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不在餐桌上,必在餐盤中!
大周神相:不信東風喚不迴 作者:南嶽大都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十月十八日晌午,徒河口。
城主府,隻燕王元利貞與左元帥慕容寶武二人,望山堡被破的消息剛剛傳來。
“先前你曾提議,即刻與周人決戰,本王以為可行。”
聽到燕王如此說法,慕容寶武心下一緊,當時反其道而行之勸諫大王議和的說辭,如今卻被大王拿來作為孤注一擲的依據。
噗通!
慕容寶武跪倒在地,低頭抱拳:“大王,恕臣難以從命!”
元利貞靜靜審視著這個最信重的大將,沉聲道:“連你也要忤逆本王了麽?”
慕容寶武微微一顫,硬著頭皮道:“大王,周人強勢,力不如人,當避其鋒芒。”
元利貞麵無表情地道:“那燕西怎辦?”
“死守野狐嶺!”
野狐嶺是燕西最後的屏障。
當時太祖剛剛一統烏桓諸部,開始效仿周人立國施政,國力孱弱,根本沒有實力在燕西草原上築城。隻咬牙在野狐嶺以南穀口處起了兩座軍堡。這還是趁著周人內亂時立起來的。
再後來,每次燕國想在野狐嶺築城,周人都會至少起十萬大軍壓境,是以一直遷延至今。
兩座軍堡無法徹底堵死周人進入燕西草原,同時也無法屯駐大軍隨時威脅上穀郡。
可是,原本燕人略占優勢的微妙平衡,被周人強行打破了。
慕容寶武剛提出建議,元利貞便追問道:“周人若是大舉出兵,怎地死守?”
慕容寶武沉聲道:“周軍主力都在麵前,短時間內不可能大規模調動去燕西。此次出兵,周人也是傾國之力,十年內無力再大舉進攻。”
元利貞又追問道:“十年後呢?”
慕容寶武默然無語。
南邊大龍吞蛟那個題對燕人心理造成了巨大衝擊,此戰周人雖然傾國來戰,燕國也是傾國應對,可周人畢竟國力更強。
周人十年複其力,燕人二十年複其力,所言非虛。
“大王,國相來了!”
近衛忽然來報,元利貞卻是並無意外,顯然早就知道這個消息。
慕容寶武先是一驚,先是稍稍鬆了一口氣,再行一禮,起身默默退去。
燕國上下,如果還有人能說動大王,也隻有國相了。
少頃,一位滿麵風霜的四旬半中年人進入堂中,跪地行禮,朗聲道:“大王,該議和了。”
聽著這位最倚重的國相振聾發聵的聲音,元利貞身體微不可察地顫了顫,緩緩閉上了眼睛。
“人心怎辦?”
燕王以複仇為使命凝聚人心,若是低頭,必定要大失人望。
“大燕上下一體臥薪嚐膽,大燕日報鼓舞士氣,舉國同仇敵愾!”
丘太一對答如流,顯然早有定計。
“燕西怎辦?”
丘太一沉聲道:“燕西之地萬裏草原,周人要立足絕無可能。燕西各部免賦三年,命其死守野狐嶺,這也是燕西各部的切身利益。”
“若是周人拉攏燕西各部怎辦?”
丘太一又道:“吸納燕西勇士入禁軍,封官賜爵!”
“周人若是獅子大開口怎辦?”
丘太一斷然道:“寧死不從!”
虛的可以全讓,實的一毛不拔。
元利貞重新睜開眼睛,微微有些愕然。
丘太一解釋道:“大王或許已有耳聞,南邊消息,此戰封賞戰後才發,沒有一個錢北上,可以更加斷定,此戰純屬周王一意孤行,大燕隻需給一個台階,周人自會勸其退兵。”
“若是周王執意不退又該如何?”
丘太一沉默了一下,低聲道:“周人應是有辦法的。”
元利貞神色陰晴不定了一下,忽地問道:“那個齊國公果真能比肩其先祖乎?”
丘太一道:“兵事未知,治政有過之而無不及。”
元利貞又道:“周人果真開了運河,我大燕如何匹敵?”
丘太一沉默了一下,道:“均田賦,興產業,辦水師,溝通東洋南洋,重金從紅毛夷處購買火炮!”
“田賦如何均?興產業的錢,從何處來?”
