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帝國博物院
大周神相:不信東風喚不迴 作者:南嶽大都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五月二十一日,小雨。
相府行文司農寺及河內郡、東郡,責令有司遵照旨意盡速清理占河道灘田,並清理河道淤積處,由司農寺統籌提出方案,該項工作列入年終上計考功重要事項。
薑雲逸坐在前往城北的馬車上,吩咐道:
“無病,以本公的名義,通報河內郡、東郡沿岸土地各主要世家,幾千幾萬畝灘田和整個河內郡、東郡相比,孰輕孰重,叫他們自己掂量。莫要等洪水臨頭時,再悔之晚矣。”
荊無病趕緊應下,旋即斟酌著道:“明相,萬一今年不發水...”
薑雲逸目光堅定深邃地望著車窗外的遠空,道:“不發水再好不過。”
荊無病默然無語。若是不發水,明相此舉必定會打擊個人威望。
薑雲逸沉聲道:“無病,在災難降臨前,大多數人都不認為預防措施是必要的。甚至那些因提前預防而消弭於無形的災難也會被視若無睹。
但是,為政者,若是太過愛惜羽毛,是做不了大事的。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取決於這件事情本身,而不是旁的,這便是實事求是之真諦。這天下萬民的歲月靜好,正是因為有人在負重前行。”
荊無病鄭重一揖:“屬下謹遵明相教誨。”
薑雲逸非常清楚,這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為官者,難道就隻敢做些容易的事麽?
這黃河沿岸,占灘開田的也不止是世家公侯,尋常百姓也不是沒有。他最擔心的就是各郡隻清理小民的,不清理公侯的,所以提前以私人名義通報一下。
“近畿各部刺史到齊了沒?”
忽然聽到薑雲逸這般問,荊無病立刻應道:“已經到了八位,隻剩下交州、幽州、涼州、益州、揚州刺史未至了。”
薑雲逸微微頷首:“你去問一下趙公的意見,叫他定個時間,本公要盡快見見這幾位刺史。見完之後,本公便出巡黃河。”
荊無病不由吃了一驚,但還是趕緊應下。
洛都城北,白雲觀。
看著張夫子滿麵塵霜的疲憊模樣,薑雲逸竟是難得地有些心虛,恭敬地一揖到地:“夫子辛苦,雲逸感激不盡!”
張夫子沒好氣地道:“我道門修的都是出世之學,萬一被朝廷踢出去,跟誰哭去?明相蓋壓群臣,但有吩咐,老夫哪敢不從?”
薑雲逸趕緊笑道:“夫子息怒,這化物之學乃器物學主幹之一,一兩年內便能彰顯出卓異之處,十年之內必定能成天下顯學。相府規劃的帝國博物院中,化物必定有一席之地,而且是核心位置。”
聽著他拍著胸脯打包票,張夫子這才神色稍霽,旋即道:“這三位便是我道門精通化物之道的方士,有兩個還是從深山裏強行拉出來的,都交給你了,老夫倦了,先去歇著,你看著折騰吧。”
客氣禮送走了張夫子,薑雲逸審視著眼前這三個奇形怪狀的道士,有兩個骨瘦如柴的小老頭,大概就是張夫子剛從深山裏挖出來的吧?腳上還帶著泥不是?
“諸位道友,朝廷準備成立博物院,暫歸相府直轄,計劃廣納天下有真本事的能人異士擔任博士,各位先說說各自擅長什麽吧?”
“貧道雲霄子見過明相,貧道擅長煉製太一生水,可無物不化!”
一個中年道士率先開口,顯然是動了紅塵道心。
薑雲逸微微有些驚異:“雲霄道長竟已掌握了鹽酸硝酸?很好,道長可任博物院博士,暫定秩俸四百石。”
李雲霄微微一滯,看家本領被人家一語道破玄機,當即有些悻悻,但聽到博物院收了,還是有些欣喜,當即尷尬激動又矜持地道了謝。
另外兩位剛被張夫子從山裏刨出來的山貨見狀,皆是有些驚訝,張道長選人找到他們的時候便已經考校過了,能留下的都是有真本事的。這個李雲霄紅塵之心不死,但能留下,也是有點東西的。
“貧道無為子,苦心孤詣四十四年,竟一事無成,怕是會誤了明相大事。”
聽了無為子的自我批評,薑雲逸好奇地問道:“敢問無為子道長四十多年都在鑽研何物?”
