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先禮後兵
大周神相:不信東風喚不迴 作者:南嶽大都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次日黃昏。
陳明煜剛結束了一天的集中學習,迴到住處,用過晚飯,便立刻開始看今日的報紙。
隻掃了一眼頭版頭條的標題,便大驚失色。
頭版頭條: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北看!
副標題:聖天子決意禦駕親征
陳明煜心中萬分震驚,皇帝竟然玩這麽瘋?北伐本就出人意料,如今還要禦駕親征?
這要是有個閃失,怕不是立刻便要社稷動搖?
他覺得有些不對,當即掃了一眼頭版全版,果然在頭版頭條正下方看到了又一件大事:
聖天子加冕立儲,百官宣誓效忠!
陳明煜看到“十三皇子姬泰北”幾個字,感覺極為荒謬,前幾日那位十三皇子還被明相拿捏得顏麵掃地,怎地忽然搖身一變就成了儲君?
幸虧先前沒有什麽怠慢之舉。
新科進士中豈不是要有許多人悔青了腸子?燒冷灶的窗口期一閃即逝。
陳明煜這才恍然,那日陳傳行所說的“隻要明相還肯管你,就還有希望,若是明相理都不理你,你就自求多福吧”,原以為隻是安慰新科進士不要對前程過於擔憂,沒想到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
明相可是出了名的譜大,原來四龍奪嫡格局中的幾位皇子都是半分顏麵也不給的,當真是理都不理、自求多福。
果不其然,幾位皇子都被強行就藩了,那叫一個淒涼。
第二版還附上了宣誓效忠儲君的重臣名單,大朝會參會的,一個不落。
日後誰要是敢生出別樣心思,就把報紙拿來給他上墳,多少能有些震懾力。
自從有了報紙以後,轉腚就不認賬肯定是不行的。
頭版右上角,那個極容易出大事的地方,有一篇非常簡潔的小短文:
維護大一統 人人有責!
自太祖廓清海內、一統九州、分郡立縣以來,大一統之格局業已形成。維護大一統之格局,乃天下人共同之至高利益,乃九州生生不息之至根本,是以天下人人有責。
曆史的問題有曆史的原因。朝廷深刻總結過往施政之得失,願以最大之決心、保持最大之定力、拿出最大之誠意,化解過往之糾葛,廣納九州賢才共治天下,唯願天下賢達能放下既往之成見,共襄盛世良治。
通篇全是好話,也句句在理,朝廷姿態之低人所共睹,用心之良苦昭然若揭,牢牢占據著大義名分。
可讀在陳明煜嘴裏、聽在耳裏、思在心中,卻是不由結結實實打了個寒噤。
良久,陳明煜才看向頭版右下角那個最小的豆腐塊。
主標題:除舊布新 國立四相
副標題:朝廷罷黜三公府 改立中書內閣
中書內閣以宋九齡為首席相國,趙廣義為次席相國,李鎮元為兵事相國,薑雲逸為相國。
改太尉府為司馬台,以大司馬主之;
改禦史府為禦史台,以禦史中丞主之;
“陳老爺,有熟客來訪。”
陳明煜正恍惚間,聽到會館雜役小心通報,不用問也知道,大概又是李靈甫來了。
這家夥一直對他糾纏不休的,不過水平是真的好,不是死讀書的書呆子。
進門之後,李靈甫開門見山地道:
“明煜兄,聽說昨日大朝會,陛下許了明相一個東郡守以為外援,可明相卻點了丹陽郡守吳成雄,還說,若是吳成雄不來,便以九卿乃至相位聘之。”
陳明煜聞言如遭雷擊,吳成雄若是敢來,自是要任朝廷拿捏,可若是不來,朝廷便算是仁至義盡...
李靈甫歎息道:“朝廷拿出這般大的誠意聘之,那吳郡守若是還不來,怕是隻剩下稱病辭官一途了。”
江東之地,向來以吳郡為尊,而吳郡郡望又以吳氏為首。此事不知要生出多少波瀾。
陳明煜強自鎮定,沉聲問道:“今年秋賦尚未全部解京,又當此北伐吃緊之際,明相便這般有信心?”
李靈甫解釋道:“明相在大朝會上放言,要竭盡所能,把朝廷產業做起來,至多一年內,定叫天下人看到,朝廷可以不依賴任何地方便運轉得很好,而且越來越好。”
陳明煜麵色極為難看,良久才苦笑道:“這哪是拿出最大誠意,分明就是強迫江東就範。”
李靈甫也歎道:“朝廷本就占據天下大義,又將姿態放得這般低,誠意給得這般足,若是還不識抬舉,待到朝廷迫不得已行不忍言之事時,旁人便無法再說朝廷不仁不義了。”
見陳明煜默然無語,李靈甫又道:“明煜兄,前日夜,明相連續造訪了宋趙二公府邸後,四位皇子便被連夜出洛就藩,昨日大朝會便立了儲君。”
陳明煜消息雖然不靈通,但並不意外,卻聽李靈甫又解釋道:
“明相是如何與趙公談的無人知曉,也無從猜測。但宋公的世子卻是在利民渠上呢。”
陳明煜微微一愣,旋即勃然色變:“那運河很快便能貫通?”
