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華夏曆史上最硬氣的朝代!
給古人來點小小的短視頻震撼 作者:狗子愛吃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為了解除忠於朝廷的王侯公卿。】
【他便以祭天為名。】
【將包括丞相元雍、司空元欽、義陽王元略等人在內的宗室百官2000餘人全部騙到河陰的陶渚。】
【然後將他們全部殺死,史稱河陰之變。】
【爾朱榮殺戮宗室和百官後,變得愈發驕橫跋扈。】
【而其篡位稱帝之心也更加明顯。】
【孝莊帝元子攸不甘心祖宗基業毀在自己手中。】
【便鋌而走險,將爾朱榮誘進宮中殺害。】
【爾朱榮雖死,但爾朱榮背後那個龐大的宗族還在。】
【他們手中掌握的帝國的軍權,使得爾朱氏家族在朝廷中擁有極大的影響力。】
【就這樣沒多久,爾朱榮的從子爾朱兆、爾朱世隆發動叛亂,攻陷洛陽。】
【並將孝莊帝元子攸勒死在晉陽。】
【此時,距爾朱榮被殺僅三個月時間。】
【爾朱氏家族的暴虐引發各地軍閥的集體聲討。】
【在這種情況下,高歡、宇文泰等相繼崛起。】
【並在討伐爾朱氏的旗號下,實力得以迅速壯大。】
【與此同時,北魏境內的敕勒族及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而南梁也趁機北伐,使得整個中原地區的形勢亂成一鍋粥。】
【此時北魏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皇帝更是如流水線般生產出來,又迅速倒下。】
【無論是爾朱兆的傀儡元恭。】
【還是高歡扶持的元朗、元修,亦或是南梁扶持的蕭鸞。】
【全都淪為各大勢力手中的傀儡。】
【他們不僅無力重整山河,而且最終全都落得被殺的下場。】
【再加上之前遇害的孝明帝和幼主元釗,在這短短七年時間裏,竟然有7位皇帝死於非命,在曆史上絕對算得上是空前絕後。】
【這其中,孝武帝元修是一個值得一提的人。】
【在534年,想要擺脫高歡控製的元修投奔了長安的宇文泰。】
【高歡惱羞成怒,另立元善見做了皇帝。】
【並遷都鄴城,史稱東魏。】
【可是沒想到這個宇文泰也不是什麽善類。】
【一年之後的535年,宇文泰便毒死元修,另立元寶炬為帝。】
【國號仍為魏,史稱西魏。】
【從此北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東魏和西魏。】
【雖然東西魏皇帝仍舊出自北魏皇室成員拓跋氏。】
【但是東魏的真正掌權者是高歡,而西魏是宇文泰。】
【東西魏不過是過渡王朝,很快就被北齊和北周取代了。】
——“呂布的義父才是高危職業[狗頭.jpg]”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方天畫戟專捅義父。”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拓跋燾是不是個噴子?”
——“太武帝和宋文帝棋逢對手。”
——“三國三大危險職業:呂布義父、吳國大都督、魏國皇帝,稍有不慎就短命。”
——“為啥父子倆要起一樣的名字,拓拔弘、拓拔宏。”
——“說實話北魏皇帝都挺有本事的,開國的幾個皇帝相當厲害,15歲就當皇帝,18就帶兵打仗,年少有為。”
——“別人十五當皇帝,霍去病十七封狼居胥,而我的朋友,你不一樣,你十五六七,無視風險點擊。”
......
大唐世界。
李世民與長孫無忌、魏征等人聚於太極殿。
望著天幕上的曆史。
他們便開始圍繞著這段關於北魏皇帝的血雨腥風曆史展開了一場深度討論。
李世民端坐龍椅,神情嚴肅,目光中閃爍著異樣的光芒。
他開口道:“北魏之事,令人扼腕。
昔日鮮卑雄主拓跋珪,以勇猛開國,卻晚年終日沉溺於丹藥,心智失常,以致遭親子手刃,悲乎!”
