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受控核聚變放到尾部,讓它直接產生推力呢?”


    這個想法隻存在了半秒鍾,便被章成銘自己給掐死。


    在太空中沒有空氣存在,不管是核聚變還是核裂變,其產生的能量並不能直接通過空氣轉換成供飛船飛行的動力能量,雖然可以使用某些物質形成推力,但這種轉換方式類似於多重轉換,效率低的不要不要的。


    而且垚提供的聚變技術並不適合開放式的環境使用。


    它的啟動需要一個球形的電流激發裝置,以激發反應區裏的催化物和氦3,光是這一個要求就注定了這種聚變方式不適合用做發動機的噴口。


    現在情況就卡在這個地方,在幾十萬公裏內,也就是藍星到月球這樣的短距離,采用膠基燃料進行飛行,三天五天的航行時長,大家忍忍也都能挺過去,但是換成是藍星和火星這樣的長程飛行……膠基燃料不是不能用,而是它的成本劣勢就凸顯出來了。


    要想快就得消耗大量的燃料來進行加速和減速,但液態膠基燃料現在的產能都得跑到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生產,這嚴重製約了整體的產量和拉高了造價。


    而垚給的另一項引力技術呢?


    就是用氦3作為基礎,利用核聚變的應用原理,轟開氦3,或者利用衰變的原理,加速衰變的過程,獲得到氦等等一係列後續的同位素,然後用能量擊發其中的某些同位素來捕獲宇宙中的各種射線、氦毛子以及引力波,對這些引力波、射線產生作用力形成推力或者吸力。


    這技術不是不能用,但目前還存在一個沒解決的技術問題和一個使用短板。


    技術問題不是如何獲得相應的同位素,這部分技術垚是給了,但關鍵技術是就是如何解決飛船上的核聚變反應堆的散熱問題,聚變產生的大量熱量,如果沒法在太空中散發出去,整個飛船會變成一個巨大的烤箱,先把裏麵的人給烤熟,然後再把自己給全部熔毀。


    而使用短板是垚在這個技術上是明顯有保留的,它隻告訴了章成銘用氦氣進行引力誘捕,但沒告訴如何提高氦的密度增加作用力。


    用高能的能源引發氦物質產生引力相斥和相吸,1公斤的氦物質產生的力量就是1公斤,當然可以通過更強大的能源來控製這個力量的增倍或者縮減,可這個力量的產生基數,就是來自於你產生引力的氦物質攜帶多少!


    飛船上攜帶1公斤氦物質做引力誘捕,那麽飛船的力量產生就是以這1公斤氦物質作為倍數來提供作用力。


    那麽為了節省能源,能不能多帶些氦物質,帶個十噸八噸的呢?


    當然可以!


    可問題又來了,氦的密度很低僅次於氫,將它壓縮下來,一個罐子裏也沒多少質量的氦物質,十噸八噸的氦物質,你飛船上就會有一個巨大的大罐子,裏麵裝著的都是高壓縮的氦3!


    而如果再加壓,將氦3變成液態呢?


    那就不行了,章成銘已經計算出來,在液態狀態下采用引力波誘捕的話,就會……


    boom的一下把整艘飛船變成一個瞬間閃亮聚變的小星星!


    所以現在短板就在這裏,以氣體形態存在的氦物質,它的密度太低導致體積太大,勢必擠占了飛船的整體空間;而且這種大罐子還不是能做無限的大,要考慮到使用過程中,衰變射線和轟擊過程中罐體內所有氦物質的同步反應,避免出現另外一種可怕的情況發生。


    而再壓縮成液態又不行,那麽隻有傳說中的變成固態形態了。


    但是和氫一樣,把氦變成固態不僅需要巨大的壓力,同時還需要更加恐怖的壓力罐進行儲存,這明顯不利於設備的運作方式。


    隻是通過幾次和垚的爭吵,章成銘已經很確定,垚在這個技術上是不會傳授給自己的,這個如何將氦物質變成固態,是垚死守的最後技術底線。


    所以現在就出現了一個很尷尬的中間段技術缺失的尷尬處境,導致目前航天飛行器速度快不起來,慢慢飛嘛……那些技術放著用不上又賊特麽的饞人。


    瞅了一眼趴在地上裝死的垚,章成銘強忍著過去踹它一頓的衝動,有些事情別人不教,不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嘛,真當自己和那些跪著的人一樣,隻懂得求別人施舍嗎。


    想到這,章成銘打起精神,開始重新翻看起一份資料。


    這份資料很有意思,是自己在折騰那兩種電池的研製時發現的一種特殊的物理現象。


    那兩種電池的生產在原料和材質要求很低,其實就是目前常見的石墨矽鈉鋰鎳等等原料,但它的核心技術是利用核聚變產生中的射線和控製光速飛行的電子,‘轟’到材料中改變材料對電子的容納模式。


    說簡單點形容,同性相斥異性相吸,電子和電荷之間會保持一定的距離,大家基本老死不相往來。


    而這個技術就是用超級暴力的手段,把一個個原本不願近距離接觸的電子電荷一個個的給‘打服’,讓它們乖乖的按照人類需求的方式排列在一起。


    而這種‘打服’以及將它們‘轟入’蓄能材料的過程中,章成銘就發現,如果將轟入的過程變成另外一種能量的形式呢?