丘太一道:“大王,可發行債券,丘氏世蒙王恩,家財占據大燕近一成,願全部拿出來認購國債。丘氏田畝一成賦佃租農戶,三成上繳朝廷,其餘平價入市!”
元利貞目露驚異之色,旋即又蹙眉問道:“本王若拿了你丘氏的財,怕是要人人自危。”
丘太一又道:“大燕產業、礦藏,朝廷占四成,其餘分給各家,但要朝廷說了算。”
國相帶頭傾家認購國債、割讓田畝產出大頭,其他權貴肯定不能無動於衷,要人拿錢出糧出來,就必須有個說法。
元利貞沉默了半晌,又道:“國相想要什麽?”
丘太一卻答非所問地道:“大王,臣飽讀周人史書,卻一直想不通,草原諸族因何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周人因何卻能亂而不散?
直到近日讀了大一統論,才茅塞頓開。周史千言萬語,一言以蔽之:天無二日!
大燕既已習了周禮,則周燕必不能長久共存。我大燕若不肯退化迴野人,便隻能入主中原。不在餐桌上,必在餐盤中!”
元利貞聞言心中駭然不已,凝神沉聲道:“國相以為,那齊國公與那周王一般狼子野心?”
丘太一沉聲道:“或有過之而無不及。那小子無所不通而近妖,大周稟賦本就數倍於我大燕,果真在其手上騰飛,我大燕敢賭他秉性純良麽?”
元利貞麵色愈發陰沉,思索了一下,問道:“如之奈何?”
大周國力本就強於大燕,便是大燕排除萬難追趕怕是也難望其項背。十年二十年後,豈不是要被周人碾碎?
丘太一仍神色沉凝地道:“大王,當合縱以抗周。”
他頓了頓,接著詳細解釋道:“大王,西向,當盡速與匈奴化幹戈為玉帛,可遣使通商,約為兄弟之盟。
東向,當安撫三韓,削減上貢,可效仿周人待我之法,以三韓必需之物隱晦吸食之。
南向,交通紅毛夷,通商貿,購火器。遣使交通江東,暗中操練士卒、打造軍械。
隻有肢解了大周,我大燕才有翻盤之可能。”
元利貞微微頷首,旋即問道:
“何人可為使者?”
“徒河城主邱太泉!”
燕王再次愕然,把那個廢物派去能成什麽事?
城主府,隻燕王元利貞與左元帥慕容寶武二人,望山堡被破的消息剛剛傳來。
“先前你曾提議,即刻與周人決戰,本王以為可行。”
聽到燕王如此說法,慕容寶武心下一緊,當時反其道而行之勸諫大王議和的說辭,如今卻被大王拿來作為孤注一擲的依據。
噗通!
慕容寶武跪倒在地,低頭抱拳:“大王,恕臣難以從命!”
元利貞靜靜審視著這個最信重的大將,沉聲道:“連你也要忤逆本王了麽?”
慕容寶武微微一顫,硬著頭皮道:“大王,周人強勢,力不如人,當避其鋒芒。”
元利貞麵無表情地道:“那燕西怎辦?”
“死守野狐嶺!”
野狐嶺是燕西最後的屏障。
當時太祖剛剛一統烏桓諸部,開始效仿周人立國施政,國力孱弱,根本沒有實力在燕西草原上築城。隻咬牙在野狐嶺以南穀口處起了兩座軍堡。這還是趁著周人內亂時立起來的。
再後來,每次燕國想在野狐嶺築城,周人都會至少起十萬大軍壓境,是以一直遷延至今。
兩座軍堡無法徹底堵死周人進入燕西草原,同時也無法屯駐大軍隨時威脅上穀郡。
可是,原本燕人略占優勢的微妙平衡,被周人強行打破了。
慕容寶武剛提出建議,元利貞便追問道:“周人若是大舉出兵,怎地死守?”
慕容寶武沉聲道:“周軍主力都在麵前,短時間內不可能大規模調動去燕西。此次出兵,周人也是傾國之力,十年內無力再大舉進攻。”
元利貞又追問道:“十年後呢?”
慕容寶武默然無語。
南邊大龍吞蛟那個題對燕人心理造成了巨大衝擊,此戰周人雖然傾國來戰,燕國也是傾國應對,可周人畢竟國力更強。
周人十年複其力,燕人二十年複其力,所言非虛。
“大王,國相來了!”
