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盤點大明皇帝虎撲評分
給古人來點小小的短視頻震撼 作者:狗子愛吃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今天,很多人都認為印第安人是死在歐洲人的刀槍之下。】
【實際上更多的印第安人是死在了瘟疫。】
【16世紀的歐洲人來到美洲大陸,同時他們的身上也帶來的美洲大陸此前從沒有的天花病毒。】
【當時印第安人身體沒有這類免疫係統,最後導致有超過2000萬印第安人因為天花死亡,幾乎讓他們人種滅絕。】
【所以你千萬不要相信一些穿越劇。】
【因為如果你穿越到了古代,首先你就是一個行走的瘟疫,基本去哪哪遭殃。】
【第一,黑死病。】
【這是人類曆史上最致命的瘟疫。】
【黑死病始於1347年9月的意大利國。】
【這場瘟疫持續了很多年,最終導致全球7500萬人死亡,其中歐洲占了5000多萬人。】
——“兩次世界大戰,都不如一場瘟疫死的人多,人類的敵人不是人類,人類的敵人是病毒。”
——“古代很多瘟疫是戰爭屍體誘發,還有一部分來自動物。”
——“埃博拉病毒無疑是史上最為致命和令人膽寒的傳染病之一。其高致死率使得感染者往往在病毒傳播開來之前就已不幸離世,否則它恐怕會成為全球範圍內最具破壞力的疫情。遺憾的是,至今我們仍未找到根治埃博拉的方法。
這種病毒的恐怖之處在於,它能在短時間內摧毀人體的免疫係統,使患者在發病後的第二天就麵臨生死邊緣。”
——“我曾親眼目睹過埃博拉的發病過程,那是一場內髒器官被逐步溶解的噩夢。患者吐出的鮮血中夾雜著碎肉組織,這種景象令人觸目驚心。”
——“埃博拉是真的恐怖辛虧死亡率高,還沒開始傳播,宿主就嘎了。”
——“天花病毒在20世紀奪去了3億人的生命,其威力不容小覷。若非疫苗的普及,這一數字恐怕還會更加驚人。天花病毒的曆史悠久,但我國早在唐宋時期就已開始采用人痘接種法來預防天花。雖然這種方法的安全性不及後來的牛痘接種法,但它有效地遏製了天花在華夏大地的肆虐。”
——“新冠病毒爆發的時候,其死亡人數已高達六七百萬。這種病毒通過唿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迅速傳播,給全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若非現代醫學的飛速發展,其死亡人數恐怕會是一個令人難以想象的數字。”
——“曆史上的黑死病之所以造成如此巨大的傷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時的歐洲衛生條件極差,老鼠和跳蚤隨處可見,為疫病的傳播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所謂病毒也許就是大自然的免疫係統,不讓生命過度泛濫。”
......
各朝各代的萬千觀眾將目光緊緊鎖定在天幕之上。
屏幕上滾動的死亡數據讓他們無不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瘟疫的可怕威力。
在古代的各個時代中,瘟疫都是最為殘酷的災難。
而觀看天幕的大多數百姓都曾親身經曆過疫病的侵襲。
雖然有僥幸活下來的人,但卻也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後遺症。
當天幕上的彈幕告誡人們隻需注重衛生習慣就能預防大多數疫病時,許多人默默地將此銘記於心。
雖然不確定其真實性,但預防勝於治療,多一份謹慎,總好過災病降臨時追悔莫及。
曆朝曆代都曾深受瘟疫困擾,疫病的陰影始終徘徊在人們的生活中,無人知曉它會在何時驟然降臨。
......
大漢世界。
漢武帝劉徹好奇看著天幕。
他對天幕上列舉的幾種瘟疫名稱並不熟識,但當他看到天花源自大漢時期傳入時,不禁警惕起來。
盡管當前天花尚未爆發,但他還是下令讓人將接種防治的方法記錄在案。
畢竟天幕上顯示的死亡人數駭人聽聞,足以引發整個天下的恐慌。
......