    就像離子推進器,其原理就是把作為燃料的氙、鉍、氬氣等物質塞入發動機,其原子核和電子首先在電場的作用下分離,使燃料原子核變成遊離的離子,之後進入發動機兩片柵格網之間,由其間的靜電場加速到較高的速度後噴出。


    過程聽起來很複雜,但人類已經實現了如何操作和使用這種技術,能將這些遊離的離子以每秒鍾10—20公裏的速度,甚至更高的速度噴出。


    那麽換一種思路,把製作高能電池,引導電子‘轟進’蓄能材料的那四塊超導合金改變一下它的應用範圍,將一個個純電子變成和電推發動機一樣的噴射物質呢……


    這種噴射速度,可不是每秒鍾幾十公裏,而是每秒鍾將近光速的速度!!


    想想就已經令人激動了,如果這個理論能實現,那麽飛行器能提高的速度就不是以幾公裏幾十公裏的速度來提升了,很有可能會是以百、千甚至以萬為計數進行的航行速度。


    很快,初步的計算推算結果便出現在章成銘的麵前,其工作原理和應用理論成立。


    既然原理成立,章成銘立刻從實驗室隔壁的倉庫取來一台用來研究的電推發動機,開始搗鼓如何將這種原理,給運用到飛行器上。


    ……………………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各部門的節奏都穩步向前推進,這是章成銘和國內大佬們都樂於見到的狀況,哪怕你國外再怎麽潑髒水,再怎麽想製裁賽裏斯,但是虱子多了不咬,債多了不愁。


    你西方國家潑向賽裏斯的髒水還少嗎?


    前天說賽裏斯沒人權,昨天說雇傭童工,今天說盜竊科技,明天說汙染環境,後天說危害世界……反正在西方雪膚豚眼裏,賽裏斯人唿吸都是錯的。


    製裁賽裏斯的手段還不夠多嗎?


    不是科技管製,就是科技禁售和合作禁止。


    結果呢?賽裏斯是見招拆招,到現在依舊過的好好的。


    賽裏斯越是這樣不緊不慢的按照自己的節奏發展,對手就會愈發的焦急。


    聖誕節前幾天,燈塔國太空總署的一枚火箭帶著一顆神秘的衛星升上了太空,在經過數天的慢慢爬升轉移軌道後,這枚衛星點火衝向月球。


    在經過數天的轉移和減速後,這枚衛星終於費勁千辛萬苦來到了環月軌道上,一進入軌道,它便開啟自己體內攜帶的光學拍攝器材,不斷的朝著月球南極附近,一個備受藍星人關注的地方哢哢哢的拍照。


    沒錯,它拍攝的地方就是賽裏斯人正在月球上搞的那個科考站。


    都說當你拍的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的太遠。


    早在賽裏斯人開啟第二次登月行動並開始公布建立科考站,以及在上麵鋪設各種設備的時候,燈塔白房子和太空總署的人都火急火燎的想知道賽裏斯人在什麽搞什麽事情,弄得那麽大的陣仗。


    但是他們再著急也沒用,地麵的天文台受大氣影響,厚厚的大氣層在保護著人類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光學衍射和散射,再加上賽裏斯人也清楚天文鏡的角度和狀態,總是把最關鍵的東西躲在角落裏,南極那個位置造成的視角又小……


    即便是最大、最高倍的光學天文鏡,拍攝出來的效果也隻能看到模模糊糊的一點地表設施而已。


    更坑爹的,是賽裏斯人故意用大塊大塊的柔性太陽翼反射陽光,民間天文愛好者們不懂這些啊,他們用望遠鏡拍月球時,看到賽裏斯人的月球科考基地上亮閃閃的一個點還特別的開心興奮。


    “我拍到了!我拍到賽裏斯人月球上的科考站了!”