李靈甫神色凝重地點點頭。
江東聽調不聽宣,仰仗的也就是供應朝廷近半錢糧和運河不通。一旦這兩樣都被明相解決了。那麽,江東對朝廷的意義是什麽?
“明煜兄,這近半年來,明相是如何拿捏公侯的,你我有目共睹。明相解決地方問題的速度,可能也會超乎許多人想象。
便是近在咫尺的洛都仍有許多人未完全適應這急劇的變化。天高地遠之地,怕不是更難以清醒。
當政者昏聵,地方上才敢尾大不掉。今上敢強立毫無根基的十三皇子為儲君,那十三皇子至少不會是昏聵之君,又有明相這等絕世強人輔佐,是絕對不會容忍地方上繼續尾大不掉的。
明煜兄才華橫溢,前程似錦,還需早做打算。”
陳明煜被他說得差點心神失守,卻隻能苦笑道:“隻怕族中根本不聽我的。”
李靈甫忽地話鋒一轉,笑道:“我有一胞妹,年方十七,才貌雙絕,可關中英才竟無一個能入其眼,前些時日書信迴鄉,紹以明煜兄之才,終於鬆了口風。”
陳明煜愕然半晌,才苦笑道:“我這馬上就要北上苦寒之地,還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歸來。”
李靈甫肅然道:“我關中女子向來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既然我那妹子眼高於頂,非絕世才子不嫁,那跟著明煜兄北上也是題中應有之意。”
陳明煜被噎了一下,隻能歎道:“如此大事,至少也得先與族中通個氣。”
李靈甫笑道:“此是正理,你族中若是同意,便叫胞妹隨你北上,婚禮待你歸來再補辦便好。”
送走了李靈甫,陳明煜麵色陰沉,這家夥一直與他套近乎,竟是存了收編他的心思。為此不惜叫妹妹陪他北上受苦。
這先禮後兵的路數,怎地與明相拿捏江東的路數這般像?都是先把誠意拉滿,敢拒絕便是不識抬舉...
陳明煜剛結束了一天的集中學習,迴到住處,用過晚飯,便立刻開始看今日的報紙。
隻掃了一眼頭版頭條的標題,便大驚失色。
頭版頭條: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北看!
副標題:聖天子決意禦駕親征
陳明煜心中萬分震驚,皇帝竟然玩這麽瘋?北伐本就出人意料,如今還要禦駕親征?
這要是有個閃失,怕不是立刻便要社稷動搖?
他覺得有些不對,當即掃了一眼頭版全版,果然在頭版頭條正下方看到了又一件大事:
聖天子加冕立儲,百官宣誓效忠!
陳明煜看到“十三皇子姬泰北”幾個字,感覺極為荒謬,前幾日那位十三皇子還被明相拿捏得顏麵掃地,怎地忽然搖身一變就成了儲君?
幸虧先前沒有什麽怠慢之舉。
新科進士中豈不是要有許多人悔青了腸子?燒冷灶的窗口期一閃即逝。
陳明煜這才恍然,那日陳傳行所說的“隻要明相還肯管你,就還有希望,若是明相理都不理你,你就自求多福吧”,原以為隻是安慰新科進士不要對前程過於擔憂,沒想到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
明相可是出了名的譜大,原來四龍奪嫡格局中的幾位皇子都是半分顏麵也不給的,當真是理都不理、自求多福。
果不其然,幾位皇子都被強行就藩了,那叫一個淒涼。
第二版還附上了宣誓效忠儲君的重臣名單,大朝會參會的,一個不落。
日後誰要是敢生出別樣心思,就把報紙拿來給他上墳,多少能有些震懾力。
自從有了報紙以後,轉腚就不認賬肯定是不行的。
頭版右上角,那個極容易出大事的地方,有一篇非常簡潔的小短文:
維護大一統 人人有責!
