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皇帝獅子大開口
大周神相:不信東風喚不迴 作者:南嶽大都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洛都,皇宮禦書房,第二次禦前內閣擴大會議。
聽到黃玉宣布這個葫蘆口大捷的消息,眾人皆是震驚不已。
“父皇萬勝!”
姬十三慌忙起身麵北而跪,眾臣也心情激蕩地跟著麵北山唿吾皇萬勝!
禦書房中安靜了少頃,姬十三和重臣們重新歸位後,麵麵相覷,各個心情複雜,竟是不知說什麽好。
黃玉忽地又道:“陛下有命,盡速籌措十萬萬錢、百萬石糧、十萬匹絹,撫恤死傷、封賞有功。”
此言一出,禦書房中落針可聞。
姬十三有些麻爪,腦瓜子嗡嗡的,父皇禦駕親征前,已經狠刮了一遍地皮,如今還要這般多錢,這可真是要了老命了。
君臣大眼瞪小眼了好半晌,姬十三才強壓下心中的不安,沉聲道:“諸位卿家都是父皇倚重的社稷股肱,如今父皇有命,諸位卿家盡快拿出個章程來吧?”
聽到儲君甩鍋,重臣們皆是麵色愈發難看,卻又不敢反駁。
又冷場了好一會兒,竟是無人敢先開口。
姬十三無奈地看向薑雲逸,遲疑了一下,還是轉頭看向衛國公,道:
“不知大司農有何見教?”
衛忠先躬身一禮:“殿下,國庫空虛有目共睹,眼下隻有太倉還有不少存糧。”
薑雲逸斷然道:“旁人不清楚,大司農還不清楚麽?上次糧食債券隻是認購了出去,眼下隻入庫了不到二百萬石。
朝廷已經承諾糧價冬月會壓下去,若是賣空了太倉,如何能壓的下去?若是食言,朝廷信譽蕩然無存。
太倉的糧食是維護洛都乃至整個中原穩定的基石,不能動,尤其不能大規模動。”
聽他說得義正言辭,衛忠先沒好氣地道:“少發賣一些也不成麽?”
薑雲逸麵無表情地道:“大司農知道這場仗要打到何時?眼下除了洛都,還有哪裏能調糧到前線?
今年雨水遠超往年,若是冬日雪大,來年黃河春汛該是什麽規模?若是春汛波及麵大,中原大麵積毀苗,屆時洛都若是沒有糧,閉著眼裝看不見麽?”
噗通!
衛忠先麵色漲得通紅,噗通一聲跪倒在地,悲憤地道:“殿下,老臣年事已高,無力操持朝政,請乞骸骨!”
眾臣登時側目,這豎子竟然把大司農逼得請辭,真是欺人太甚。
原本作壁上觀的姬十三嚇了一跳,趕緊起身繞過來,雙手將這老東西攙扶起來,好言寬慰道:
“衛公執掌司農寺十年,勞苦功高,當此非常時期,正要仰仗衛公操持,萬萬不許,萬萬不許,萬萬萬萬不許!”
衛忠先順坡下驢,致謝起身後怒瞪薑雲逸一眼,別過頭去,不再吭聲。
姬十三迴到座位上,收攝心神,目光便落在少府卿身上。
文仲謀情知太子是要拉攏府寺上卿平衡內閣了,尤其是勢頭太盛的某些人,但這個雷太大了,他接不住,隻能主動開口道:
“殿下,此事絕非哪府哪寺可以單獨操持,還請內閣先拿個章程出來議一下吧。”
眾臣神色各異,這一手反將內閣的軍是把雙刃劍,若是內閣解決不了問題,那就沒資格淩駕府寺之上。可若是內閣辦成了,那府寺就很難再反抗了。
見文少府甩鍋,姬十三大失所望,隻能看向內閣四相,目光落在薑雲逸身上,道:“不知內閣可有良策解燃眉之急?”
薑雲逸當仁不讓地開口道:“殿下,臣以為,文少府所言有理,此事絕非哪府哪寺可以單獨操持,所以應該分解任務。
司農寺執掌國庫,應籌措四成;少府執掌皇產,應籌措三成;剩下三成由其餘府寺均攤。”
嘩!
此策一出,禦書房中登時嘩然一片,尤其是府寺上卿,群情激憤。
文仲謀麵如黑炭,腦門兒青筋暴漲,斥道:“叫你籌措錢糧,誰叫你攤派了?”
“就是,就是,不要避重就輕!”
