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拿捏二卿
大周神相:不信東風喚不迴 作者:南嶽大都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文官們也驚異莫名,這小子一貫的狗膽包天。叫他去賑災,他就敢平叛順便開運河;太倉一把火,他就敢趁機勒索公侯,還順便燒到讀書人身上。
如今皇帝又叫他籌措封賞,他就敢往軍中硬伸手,動各級將校的特權。
嗯,咳!
李鎮元重重咳嗽一聲,壓製了洶湧的武將們,沉聲道:“地方上怕鬧事,總會留些餘地。軍中卻是不管那許多,精銳之師尋常士卒的封賞大致能拿到一半,尋常隊正屯長能足額拿到。”
薑雲逸心下了然,低級將官很多是從小兵殺出來的,還要帶隊衝鋒,明顯不公會被士卒偷偷捅死。
中級將官就有能力聚攏親信了,安全有了極大保障,大多也都有後台,就敢伸手了。
老爺子沒有提撫恤,那就是死了白死,還能打仗的才有價值。
顧希平眼瞅著老爺子明顯已經被蠱惑,當即咬牙開口道:“前線剛血戰一場,若是封賞不能及時發放,如何能安軍心?”
李鎮元沒吭聲,卻也看向薑雲逸,顯然他也存有這個疑慮,隻是不想主動拆薑雲逸的台罷了。
卻聽薑雲逸忽地沒頭沒腦地道:“十年前秦國公謀逆案,一公三侯七伯族滅,其中大半封地在關中,本相記得當時抄沒了一百二十萬畝良田充公,其中中上田至少占四成。
兗州利民縣還有四十多萬畝荒田無人開墾,兩處合共一百六十萬畝良田,拿來撫恤封賞將士應該夠了,朝廷隻需提供半年口糧。
請司馬台會同司農寺、內閣軍政司和統計司,參照本朝初年舊製擬定撫恤封賞,標準可適當調高一些,畢竟田畝所有權仍歸朝廷公有,禁止買賣轉租,可傳子孫,世代免賦。
兩地剩餘的公田優先出征將士及其直係親屬佃租,佃賦兩成。
請司農寺準備好田契。”
此議一出,禦書房中再次寂靜無聲。
大司農衛忠先和大仆正馮德光皆是麵色凝重,此事不知要起多大波瀾。便是少府卿文仲謀也嗅到了危險的味道。
衛忠先深吸一口氣,沉聲道:“關中田畝已經陸續封賞給了旁人許多。”
薑雲逸淡然道:“封賞幾何?所剩幾何?”
衛忠先頓時語塞。
薑雲逸又追問道:“陛下親自封賞幾何?還以何種名目封賞幾何?”
大仆正馮德光迫不得已道:“關中公田或有侵占,但十年來幾經轉手,如今的田主未必便是昔年侵占公田元兇。”
薑雲逸卻反駁道:“看不到合法田契就敢買田,咎由自取。”
馮德光也差點背過氣去,卻不敢再反駁,這裏麵有些田也是有合法地契的,隻是辦地契本身不合法罷了。
關中的田和在場大部分人沒關係,是以大家都作壁上觀,並無人聲援。
薑雲逸微微側頭,又道:“少府在洛都有不少產業,眼下朝廷財政拮據,不若就由少府發賣部分產業充作陛下封賞三軍之用。
就把昔年秦公案在洛都及周邊大城和關中抄沒的鋪子發賣了吧。秦公畢竟做了十三年丞相,門下產業應該有許多相當值錢的。”
文仲謀麵色一黑,沉聲道:“先前籌措軍資時已經發賣過一批,再發賣少府就剩空殼子了。況且發賣皇產,需得陛下允準!”
說完之後,他就後悔了。
薑雲逸仿佛沒注意文少府話中的漏洞,淡然道:“些許皇產,殿下也能做主。文少府莫要舍不得,等度過眼下難關,朝廷會置辦些更好更值錢的產業。”
姬十三登時尷尬了,就算不查秦國公案抄沒家產的貓膩,也得叫少府揮刀自宮。
文仲謀冷哼一聲,別過頭去,不再接茬。
眼看氣氛近乎凝固,宋九齡終於不得不開口道:“這些事怕是落實不易,憑空生出諸多波瀾。”
薑雲逸沉默不語,並不接茬。
宋九齡見這豎子不給麵子,登時氣結。
姬十三輕咳一聲,道:“宋相和大仆正所言有理,眼下正值多事之秋,不宜節外生枝。”
薑雲逸麵無表情地迴身,微微一禮:“臣遵旨。”
禦書房中凝固的氣氛登時流暢了不少,眾人恍然,這豎子又是故意給儲君搭台賣人情。
氣氛緩和之後,卻很快又陷入了僵局,因為薑雲逸不吭聲了。
眾人這才迴過味來,這豎子不是要給儲君賣人情,而是反將儲君的軍。
姬十三剛剛振作的精神再次支離破碎。
孤,太難了!