    這樣的話題在天文網站和各種社交平台上是經常看到,但真正點開進去一看,也就是那麽一個小亮點,上麵啥都看不清楚。


    可就這樣的亮點已經讓西方各列強的高層們很頭疼了。


    他們遇到這樣的帖子是見一個封一個,就是不能讓民眾知道賽裏斯人不僅登月成功,還在上麵搞了一個科考站。


    而這些天文愛好者們在反抗中也逐漸明白了高層的想法和手段,他們非常巧妙的改變了關鍵詞,用另外的詞語來代替賽裏斯、月球、科考站等這些關鍵字眼。


    這種情況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西方媒體的雙標報導,和不要臉的德行,但是對於這些人來說……要臉還做什麽媒體。


    大量的太陽翼讓普通天文愛好者開心,但是對於想要刺探機密的太空總署這些機構卻是氣的跳腳,它們也被賽裏斯人的太陽翼給整的沒脾氣。


    無奈之下,他們隻能發射月球探測衛星,試圖用衛星近距離的拍攝觀察賽裏斯人在月球上搞出什麽名堂。


    隻是現在的燈塔,已經真不是當年的燈塔了。


    脫實向虛的經濟,拉胯的國內工業產業鏈讓它發射個探月衛星都變得困難重重。


    在發現賽裏斯人的小動作後,燈塔情報部門就聯合太空總署準備發射月球衛星前往偵查,但是放眼國內,能做衛星的企業挺多,但做一個靠譜的深空探測衛星卻不多。


    好不容易在九月的時候加緊做出來,急巴巴的發射上去後,卻因為衛星自身發動機未能點火,導致衛星無法升到月球轉移軌道,最終bia嘰!


    又掉迴到藍星上!


    沒辦法,隻好急吼吼的繼續再造一個,這一來一迴就耽誤了不少時間,然後等第二個造出來後,火箭又出了問題,不是延期就是頻繁報警,最後好不容易火箭沒問題了,衛星又特麽的出現異常報警!


    沒辦法,衛星出了問題打個鬼啊,趕緊中止發射,卸燃料,拆下來返廠檢查問題,等搞定衛星後又是大半個月過去了,來來迴迴折騰了許久,這才終於將這枚命運多舛的‘探月’衛星給打上太空。


    但在最終入軌時,衛星還是出現了一些偏差,發動機關閉時間晚了這麽幾秒,導致環月軌道不僅偏離了原預定的最佳軌道,還導致衛星的飛行速度減速過多。


    都知道環繞飛行的衛星如果速度不夠快,那麽它就會被行星的重力給拉到地麵上,這種時候又得消耗燃料將它重新加速到環繞速度,可問題又來了……


    這顆衛星是倉促生產出來的,燃料罐使用的是以前留下來的老產品,老存貨壓根沒那麽大的容積,再加上又在藍星的轉移軌道上爬了那麽多次,攜帶的燃料早都用得差不多了……現在又減速多了那麽七八秒,正好消耗完它攜帶的燃料……


    沒辦法,太空總署隻能死馬當活馬醫,好歹也至少已經在環月軌道上了,便操控著衛星,讓其在最後墜毀前,趕緊多拍點畫麵傳迴來。


    現在,這枚衛星終於完成了它的實名,在墜毀之前,成功的將這批照片資料成功的給發迴到藍星。


    現在擺在睡王,以及太空總署署長約瑟夫,和情報高級官員賽文麵前的,就是剛剛收到的照片。


    照片不算太清晰,但總好過幾十萬公裏外拍攝的效果。


    照片上能明顯的看出,賽裏斯人在那個熔岩管外麵,已經架起了數個金屬塔架。


    每個塔架上,都安放著三對柔性太陽能翼板,從目測尺寸和長寬比上看,一眼就能認出來,這玩意和賽裏斯人空間站使用的是同款產品,發電效率不僅高,而且還輕薄好用,月夜的時候它會收縮起來隻有一本書的厚度,月晝時便唿啦啦的展開幾十米的長度。


    再加上重量輕,使得那個金屬塔架明顯是鋁製品,但卻依舊輕鬆的支撐起六塊巨大的太陽能翼板。


    稍稍數一下,一個塔架上就有六塊巨大的電池翼,現場這樣的塔架足足有六個……


    尼瑪,賽裏斯人是打算在月球上搞電烤爐嗎?!用得著那麽大的耗電功率!!


    六個大型太陽能陣已經夠搶眼球的了,但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將視線轉到照片其它地方,在遠處,還有一個正在建設的環形物體也很搶眼球,旁邊兩台看似很‘邪惡’的東西正揮舞著它們的‘爪子’,一個正似乎在中間已經平整硬化的地麵旁邊建設塔狀物體,而另外一個正在往旁邊壘築月壤,其中一邊已經成型了,看樣子就知道是在給這個場地建設防氣流噴濺的護牆。


    而在這片場地的不遠處,地麵上明顯有著多個被大功率反推發動機吹出來的月坑,粗略的數一數……


    光有明顯陰影的大號坑都有十幾個,更不用說那上百個靈星的小黑點坑……


    除了這些大大小小的坑之外,還有一艘賽裏斯人剛剛公布沒多久的雲鹮級運輸機正停放在不遠處,另一架很‘邪惡’的家夥正伸著長長的主機械臂正在從它背部的臨時對接口那裏接送著什麽……