“要能解決真問題!”
府寺上卿們紛紛出言附和。
薑雲逸麵向群臣,負手而立,從容道:“莫非諸位隻想甩鍋練嘴,壓根兒不想出力?”
衛忠先也忍不住氣惱地道:“那你又出了幾分力?”
薑雲逸淡然道:“那內閣負責三成,其餘的府寺想辦法,這樣公平了吧?”
聽他如此胡攪蠻纏,武官們皆是幸災樂禍地看熱鬧,府寺上卿們卻是愈發激憤。
“你這是胡攪蠻纏,問的是錢從哪裏來,不是誰出幾分力!”
“要論刮地皮的本事,滿朝文武加起來都比不過你!”
“不要扯虛的,說點實際的!”
薑雲逸又退一步,道:“諸位不用管本相如何出力,今日就是論一論誰願意出幾分力。這樣吧,內閣籌措五成,剩下的各府寺分一分,若還不滿意,那不得不懷疑諸位是不是壓根就不想為陛下分憂?”
聽這小子歪理一套一套的,還殺人誅心,府寺上卿們差點原地開裂,卻又有苦說不出,可是這件事情是這麽論的麽?
張朝天惱火地道:“你這分明是胡攪蠻纏,哪有半點相國的擔當?”
薑雲逸揶揄道:“內閣連吏員候補都算上,攏共才千把人,擔了五成,怎就沒擔當了?府寺加起來怕不是有幾萬人,連五成都擔不下麽?”
張朝天麵色漲紅,氣得渾身發抖,卻又一句也說不出。
宋九齡適時圓場道:“好了,為君分憂乃是人臣本分,此事需得朝廷百官群策群力,莫要分得那般細。此事太過重大,各位考慮一下,先議一下旁的事吧。”
宋九齡和完稀泥,側轉身微微一禮道:“殿下,葫蘆口大捷,乃二百年不遇之大勝,陛下若暫時無意立刻凱旋,當派重臣前往恭賀。”
薑雲逸微微一禮:“殿下,臣願往!”
禦書房中眾臣側目,姬十三麵色漲紅,環顧一圈,見公卿們神色各異,竟無人幫他反對。
上次皇帝禦駕親征,大皇子就沒了。
若是薑雲逸也北上,說不定迴來時老十三也沒了。
社稷不可以沒有定海神針。
聽到黃玉宣布這個葫蘆口大捷的消息,眾人皆是震驚不已。
“父皇萬勝!”
姬十三慌忙起身麵北而跪,眾臣也心情激蕩地跟著麵北山唿吾皇萬勝!
禦書房中安靜了少頃,姬十三和重臣們重新歸位後,麵麵相覷,各個心情複雜,竟是不知說什麽好。
黃玉忽地又道:“陛下有命,盡速籌措十萬萬錢、百萬石糧、十萬匹絹,撫恤死傷、封賞有功。”
此言一出,禦書房中落針可聞。
姬十三有些麻爪,腦瓜子嗡嗡的,父皇禦駕親征前,已經狠刮了一遍地皮,如今還要這般多錢,這可真是要了老命了。
君臣大眼瞪小眼了好半晌,姬十三才強壓下心中的不安,沉聲道:“諸位卿家都是父皇倚重的社稷股肱,如今父皇有命,諸位卿家盡快拿出個章程來吧?”
聽到儲君甩鍋,重臣們皆是麵色愈發難看,卻又不敢反駁。
又冷場了好一會兒,竟是無人敢先開口。
姬十三無奈地看向薑雲逸,遲疑了一下,還是轉頭看向衛國公,道:
“不知大司農有何見教?”
衛忠先躬身一禮:“殿下,國庫空虛有目共睹,眼下隻有太倉還有不少存糧。”
薑雲逸斷然道:“旁人不清楚,大司農還不清楚麽?上次糧食債券隻是認購了出去,眼下隻入庫了不到二百萬石。
朝廷已經承諾糧價冬月會壓下去,若是賣空了太倉,如何能壓的下去?若是食言,朝廷信譽蕩然無存。
太倉的糧食是維護洛都乃至整個中原穩定的基石,不能動,尤其不能大規模動。”
聽他說得義正言辭,衛忠先沒好氣地道:“少發賣一些也不成麽?”
薑雲逸麵無表情地道:“大司農知道這場仗要打到何時?眼下除了洛都,還有哪裏能調糧到前線?