長孫無忌接口道:“其子拓跋嗣能及時平定內亂,繼而穩固國祚,實屬不易。
尤其太武帝拓跋燾,少年英主,雄才大略,南征北伐,一統北方,功績昭著。
然其晚年猜忌殘暴,乃至逼死親子,終致國運陡轉,令人歎惋。”
魏征則針砭時弊,直言不諱:“觀北魏諸帝,雖不乏雄才偉略之輩,然其短命之因,多在於未能克己修身,任情妄為,致國政紊亂,骨肉相殘。
尤其太監宗愛之流竊權亂政,實乃帝王之大忌。
再者,‘子貴母死’之殘酷舊製,亦為北魏皇室悲劇之源。
凡此種種,皆為我大唐之鑒。”
李世民點頭讚同:“誠如魏卿所言,朕以為,為君之道,首在修身,次在選賢任能,嚴防奸佞近身。
朕觀北魏諸帝,有如拓跋燾者,前期英明神武,後期卻為勝利衝昏頭腦,濫殺無辜,此乃喪失敬畏之心所致。
朕當以此為戒,常懷敬畏天地、憐憫百姓之心,方能永保社稷安寧。”
長孫無忌補充道:“此外,北魏後期太後幹政、宗室爭鬥、權臣跋扈等問題,亦揭示出皇權旁落之危害。
我大唐須加強中央集權,嚴禁外戚幹政,嚴懲貪腐,確保朝綱清明,方能避免重蹈北魏覆轍。”
魏征總結道:“北魏雖短命皇帝眾多,然其開國之初銳意進取。
我大唐當吸取其興衰教訓,方能國祚綿長。”
......
視頻標題:【華夏曆史上不認識投降二字的王朝!】
【如果要說華夏曆史上最硬氣的王朝,那必然非明朝莫屬。】
【雖然奇葩皇帝眾多,但卻沒有一個軟骨頭。】
【國史尊崇,不事賣國,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更是成為了明朝曆代皇帝的祖訓。】
【即使內憂外患,敵人兵臨城下之時,明朝也會做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同時,明朝也是唯一一個沒有一位公主被嫁到外族的王朝。】
【也正是因為她的硬骨頭,使其贏得無數敬仰。】
【本期視頻就讓我們一口氣看懂明朝的興衰史。】
【從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攻克大都推翻元朝開始。】
【到公元1644年朱由檢在北京煤山自縊為止,明朝一共傳十六帝,曆時276年。】
【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政治上強化了中央集權。】
【廢除了丞相和行中書省,設立三司來分掌地方權力。】
【大興科舉,建立了國子監培養人才。】
【軍事上實施衛所製度,將日本、朝鮮等15個國家列為海外不征之國。】
【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興修水利,減免稅賦,開創了洪武之治。】
【致使社會生產得到了恢複和發展。】
【明太祖朱元璋一共在位30年。】
【因為皇太子朱標還沒等當上皇帝就病逝了。】
【於是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成為了明朝的第二位皇帝。】
【朱允炆上位以後,一改祖父朱元璋嚴厲的政策,寬緩刑罰,減輕賦稅。】
【史稱建文新政,並大力進行削藩。】
【相繼廢除了周王、代王、齊王、岷王等人。】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借機起兵造反,攻入南京,史稱靖難之役。】
【朱允炆隻在位四年,便在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
【明成祖朱棣也由此成為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朱棣上位後,繼續實行削藩政策,加強了中央集權,改革官製。】
【設立了內閣和東廠。】
【為了加強對北方的控製,明朝還將都城遷到了北京。】
【為了維護邊疆的穩定,朱棣五次親征蒙古,占領安南。】
【在東北設立奴兒幹都司,在西北設置哈密衛。】
【在西南設貴州布政司,並對西藏實行了政教合一的政策。】
