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宋濂當即趕著上去,開口:


    “是啊,當初陛下剛嶄露頭角,剛有開創宏圖霸業之誌向,便詢問我等要如何才能奪取天下,


    做一代帝王…”


    “那時,老臣便告訴陛下,讀書…多讀書,多讀聖人書籍,自然能領悟道理,明辨是非,懂得禮儀,


    修養身心。”


    “結果陛下天縱之才,短短時日便學會了,讓老臣驚歎連連…”


    朱元璋喝著茶,眯眼盯著宋濂。


    宋濂臉色不變,同樣盯著朱元璋,語氣一轉,歎息:


    “可惜,如今陛下大業已成,功蓋千秋…卻要將我儒家視為猛虎,生怕沾染太久對朝廷不好。


    以至於放任楚王殿下胡作非為、妖言惑眾、搬弄是非、鼓動學子反聖人之學問…


    當真是給老臣一個大大的驚喜啊!”


    朱元璋手中茶杯放下,靜靜看著宋濂,許久之後輕笑一聲:“宋夫子,你這是在不滿咱的旨意嗎?”


    宋濂沉默半晌,咬牙:“陛下…臣深知人心隔肚皮,也知天下讀書人不全是正人君子,治國之臣…


    可陛下也不必如此防備我等聖人學徒吧?還是在太子殿下也是聖人學徒的情況下…


    為何要這般打擊我儒家學問呢?”


    宋濂也算常開了說,聲音懇切:“陛下,您不能這樣以偏概全,


    以一人之奸妄來評判所有儒生都乃奸妄之人吧?”汪廣洋與劉伯溫對視一眼,臉色微變。


    沒想到,平時最為老實的宋濂居然膽敢如此衝撞皇帝,不怕死嗎?


    但想想也對,宋濂雖然為人老實,但他忠於他的學問,


    有人在反駁批判他的一生所學,自然會不樂意。


    而朱元璋卻也沒生氣,隻是笑著點點頭:


    “宋夫子言之有理…但咱也沒以偏概全啊?


    也沒徹底不用儒生啊?


    夫子怎會如此想咱?咱是那種落井下石,過河拆橋之人嗎?”


    “你去中書省看看,你的那些學生不都好好的待著的嘛…咱沒動他們吧!”


    “咱讓楚王開辦大學,隻是試著走走另外一條路,看看能不能走得更遠,看得更遠罷了。”


    “為何你們總是覺得咱要滅了儒家呢?咱說過這樣的話語嗎?”


    “難不成這樣都不行,就必須得用儒家的學問來治國?還是說宋夫子你們也有不軌之心,


    企圖將咱大明改造成宋朝那般文強帝弱,遭受無數屈辱的文人盛世,國家動亂的朝代?”


    “撲通!”宋濂瞬間跪下,磕頭如搗蒜:“臣不敢…但臣以為楚王殿下之行為,教學之言論、方法、


    思想、觀點太過極端…實學是好,但也容易走極端,難出聖人。”


    “哈哈哈!”朱元璋大笑,指著宋濂:


    “宋夫子你老了,你不懂什麽叫實學,你以為的實學與楚王所做的實學相差巨大,不是一個東西!”


    “你若是看到楚王在鳳陽所做一切你就不會說出此話?”


    “實學不是糟粕,更不是下三流,上不了台麵的學問…


    恰恰相反,那是能讓老百姓吃飽飯、穿暖衣、改善百姓生活、增加人口、增強國力、


    攻克敵人的絕世之學。”


    朱元璋一抖衣袖,起身看向宋濂:“宋夫子,你若不信,就去鳳陽吧,那邊會給你答案!”


    宋濂臉色變換不定,許久之後歎息:


    “陛下是下定決心一定要采用文法吏治國,而不是儒生嗎?”


    此話一出,汪廣洋與劉伯溫也麵色古怪。


    其實說這麽多都是廢話,朱元璋的真正目的是采用漢武帝時期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前的,


    文法吏治國,比如李斯、商鞅、蕭何、張亮這些都是文法吏,都是文章未必能寫得多好,


    但能力極強的能臣幹吏。


    他們主張的是依法治國,依律治民,嚴格遵行法律製度。


    這樣治國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商鞅變法讓秦朝快速強大,超越六國。


    李斯輔佐秦始皇快速完成大統一。


    蕭何、張良輔佐劉邦快速建立大漢,並且以極快的速度恢複了大漢各項指數水平。


    為文景之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漢武帝時期不斷征伐漠北匈奴同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由此可見,文法吏治國相當高效有用。


    當然,萬事萬物有利有弊,陰陽、左右、上下、好壞都是對立的。


    文法吏好,但也有弊端,就是立法太過嚴苛,百姓苦不堪言,容易被後人稱為暴政。


    這也是為何自從漢武帝時期往後,很少有帝王被稱為暴君,而之前不少帝王都被稱為暴君。


    如秦朝為何二世而亡,就是因為律法太過酷烈,導致各種徭役賦稅太重,起義不斷。


    吳廣、陳勝掀起造反旗幟就是因為延誤了運糧時間,知道迴去後必死無疑,無奈之下才選擇造反的。


    劉邦也差不多,他送的徭役因為病死,缺了兩人,無法補足,按照當時的秦朝理律是要處死的,


    所以,無奈之下,劉邦隻能帶人當了土匪,最後在項羽的號召下成為其中一路反叛諸侯…


    而這也是文法吏治國的後患。


    所以,自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生對文法吏防備至極,稍有崛起的苗頭就會瘋狂打壓。


    也至於,如今的文法吏大多隻能給縣令當當下手,幫忙處理問題,而得不到重用…


    這也是文法吏與儒生的矛盾所在。


    而朱元璋與朱楨如今的這一係列操作,其實就是在恢複文法吏的地位…


    這是宋濂這些儒生絕對接受不了的,說一千道一萬,還是利益受到了侵犯,儒生不樂意。


    不願意迴到被文法吏壓著的艱苦日子…


    汪廣洋與劉伯溫再次對視一眼,眼中露出無奈之色,宋濂此話一出,是徹底的掀開遮羞布,


    打明牌了!


    而朱元璋也深深的看了眼宋濂,許久之後淡淡道:


    u“~是也不是…咱不是想恢複文法吏治國,而是想恢複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盛世景象…”


    “大周滅亡以來,秦、漢、隋、唐、宋、元…沒有一朝的國祚是能堅持過三百年的。


    這足以證明,當下的製度是不完善、不合理的,導致一個國家隻能延續兩百多年就滅亡…


    這其中一定有弊端。”


    朱元璋聲音低沉:“所以,咱要走一條新路,要打破這種魔咒…


    文法吏有好,儒生也有利…所以,咱覺得或許兩條腿走路,或者多條腿走路會更好一些…”


    “而楚王為咱找到了一條可以行得通的道路…大力發展實學,摒棄所謂的君權神授,天降大任…


    去探索世界的本質,從而找到解決的辦法。”


    “而不是一味的祈求上天庇佑,而不會自救!”


    “以前的咱,也相信上天能庇佑,可自從楚王培育出了高產糧食,製造出了先進武器,


    創造出各種各樣利民利己的東西開始…咱相信他的話了,人力勝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啟稟父皇,我抓了北元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烽火戲曹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烽火戲曹操並收藏大明:啟稟父皇,我抓了北元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