“點石成金。”
薑雲逸被狠狠噎了一下,旋即問道:“不知道長走到哪一步了?”
“貧道試過了能見到的幾乎所有自然之物,隻要這物與金無關的,竟都未能成功。”
薑雲逸深吸一口氣,拍拍這老山貨的肩膀,寬慰道:“道長怕是使錯了力,與金無關的,當然煉不出金子來,至少幾百年內煉不出。便是未來能煉出,也絕對得不償失。還是應當順應自然之道,以其自然物性為根基,適當延伸,或是正解。”
無為子卻堅定地道:“明相言之有理,但貧道還是以為,這自然之物必定是相通的,必定能互相轉化,隻是貧道愚鈍,不得其法而已。”
薑雲逸再拍拍其肩膀:“無為子道長可做博物院院士,暫定秩俸六百石。”
李雲霄原本還有些欣喜,聽到無為子秩俸比自己高,頓時有些心酸了,但路上已經較量過了,這三人裏,他最弱,隻會一招鮮手...
“貧道抱樸子,明相既是行家,貧道便不獻醜了,但有吩咐,貧道盡力而為便是。”
薑雲逸深深看了抱樸子一眼,道:“抱樸子道長也先做博物院院士吧,秩俸暫定六百石。”
薑雲逸笑著看向三位大周初代化學家,道:“博物院尚未建成,三位道長便在齊國公府暫居,每人一座別院,配二三個幫閑,有任何需要,找管家薑大安排便是。”
說完,他便從懷裏摸出一疊麻紙,分給三人每人一張,稍稍解釋道:“這幾件物事是朝廷目前最急需的,請三位多多費心,待過二三年博物院建起來,朝廷會撥款給博物院自主鑽研。”
相府行文司農寺及河內郡、東郡,責令有司遵照旨意盡速清理占河道灘田,並清理河道淤積處,由司農寺統籌提出方案,該項工作列入年終上計考功重要事項。
薑雲逸坐在前往城北的馬車上,吩咐道:
“無病,以本公的名義,通報河內郡、東郡沿岸土地各主要世家,幾千幾萬畝灘田和整個河內郡、東郡相比,孰輕孰重,叫他們自己掂量。莫要等洪水臨頭時,再悔之晚矣。”
荊無病趕緊應下,旋即斟酌著道:“明相,萬一今年不發水...”
薑雲逸目光堅定深邃地望著車窗外的遠空,道:“不發水再好不過。”
荊無病默然無語。若是不發水,明相此舉必定會打擊個人威望。
薑雲逸沉聲道:“無病,在災難降臨前,大多數人都不認為預防措施是必要的。甚至那些因提前預防而消弭於無形的災難也會被視若無睹。
但是,為政者,若是太過愛惜羽毛,是做不了大事的。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取決於這件事情本身,而不是旁的,這便是實事求是之真諦。這天下萬民的歲月靜好,正是因為有人在負重前行。”
荊無病鄭重一揖:“屬下謹遵明相教誨。”
薑雲逸非常清楚,這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為官者,難道就隻敢做些容易的事麽?
這黃河沿岸,占灘開田的也不止是世家公侯,尋常百姓也不是沒有。他最擔心的就是各郡隻清理小民的,不清理公侯的,所以提前以私人名義通報一下。
“近畿各部刺史到齊了沒?”
忽然聽到薑雲逸這般問,荊無病立刻應道:“已經到了八位,隻剩下交州、幽州、涼州、益州、揚州刺史未至了。”
薑雲逸微微頷首:“你去問一下趙公的意見,叫他定個時間,本公要盡快見見這幾位刺史。見完之後,本公便出巡黃河。”
荊無病不由吃了一驚,但還是趕緊應下。
洛都城北,白雲觀。
看著張夫子滿麵塵霜的疲憊模樣,薑雲逸竟是難得地有些心虛,恭敬地一揖到地:“夫子辛苦,雲逸感激不盡!”