大漢世界。
漢桓帝劉誌抬頭望天幕,心中沉重。
他憶及自己在位期間,大漢疆域亦曾遭受瘟疫荼毒,無數百姓喪生於疾病之下,國力也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劉誌深知,一旦瘟疫降臨,無論皇權如何尊崇,亦難抵抗疾病的侵襲。
他深思熟慮後,決定效仿後人智慧,推廣天幕所示的預防措施,並鼓勵醫家深入研究各類疫病的治療方法。
......
大唐世界。
李世民此時也在仔細研究著天幕上的內容。
當他了解到痘瘡(天花)在後世已經被消滅,原因可能與疫苗有關時,立刻下令將接種方法詳細記錄下來,以備將來可能麵臨的疫情。
盡管關於人痘接種的具體過程描述較為籠統,但憑借現有的知識儲備,他們也能進行初步的實驗探索。
而對於牛痘接種法,李世民稍加思索便洞悉了其中奧秘。
這種方法與人痘接種相似,但關鍵的區別在於,牛痘先通過牛體進行一次感染,再從牛身上取得結痂,最後接種給人。
這樣一來,病毒的毒性得以減弱,相較於人痘接種更為安全。
這大概就是牛痘被推崇為比人痘更為安全的原因所在。
......
大唐世界。
開元時期。
唐玄宗李隆基同樣矚目天幕。
麵對天花、黑死病等古老瘟疫,以及新出現的未知病毒威脅。
再看著天幕上述說的死於這些瘟疫的人數。
李隆基的心中不由得一震。
這些疫病如同洪水猛獸一般,將無數人的生命奪去。
於是他直接下令讓人將天幕上的方法記錄下來,以便以後瘟疫來臨之時能夠用上。
......
【盤點大明皇帝虎撲評分。】
【明太祖-朱元璋,評分9.7分】
【開局一個碗,統一天下當皇帝。】
【明惠帝-朱允炆,虎撲評分3.4分】
【你說你沒事惹你叔幹啥?】
【明成祖-朱棣,虎撲評分9.7分。】
【五百年來,打到此處的也就我了。】
【明仁宗-朱高熾,虎撲評分9.5分】
【一代“仁”君,可惜就是死的太早了。】
【明宣宗-朱瞻基,虎撲評分9.3分】
【承永樂、洪熙之治,延續盛世,但也漸趨保守。】
【明英宗-朱祁鎮,虎撲評分2.3分】
【大家評分都悠著點吧,畢竟這是唯一一個你上你也行的皇帝。】
【明代宗-朱祁鈺,虎撲評分8.5分】
【你哥帶全明星陣容都沒打過的隊伍,你和於少保打過了。】
【明憲宗-朱見深,虎撲評分8.3分】
【武俠小說用過的最多時間,成化年間。】
【明孝宗-朱佑樘,虎撲評分8.0分】
【隻有一個老婆怎麽還那麽短命?】
【明武宗-朱厚照,虎撲評分6.6分】
【你笑厚照死的早,厚照笑你玩的少。】
【明世宗-朱厚熜,虎撲評分4.8分】
【老道士羽化飛仙,結果丹毒發作死亡。】
【明穆宗-朱載垕,虎撲評分5.3分】
【高拱的玩具。】
【明神宗-朱翊鈞,虎撲評分3.7分】
【張居正白教你了。】
【明光宗-朱常洛,虎撲評分4.4分】
【十九年的太子,二十八天的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虎撲評分3.2分】
【你偶像是魯班?】
【明思宗-朱由檢,虎撲評分5.7分】
【勤政節儉,亡國之君,無力迴天。】
——“朱元璋:老四,你什麽檔次,和咱一個分數。
朱棣:還得是我啊,換我大侄子還不知道是啥分數啊。”
——“明朝的好多皇帝的副業幹得可比主業牛逼多了,前有修仙道長,後有木匠‘魯班’。”
——“朱由校的手工藝活確實很不錯,但可惜他是個皇帝啊,天天不上朝,擺弄那些木匠活,技能點全點錯了!”
——“要是李隆基借十多年壽命給朱高熾,估計李隆基能進曆史皇帝排名前十,而朱高熾也定然能夠讓大明變得更好!”