近衛忽然來報,元利貞卻是並無意外,顯然早就知道這個消息。
慕容寶武先是一驚,先是稍稍鬆了一口氣,再行一禮,起身默默退去。
燕國上下,如果還有人能說動大王,也隻有國相了。
少頃,一位滿麵風霜的四旬半中年人進入堂中,跪地行禮,朗聲道:“大王,該議和了。”
聽著這位最倚重的國相振聾發聵的聲音,元利貞身體微不可察地顫了顫,緩緩閉上了眼睛。
“人心怎辦?”
燕王以複仇為使命凝聚人心,若是低頭,必定要大失人望。
“大燕上下一體臥薪嚐膽,大燕日報鼓舞士氣,舉國同仇敵愾!”
丘太一對答如流,顯然早有定計。
“燕西怎辦?”
丘太一沉聲道:“燕西之地萬裏草原,周人要立足絕無可能。燕西各部免賦三年,命其死守野狐嶺,這也是燕西各部的切身利益。”
“若是周人拉攏燕西各部怎辦?”
丘太一又道:“吸納燕西勇士入禁軍,封官賜爵!”
“周人若是獅子大開口怎辦?”
丘太一斷然道:“寧死不從!”
虛的可以全讓,實的一毛不拔。
元利貞重新睜開眼睛,微微有些愕然。
丘太一解釋道:“大王或許已有耳聞,南邊消息,此戰封賞戰後才發,沒有一個錢北上,可以更加斷定,此戰純屬周王一意孤行,大燕隻需給一個台階,周人自會勸其退兵。”
“若是周王執意不退又該如何?”
丘太一沉默了一下,低聲道:“周人應是有辦法的。”
元利貞神色陰晴不定了一下,忽地問道:“那個齊國公果真能比肩其先祖乎?”
丘太一道:“兵事未知,治政有過之而無不及。”
元利貞又道:“周人果真開了運河,我大燕如何匹敵?”
丘太一沉默了一下,道:“均田賦,興產業,辦水師,溝通東洋南洋,重金從紅毛夷處購買火炮!”
“田賦如何均?興產業的錢,從何處來?”
丘太一道:“大王,可發行債券,丘氏世蒙王恩,家財占據大燕近一成,願全部拿出來認購國債。丘氏田畝一成賦佃租農戶,三成上繳朝廷,其餘平價入市!”
元利貞目露驚異之色,旋即又蹙眉問道:“本王若拿了你丘氏的財,怕是要人人自危。”
丘太一又道:“大燕產業、礦藏,朝廷占四成,其餘分給各家,但要朝廷說了算。”
國相帶頭傾家認購國債、割讓田畝產出大頭,其他權貴肯定不能無動於衷,要人拿錢出糧出來,就必須有個說法。
元利貞沉默了半晌,又道:“國相想要什麽?”
丘太一卻答非所問地道:“大王,臣飽讀周人史書,卻一直想不通,草原諸族因何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周人因何卻能亂而不散?
直到近日讀了大一統論,才茅塞頓開。周史千言萬語,一言以蔽之:天無二日!
大燕既已習了周禮,則周燕必不能長久共存。我大燕若不肯退化迴野人,便隻能入主中原。不在餐桌上,必在餐盤中!”
元利貞聞言心中駭然不已,凝神沉聲道:“國相以為,那齊國公與那周王一般狼子野心?”
丘太一沉聲道:“或有過之而無不及。那小子無所不通而近妖,大周稟賦本就數倍於我大燕,果真在其手上騰飛,我大燕敢賭他秉性純良麽?”
元利貞麵色愈發陰沉,思索了一下,問道:“如之奈何?”
大周國力本就強於大燕,便是大燕排除萬難追趕怕是也難望其項背。十年二十年後,豈不是要被周人碾碎?
丘太一仍神色沉凝地道:“大王,當合縱以抗周。”
他頓了頓,接著詳細解釋道:“大王,西向,當盡速與匈奴化幹戈為玉帛,可遣使通商,約為兄弟之盟。
東向,當安撫三韓,削減上貢,可效仿周人待我之法,以三韓必需之物隱晦吸食之。
南向,交通紅毛夷,通商貿,購火器。遣使交通江東,暗中操練士卒、打造軍械。
隻有肢解了大周,我大燕才有翻盤之可能。”
元利貞微微頷首,旋即問道:
“何人可為使者?”
“徒河城主邱太泉!”
燕王再次愕然,把那個廢物派去能成什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