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巧取豪奪
大周神相:不信東風喚不迴 作者:南嶽大都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七月初五,滎陽。
此次水災波及的三郡各縣縣令及部分縣尉到得齊齊整整,便是陳留郡、濟陰郡郡守放下矜持來了,隻有河南尹鄭國公鄭長峰實在是拉不下臉,且此事與他確實無直接幹係。東郡方麵,濮陽城以南的四位縣令也老老實實過來了。
還有宋國公世子宋延慶前日也押著七萬石糧草姍姍來遲。潛龍衛兗州衛李統領一直盤桓在滎陽。
就連顧大將軍都分了一萬精兵過來協助賑災。代價就是宋延慶的十萬石糧草被截留了三萬。薑雲逸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畢竟右龍武衛是為了救他而急行軍趕來的,一個成皋縣撐不住兩萬多精銳的禍禍。
北伐在即,不僅精銳,便是優質軍械、錢糧都得緊著前線,留守洛都的顧大將軍肯定不富裕也是真的。
荊無病侍立在薑雲逸側後方,看著身心俱疲卻硬撐著的明相,心中萬般無奈。
這幾日,明相不僅要給大周日報撰文,還戴著掩口親自出城查看各處施粥點,走訪慰問災民,工作強度有目共睹。也正是薑雲逸如此勤勉,那些官員才不敢偷懶耍滑。
“延慶世子,東郡乃天下前三的上郡,不可長期無人主持,本公可向陛下保舉你做東郡丞,你可願意?”
薑雲逸開口就先談這個問題,眾人神色皆是驚異不已,這種事也能拿到明麵上說的麽?莫非那報紙上捅破天的事也是這位明相暗中授意的?隻是此舉真的得不償失啊?
宋延慶也是微微一驚,旋即咬咬牙道:“明相,下官想修...渠。”
薑雲逸會心一笑,宋公新換的世子果真差不了,很是曉得輕重,若是他剛才應下,那薑雲逸這邊便再不會管他。宋國公的老臉就隻換來一個不尷不尬的上郡丞,就血虧。
“那你便總司利民渠錢糧物料調度,目前存在各郡縣倉裏的糧草都歸你管,隻能用於修渠,不得挪作他用。”
宋延慶趕緊躬身致謝。
除了東郡幾位縣令,其餘官員皆是麵露愁苦之色,薑雲逸攤派的糧草籌措任務太重,雖然強行刷了四公三侯的臉,但仍然阻力重重,畢竟此舉近乎明搶。是以,報上去的糧草多少都是有些水分的,如今叫宋國公的世子來統籌,宋世子為了自己的前程,肯定不可能放水便是。
“李統領,陳留、濟陰二郡官民大致有多少存糧?”
薑雲逸忽然問了一個不太相幹的問題,所有官員先是微微一愣,旋即亡魂大冒,明相這是打算逼死他們呐?
噗通!
李統領雙膝一軟,直接跪地,臊眉耷目,弓腰抱拳,一聲都不敢吭,豆大的汗珠自腦殼上滾落。這個要人命的問題若是被掀開蓋子,這陳留濟陰二郡的上上下下怕不是要撕碎了他?
“本公攤派的賑災糧草各位都是認領了的,那些富戶也都報了數的,相府的表彰也是照數登報了的。想賴賬可是會失信於天下人的。況且,本公說是要的三成,但刨去洛都,三郡乃中原糧倉,近二百萬人口,三成存糧何止八十萬石?能有一成就不錯了。”
聽到薑雲逸如此說,各郡守縣令相視苦笑不已,明相下網,果真是滴水不漏。一如不久前考核公卿、裁汰冗員一般,堂堂正正,沒有半點陰謀詭計,卻不給你任何反抗的餘地。
打著賑災的大義,從被亂民嚇壞了的滎陽打開突破口,又用官員不作為的把柄,輔以分攤災民做威脅,還強刷了四公三侯的臉,又押上了宋國公世子的前程,登報表彰公示天下,直接卡死了賴賬的可能。割肉的全是富戶,根本不會釀出民變。
“他們納沒納夠糧,本公可以不追究。但他們承諾的數還不肯出,本公說不得便要親自走一遭各郡縣了。叫他們眼光都放長遠些,等這渠修好了,三郡都能得大便利。”
聽到明相如此剿撫並用,眾人心思各異,離渠遠的自是有些不甘。
卻聽陳留郡守魏萬年沉聲問道:“敢問明相,這修渠的錢糧從何處來?”