今年雨水遠超往年,若是冬日雪大,來年黃河春汛該是什麽規模?若是春汛波及麵大,中原大麵積毀苗,屆時洛都若是沒有糧,閉著眼裝看不見麽?”
噗通!
衛忠先麵色漲得通紅,噗通一聲跪倒在地,悲憤地道:“殿下,老臣年事已高,無力操持朝政,請乞骸骨!”
眾臣登時側目,這豎子竟然把大司農逼得請辭,真是欺人太甚。
原本作壁上觀的姬十三嚇了一跳,趕緊起身繞過來,雙手將這老東西攙扶起來,好言寬慰道:
“衛公執掌司農寺十年,勞苦功高,當此非常時期,正要仰仗衛公操持,萬萬不許,萬萬不許,萬萬萬萬不許!”
衛忠先順坡下驢,致謝起身後怒瞪薑雲逸一眼,別過頭去,不再吭聲。
姬十三迴到座位上,收攝心神,目光便落在少府卿身上。
文仲謀情知太子是要拉攏府寺上卿平衡內閣了,尤其是勢頭太盛的某些人,但這個雷太大了,他接不住,隻能主動開口道:
“殿下,此事絕非哪府哪寺可以單獨操持,還請內閣先拿個章程出來議一下吧。”
眾臣神色各異,這一手反將內閣的軍是把雙刃劍,若是內閣解決不了問題,那就沒資格淩駕府寺之上。可若是內閣辦成了,那府寺就很難再反抗了。
見文少府甩鍋,姬十三大失所望,隻能看向內閣四相,目光落在薑雲逸身上,道:“不知內閣可有良策解燃眉之急?”
薑雲逸當仁不讓地開口道:“殿下,臣以為,文少府所言有理,此事絕非哪府哪寺可以單獨操持,所以應該分解任務。
司農寺執掌國庫,應籌措四成;少府執掌皇產,應籌措三成;剩下三成由其餘府寺均攤。”
嘩!
此策一出,禦書房中登時嘩然一片,尤其是府寺上卿,群情激憤。
文仲謀麵如黑炭,腦門兒青筋暴漲,斥道:“叫你籌措錢糧,誰叫你攤派了?”
“就是,就是,不要避重就輕!”
“要能解決真問題!”
府寺上卿們紛紛出言附和。
薑雲逸麵向群臣,負手而立,從容道:“莫非諸位隻想甩鍋練嘴,壓根兒不想出力?”
衛忠先也忍不住氣惱地道:“那你又出了幾分力?”
薑雲逸淡然道:“那內閣負責三成,其餘的府寺想辦法,這樣公平了吧?”
聽他如此胡攪蠻纏,武官們皆是幸災樂禍地看熱鬧,府寺上卿們卻是愈發激憤。
“你這是胡攪蠻纏,問的是錢從哪裏來,不是誰出幾分力!”
“要論刮地皮的本事,滿朝文武加起來都比不過你!”
“不要扯虛的,說點實際的!”
薑雲逸又退一步,道:“諸位不用管本相如何出力,今日就是論一論誰願意出幾分力。這樣吧,內閣籌措五成,剩下的各府寺分一分,若還不滿意,那不得不懷疑諸位是不是壓根就不想為陛下分憂?”
聽這小子歪理一套一套的,還殺人誅心,府寺上卿們差點原地開裂,卻又有苦說不出,可是這件事情是這麽論的麽?
張朝天惱火地道:“你這分明是胡攪蠻纏,哪有半點相國的擔當?”
薑雲逸揶揄道:“內閣連吏員候補都算上,攏共才千把人,擔了五成,怎就沒擔當了?府寺加起來怕不是有幾萬人,連五成都擔不下麽?”
張朝天麵色漲紅,氣得渾身發抖,卻又一句也說不出。
宋九齡適時圓場道:“好了,為君分憂乃是人臣本分,此事需得朝廷百官群策群力,莫要分得那般細。此事太過重大,各位考慮一下,先議一下旁的事吧。”
宋九齡和完稀泥,側轉身微微一禮道:“殿下,葫蘆口大捷,乃二百年不遇之大勝,陛下若暫時無意立刻凱旋,當派重臣前往恭賀。”
薑雲逸微微一禮:“殿下,臣願往!”
禦書房中眾臣側目,姬十三麵色漲紅,環顧一圈,見公卿們神色各異,竟無人幫他反對。
上次皇帝禦駕親征,大皇子就沒了。
若是薑雲逸也北上,說不定迴來時老十三也沒了。
社稷不可以沒有定海神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