這個傻兒子,沒好氣地道:“你個大傻子,動動你的腦子,等爹沒了以後,你可怎辦?”
宋延壽眼圈微紅,跪在榻邊,握著親爹枯瘦的老手,帶著哭腔道:“爹,我不想你死。”
宋九齡又是好氣又是心疼,這老幺從小最得寵,卻也被養得不諳世事,這以後可如何是好?
“咱家出一千萬,你以後就去這少學教書。”
宋延壽愣了愣,呆呆地點點頭,爹叫他去,總歸不能害他。他已經三十六歲了,還是二百石的虛職,屬於吃空餉那一批的漏網之魚。
目送傻兒子去照辦,宋九齡不由歎了口氣,八個兒子,沒一個能成大器的。
他這把老骨頭,還得咬著牙再挺一二年,最好等運河開了、世子位置穩了再撒手。
很快,老幺宋延壽就迴來了,高興地道:“爹,那個虞世學同意了,挺好說話的。”
宋九齡默然無語,堂堂首相,這點麵子還能沒有麽?何況還出了那麽多錢?
“爹,你要無聊,給你看個好東西。”
宋延壽說完,從懷裏摸出一個精致小冊子,獻寶一樣遞過去。
宋九齡接過連環畫,掃了一眼封麵就夠夠的。
《蝶戀花》!
比前作《鴛鴦夢》更文藝,肯定還是內個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