此言一出,眾官員或神色警惕,或惶惑不安,這可是個要人命的大問題。也是渠能不能修成的關鍵問題。
薑雲逸輕嗬一聲:“本公自不會把著一隻羊薅到禿,利民渠乃是天下人之渠,自是要叫天下人共擔之。”
魏萬年稍稍鬆了半口氣,但還是不無擔憂地道:“如今朝廷北伐加的額外稅賦已經極重了。”
薑雲逸渾不在意地道:“本公何時迫過人來?爾等不也是自己主動將功補過的麽?天下承平二百載,自是很是有些積累的,隻不過要找到讓人心甘情願拿出來的法子而已。
諸位且先鼎力配合,趁著以工代賑的時機把這一期百裏渠先挖出來,好叫天下人看到朝廷的決心,真切看到渠成的希望,本公才好做新文章不是?”
聽他這般說,眾人皆是欲哭無淚。眾人的前程就攥在明相手裏,明相還肯管你就還有救,隻字不提的東郡直接被一鍋端了,陳留、濟陰二郡守嚇得趕緊來討饒,按吩咐辦事的不都被定性為知恥後勇了麽?想來不出亂子就不會有大的波瀾了。
都水監丞馬景明小心地道:“明相,如今有了人,也有了糧草,但修渠所需的物料尚無明確著落,且沿途征地也不是小數,單是勾連黃濟和疏浚濟水,至少還得十幾萬萬錢。”
馬景明已經盡量往少了說,他最怕這事黃了。
薑雲逸沉吟道:“故道物料能有幾成可堪再用?新料主要從何處運來?”
馬景明立刻道:“原來鋪陳河岸的巨石或遺失、或損毀。這一段能再利用的石料不足兩成,隻更少不更多。最麻煩的是石料,最近的石場在偃師、陽城。”
“若是隻挖渠,暫不鋪設物料,可有多大影響?”
聽到如此問題,馬景明微微一愣,旋即道:“泥地鬆軟,大雨一泡便要多費許多功夫,若不下雨,倒也無太大問題。”
如今正值雨季,不可能不下雨的。
薑雲逸一邊微微頷首,一邊思索了一下,道:“偃師和陽城石場是何人所有?”
聽到如此問法,眾人皆是神色詭異,明相肯定是不想給錢的了,也沒錢給,這是又要想法子叫人家主動奉獻?
此次水災波及的三郡各縣縣令及部分縣尉到得齊齊整整,便是陳留郡、濟陰郡郡守放下矜持來了,隻有河南尹鄭國公鄭長峰實在是拉不下臉,且此事與他確實無直接幹係。東郡方麵,濮陽城以南的四位縣令也老老實實過來了。
還有宋國公世子宋延慶前日也押著七萬石糧草姍姍來遲。潛龍衛兗州衛李統領一直盤桓在滎陽。
就連顧大將軍都分了一萬精兵過來協助賑災。代價就是宋延慶的十萬石糧草被截留了三萬。薑雲逸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畢竟右龍武衛是為了救他而急行軍趕來的,一個成皋縣撐不住兩萬多精銳的禍禍。
北伐在即,不僅精銳,便是優質軍械、錢糧都得緊著前線,留守洛都的顧大將軍肯定不富裕也是真的。
荊無病侍立在薑雲逸側後方,看著身心俱疲卻硬撐著的明相,心中萬般無奈。
這幾日,明相不僅要給大周日報撰文,還戴著掩口親自出城查看各處施粥點,走訪慰問災民,工作強度有目共睹。也正是薑雲逸如此勤勉,那些官員才不敢偷懶耍滑。
“延慶世子,東郡乃天下前三的上郡,不可長期無人主持,本公可向陛下保舉你做東郡丞,你可願意?”
薑雲逸開口就先談這個問題,眾人神色皆是驚異不已,這種事也能拿到明麵上說的麽?莫非那報紙上捅破天的事也是這位明相暗中授意的?隻是此舉真的得不償失啊?
宋延慶也是微微一驚,旋即咬咬牙道:“明相,下官想修...渠。”
薑雲逸會心一笑,宋公新換的世子果真差不了,很是曉得輕重,若是他剛才應下,那薑雲逸這邊便再不會管他。宋國公的老臉就隻換來一個不尷不尬的上郡丞,就血虧。
“那你便總司利民渠錢糧物料調度,目前存在各郡縣倉裏的糧草都歸你管,隻能用於修渠,不得挪作他用。”
宋延慶趕緊躬身致謝。
除了東郡幾位縣令,其餘官員皆是麵露愁苦之色,薑雲逸攤派的糧草籌措任務太重,雖然強行刷了四公三侯的臉,但仍然阻力重重,畢竟此舉近乎明搶。是以,報上去的糧草多少都是有些水分的,如今叫宋國公的世子來統籌,宋世子為了自己的前程,肯定不可能放水便是。
“李統領,陳留、濟陰二郡官民大致有多少存糧?”