【還委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的友好往來。】
【統治期間,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編纂了《永樂大典》,史稱永樂盛世。】
【但頻繁征蒙古、出兵安南以及遷都北京都耗費了很大的國力。】
【加上削藩政策的不徹底,為其此後的漢王叛亂埋下了伏筆。】
【公元1424年,明仁宗朱高熾登基。】
【這個朱高熾可謂是文武雙全,曾在其父朱棣起兵靖難期間。】
【死守北平府,僅以萬人的軍隊保住了被南軍李景隆50萬大軍圍攻的北平。】
【並在朱棣數次北征的時候以太子身份監國,政績卓著。】
【朱高熾在位期間,停止了永樂時期的大規模用兵,發展生產,與民休息。】
【平反了許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使得天下百姓得到了休養生息。】
【為以後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礎。】
【隻可惜,朱高熾在位僅僅一年後便因病去世,將皇位交給了他的長子朱瞻基。】
【作為明朝第五位皇帝的朱瞻基。】
【從小便深得祖父朱棣的喜愛,多次跟隨朱棣征討蒙古。】
【朱瞻基繼位後,平定了漢王朱高煦的叛亂。】
【重視整頓吏治和財政,提升了內閣的地位。】
【並教導宦官讀書參政,委派鄭和第七次下西洋。】
【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使得社會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與其父明仁宗統治的時期合稱為仁宣之治。】
【在位十年後去世。】
【由於朱瞻基的英年早逝,他的長子朱祁鎮繼位時尚且年幼。】
【國事卻由太皇太後張氏操持,任用三楊內閣主理朝政。】
【發動了仁宣之治,導致明朝的綜合國力有所恢複。】
【朱祁鎮親政以後,因寵信宦官王振,造成了宦官專權。】
【公元1449年,朱祁鎮禦駕親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
【卻遭遇了土木堡之變,兵敗被俘,孫太後隻好聯合兵部侍郎於謙】
【扶持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上下一心,贏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並將朱祁鎮迎迴北京,安置於南宮。】
【公元1457年,朱祁鎮策動奪門之變,廢掉了景帝朱祁鈺。】
【誅殺了少保於謙和名將範廣,奪迴了皇位,並迫害了景帝一朝的功臣良將。】
【重用門達、陸皋等奸臣,導致民間爆發了數十萬的流民起義。】
【明朝自景泰時期恢複的國力再度受到重創。】
【公元1464年,朱祁鎮病逝,明憲宗朱見深繼位。】
【平反了於謙的冤案,任用商輅等治國良才,寬免賦稅,節省刑罰。】
【安置流民,使得社會經濟得以複蘇。】
【但在位期間也曾任用奸佞,造成了朝政的腐敗。】
【明朝的第九位皇帝是明孝宗朱佑樘。】
【朱佑樘一共在位18年,勤於政事,不近女色,驅逐奸佞。】
【努力扭轉了朝政腐敗的狀況,史稱弘治中興。】
【雖然曾寵信宦官李廣,但是知錯能改,隻可惜英年早逝。】
【年僅36歲就因病去世,將皇位交給了自己和張皇後的長子朱厚照。】
【朱厚照信用以劉瑾為首的八名宦官,當時被稱之為八虎。】
【明朝所有的奏章都交付給了劉瑾批複,而劉瑾則整日誘導朱厚照享樂。】
【甚至還在西華門別築宮殿,造了豹房和新宅兩間密室,整日遊樂其中。】
【皇帝的荒淫無度,宦官的肆意妄為,導致了危機四伏的社會經濟不斷惡化。】
【階級矛盾不斷激化,農民起義接連不斷。】
【劉瑾伏誅後,朱厚照又開始寵信江彬。】
【在江彬的誘導下,朱厚照不顧大臣們的反對,一連四次出巡。】
【最終導致了安化王朱寘鐇和寧王、宸濠先後起兵奪位。】
【而朱厚照也因為過度的享樂,在31歲時死於豹房。】
