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這渠,靠譜麽?
大周神相:不信東風喚不迴 作者:南嶽大都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被馬景明點醒,眾人皆是驚駭莫名,尤其是不常去洛都的地方官員,這一刻終於直觀地認識到這位明相的膽大包天,又都覺得極其不可思議。
但是,從明相橫空出世以來,除了洛東征地自己出了一千多萬錢,其他什麽時候自己出過錢?便是那征地的錢,不也是報紙署空手套來的麽?
科舉恁大考場,一個總商會、封了幾個虛銜,不就哄著天下巨商一包勁地給蓋起來了麽?而且還能給商家定指導價,叫你賣多少就得賣多少。
所有人都處於巨大的矛盾之中,不太敢相信,又不太敢否定。正震撼間,卻聽薑雲逸沉聲道:
“當此國戰之際,朝廷哪有財力重開運河?本公不過是給這些災民找點事做著,一則不虛耗糧草,二則不至閑來生亂罷了。修的隻是灌溉用的水渠。”
聽他如此狡辯,眾人皆是神色詭異,但也不敢反駁。幾位地方官員這才醒悟,為啥這位明相逼著各縣富戶出恁多糧草,怕不是老早就動了挖運河的心思?
馬景明忙不迭地應道:“屬下妄自揣測,請明相責罰。”
卻見薑雲逸神色稍緩,不以為意地擺擺手,又吩咐道:“都水監盡速出個方案,水渠可以適當寬一些,河口處建一道水壩蓄住水。沿渠兩側多布置池塘,汛期分流蓄洪,旱期也能稍微補益灌溉。
這不到二十萬災民,挖到來年夏收,預計能挖多少渠?靡費幾何?所需物料一並呈報,本公奏請陛下禦批後再統籌調度。三日夠麽?”
馬景明被狠狠噎了一下,若正八經籌備勘測,仨月都不夠。還有這個“適當寬一些”,多寬算適當?
見他欲言又止,薑雲逸立刻道:
“本公記得,這滎陽城外原本就有渠的不是麽?循著舊渠故道直接挖不行麽?”
馬景明微微一愣,仔細盤算了一下,咬咬牙道:“若是不做勘測,數十裏倒也勉強可行,循著故道開掘,橫豎歪不了太多。”
這麽大的工程,不做規劃,不做勘測,不籌備物料,竟這般直接開挖?
但是,難得朝堂能話事的動了運河的心思,馬景明及都水監乃至整個司農寺咬著牙也得說行。
運河真要挖開,司農寺無論是權柄還是實利都要上一個台階,地位直追三公。光每年節約的運輸開支和收取的商稅就能讓朝廷財政迅速寬裕起來。
埋頭苦幹幾年,不說九卿上郡守,找個中下郡養老肯定不在話下。
薑雲逸叫眾官散去後,幾位縣令在外麵自覺碰頭,各個相視苦笑,竟是不知從何處說起。
京縣縣令率先打破沉默道:“我京縣並未遭遇災民衝擊,要籌措恁多糧草談何容易?還全是要富戶交,此事一了,我這縣令怕是要做到頭了吧?”
滎陽縣令陳傳行寬慰道:“明相不是派了人公侯家的嫡傳幫你督辦麽?”
京縣縣令無言以對。那些富戶不敢對公侯怎樣,但肯定要集中怨懟他這個縣令。
管城縣令問道:“這運河,靠譜麽?”
管城離運河線路很近,一旦挖通,自是能得最多便利。
京縣縣令麵容愈發愁苦,歎道:“這運河真要挖通,我京縣的富戶豈不是都要跑到你管城去了?”
幾位縣令都覺得此事極不靠譜,所以並未多討論,隻是牢騷於明相攤派的籌糧任務極重,不知要得罪多少人。
陽武縣令忽地疑惑地問道:“東郡乃上郡中的上郡,最是富庶。明相因何隻字不提?”
眾人聞言皆是若有所思,卻聽陳傳行壓低聲音道:“明相先前說,我等隻是隨波逐流。”
眾人聞言皆是色變,明相後麵那句“隻要不是罪大惡極之徒,本公不會不教而誅。”
那東郡豈不是就是罪大惡極?
“那東郡守王振東乃河內侯族叔,昔年曾與河內侯父親爭過爵位,在朝中影響力頗深,曾任太常寺卿,明相能處置公卿麽?”
聽到原武縣令如此說,陳傳行意味深長地道:“二千石的公卿自是要聖裁的。”
眾人聞言登時倒吸一口涼氣,如果明相彈劾,陛下便是不全準,豈不是也要酌情從重發落?