——“樓上說的對,要是有這十多年的時間,估計大明戰神也能夠被教好。”
——“明堡宗朱祁鎮確實沒辦法,畢竟他爹朱瞻基死的太早了,沒啥人教他。”
——“大明戰神之決戰西伯利亞!”
——“嘉靖皇帝前期的時候還行,就是後期煉丹修仙被那些老道士忽悠,走火入魔了。”
——“我厚照哥要是有兒子的話,怎麽也輪不到嘉靖這老道士撿漏當上皇帝。”
——“要說還得是我朱允炆,削藩直接把自己給削了。”
——“沒辦法,他身邊幾個‘臥龍鳳雛’簡直了,努力避開所有能夠戰勝朱棣的機會,然後選擇送自己的四叔當上皇帝。”
——“朱常洛:當了十多年的太子,結果當上皇帝還沒爽幾天呢,我就死了?”
——“朱祁鈺是真的可惜,要是他狠心下毒手殺了朱祁鎮,於謙也就不用死了。”
......
大明世界。
朱元璋快速瀏覽了一遍天幕上展示的內容,臉上的喜色逐漸加深,原先縈繞心頭的諸多憂慮也隨之消散了不少。
此前令他耿耿於懷的某些皇帝評價,尤其是後世流傳的大明戰神稱號所帶來的壓力,此刻都因眼前的高分評價而煙消雲散。
未曾料想,他老朱家的大明王朝竟然有四位皇帝在後世的評價體係中獲得了九分以上的高分,這一意外之喜讓朱元璋倍感欣慰,顯然後世人們對他的大明帝國以及他的子孫後代給出了較高的認可。
尤為令朱元璋感到意外的是朱高熾,盡管他在位僅短短十個月,卻也成功躍入了九分檔,這確實出乎了他的預料。
當朱元璋的視線停駐在朱允炆的名字上時,心頭不由得升騰起一片困惑。
他細細閱讀對其的評價,心中不由得搖了搖頭,對這個孫子很是失望。
盡管失望,但看到朱棣登基後在後世評價中的表現尚可,得到了一定的認可,朱元璋還是在內心深處感到一絲寬慰。
......
大明世界。
永樂時期。
朱棣此時也同樣麵對著天幕上的內容展露出掩飾不住的歡喜。
他的嘴角止不住的往上揚起。
底下朱高熾、朱高煦和朱高燧三人看見父親這般高興的模樣,心中也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尤其是朱高熾,他此前才剛剛被朱棣罵過。
此時見到天幕上關於自己的評分和評價,心中懸著的石頭也終於放下來了。
朱棣看著朱高熾被賦予了仁宗的廟號,心中暗自稱許這個封號的恰當。
當他瞥見自己疼愛的孫子也赫然位列九分評價之列時,笑容在他的臉上綻放得更為燦爛。
朱棣不禁感慨,除去朱祁鎮、朱翊鈞和朱由校這幾位備受爭議的皇帝,大明的其他君主在各自的執政時期,竟都取得了相當不俗的成就,這無疑給他帶來了極大的滿足與驕傲。
......
除了大明世界的各個時間線的皇帝們,其他朝代的皇帝也紛紛被勾起了好奇心。
他們也都好奇後世人會給自己怎樣的評分。
雖然之前在天幕上的視頻已經了解過整個曆史脈絡,以及會發生的事件。
但是他們就是止不住的好奇,就像是心裏有一隻貓在撓癢癢似的。
......
大漢世界。
長安城內,未央宮之巔。
劉徹抬頭望天,他的的目光中閃爍著期待而又忐忑的光芒,嘴裏喃喃道。
“也不知後世之人給朕的評分能有多少分?”
仿佛在問別人,又仿佛在問自己。
......
大唐世界。
唐太宗李世民在長安皇宮中,同樣沉浸在對未知評價的思索中。
他對自己開創的貞觀之治信心滿滿,但心中亦有一絲忐忑。
因為他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擔憂後世會如何看待他登基前的玄武門之變。
......
大宋世界。
宋太祖趙匡胤在開封的宮城中,看著天幕,也開始了對自己的反思。
他一手創建的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
但他實行的重文抑武政策,是否會因此而受到後世詬病,抑或讚譽?