【由於朱厚照膝下無子,張太後和內閣首輔楊廷和決定由其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
【朱厚熜繼位之後,通過大禮議逐步掌握了皇權。】
【嚴以馭官,寬以治民,整頓朝綱,減輕徭役,史稱嘉靖新政。】
【但在位後期,寵信嚴嵩等人,導致朝政腐敗。】
【在公元1542年的壬寅宮變中差點死於宮女之手。】
【此後更是因為長期不理朝政,迷信方士,激起了民變。】
【致使常年侵擾的蒙古俺答汗兵臨北京城下,史稱庚戌之變。】
【他便以祭天為名。】
【將包括丞相元雍、司空元欽、義陽王元略等人在內的宗室百官2000餘人全部騙到河陰的陶渚。】
【然後將他們全部殺死,史稱河陰之變。】
【爾朱榮殺戮宗室和百官後,變得愈發驕橫跋扈。】
【而其篡位稱帝之心也更加明顯。】
【孝莊帝元子攸不甘心祖宗基業毀在自己手中。】
【便鋌而走險,將爾朱榮誘進宮中殺害。】
【爾朱榮雖死,但爾朱榮背後那個龐大的宗族還在。】
【他們手中掌握的帝國的軍權,使得爾朱氏家族在朝廷中擁有極大的影響力。】
【就這樣沒多久,爾朱榮的從子爾朱兆、爾朱世隆發動叛亂,攻陷洛陽。】
【並將孝莊帝元子攸勒死在晉陽。】
【此時,距爾朱榮被殺僅三個月時間。】
【爾朱氏家族的暴虐引發各地軍閥的集體聲討。】
【在這種情況下,高歡、宇文泰等相繼崛起。】
【並在討伐爾朱氏的旗號下,實力得以迅速壯大。】
【與此同時,北魏境內的敕勒族及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而南梁也趁機北伐,使得整個中原地區的形勢亂成一鍋粥。】
【此時北魏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皇帝更是如流水線般生產出來,又迅速倒下。】
【無論是爾朱兆的傀儡元恭。】
【還是高歡扶持的元朗、元修,亦或是南梁扶持的蕭鸞。】
【全都淪為各大勢力手中的傀儡。】
【他們不僅無力重整山河,而且最終全都落得被殺的下場。】
【再加上之前遇害的孝明帝和幼主元釗,在這短短七年時間裏,竟然有7位皇帝死於非命,在曆史上絕對算得上是空前絕後。】
【這其中,孝武帝元修是一個值得一提的人。】
【在534年,想要擺脫高歡控製的元修投奔了長安的宇文泰。】
【高歡惱羞成怒,另立元善見做了皇帝。】
【並遷都鄴城,史稱東魏。】
【可是沒想到這個宇文泰也不是什麽善類。】
【一年之後的535年,宇文泰便毒死元修,另立元寶炬為帝。】
【國號仍為魏,史稱西魏。】
【從此北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東魏和西魏。】
【雖然東西魏皇帝仍舊出自北魏皇室成員拓跋氏。】
【但是東魏的真正掌權者是高歡,而西魏是宇文泰。】
【東西魏不過是過渡王朝,很快就被北齊和北周取代了。】
——“呂布的義父才是高危職業[狗頭.jpg]”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方天畫戟專捅義父。”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拓跋燾是不是個噴子?”
——“太武帝和宋文帝棋逢對手。”
——“三國三大危險職業:呂布義父、吳國大都督、魏國皇帝,稍有不慎就短命。”
——“為啥父子倆要起一樣的名字,拓拔弘、拓拔宏。”
——“說實話北魏皇帝都挺有本事的,開國的幾個皇帝相當厲害,15歲就當皇帝,18就帶兵打仗,年少有為。”
——“別人十五當皇帝,霍去病十七封狼居胥,而我的朋友,你不一樣,你十五六七,無視風險點擊。”
......
大唐世界。
李世民與長孫無忌、魏征等人聚於太極殿。
望著天幕上的曆史。
他們便開始圍繞著這段關於北魏皇帝的血雨腥風曆史展開了一場深度討論。
李世民端坐龍椅,神情嚴肅,目光中閃爍著異樣的光芒。
他開口道:“北魏之事,令人扼腕。
昔日鮮卑雄主拓跋珪,以勇猛開國,卻晚年終日沉溺於丹藥,心智失常,以致遭親子手刃,悲乎!”