君相達成的一致,誰能反抗得了?
六月二十二,黃昏,禦書房。
忙碌了一天的姬無殤起身舒展筋骨,忽地問道:“東邊怎地兩三日沒有動靜了?”
趙博文小心地道:“陛下,明相這幾日在滎陽那邊,調度河南尹、陳留郡、濟陰郡賑災和防疫。”
姬無殤皺了皺眉:“就這?那小子不是一貫的摟草都得打兔子麽?這次怎地循規蹈矩起來了?難道是連夜奔襲滎陽傷了元氣?派個禦醫過去瞧瞧,千萬莫要落下病根。”
趙博文趕緊應下,旋即小心地道:“陛下,明相那邊說是要讓災民挖水渠,以免虛耗糧草,也能防止災民閑極生事。”
姬無殤微微頷首,輕笑道:“就是說嘛,朕的明相怎可能本本分分隻賑災?”
一邊說著,姬無殤一邊起身,來到天下堪輿圖前,鎖定了滎陽的位置,問道:“他要挖多長的渠啊?”
趙博文小心地道:“說是從滎陽東北黃河,挖到陳留去。”
姬無殤看著看著堪輿圖,微微一愣,旋即勃然變色:“混賬東西,這個時候挖什麽運河?”
趙博文心下了然,北伐已經加征了極重的稅賦,若是再大規模征發民夫開運河,各地揭竿而起是可以預料的。他隻能小心地道:“明相一口咬死了挖的是水渠。”
姬無殤餘怒未消,冷聲道:“混賬東西,這般大事,竟敢不事先跟朕通個氣,他眼裏還有朕麽?去,把那小子抓迴來,給朕說個清楚明白,他到底想幹什麽?”
趙博文趕緊應下,腳步卻不疾不徐地往外走。
“罷了,二十萬災民剛安撫下來,交給那群廢物,怕不是又要出什麽大亂子?且叫他先拿個大致章程給朕看。”
趙博文趕緊應下,快步去吩咐小太監傳訊,迴來後便見皇帝仍站在堪輿圖前,細細查看運河故道路線。
趙博文無聲無息地侍立一旁,心中感慨,這明相,一舉一動總能撩撥主子心弦。
皇帝登基三十年,怎可能沒動過運河的心思?單純因為窮罷了。
“你說,他又打算蠱惑誰出錢?拿什麽蠱惑?這種無底洞誰能出?誰肯出?”
滿心的不信,卻又隱隱有那麽一絲期待。
但是,從明相橫空出世以來,除了洛東征地自己出了一千多萬錢,其他什麽時候自己出過錢?便是那征地的錢,不也是報紙署空手套來的麽?
科舉恁大考場,一個總商會、封了幾個虛銜,不就哄著天下巨商一包勁地給蓋起來了麽?而且還能給商家定指導價,叫你賣多少就得賣多少。
所有人都處於巨大的矛盾之中,不太敢相信,又不太敢否定。正震撼間,卻聽薑雲逸沉聲道:
“當此國戰之際,朝廷哪有財力重開運河?本公不過是給這些災民找點事做著,一則不虛耗糧草,二則不至閑來生亂罷了。修的隻是灌溉用的水渠。”
聽他如此狡辯,眾人皆是神色詭異,但也不敢反駁。幾位地方官員這才醒悟,為啥這位明相逼著各縣富戶出恁多糧草,怕不是老早就動了挖運河的心思?
馬景明忙不迭地應道:“屬下妄自揣測,請明相責罰。”
卻見薑雲逸神色稍緩,不以為意地擺擺手,又吩咐道:“都水監盡速出個方案,水渠可以適當寬一些,河口處建一道水壩蓄住水。沿渠兩側多布置池塘,汛期分流蓄洪,旱期也能稍微補益灌溉。
這不到二十萬災民,挖到來年夏收,預計能挖多少渠?靡費幾何?所需物料一並呈報,本公奏請陛下禦批後再統籌調度。三日夠麽?”
馬景明被狠狠噎了一下,若正八經籌備勘測,仨月都不夠。還有這個“適當寬一些”,多寬算適當?
見他欲言又止,薑雲逸立刻道:
“本公記得,這滎陽城外原本就有渠的不是麽?循著舊渠故道直接挖不行麽?”
馬景明微微一愣,仔細盤算了一下,咬咬牙道:“若是不做勘測,數十裏倒也勉強可行,循著故道開掘,橫豎歪不了太多。”
這麽大的工程,不做規劃,不做勘測,不籌備物料,竟這般直接開挖?