若是關中的田不能動,少府的皇產不能動,封賞從何處出?
李鎮元無奈地睜開眼睛,道:“你到底想幹什麽?”
所有人的目光都極其不善地聚焦在薑雲逸身上,卻見他麵容肅然地環顧所有人,沉聲道:
“殿下,列位叔伯祖,不是小子我要拿喬,也不是要故意坑誰,而是這巨額封賞撫恤,無論如何也憑空變不出來,一定要有人出才行,現在的問題是叫誰出?若是諸位都不願意出,便叫陛下親自定,聖旨一下,大家各安天命。”
此言一出,禦書房中,連儲君帶重臣盡皆愕然,旋即有些慌了。這筆巨額封賞,幾乎要占朝廷錢糧絹總收入的近兩成,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單獨擠出來。
皇帝已經紅眼了,怕是顧忌更少,下手更肆無忌憚。怕不是直接吃掉幾家公侯充饑?
兩害相權取其輕。
衛忠先忍不住道:“你不是要開兩線運河的麽?能不能先隻開西線?”
薑雲逸神色肅然地道:“原計劃今年投總發力,叫世人先看到朝廷生財有道,然後來年開春籌措開運河西線之錢糧,籌夠了,妥善安排下去,叫世人看到西線塵埃落定,才能借勢籌措開東線運河之錢糧。環環相扣,步步為營才有可能落地。
運河是社稷命脈,開運河是重整社稷最後的希望。兩代明君勵精圖治五十年才積攢下挽天傾的一縷契機,這也是朝廷眼下能較為穩妥透支的最後一絲力量了,如果拿來封賞,導致西線運河功虧一簣,日後大家各安天命便是。”
禦書房重臣各個神色陰晴不定。
姬十三身子坐得筆直,斷然道:“明相酌情安排便是,孤絕無二話!”
趙廣義也沉聲道:“本相絕無二話!”
李鎮元與宋九齡也沉聲道:“本相絕無二話!”
府寺上卿和實權大將神色各異,有的已經認了,有的還不甘心,但都沒敢開口反對。
儲君與內閣已經達成高度一致,下麵就隻有聽從安排的份兒了。
如今皇帝又叫他籌措封賞,他就敢往軍中硬伸手,動各級將校的特權。
嗯,咳!
李鎮元重重咳嗽一聲,壓製了洶湧的武將們,沉聲道:“地方上怕鬧事,總會留些餘地。軍中卻是不管那許多,精銳之師尋常士卒的封賞大致能拿到一半,尋常隊正屯長能足額拿到。”
薑雲逸心下了然,低級將官很多是從小兵殺出來的,還要帶隊衝鋒,明顯不公會被士卒偷偷捅死。
中級將官就有能力聚攏親信了,安全有了極大保障,大多也都有後台,就敢伸手了。
老爺子沒有提撫恤,那就是死了白死,還能打仗的才有價值。
顧希平眼瞅著老爺子明顯已經被蠱惑,當即咬牙開口道:“前線剛血戰一場,若是封賞不能及時發放,如何能安軍心?”
李鎮元沒吭聲,卻也看向薑雲逸,顯然他也存有這個疑慮,隻是不想主動拆薑雲逸的台罷了。
卻聽薑雲逸忽地沒頭沒腦地道:“十年前秦國公謀逆案,一公三侯七伯族滅,其中大半封地在關中,本相記得當時抄沒了一百二十萬畝良田充公,其中中上田至少占四成。
兗州利民縣還有四十多萬畝荒田無人開墾,兩處合共一百六十萬畝良田,拿來撫恤封賞將士應該夠了,朝廷隻需提供半年口糧。
請司馬台會同司農寺、內閣軍政司和統計司,參照本朝初年舊製擬定撫恤封賞,標準可適當調高一些,畢竟田畝所有權仍歸朝廷公有,禁止買賣轉租,可傳子孫,世代免賦。
兩地剩餘的公田優先出征將士及其直係親屬佃租,佃賦兩成。
請司農寺準備好田契。”
此議一出,禦書房中再次寂靜無聲。
大司農衛忠先和大仆正馮德光皆是麵色凝重,此事不知要起多大波瀾。便是少府卿文仲謀也嗅到了危險的味道。
衛忠先深吸一口氣,沉聲道:“關中田畝已經陸續封賞給了旁人許多。”
薑雲逸淡然道:“封賞幾何?所剩幾何?”