......
視頻標題:【宋朝皇帝虎撲評分排行。】
【實際上更多的印第安人是死在了瘟疫。】
【16世紀的歐洲人來到美洲大陸,同時他們的身上也帶來的美洲大陸此前從沒有的天花病毒。】
【當時印第安人身體沒有這類免疫係統,最後導致有超過2000萬印第安人因為天花死亡,幾乎讓他們人種滅絕。】
【所以你千萬不要相信一些穿越劇。】
【因為如果你穿越到了古代,首先你就是一個行走的瘟疫,基本去哪哪遭殃。】
【第一,黑死病。】
【這是人類曆史上最致命的瘟疫。】
【黑死病始於1347年9月的意大利國。】
【這場瘟疫持續了很多年,最終導致全球7500萬人死亡,其中歐洲占了5000多萬人。】
——“兩次世界大戰,都不如一場瘟疫死的人多,人類的敵人不是人類,人類的敵人是病毒。”
——“古代很多瘟疫是戰爭屍體誘發,還有一部分來自動物。”
——“埃博拉病毒無疑是史上最為致命和令人膽寒的傳染病之一。其高致死率使得感染者往往在病毒傳播開來之前就已不幸離世,否則它恐怕會成為全球範圍內最具破壞力的疫情。遺憾的是,至今我們仍未找到根治埃博拉的方法。
這種病毒的恐怖之處在於,它能在短時間內摧毀人體的免疫係統,使患者在發病後的第二天就麵臨生死邊緣。”
——“我曾親眼目睹過埃博拉的發病過程,那是一場內髒器官被逐步溶解的噩夢。患者吐出的鮮血中夾雜著碎肉組織,這種景象令人觸目驚心。”
——“埃博拉是真的恐怖辛虧死亡率高,還沒開始傳播,宿主就嘎了。”
——“天花病毒在20世紀奪去了3億人的生命,其威力不容小覷。若非疫苗的普及,這一數字恐怕還會更加驚人。天花病毒的曆史悠久,但我國早在唐宋時期就已開始采用人痘接種法來預防天花。雖然這種方法的安全性不及後來的牛痘接種法,但它有效地遏製了天花在華夏大地的肆虐。”
——“新冠病毒爆發的時候,其死亡人數已高達六七百萬。這種病毒通過唿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迅速傳播,給全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若非現代醫學的飛速發展,其死亡人數恐怕會是一個令人難以想象的數字。”
——“曆史上的黑死病之所以造成如此巨大的傷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時的歐洲衛生條件極差,老鼠和跳蚤隨處可見,為疫病的傳播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所謂病毒也許就是大自然的免疫係統,不讓生命過度泛濫。”
......
各朝各代的萬千觀眾將目光緊緊鎖定在天幕之上。
屏幕上滾動的死亡數據讓他們無不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瘟疫的可怕威力。
在古代的各個時代中,瘟疫都是最為殘酷的災難。
而觀看天幕的大多數百姓都曾親身經曆過疫病的侵襲。
雖然有僥幸活下來的人,但卻也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後遺症。
當天幕上的彈幕告誡人們隻需注重衛生習慣就能預防大多數疫病時,許多人默默地將此銘記於心。
雖然不確定其真實性,但預防勝於治療,多一份謹慎,總好過災病降臨時追悔莫及。
曆朝曆代都曾深受瘟疫困擾,疫病的陰影始終徘徊在人們的生活中,無人知曉它會在何時驟然降臨。
......
大漢世界。
漢武帝劉徹好奇看著天幕。
他對天幕上列舉的幾種瘟疫名稱並不熟識,但當他看到天花源自大漢時期傳入時,不禁警惕起來。
盡管當前天花尚未爆發,但他還是下令讓人將接種防治的方法記錄在案。
畢竟天幕上顯示的死亡人數駭人聽聞,足以引發整個天下的恐慌。
......