張夫子沒好氣地道:“我道門修的都是出世之學,萬一被朝廷踢出去,跟誰哭去?明相蓋壓群臣,但有吩咐,老夫哪敢不從?”
薑雲逸趕緊笑道:“夫子息怒,這化物之學乃器物學主幹之一,一兩年內便能彰顯出卓異之處,十年之內必定能成天下顯學。相府規劃的帝國博物院中,化物必定有一席之地,而且是核心位置。”
聽著他拍著胸脯打包票,張夫子這才神色稍霽,旋即道:“這三位便是我道門精通化物之道的方士,有兩個還是從深山裏強行拉出來的,都交給你了,老夫倦了,先去歇著,你看著折騰吧。”
客氣禮送走了張夫子,薑雲逸審視著眼前這三個奇形怪狀的道士,有兩個骨瘦如柴的小老頭,大概就是張夫子剛從深山裏挖出來的吧?腳上還帶著泥不是?
“諸位道友,朝廷準備成立博物院,暫歸相府直轄,計劃廣納天下有真本事的能人異士擔任博士,各位先說說各自擅長什麽吧?”
“貧道雲霄子見過明相,貧道擅長煉製太一生水,可無物不化!”
一個中年道士率先開口,顯然是動了紅塵道心。
薑雲逸微微有些驚異:“雲霄道長竟已掌握了鹽酸硝酸?很好,道長可任博物院博士,暫定秩俸四百石。”
李雲霄微微一滯,看家本領被人家一語道破玄機,當即有些悻悻,但聽到博物院收了,還是有些欣喜,當即尷尬激動又矜持地道了謝。
另外兩位剛被張夫子從山裏刨出來的山貨見狀,皆是有些驚訝,張道長選人找到他們的時候便已經考校過了,能留下的都是有真本事的。這個李雲霄紅塵之心不死,但能留下,也是有點東西的。
“貧道無為子,苦心孤詣四十四年,竟一事無成,怕是會誤了明相大事。”
聽了無為子的自我批評,薑雲逸好奇地問道:“敢問無為子道長四十多年都在鑽研何物?”
“點石成金。”
薑雲逸被狠狠噎了一下,旋即問道:“不知道長走到哪一步了?”
“貧道試過了能見到的幾乎所有自然之物,隻要這物與金無關的,竟都未能成功。”
薑雲逸深吸一口氣,拍拍這老山貨的肩膀,寬慰道:“道長怕是使錯了力,與金無關的,當然煉不出金子來,至少幾百年內煉不出。便是未來能煉出,也絕對得不償失。還是應當順應自然之道,以其自然物性為根基,適當延伸,或是正解。”
無為子卻堅定地道:“明相言之有理,但貧道還是以為,這自然之物必定是相通的,必定能互相轉化,隻是貧道愚鈍,不得其法而已。”
薑雲逸再拍拍其肩膀:“無為子道長可做博物院院士,暫定秩俸六百石。”
李雲霄原本還有些欣喜,聽到無為子秩俸比自己高,頓時有些心酸了,但路上已經較量過了,這三人裏,他最弱,隻會一招鮮手...
“貧道抱樸子,明相既是行家,貧道便不獻醜了,但有吩咐,貧道盡力而為便是。”
薑雲逸深深看了抱樸子一眼,道:“抱樸子道長也先做博物院院士吧,秩俸暫定六百石。”
薑雲逸笑著看向三位大周初代化學家,道:“博物院尚未建成,三位道長便在齊國公府暫居,每人一座別院,配二三個幫閑,有任何需要,找管家薑大安排便是。”
說完,他便從懷裏摸出一疊麻紙,分給三人每人一張,稍稍解釋道:“這幾件物事是朝廷目前最急需的,請三位多多費心,待過二三年博物院建起來,朝廷會撥款給博物院自主鑽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