長孫無忌接口道:“其子拓跋嗣能及時平定內亂,繼而穩固國祚,實屬不易。
尤其太武帝拓跋燾,少年英主,雄才大略,南征北伐,一統北方,功績昭著。
然其晚年猜忌殘暴,乃至逼死親子,終致國運陡轉,令人歎惋。”
魏征則針砭時弊,直言不諱:“觀北魏諸帝,雖不乏雄才偉略之輩,然其短命之因,多在於未能克己修身,任情妄為,致國政紊亂,骨肉相殘。
尤其太監宗愛之流竊權亂政,實乃帝王之大忌。
再者,‘子貴母死’之殘酷舊製,亦為北魏皇室悲劇之源。
凡此種種,皆為我大唐之鑒。”
李世民點頭讚同:“誠如魏卿所言,朕以為,為君之道,首在修身,次在選賢任能,嚴防奸佞近身。
朕觀北魏諸帝,有如拓跋燾者,前期英明神武,後期卻為勝利衝昏頭腦,濫殺無辜,此乃喪失敬畏之心所致。
朕當以此為戒,常懷敬畏天地、憐憫百姓之心,方能永保社稷安寧。”
長孫無忌補充道:“此外,北魏後期太後幹政、宗室爭鬥、權臣跋扈等問題,亦揭示出皇權旁落之危害。
我大唐須加強中央集權,嚴禁外戚幹政,嚴懲貪腐,確保朝綱清明,方能避免重蹈北魏覆轍。”
魏征總結道:“北魏雖短命皇帝眾多,然其開國之初銳意進取。
我大唐當吸取其興衰教訓,方能國祚綿長。”
......
視頻標題:【華夏曆史上不認識投降二字的王朝!】
【如果要說華夏曆史上最硬氣的王朝,那必然非明朝莫屬。】
【雖然奇葩皇帝眾多,但卻沒有一個軟骨頭。】
【國史尊崇,不事賣國,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更是成為了明朝曆代皇帝的祖訓。】
【即使內憂外患,敵人兵臨城下之時,明朝也會做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同時,明朝也是唯一一個沒有一位公主被嫁到外族的王朝。】
【也正是因為她的硬骨頭,使其贏得無數敬仰。】
【本期視頻就讓我們一口氣看懂明朝的興衰史。】
【從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攻克大都推翻元朝開始。】
【到公元1644年朱由檢在北京煤山自縊為止,明朝一共傳十六帝,曆時276年。】
【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政治上強化了中央集權。】
【廢除了丞相和行中書省,設立三司來分掌地方權力。】
【大興科舉,建立了國子監培養人才。】
【軍事上實施衛所製度,將日本、朝鮮等15個國家列為海外不征之國。】
【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興修水利,減免稅賦,開創了洪武之治。】
【致使社會生產得到了恢複和發展。】
【明太祖朱元璋一共在位30年。】
【因為皇太子朱標還沒等當上皇帝就病逝了。】
【於是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成為了明朝的第二位皇帝。】
【朱允炆上位以後,一改祖父朱元璋嚴厲的政策,寬緩刑罰,減輕賦稅。】
【史稱建文新政,並大力進行削藩。】
【相繼廢除了周王、代王、齊王、岷王等人。】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借機起兵造反,攻入南京,史稱靖難之役。】
【朱允炆隻在位四年,便在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
【明成祖朱棣也由此成為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朱棣上位後,繼續實行削藩政策,加強了中央集權,改革官製。】
【設立了內閣和東廠。】
【為了加強對北方的控製,明朝還將都城遷到了北京。】
【為了維護邊疆的穩定,朱棣五次親征蒙古,占領安南。】
【在東北設立奴兒幹都司,在西北設置哈密衛。】
【在西南設貴州布政司,並對西藏實行了政教合一的政策。】
【還委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的友好往來。】
【統治期間,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編纂了《永樂大典》,史稱永樂盛世。】
【但頻繁征蒙古、出兵安南以及遷都北京都耗費了很大的國力。】