大漢世界。
漢桓帝劉誌抬頭望天幕,心中沉重。
他憶及自己在位期間,大漢疆域亦曾遭受瘟疫荼毒,無數百姓喪生於疾病之下,國力也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劉誌深知,一旦瘟疫降臨,無論皇權如何尊崇,亦難抵抗疾病的侵襲。
他深思熟慮後,決定效仿後人智慧,推廣天幕所示的預防措施,並鼓勵醫家深入研究各類疫病的治療方法。
......
大唐世界。
李世民此時也在仔細研究著天幕上的內容。
當他了解到痘瘡(天花)在後世已經被消滅,原因可能與疫苗有關時,立刻下令將接種方法詳細記錄下來,以備將來可能麵臨的疫情。
盡管關於人痘接種的具體過程描述較為籠統,但憑借現有的知識儲備,他們也能進行初步的實驗探索。
而對於牛痘接種法,李世民稍加思索便洞悉了其中奧秘。
這種方法與人痘接種相似,但關鍵的區別在於,牛痘先通過牛體進行一次感染,再從牛身上取得結痂,最後接種給人。
這樣一來,病毒的毒性得以減弱,相較於人痘接種更為安全。
這大概就是牛痘被推崇為比人痘更為安全的原因所在。
......
大唐世界。
開元時期。
唐玄宗李隆基同樣矚目天幕。
麵對天花、黑死病等古老瘟疫,以及新出現的未知病毒威脅。
再看著天幕上述說的死於這些瘟疫的人數。
李隆基的心中不由得一震。
這些疫病如同洪水猛獸一般,將無數人的生命奪去。
於是他直接下令讓人將天幕上的方法記錄下來,以便以後瘟疫來臨之時能夠用上。
......
【盤點大明皇帝虎撲評分。】
【明太祖-朱元璋,評分9.7分】
【開局一個碗,統一天下當皇帝。】
【明惠帝-朱允炆,虎撲評分3.4分】
【你說你沒事惹你叔幹啥?】
【明成祖-朱棣,虎撲評分9.7分。】
【五百年來,打到此處的也就我了。】
【明仁宗-朱高熾,虎撲評分9.5分】
【一代“仁”君,可惜就是死的太早了。】
【明宣宗-朱瞻基,虎撲評分9.3分】
【承永樂、洪熙之治,延續盛世,但也漸趨保守。】
【明英宗-朱祁鎮,虎撲評分2.3分】
【大家評分都悠著點吧,畢竟這是唯一一個你上你也行的皇帝。】
【明代宗-朱祁鈺,虎撲評分8.5分】
【你哥帶全明星陣容都沒打過的隊伍,你和於少保打過了。】
【明憲宗-朱見深,虎撲評分8.3分】
【武俠小說用過的最多時間,成化年間。】
【明孝宗-朱佑樘,虎撲評分8.0分】
【隻有一個老婆怎麽還那麽短命?】
【明武宗-朱厚照,虎撲評分6.6分】
【你笑厚照死的早,厚照笑你玩的少。】
【明世宗-朱厚熜,虎撲評分4.8分】
【老道士羽化飛仙,結果丹毒發作死亡。】
【明穆宗-朱載垕,虎撲評分5.3分】
【高拱的玩具。】
【明神宗-朱翊鈞,虎撲評分3.7分】
【張居正白教你了。】
【明光宗-朱常洛,虎撲評分4.4分】
【十九年的太子,二十八天的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虎撲評分3.2分】
【你偶像是魯班?】
【明思宗-朱由檢,虎撲評分5.7分】
【勤政節儉,亡國之君,無力迴天。】
——“朱元璋:老四,你什麽檔次,和咱一個分數。
朱棣:還得是我啊,換我大侄子還不知道是啥分數啊。”
——“明朝的好多皇帝的副業幹得可比主業牛逼多了,前有修仙道長,後有木匠‘魯班’。”
——“朱由校的手工藝活確實很不錯,但可惜他是個皇帝啊,天天不上朝,擺弄那些木匠活,技能點全點錯了!”
——“要是李隆基借十多年壽命給朱高熾,估計李隆基能進曆史皇帝排名前十,而朱高熾也定然能夠讓大明變得更好!”
——“樓上說的對,要是有這十多年的時間,估計大明戰神也能夠被教好。”
——“明堡宗朱祁鎮確實沒辦法,畢竟他爹朱瞻基死的太早了,沒啥人教他。”
——“大明戰神之決戰西伯利亞!”