衛忠先頓時語塞。
薑雲逸又追問道:“陛下親自封賞幾何?還以何種名目封賞幾何?”
大仆正馮德光迫不得已道:“關中公田或有侵占,但十年來幾經轉手,如今的田主未必便是昔年侵占公田元兇。”
薑雲逸卻反駁道:“看不到合法田契就敢買田,咎由自取。”
馮德光也差點背過氣去,卻不敢再反駁,這裏麵有些田也是有合法地契的,隻是辦地契本身不合法罷了。
關中的田和在場大部分人沒關係,是以大家都作壁上觀,並無人聲援。
薑雲逸微微側頭,又道:“少府在洛都有不少產業,眼下朝廷財政拮據,不若就由少府發賣部分產業充作陛下封賞三軍之用。
就把昔年秦公案在洛都及周邊大城和關中抄沒的鋪子發賣了吧。秦公畢竟做了十三年丞相,門下產業應該有許多相當值錢的。”
文仲謀麵色一黑,沉聲道:“先前籌措軍資時已經發賣過一批,再發賣少府就剩空殼子了。況且發賣皇產,需得陛下允準!”
說完之後,他就後悔了。
薑雲逸仿佛沒注意文少府話中的漏洞,淡然道:“些許皇產,殿下也能做主。文少府莫要舍不得,等度過眼下難關,朝廷會置辦些更好更值錢的產業。”
姬十三登時尷尬了,就算不查秦國公案抄沒家產的貓膩,也得叫少府揮刀自宮。
文仲謀冷哼一聲,別過頭去,不再接茬。
眼看氣氛近乎凝固,宋九齡終於不得不開口道:“這些事怕是落實不易,憑空生出諸多波瀾。”
薑雲逸沉默不語,並不接茬。
宋九齡見這豎子不給麵子,登時氣結。
姬十三輕咳一聲,道:“宋相和大仆正所言有理,眼下正值多事之秋,不宜節外生枝。”
薑雲逸麵無表情地迴身,微微一禮:“臣遵旨。”
禦書房中凝固的氣氛登時流暢了不少,眾人恍然,這豎子又是故意給儲君搭台賣人情。
氣氛緩和之後,卻很快又陷入了僵局,因為薑雲逸不吭聲了。
眾人這才迴過味來,這豎子不是要給儲君賣人情,而是反將儲君的軍。
姬十三剛剛振作的精神再次支離破碎。
孤,太難了!
若是關中的田不能動,少府的皇產不能動,封賞從何處出?
李鎮元無奈地睜開眼睛,道:“你到底想幹什麽?”
所有人的目光都極其不善地聚焦在薑雲逸身上,卻見他麵容肅然地環顧所有人,沉聲道:
“殿下,列位叔伯祖,不是小子我要拿喬,也不是要故意坑誰,而是這巨額封賞撫恤,無論如何也憑空變不出來,一定要有人出才行,現在的問題是叫誰出?若是諸位都不願意出,便叫陛下親自定,聖旨一下,大家各安天命。”
此言一出,禦書房中,連儲君帶重臣盡皆愕然,旋即有些慌了。這筆巨額封賞,幾乎要占朝廷錢糧絹總收入的近兩成,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單獨擠出來。
皇帝已經紅眼了,怕是顧忌更少,下手更肆無忌憚。怕不是直接吃掉幾家公侯充饑?
兩害相權取其輕。
衛忠先忍不住道:“你不是要開兩線運河的麽?能不能先隻開西線?”
薑雲逸神色肅然地道:“原計劃今年投總發力,叫世人先看到朝廷生財有道,然後來年開春籌措開運河西線之錢糧,籌夠了,妥善安排下去,叫世人看到西線塵埃落定,才能借勢籌措開東線運河之錢糧。環環相扣,步步為營才有可能落地。
運河是社稷命脈,開運河是重整社稷最後的希望。兩代明君勵精圖治五十年才積攢下挽天傾的一縷契機,這也是朝廷眼下能較為穩妥透支的最後一絲力量了,如果拿來封賞,導致西線運河功虧一簣,日後大家各安天命便是。”
禦書房重臣各個神色陰晴不定。
姬十三身子坐得筆直,斷然道:“明相酌情安排便是,孤絕無二話!”
趙廣義也沉聲道:“本相絕無二話!”
李鎮元與宋九齡也沉聲道:“本相絕無二話!”
府寺上卿和實權大將神色各異,有的已經認了,有的還不甘心,但都沒敢開口反對。
儲君與內閣已經達成高度一致,下麵就隻有聽從安排的份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