薑雲逸忽然問了一個不太相幹的問題,所有官員先是微微一愣,旋即亡魂大冒,明相這是打算逼死他們呐?
噗通!
李統領雙膝一軟,直接跪地,臊眉耷目,弓腰抱拳,一聲都不敢吭,豆大的汗珠自腦殼上滾落。這個要人命的問題若是被掀開蓋子,這陳留濟陰二郡的上上下下怕不是要撕碎了他?
“本公攤派的賑災糧草各位都是認領了的,那些富戶也都報了數的,相府的表彰也是照數登報了的。想賴賬可是會失信於天下人的。況且,本公說是要的三成,但刨去洛都,三郡乃中原糧倉,近二百萬人口,三成存糧何止八十萬石?能有一成就不錯了。”
聽到薑雲逸如此說,各郡守縣令相視苦笑不已,明相下網,果真是滴水不漏。一如不久前考核公卿、裁汰冗員一般,堂堂正正,沒有半點陰謀詭計,卻不給你任何反抗的餘地。
打著賑災的大義,從被亂民嚇壞了的滎陽打開突破口,又用官員不作為的把柄,輔以分攤災民做威脅,還強刷了四公三侯的臉,又押上了宋國公世子的前程,登報表彰公示天下,直接卡死了賴賬的可能。割肉的全是富戶,根本不會釀出民變。
“他們納沒納夠糧,本公可以不追究。但他們承諾的數還不肯出,本公說不得便要親自走一遭各郡縣了。叫他們眼光都放長遠些,等這渠修好了,三郡都能得大便利。”
聽到明相如此剿撫並用,眾人心思各異,離渠遠的自是有些不甘。
卻聽陳留郡守魏萬年沉聲問道:“敢問明相,這修渠的錢糧從何處來?”
此言一出,眾官員或神色警惕,或惶惑不安,這可是個要人命的大問題。也是渠能不能修成的關鍵問題。
薑雲逸輕嗬一聲:“本公自不會把著一隻羊薅到禿,利民渠乃是天下人之渠,自是要叫天下人共擔之。”
魏萬年稍稍鬆了半口氣,但還是不無擔憂地道:“如今朝廷北伐加的額外稅賦已經極重了。”
薑雲逸渾不在意地道:“本公何時迫過人來?爾等不也是自己主動將功補過的麽?天下承平二百載,自是很是有些積累的,隻不過要找到讓人心甘情願拿出來的法子而已。
諸位且先鼎力配合,趁著以工代賑的時機把這一期百裏渠先挖出來,好叫天下人看到朝廷的決心,真切看到渠成的希望,本公才好做新文章不是?”
聽他這般說,眾人皆是欲哭無淚。眾人的前程就攥在明相手裏,明相還肯管你就還有救,隻字不提的東郡直接被一鍋端了,陳留、濟陰二郡守嚇得趕緊來討饒,按吩咐辦事的不都被定性為知恥後勇了麽?想來不出亂子就不會有大的波瀾了。
都水監丞馬景明小心地道:“明相,如今有了人,也有了糧草,但修渠所需的物料尚無明確著落,且沿途征地也不是小數,單是勾連黃濟和疏浚濟水,至少還得十幾萬萬錢。”
馬景明已經盡量往少了說,他最怕這事黃了。
薑雲逸沉吟道:“故道物料能有幾成可堪再用?新料主要從何處運來?”
馬景明立刻道:“原來鋪陳河岸的巨石或遺失、或損毀。這一段能再利用的石料不足兩成,隻更少不更多。最麻煩的是石料,最近的石場在偃師、陽城。”
“若是隻挖渠,暫不鋪設物料,可有多大影響?”
聽到如此問題,馬景明微微一愣,旋即道:“泥地鬆軟,大雨一泡便要多費許多功夫,若不下雨,倒也無太大問題。”
如今正值雨季,不可能不下雨的。
薑雲逸一邊微微頷首,一邊思索了一下,道:“偃師和陽城石場是何人所有?”
聽到如此問法,眾人皆是神色詭異,明相肯定是不想給錢的了,也沒錢給,這是又要想法子叫人家主動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