但是,難得朝堂能話事的動了運河的心思,馬景明及都水監乃至整個司農寺咬著牙也得說行。
運河真要挖開,司農寺無論是權柄還是實利都要上一個台階,地位直追三公。光每年節約的運輸開支和收取的商稅就能讓朝廷財政迅速寬裕起來。
埋頭苦幹幾年,不說九卿上郡守,找個中下郡養老肯定不在話下。
薑雲逸叫眾官散去後,幾位縣令在外麵自覺碰頭,各個相視苦笑,竟是不知從何處說起。
京縣縣令率先打破沉默道:“我京縣並未遭遇災民衝擊,要籌措恁多糧草談何容易?還全是要富戶交,此事一了,我這縣令怕是要做到頭了吧?”
滎陽縣令陳傳行寬慰道:“明相不是派了人公侯家的嫡傳幫你督辦麽?”
京縣縣令無言以對。那些富戶不敢對公侯怎樣,但肯定要集中怨懟他這個縣令。
管城縣令問道:“這運河,靠譜麽?”
管城離運河線路很近,一旦挖通,自是能得最多便利。
京縣縣令麵容愈發愁苦,歎道:“這運河真要挖通,我京縣的富戶豈不是都要跑到你管城去了?”
幾位縣令都覺得此事極不靠譜,所以並未多討論,隻是牢騷於明相攤派的籌糧任務極重,不知要得罪多少人。
陽武縣令忽地疑惑地問道:“東郡乃上郡中的上郡,最是富庶。明相因何隻字不提?”
眾人聞言皆是若有所思,卻聽陳傳行壓低聲音道:“明相先前說,我等隻是隨波逐流。”
眾人聞言皆是色變,明相後麵那句“隻要不是罪大惡極之徒,本公不會不教而誅。”
那東郡豈不是就是罪大惡極?
“那東郡守王振東乃河內侯族叔,昔年曾與河內侯父親爭過爵位,在朝中影響力頗深,曾任太常寺卿,明相能處置公卿麽?”
聽到原武縣令如此說,陳傳行意味深長地道:“二千石的公卿自是要聖裁的。”
眾人聞言登時倒吸一口涼氣,如果明相彈劾,陛下便是不全準,豈不是也要酌情從重發落?
君相達成的一致,誰能反抗得了?
六月二十二,黃昏,禦書房。
忙碌了一天的姬無殤起身舒展筋骨,忽地問道:“東邊怎地兩三日沒有動靜了?”
趙博文小心地道:“陛下,明相這幾日在滎陽那邊,調度河南尹、陳留郡、濟陰郡賑災和防疫。”
姬無殤皺了皺眉:“就這?那小子不是一貫的摟草都得打兔子麽?這次怎地循規蹈矩起來了?難道是連夜奔襲滎陽傷了元氣?派個禦醫過去瞧瞧,千萬莫要落下病根。”
趙博文趕緊應下,旋即小心地道:“陛下,明相那邊說是要讓災民挖水渠,以免虛耗糧草,也能防止災民閑極生事。”
姬無殤微微頷首,輕笑道:“就是說嘛,朕的明相怎可能本本分分隻賑災?”
一邊說著,姬無殤一邊起身,來到天下堪輿圖前,鎖定了滎陽的位置,問道:“他要挖多長的渠啊?”
趙博文小心地道:“說是從滎陽東北黃河,挖到陳留去。”
姬無殤看著看著堪輿圖,微微一愣,旋即勃然變色:“混賬東西,這個時候挖什麽運河?”
趙博文心下了然,北伐已經加征了極重的稅賦,若是再大規模征發民夫開運河,各地揭竿而起是可以預料的。他隻能小心地道:“明相一口咬死了挖的是水渠。”
姬無殤餘怒未消,冷聲道:“混賬東西,這般大事,竟敢不事先跟朕通個氣,他眼裏還有朕麽?去,把那小子抓迴來,給朕說個清楚明白,他到底想幹什麽?”
趙博文趕緊應下,腳步卻不疾不徐地往外走。
“罷了,二十萬災民剛安撫下來,交給那群廢物,怕不是又要出什麽大亂子?且叫他先拿個大致章程給朕看。”
趙博文趕緊應下,快步去吩咐小太監傳訊,迴來後便見皇帝仍站在堪輿圖前,細細查看運河故道路線。
趙博文無聲無息地侍立一旁,心中感慨,這明相,一舉一動總能撩撥主子心弦。
皇帝登基三十年,怎可能沒動過運河的心思?單純因為窮罷了。
“你說,他又打算蠱惑誰出錢?拿什麽蠱惑?這種無底洞誰能出?誰肯出?”
滿心的不信,卻又隱隱有那麽一絲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