自太祖廓清海內、一統九州、分郡立縣以來,大一統之格局業已形成。維護大一統之格局,乃天下人共同之至高利益,乃九州生生不息之至根本,是以天下人人有責。
曆史的問題有曆史的原因。朝廷深刻總結過往施政之得失,願以最大之決心、保持最大之定力、拿出最大之誠意,化解過往之糾葛,廣納九州賢才共治天下,唯願天下賢達能放下既往之成見,共襄盛世良治。
通篇全是好話,也句句在理,朝廷姿態之低人所共睹,用心之良苦昭然若揭,牢牢占據著大義名分。
可讀在陳明煜嘴裏、聽在耳裏、思在心中,卻是不由結結實實打了個寒噤。
良久,陳明煜才看向頭版右下角那個最小的豆腐塊。
主標題:除舊布新 國立四相
副標題:朝廷罷黜三公府 改立中書內閣
中書內閣以宋九齡為首席相國,趙廣義為次席相國,李鎮元為兵事相國,薑雲逸為相國。
改太尉府為司馬台,以大司馬主之;
改禦史府為禦史台,以禦史中丞主之;
“陳老爺,有熟客來訪。”
陳明煜正恍惚間,聽到會館雜役小心通報,不用問也知道,大概又是李靈甫來了。
這家夥一直對他糾纏不休的,不過水平是真的好,不是死讀書的書呆子。
進門之後,李靈甫開門見山地道:
“明煜兄,聽說昨日大朝會,陛下許了明相一個東郡守以為外援,可明相卻點了丹陽郡守吳成雄,還說,若是吳成雄不來,便以九卿乃至相位聘之。”
陳明煜聞言如遭雷擊,吳成雄若是敢來,自是要任朝廷拿捏,可若是不來,朝廷便算是仁至義盡...
李靈甫歎息道:“朝廷拿出這般大的誠意聘之,那吳郡守若是還不來,怕是隻剩下稱病辭官一途了。”
江東之地,向來以吳郡為尊,而吳郡郡望又以吳氏為首。此事不知要生出多少波瀾。
陳明煜強自鎮定,沉聲問道:“今年秋賦尚未全部解京,又當此北伐吃緊之際,明相便這般有信心?”
李靈甫解釋道:“明相在大朝會上放言,要竭盡所能,把朝廷產業做起來,至多一年內,定叫天下人看到,朝廷可以不依賴任何地方便運轉得很好,而且越來越好。”
陳明煜麵色極為難看,良久才苦笑道:“這哪是拿出最大誠意,分明就是強迫江東就範。”
李靈甫也歎道:“朝廷本就占據天下大義,又將姿態放得這般低,誠意給得這般足,若是還不識抬舉,待到朝廷迫不得已行不忍言之事時,旁人便無法再說朝廷不仁不義了。”
見陳明煜默然無語,李靈甫又道:“明煜兄,前日夜,明相連續造訪了宋趙二公府邸後,四位皇子便被連夜出洛就藩,昨日大朝會便立了儲君。”
陳明煜消息雖然不靈通,但並不意外,卻聽李靈甫又解釋道:
“明相是如何與趙公談的無人知曉,也無從猜測。但宋公的世子卻是在利民渠上呢。”
陳明煜微微一愣,旋即勃然色變:“那運河很快便能貫通?”
李靈甫神色凝重地點點頭。
江東聽調不聽宣,仰仗的也就是供應朝廷近半錢糧和運河不通。一旦這兩樣都被明相解決了。那麽,江東對朝廷的意義是什麽?
“明煜兄,這近半年來,明相是如何拿捏公侯的,你我有目共睹。明相解決地方問題的速度,可能也會超乎許多人想象。
便是近在咫尺的洛都仍有許多人未完全適應這急劇的變化。天高地遠之地,怕不是更難以清醒。
當政者昏聵,地方上才敢尾大不掉。今上敢強立毫無根基的十三皇子為儲君,那十三皇子至少不會是昏聵之君,又有明相這等絕世強人輔佐,是絕對不會容忍地方上繼續尾大不掉的。
明煜兄才華橫溢,前程似錦,還需早做打算。”
陳明煜被他說得差點心神失守,卻隻能苦笑道:“隻怕族中根本不聽我的。”
李靈甫忽地話鋒一轉,笑道:“我有一胞妹,年方十七,才貌雙絕,可關中英才竟無一個能入其眼,前些時日書信迴鄉,紹以明煜兄之才,終於鬆了口風。”
陳明煜愕然半晌,才苦笑道:“我這馬上就要北上苦寒之地,還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歸來。”
李靈甫肅然道:“我關中女子向來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既然我那妹子眼高於頂,非絕世才子不嫁,那跟著明煜兄北上也是題中應有之意。”
陳明煜被噎了一下,隻能歎道:“如此大事,至少也得先與族中通個氣。”
李靈甫笑道:“此是正理,你族中若是同意,便叫胞妹隨你北上,婚禮待你歸來再補辦便好。”
送走了李靈甫,陳明煜麵色陰沉,這家夥一直與他套近乎,竟是存了收編他的心思。為此不惜叫妹妹陪他北上受苦。
這先禮後兵的路數,怎地與明相拿捏江東的路數這般像?都是先把誠意拉滿,敢拒絕便是不識抬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