【加上削藩政策的不徹底,為其此後的漢王叛亂埋下了伏筆。】
【公元1424年,明仁宗朱高熾登基。】
【這個朱高熾可謂是文武雙全,曾在其父朱棣起兵靖難期間。】
【死守北平府,僅以萬人的軍隊保住了被南軍李景隆50萬大軍圍攻的北平。】
【並在朱棣數次北征的時候以太子身份監國,政績卓著。】
【朱高熾在位期間,停止了永樂時期的大規模用兵,發展生產,與民休息。】
【平反了許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使得天下百姓得到了休養生息。】
【為以後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礎。】
【隻可惜,朱高熾在位僅僅一年後便因病去世,將皇位交給了他的長子朱瞻基。】
【作為明朝第五位皇帝的朱瞻基。】
【從小便深得祖父朱棣的喜愛,多次跟隨朱棣征討蒙古。】
【朱瞻基繼位後,平定了漢王朱高煦的叛亂。】
【重視整頓吏治和財政,提升了內閣的地位。】
【並教導宦官讀書參政,委派鄭和第七次下西洋。】
【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使得社會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與其父明仁宗統治的時期合稱為仁宣之治。】
【在位十年後去世。】
【由於朱瞻基的英年早逝,他的長子朱祁鎮繼位時尚且年幼。】
【國事卻由太皇太後張氏操持,任用三楊內閣主理朝政。】
【發動了仁宣之治,導致明朝的綜合國力有所恢複。】
【朱祁鎮親政以後,因寵信宦官王振,造成了宦官專權。】
【公元1449年,朱祁鎮禦駕親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
【卻遭遇了土木堡之變,兵敗被俘,孫太後隻好聯合兵部侍郎於謙】
【扶持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上下一心,贏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並將朱祁鎮迎迴北京,安置於南宮。】
【公元1457年,朱祁鎮策動奪門之變,廢掉了景帝朱祁鈺。】
【誅殺了少保於謙和名將範廣,奪迴了皇位,並迫害了景帝一朝的功臣良將。】
【重用門達、陸皋等奸臣,導致民間爆發了數十萬的流民起義。】
【明朝自景泰時期恢複的國力再度受到重創。】
【公元1464年,朱祁鎮病逝,明憲宗朱見深繼位。】
【平反了於謙的冤案,任用商輅等治國良才,寬免賦稅,節省刑罰。】
【安置流民,使得社會經濟得以複蘇。】
【但在位期間也曾任用奸佞,造成了朝政的腐敗。】
【明朝的第九位皇帝是明孝宗朱佑樘。】
【朱佑樘一共在位18年,勤於政事,不近女色,驅逐奸佞。】
【努力扭轉了朝政腐敗的狀況,史稱弘治中興。】
【雖然曾寵信宦官李廣,但是知錯能改,隻可惜英年早逝。】
【年僅36歲就因病去世,將皇位交給了自己和張皇後的長子朱厚照。】
【朱厚照信用以劉瑾為首的八名宦官,當時被稱之為八虎。】
【明朝所有的奏章都交付給了劉瑾批複,而劉瑾則整日誘導朱厚照享樂。】
【甚至還在西華門別築宮殿,造了豹房和新宅兩間密室,整日遊樂其中。】
【皇帝的荒淫無度,宦官的肆意妄為,導致了危機四伏的社會經濟不斷惡化。】
【階級矛盾不斷激化,農民起義接連不斷。】
【劉瑾伏誅後,朱厚照又開始寵信江彬。】
【在江彬的誘導下,朱厚照不顧大臣們的反對,一連四次出巡。】
【最終導致了安化王朱寘鐇和寧王、宸濠先後起兵奪位。】
【而朱厚照也因為過度的享樂,在31歲時死於豹房。】
【由於朱厚照膝下無子,張太後和內閣首輔楊廷和決定由其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
【朱厚熜繼位之後,通過大禮議逐步掌握了皇權。】
【嚴以馭官,寬以治民,整頓朝綱,減輕徭役,史稱嘉靖新政。】
【但在位後期,寵信嚴嵩等人,導致朝政腐敗。】
【在公元1542年的壬寅宮變中差點死於宮女之手。】
【此後更是因為長期不理朝政,迷信方士,激起了民變。】
【致使常年侵擾的蒙古俺答汗兵臨北京城下,史稱庚戌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