——“嘉靖皇帝前期的時候還行,就是後期煉丹修仙被那些老道士忽悠,走火入魔了。”
——“我厚照哥要是有兒子的話,怎麽也輪不到嘉靖這老道士撿漏當上皇帝。”
——“要說還得是我朱允炆,削藩直接把自己給削了。”
——“沒辦法,他身邊幾個‘臥龍鳳雛’簡直了,努力避開所有能夠戰勝朱棣的機會,然後選擇送自己的四叔當上皇帝。”
——“朱常洛:當了十多年的太子,結果當上皇帝還沒爽幾天呢,我就死了?”
——“朱祁鈺是真的可惜,要是他狠心下毒手殺了朱祁鎮,於謙也就不用死了。”
......
大明世界。
朱元璋快速瀏覽了一遍天幕上展示的內容,臉上的喜色逐漸加深,原先縈繞心頭的諸多憂慮也隨之消散了不少。
此前令他耿耿於懷的某些皇帝評價,尤其是後世流傳的大明戰神稱號所帶來的壓力,此刻都因眼前的高分評價而煙消雲散。
未曾料想,他老朱家的大明王朝竟然有四位皇帝在後世的評價體係中獲得了九分以上的高分,這一意外之喜讓朱元璋倍感欣慰,顯然後世人們對他的大明帝國以及他的子孫後代給出了較高的認可。
尤為令朱元璋感到意外的是朱高熾,盡管他在位僅短短十個月,卻也成功躍入了九分檔,這確實出乎了他的預料。
當朱元璋的視線停駐在朱允炆的名字上時,心頭不由得升騰起一片困惑。
他細細閱讀對其的評價,心中不由得搖了搖頭,對這個孫子很是失望。
盡管失望,但看到朱棣登基後在後世評價中的表現尚可,得到了一定的認可,朱元璋還是在內心深處感到一絲寬慰。
......
大明世界。
永樂時期。
朱棣此時也同樣麵對著天幕上的內容展露出掩飾不住的歡喜。
他的嘴角止不住的往上揚起。
底下朱高熾、朱高煦和朱高燧三人看見父親這般高興的模樣,心中也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尤其是朱高熾,他此前才剛剛被朱棣罵過。
此時見到天幕上關於自己的評分和評價,心中懸著的石頭也終於放下來了。
朱棣看著朱高熾被賦予了仁宗的廟號,心中暗自稱許這個封號的恰當。
當他瞥見自己疼愛的孫子也赫然位列九分評價之列時,笑容在他的臉上綻放得更為燦爛。
朱棣不禁感慨,除去朱祁鎮、朱翊鈞和朱由校這幾位備受爭議的皇帝,大明的其他君主在各自的執政時期,竟都取得了相當不俗的成就,這無疑給他帶來了極大的滿足與驕傲。
......
除了大明世界的各個時間線的皇帝們,其他朝代的皇帝也紛紛被勾起了好奇心。
他們也都好奇後世人會給自己怎樣的評分。
雖然之前在天幕上的視頻已經了解過整個曆史脈絡,以及會發生的事件。
但是他們就是止不住的好奇,就像是心裏有一隻貓在撓癢癢似的。
......
大漢世界。
長安城內,未央宮之巔。
劉徹抬頭望天,他的的目光中閃爍著期待而又忐忑的光芒,嘴裏喃喃道。
“也不知後世之人給朕的評分能有多少分?”
仿佛在問別人,又仿佛在問自己。
......
大唐世界。
唐太宗李世民在長安皇宮中,同樣沉浸在對未知評價的思索中。
他對自己開創的貞觀之治信心滿滿,但心中亦有一絲忐忑。
因為他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擔憂後世會如何看待他登基前的玄武門之變。
......
大宋世界。
宋太祖趙匡胤在開封的宮城中,看著天幕,也開始了對自己的反思。
他一手創建的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
但他實行的重文抑武政策,是否會因此而受到後世詬病,抑或讚譽?
......
視頻標題:【宋朝皇帝虎撲評分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