    而在這兩塊區域的中間,是賽裏斯人公布正在建設的那個熔岩管。


    從照片上看過去,衛星正好從斜側麵拍攝到了熔岩管的出入口。


    賽裏斯人在這個像小山脈一樣的熔岩管的側麵炸開了一個黑洞洞的出入口,大量機械和物資堆放在洞口旁邊,看來是準備對這個洞口進行改造,使其變成一個可供人員和設備進出的氣閘出入口。


    而那些發電塔,延伸過來一條條粗大的輸電纜線,以及遠處起降區反複碾壓形成的車轍……都連接到這裏,說明這裏就是賽裏斯科考站的核心區。


    看到這,睡王心中暗自感歎了一下,都說賽裏斯人是基建狂魔,如果給藍星上的所有人看到這些照片,哪怕是對賽裏斯人有最深成見的人,也不得不服賽裏斯人建設的速度。哪怕是以燈塔最輝煌的時期,也做不到賽裏斯人現在這個程度,短短隻用了半年時間,就已經在上麵建成了這樣的規模。


    當然睡王並不知道,實際上這個速度已經被很多人吐槽慢了,因為這個建設計劃是被臨時硬生生的給提前的,很多設備、器材甚至人員都是臨時拉上去的。


    如果給航天局、星海再多一年的準備,半年的施工時間基本已經拉橫幅放鞭炮:


    “熱烈慶祝月球科考站封頂大吉!”


    但這些都不是睡王和這些人關注的重點,他們所有人最終的重點,是在距離這個正在建設的科考站不遠處,有一排神秘的機械,似乎正‘擺放’在月球地表上。


    這些機械設備很怪異,它們似乎由多個節這樣連接起來,遠遠的望過去就像短號的火車。


    而更令人驚奇的,是這些‘火車’的腦袋似乎是鏟在地裏的。


    沒錯,斜角的腦袋讓它們似乎就像從土裏長出來的那樣。


    但更奇怪的是它們的尾部,在它們的尾部,明顯有一條被翻動後的痕跡,這些月壤的顏色和光照色彩以及陰影明顯與普通的月壤不同,它們更像是燈塔國的農場主們,用機械爬犁機翻耕過的土地!


    “這些是什麽?”


    看到這一幕的睡王眼睛不由自主的瞪大了,前麵的那些東西如果說是給人震撼的話,那麽現在看到的這個東西……


    從某種意義上,是能讓他們這些人感到驚恐的東西!


    迴答睡王的是太空總署署長約瑟夫,他有些難堪的指著那幾張特別放大後的特寫照片說道:


    “總統先生,雖然我不想這麽說,但是據我們所有工程師猜測,這些東西,不會是賽裏斯人打算在月球上種菜的犁田工具,能讓賽裏斯人千裏迢迢的運送這些設備到月球上挖土……”


    “除了他們在收集氦3之外,我們想不出其它任何一個理由!”


    ……………………


    而令白房子裏的人意想不到的,當他們還在為看到照片上的東西震驚時,他們那枚探測衛星一進入環月軌道,便有另外“一雙眼睛”一直盯著它,它的一舉一動,都在“這雙眼睛”的嚴密觀察下。


    “好可惜,不能把它打瞎……”


    環月空間站上,值崗的航天員看著屏幕上的那個亮點撇著嘴,有些不爽的擺弄著旁邊某個手柄,而那個手柄正操控著一個十字架狀的東西在屏幕上晃悠著。


    執勤的副指令長瞅了一眼屏幕,看到對方的飛行軌跡不會對底下的科考站造成威脅後也沒再理會它,隻是看著洞拐總有意無意的想把那個十字架往對方身上套,便提醒著。


    “沒事別老懟著它,人家的雷達告警係統也不是擺設。”


    雷達告警係統是個很基礎普遍的技術應用,無外乎就是在自家飛機、設備上安裝上接收雷達波的感應器,對方雷達在做普通掃描時,就像一個用彈弓打老鼠的人在黑夜中用手電筒到處照射找老鼠,一旦電筒光發現目標,就會把手電筒的光柱長時間的對準這隻老鼠,供自己的彈弓精確瞄準;雷達告警係統就是通過這個原理來判斷自己是不是被鎖定。


    副指令長的提醒是讓洞拐不要亂照亂鎖定對方,以免對方有所警覺。


    隻是洞拐揮揮手,毫不擔心的說到:


    “放心了,我沒開火控雷達,我現在就是純手動操作,難得有一個這麽好的練習目標不多練一下那不是虧大了!”


    見洞拐這樣說,副指令長這才放下心來,眼睛瞟了一眼環月空間站的外麵,那裏……


    就是洞拐現在正在操作的東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手搓火箭開始的星際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康一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康一沐並收藏從手搓火箭開始的星際之路最新章節